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1)word版本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③H2(g)+1/2O2(g)==H2O(l);△H5 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4.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5. 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7. 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最新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 含答案)

某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使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D.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热值均正确)()A.S(s)+O2(g)===SO2(g) ΔH=-296.8 kJ·mol-1(反应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C.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367.0 kJ·mol-1(燃烧热)D.2NO2===O2+2NO ΔH=+116.2kJ·mol-1(反应热)3.5.6g 铁粉投入到足量的100mL 2mol/L的稀硫酸中,2min时铁粉刚好溶解,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v(Fe)=0.5 mol/(L·min)B.v(H2SO4)=1 mol/(L·min)C.v(H2)=0.5 mol/(L·min)D.v(FeSO4)=0.5 mol/(L·min)4.如图所示,ΔH1=-393.5KJ/mol, ΔH2=-395.4KJ/mol,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 C(s、石墨)=C(s、金刚石)ΔH=+1.9 kJ·mol-1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断裂1 mol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 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5.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①酸的浓度和体积②碱的浓度和体积③比热容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⑦操作所需的时间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全部6.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 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20mL 3mol/L的X溶液 B. 20mL 2mol/L的X溶液C. 10mL 4mol/L的X溶液 D. 10mL 5mol/L的X溶液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1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8.在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一定的是()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合物的压强9.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A(g) 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11.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气体和1mol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 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A.67% B.50% C.25% D.5%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13.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 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使5.12KJ。
四川省乐山市乐山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二10月月考化学(含答案)

乐山一中高2026届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测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的反应过程为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
A.只有③B.③④⑤C.⑤⑥D.①②④⑥2.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反映了实验者的科学素养。
下列有关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酸溶液的温度后立即测量碱溶液的温度B.为了使反应充分,应当向酸中分次加入碱C.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会使中和反应放热测定值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可用稀醋酸和NaOH稀溶液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小分子X、Y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M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属于放热反应B.由X、Y生成M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反应过程中有C-H键的断裂和C-C键、O-H键的生成D.X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的结构式为O-C-O、M为乙醇(C2H5OH)4.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 ΔH<0,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生成NO2的速率和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密度一定减小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气体物质系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6.从下列实验事实或操作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45分)1.(1.5分)1.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氢气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用作燃料C.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D.应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2.(1.5分)2.电石气是一种常见燃料,C2H2(g) + 5/2 O2(g) =2CO2(g) + H2O(l) ΔH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O=O为500、C-H为410,则断裂1molC≡C 键所需的能量(kJ)是A.840B.1590C.900D.12503.(1.5分)3.我国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实现CO2和H2反应得到CH4,部分微粒转化过程如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②吸收热量B.过程③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结合过程③,过程④的方程式为*C+2*OH+6H→CH4+2H2OD.整个过程中制得1molCH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4.(1.5分)4.已知:①C(s)+O2(g)=CO2(g)ΔH=-393.5 kJ·mol-1②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现有0.2 mol木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7.93 kJ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2∶3D.3∶25.(1.5分)5.在298K、1.01×105Pa下,将0.5mol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
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L-1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D.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kJ·mol-116.(1.5分)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必修)

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必修)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Na 23 Cl 35.5 Ag 108 Mg 24I 127 S 32 K 39一、选择题(本题有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考生用2B铅笔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在机读答题卡上。
)1.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和导向不应提倡的是()A.塞罕坝人在沙漠植树造林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C.对商品豪华包装促进销售D.我市的蓝天白云工程2.近年来,空气质量报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参考。
空气污染指数API表明空气的质量,某地区各污染物的污染指数为:SO2:76,NO2:50,可吸入颗粒物:132。
下列空气质量报告内容正确的是()A.首要污染物是:SO2,空气质量为:良B.污染指数为:182,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C.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污染指数为:258D.污染指数为:132,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的是()3.下列说法不正确...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B.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铜电路板4.我国石灰石资源丰富,它是工业重要原料之一。
而制取下列物质不需用石灰石的是()A.水泥B.生石灰C.玻璃D.陶瓷5.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扬汤止沸B.滴水成冰C.火上浇油D.冰雪消融6.中科大教授联合美国科学家发现雾霾形成与硫酸氢铵有关,NH4HSO4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7.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及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A.用甲干燥Cl2B.用乙除去CO2中的HClC.用丙配制一定浓度的H2SO4D.用丁收集一瓶H28.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酒精溶液9.下列对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B.油脂属于酯类物质,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ΔH=+40.5 kJ·mol-1,活化能Ea=90.4 kJ·mol-1。
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ΔH的数值小于Ea的一半,合理的图像为A,答案选A。
2.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b、c、d、e中,c最稳定B. b→a+c反应的活化能为20kJ·mol-1C. 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1D. 一定温度下,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有a、b、d,溶液中a、b、d的浓度之比可能为11:1:2【答案】D【解析】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a、b、c、d、e依次代表Cl-、ClO-、ClO2-、ClO3-、ClO4-。
A项,能量越低越稳定,a、b、c、d、e中a最稳定,错误;B项,b→a+c 的反应为2ClO-(aq)=Cl-(aq)+ClO2-(aq),反应的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0kJ/mol+100kJ/mol-260kJ/mol=-20kJ/mol,无法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错误;C项,b→a+d反应为3ClO-(aq)=2Cl-(aq)+ClO3-(aq),反应的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20kJ/mol+64kJ/mol-360kJ/mol=-116kJ/mol,错误;D项,反应中必存在电子守恒n(Cl-)=n(ClO-)+5n(ClO3-),当溶液中a、b、d 的浓度之比为11:1:2时电子守恒式成立,正确;答案选D。
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反应体系中所有分子同时都发生有效碰撞的反应才是放热反应B.通常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必须具备△H和△S均大于0C.任何化学反应只要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为外界提供电能D.实验室通常将固态氯化铁溶解在盐酸中,再稀释到相应浓度来配置氯化铁溶液2.C(石墨)=C(金刚石),△H=+ 1.895kJ/mol ,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相同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两者互为同位素3.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叙述正确的是()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4.某温度下,分别稀释等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pH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为醋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B.溶液的导电性:b>a>cC.取“0”处等体积的两者溶液分别加足量铁粉,放出H2的量:醋酸>盐酸D.取5mL处等体积两者溶液分别与相同的Zn粒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Ⅰ>Ⅱ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①用pH试纸测得某新制氯水的pH为2②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固体③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先将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2.00mL高锰酸钾溶液⑤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先润湿,则测得溶液的pH都偏小⑥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可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盐酸中,再配制到所需要的浓度A. ②④⑥B. ②③⑥C. ①②④D. ②③④⑤⑥6.X、Y是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原子半径比Y原子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非金属性比Y弱B.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弱7.某温度下,NaCl溶液中c(H+)=10-6 mol•L-1。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化学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六校联合调研试卷高二化学(答案在最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Fe56Na23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极目楚天共襄星汉”。
下列有关中国空间站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太阳能电池中的单晶硅——半导体材料B .外表面的高温结构碳化硅陶瓷——硅酸盐材料C .外层的热控保温材料石墨烯——无机非金属材料D .太空机械臂的主要成分铝合金——金属材料2.反应4222NH Cl NaNO NaCl N 2H O +=+↑+应用于石油开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NH +的电子式为B .2NO -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5C .2N 分子中存在N N ≡键D .2H O 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根据小试管中导管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B .装置乙:用图中所示滴定管量取15.00mL 盐酸溶液C .装置丙: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D .装置丁:加热32FeCl 6H O ⋅制取无水3FeCl 4.2COCl 与3NH 反应可制得()22CO N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半径大小:()()3Cl N r r --<B .非金属性:H N>C .()22CO NH 是离子化合物D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32NH H O<5.对于反应()()()()3224NH g 5O g 4NO g 6H O g ++ 0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 N H -断裂的同时有1mol O H -断裂,说明反应到达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44532NO NH O c K c c =⋅C .适当降温加压可提高3NH 的平衡转化率D .分离出()NO g ,v 正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CO 能将溶液中的2Pd +还原为Pd ,生成黑色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C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铜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分/题,共20个小题,60分)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2.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3.对于可逆反应3H2+N22NH3,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增大压强 B.充入更多N2 C.使用高效催化剂D.降低温度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5.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6.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④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A.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D. 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8.已知:2CO(g)+O2(g)=2CO2(g) △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1/2O2(g)△H=—226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kJ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g)=2Na2CO3(s)+O2(g) △H=—452kJ/mol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9.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C.(4c+12b-4a-5d)kJ·mol—1D.(4a+5d-4c-12b)kJ·mol—110.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kJ·mol-1B.+44.2kJ·mlo-1C.-330kJ·mol-1D.+330kJ·mlo-111、利用反应2NO(g)+2CO(g) 2CO 2(g)+N2(g)ΔH=-746.8 kJ·mol-1,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1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4.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的|ΔH|=17 kJ·mol-1,|ΔH-TΔS|=17 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A.ΔH>0,ΔH-TΔS<0 B.ΔH<0,ΔH-TΔS>0C.ΔH>0,ΔH-TΔS>0 D.ΔH<0,ΔH-TΔS<015.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 A(g)+n B(g)p C(g)+q 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15所示,则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放热反应C.m+n<p+q D.m+n>p+q16.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图19的是( ) A.CO 2(g)+2NH3(g)CO(NH2)2(s)+H2O(g) ΔH<0B.CO 2(g)+H2(g)CO(g)+H2O(g) ΔH>0C.CH 3CH2OH(g)CH2FCH2(g)+H2O(g) ΔH>0D.2C 6H5CH2CH3(g)+O2(g)2C6H5CHFCH2(g)+2H2O(g)ΔH<017.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减小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不变18.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A. 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19.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C.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20.关于铅蓄电池Pb+PbO2+2H2SO4 PbSO4+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 +SO42—(aq)= PbSO4(s) +2e—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 Pb(s)+ SO42—(aq)二、填空题(共40分)21.(共14分)(一)在一个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下列反应:2A(g)+B(g)3C(g)+D(s),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1。
(1)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 mol·L-1的是________。
A.4 mol A+2 mol B B.3 mol C+1 mol DC.2 mol A+1 mol B+1 mol D(3)若维持容器内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按不同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是1.2 mol·L-1,则C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二)Ⅰ.工业上利用H2和CO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6H2(g)+2CO2(g)CH3OCH3(g)+3H2O(g) ΔH<0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移动后到达新的平衡,CH3OCH3的产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Ⅱ.某科研小组欲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氧气的物质的量对合成新型硝化剂反应4NO2(g)+O2(g)2N2O5(g) ΔH<0的影响。
(1)图像中T1和T2的关系是T1________T2(填“>”、“<”或“=”);(2)比较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O2的转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22.(2分/空:共16分)Ⅰ、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