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里走出的清华学生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谷振丰

清华大学谷振丰

清华大学谷振丰“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抱负,要勇担重任”由人民网与《大学生》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06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近日揭晓了百名“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

记者日前走访了此次活动的入围候选人之一——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谷振丰同学。

他是清华园里名副其实的“牛人”。

本科四年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全班第一;他是全年级第一批发展的党员,是优秀党课小组组长,并担任政治辅导员;四年里,他跑了三次马拉松全程,做了十几份家教,其中最出色的学生也考上了清华;他获得过清华大学最高级别的“特等奖学金”——全校1万多名本科生中,每年只有5人能获此殊荣。

他在毕业之际,毅然选择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选择了荒凉的大漠和神圣的航天事业。

他,就是谷振丰。

2005年10月20日,当其他同学在还为“推研”的事情四处奔波、心烦意乱的时候,谷振丰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

“为什么去酒泉?因为我是一名国防生,我热爱航天事业!”谷振丰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坚定。

谷振丰出生在一个三代军人之家,他的爷爷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父亲、大伯、舅舅、姑父以及几位堂叔都有过参军的经历。

也许是受到家庭的熏陶,谷振丰心里充满了对军队的崇敬和向往。

2002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他看到了清华大学国防生的招生简章,当时欣喜万分。

从小到大,清华一直是自己梦寐的知识圣殿,而如果能够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光荣的国防生,又可以圆自己长久以来的军人梦,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如今这最佳的选择就摆在面前,谷振丰当然不能错过。

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

来自河北农村、家境贫寒的他一直记得父母的教诲:跟别人不要比别的,就比学习。

天道酬勤,他终于不负众望,成为临漳县一中建校五十年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就读于航天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对于怎样才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开始的时候谷振丰心里很没底。

大一的日子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锻炼,剩下的时间他都是在教室和图书馆度过的。

人物故事-侯德榜:清华校史上唯一的“千分学神”!

人物故事-侯德榜:清华校史上唯一的“千分学神”!

侯德榜:清华校史上唯一的“千分学神”!(侯德榜)1911年,这位“学神”考出10门功课门门满分,总分1000分的成绩,轰动整个清华校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1年后,这位“千分学子”轰动世界,成为旧中国在国际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他,叫侯德榜。

1890年,侯德榜生于福建闽侯县凤尾坡村,家境贫寒但长辈对他寄予厚望,取“厚德载物,榜上有名”之意起名“德榜”,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侯德榜天赋异禀,成绩极其出色,在姑妈资助下,侯德榜发奋读书,1911年,考出10门功课门门满分,总分1000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堂,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一段神话。

清华校园流传着这个““千分学霸”的种种事迹,但对侯德榜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1913年,侯德榜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8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一年拿硕士学位,两年拿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就是美国各大科学学会邀请的对象,他的博士论文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上被特予连载,全文发表,至今仍是相关领域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这个从刚刚结束封建帝制的国家的农村,走出去的少年,他的国家落后于时代,但他个人,完完全全走在时代前列。

美国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他,而一路都在前进的侯德榜,在终于学有所成后,却只想回头“拉国家一把”,他本来是学铁路专业,到美国后改学化工,只因为化学工业对于国家实力、民生福利来说都意义重大,是工业救国的最佳选择之一,哥伦毕业大学毕业同年,侯德榜回国,国家的状况更糟了,军阀混战,外敌眈眈,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之邀,侯德榜出任永利制碱厂总工程师。

“碱”这种化学物质,普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食品添加剂,实际上,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洗涤剂到肥料等众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碱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为全球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制碱方法是苏尔维法,这项技术被欧美国家组织的苏尔维公会垄断,对外保密极严,重要机器设备图样只向会员国公开。

【清华保安考上清华】清华保安哥励志故事

【清华保安考上清华】清华保安哥励志故事

【清华保安考上清华】清华保安哥励志故事2011年8月24日,一则“清华图书馆保安‘蹭课’自学,考取山东师范大学”的消息引爆网络,农家子弟贾作胜一下为人所熟知。

“清华保安哥”贾作胜今年27岁,是山东菏泽鄄城县吉山镇贾庄村人。

贾作胜从小就爱学习,奖状贴满了家里的整整一面墙。

2004年,贾作胜第一次参加高考,因为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高职院校,学费高,并且还不是他喜欢的专业。

贾作胜在综合考虑了自己的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之后,毅然决定先去打工挣钱,然后再东山再起、重回考场,再圆大学梦。

从此,贾作胜开始了颠沛流离、四处奔波的打工生涯。

先是在潍坊,每天钻进下水道,进行管道疏通,不管多苦多累,他都一声不吭。

当青岛的一些建筑工程开工,他又随工程队一起来到了青岛,一天12小时以上,干得热火朝天……一晃五年时间过去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贾作胜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梦,现在该是向梦想航行的时候了!第二天,贾作胜毅然辞掉了当时干的薪酬很不错的销售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北京。

当得知在高校当保安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后,他来到了北京市保安总公司文安分公司。

贾作胜将自己的情况告诉负责人张总,张总很为这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感动,特意安排他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保安。

清华图书馆藏书甚多,一本本好书,就像一个个人生导师一样,引导着贾作胜的心灵。

阅读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深深打动了贾作胜。

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得道高僧请教怎么样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高僧微笑着轻语:“很简单!六个字:此时,此地,此身。

”此时就是今天,就是当下;此身就是自己;此地就是清华大学。

梦想不灭,希望无限,贾作胜白天兢兢业业地上班执勤,晚上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看书复习,经常学到晚上12点多。

他特意在自己的小书桌前贴了一张字条,上面是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生》扉页上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

贾作胜通过这个小小的暗示来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实现自我。

贾作胜常利用空闲时间,到教室旁听各种课程和名家讲座,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来充实和丰盈心灵。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744分考入清华,庞众望现在过得怎么样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744分考入清华,庞众望现在过得怎么样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744分考入清华,庞众望现在过得怎么样前言:在封建时期,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学子改变自身阶级、实现晋身仕宦的唯一的途径,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也正是因此无数学子为此"头悬梁、锥刺股"。

而哪怕只是中一个小小的秀才,那也是让许多普通人几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存在。

范进中举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范进已经年过半百、生活贫困也依然选择要参加科举,为的便是名利而已。

这也由此可见"古代高考"的诱惑有多大。

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取消了科举制,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势还是得以延续。

比科举规模更宏大、地位更高的高考制度,在1952年实行。

无数学子十几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能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三年前有一位叫庞众望学生以744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但这位庞中望与其他人不同,他的命运更加坎坷,他的成功也更加不易。

庞众望现状2017年,774分的沧州市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了热门新闻,这个状元不是别人,就是家境贫寒的庞众望。

身为理科生的他高考总成绩为684分,再加上农村专项计划的60分加分,庞众望最后以744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在大家了解到了庞众望的心路历程后,许多人都想资助他完成学业,减轻家里负担。

但庞众望和他的母亲都是人穷志不短的人,尤其是庞众望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通过劳动挣取学费,而且这么多年的困难都过来了,大学更不在话下。

所以他们拒绝了好心人的帮助。

虽然婉拒了,大家提供的经济援助,但中国农科院教授为他提供的兼职机会打动了庞众望。

首先,自己家里的情况确实需要他通过工作来赚取学费;其次,这个兼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这个钱来的更让自己心安一些,所以在别的学生都享受这个最长暑假的时候,庞众望已经开始了工作。

现在的庞众望在农科院教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办起了辅导班,辅导班之外也会做一些其他兼职。

在学习上庞众望更是十分重视,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当上了团支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素质。

育儿知识——寒门出身考上清华的秘诀

育儿知识——寒门出身考上清华的秘诀

寒门出身考上清华的秘诀寒门出身,他700分考上清华,优秀的秘诀竟然是...最近,看到了一则寒门学子逆袭的消息,深受鼓舞。

今年高考,河南伊川县鸣皋镇小桑坡村的张浩飞以700分的考分,被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录取。

张浩飞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不善言辞,还有一个妹妹。

在学习上,他从未让父母操心过。

“得知我考上清华那天,我爸带着我和妹妹去了镇上,每个人喝了碗10块的牛肉汤,还要了两个饼。

”考上清华,只买了30元牛肉汤来庆祝,回想这碗特殊的牛肉汤,张浩飞十分开心。

懂事的张浩飞,常为家里分担农活。

据张浩飞的妈妈说,“除草、种苗、收玉米啥的,俺孩儿都帮着干,是个操心的孩儿。

”而且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还在地里干着农活。

语文133分、数学148分、外语136分、综合283分......张浩飞以总分70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还在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中,还获得了60分的满分加分!如此优秀,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寒门子弟逆袭的消息,总让人深受鼓舞,班班心中对考入名校的寒门学子也是有一种崇敬之情。

因为他们的家庭困难,所以并不能给他们在学习上带来多少帮助,他们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进理想中的大学,实现人生蜕变。

洛克菲勒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说:父母生活在山顶上,他们的孩子也会出生在山顶上;父母生活在山脚下,他们的孩子也必然出生在山脚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出生在山脚的孩子,就无法登上山顶。

张浩飞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出身从不决定人生的成败。

01优秀的秘诀在于勤奋当被问及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张浩飞提到,提前把课本看一遍,预习知识点,每天学习,是他一直以来保持的习惯。

在高考结束后,他也不出去玩,除了帮家里做农活外,他买了一套本科的物理教材,每天学习2-3个小时。

张浩飞说:我现在还和读高三的时候一样,每天5:00起床,起床后先学会儿英语,然后就看物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正是日复一日的勤奋,让张浩飞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精进自己的学业。

寒门贵子“寒门贵子”庞众望考入清华大学背后的故事

寒门贵子“寒门贵子”庞众望考入清华大学背后的故事

寒门贵子“寒门贵子”庞众望考入清华大学背后的故事一家人的“小固执”:借别人的钱自己再难也要还清“那时候才真知道难了!”这是小庞姥爷说的一句话.姥爷说,众望一家是低保户,前些年每人每月只有15元,三个人45元.现在涨了,三个人370元.可这个家原本就风雨飘摇,庞众望的先天性心脏病,无疑是更重的当头一棒.那是12年前,3.1万元的手术费,对这家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看病的钱是借来的,少的1000多元,多也超不过3000元,身体不方便的庞妈妈坐着轮椅借了20多户人家……虽然乡亲们都说不急,借出的钱也没有一个人催要,有的甚至都没指着让她还,但全家人却坚持,再难也要把债还上.“村里人谁都不容易,能还一点是一点,一年还不上两年,两年还不上三年……”这一点上,庞妈妈很固执.可是,这个家早已家徒四壁了,小众望又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杂费还是要交的.这可怎么办?姥姥姥爷一边管着儿孙,一边顾着女儿一家,还要在地里风吹日晒,耕作刨食,但他们不怕苦不喊累,就盼着能收成好点儿多卖几个钱.庞爸爸虽有精神病,也会去建筑工地干活儿,复杂的做不了,但他特别肯卖力气,而且知道省钱,吃饭只啃馒头吃便宜的,能给家里攒一分是一分;庞妈妈出不了门,便力所能及地接一些丝带绣、手绣毯、桌台布之类的手工活儿,早上4点就开始赶工,一做就是10多个小时,手被针扎破是常有的事儿……就这样,在一家人的坚持努力下,庞众望初二那年,给小众望治病借的债终于还清了.一贫如洗和重重打击,并没有让这家人变得脆弱和卑微.一家人的自强自立,让了解他们的人感动.小男子汉的“大担当”:捡了6年破烂儿“顶门立户”撑起家从出生开始,同龄人温暖幸福的童年对庞众望而言就似乎是“海市蜃楼”.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此外,他还想着挣钱还债……可他,还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啊!也许是身残志坚的母亲教会了他担当,也许是孩子天性懂事纯良.每天清晨,当别家的孩子还在甜甜的睡梦里,他已经早早起床,扫地、烧水、收拾房间,照顾妈妈洗漱、方便、清洗便盆……每天放学后,他就悄悄出去捡塑料瓶、捡废品,然后再到收购站,几角几分地卖掉.怕妈妈担心,他只字不提.庞妈妈见小众望老往外跑,以为他贪玩儿,又生气又担心,孩子大病初愈,不好好休息哪儿受得了!不过,事情还是没瞒住.那天,小众望在一家模具厂附近,看到倾倒的垃圾里有很多废铁丝、铁片,这让他特别惊喜,赶紧一边翻找一边收集.大概是太心急了,他的右手指被铁片割了个口子,鲜血直流……换作一般的孩子,早就哇哇大哭找父母撒娇了.可小众望只是大吸了一口气,找了张纸裹上,转头继续捡废铁.天逐渐黑了,小众望有些犯愁,“妈妈万一看着伤口怎么办?不能让她担心!”看看手指已经止血了,他把包裹的纸扔掉,想趁天黑瞒过去.但细心的庞妈妈还是发现了,当看到孩子拿出卖废品积攒的十几元零钱时,她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小众望一面像个小大人似地安慰着妈妈,一面兴高采烈地讲起他的“重大发现”……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小众望捡废品捡了6年.当其他家庭四五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的时候,童年的他已经成了一个顶门立户的“男子汉”.母子俩的“小满足”:一碗馄饨娘儿俩吃“在一起”才最幸福风雨侵袭,大爱和执着可以抵御.家里的债终于还清了.原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可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庞妈妈因严重贫血住院了.小众望请假在医院照顾.当时的住院费是借的,一日三餐他能省则省.在庞妈妈的讲述里,儿子买来一份馄饨,她吃饱了,剩下儿子再吃.那时候众望正长身体,庞妈妈体弱需要补充能量,可两个人只吃一份饭.买的时候,小众望就让店家给多加水……可在小众望的记忆里,就是这样一碗馄饨,他都轻易舍不得买.也许,那一碗馄饨就是庞妈妈记忆里最满足的美味吧.众望说,他更多的是买炒饼,因为便宜又顶饱.记者问他:“俩人一份能吃饱吗?”众望说:“还好啊.”他说自己喝水也能喝饱.只要妈妈吃好了,他就高兴.但是,即便买最便宜的,每顿也是小众望趁妈妈熟睡时,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买,因为那儿的饭菜比医院的便宜5毛或1块钱.有时候,他也会在集市上捡废品,在小餐馆里打零工,或是捡商贩扔掉的蔬菜,他把烂的菜叶去掉,剩下的拿回医院自己做着吃……晚上庞妈妈入睡后,小众望开始盘算兜里还剩多少钱,够不够第二天的开销.有时候他会看着仅有的几块几毛的零钱发呆,但妈妈一问,他赶紧收起来,笑着说:“放心吧,还够用一阵子的呢.”从小到大,庞众望都很瘦.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些了,他依然很瘦.1.79米的高个子,体重不到55公斤,站在记者身边像是一根瘦竹竿.“你好瘦啊!”他笑笑,“还好吧”.这是他的口头禅.记者问他觉不觉得苦,也是那句“还好吧”……一路走来,这个18岁的少年承担了重重的苦难,但他发自内心地认为一切都“还好”,他很阳光,他不觉得自己遭遇了什么大难.尤其自打家里的债还清后,他觉得生活越来越好了.不过,虽然小众望说“还好”,但庞妈妈还是觉得儿子吃得太少了.儿子能多吃点,是她的心愿.尽管条件特别有限,但彼此想的都是给对方更好的,虽然物质匮乏,但亲情满满.母子俩就这样相互扶持,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满足,最大的幸福!然而,孩子大了终究要离开,众望要去20多公里外的吴桥上高中了,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庞妈妈有些怅然若失.儿子又何尝不是,想着妈妈在家一人守着一张床、一把轮椅,肯定不适应.怎么样才能让妈妈不失落呢?众望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妈妈觉得自己随时都在她身边,陪她说话……庞众望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可以既不耽误上学,又能天天“陪”着妈妈呢?本报明天将为您继续讲述他的故事,敬请关注.(沧州晚报记者李圣哲傅新春)。

励志考清华的故事励志考清华的故事

励志考清华的故事励志考清华的故事

励志考清华的故事励志考清华的故事励志考清华的故事励志考清华的故事范文6篇第一篇:《【考研励志故事】父母双逝兼职考研“励志哥”圆梦上清华》【考研励志故事】父母双逝兼职考研“励志哥”圆梦上清华据长沙晚报报道,父母双逝,孤苦的他边兼职边考研,在高强度学习与兼职状态中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08级学生凌童收到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研究生录取单,长沙理工大学向全校3万多学子发出向2012年励志人物凌童学习的倡议书。

边兼职边准备考研“针对英语基础薄弱,我一是整篇整篇翻译雅思的阅读文章;二是把历年的英语真题至少研究了2遍,做了至少5遍。

为了应对清华的专业课,我每天下午都会拿出3小时进行考场模拟,每道题都详详细细写下过程,训练自己清晰的答题思路。

整个考研下来,我专业课就用了3本厚厚的笔记本,500多页。

”凌童向记者介绍他的学习过程。

与其他一心一意、把所有时间扑到考研上面的同学不同的是,除了复习外,凌童还同时做着兼职,即使是在考研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兼职。

“我周末的时候会比平常早起一个小时,去学校晨读的‘英语角’背背英语,然后坐公交车去兼职的地方。

晚上回来的时候就拿着随身携带的复习资料去图书馆复习。

”据他介绍,这种状态一直到考研之前,而从大一开始,他的兼职生活就没有断过。

发传单、打扫卫生、做家教、超市理货员、办公室助理、在工厂里面做工人等都是他做过的兼职内容。

苦难经历是他最大动力“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努力读书才会有出路,才会改变命运。

”凌童11岁那年父亲被查出肝癌,一年后,父亲离开了人世。

自此之后,他便开始了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

初中三年的暑假,他都通过卖冰糕挣钱来给家里减轻负担。

但是,当一切都变得基本安定时,厄运却再次来临。

2010年9月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

“父亲走后的那几年,我的努力几乎全部是为了母亲,我希望能让她过上好日子。

我就快毕业了,结果母亲走了。

我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却也让自己拥有了勇气、毅力和自强不息的决心。

矣晓沅:轮椅困不住的前行

矣晓沅:轮椅困不住的前行

人物博览\素材前沿作文与考试•初中版ZUOWENYUKAOSHI7关键词•“今年是晓沅在园子里生活的第5个年头了,如今许多同学都对这个在轮椅上的瘦弱身影不再陌生。

在无数个与晓沅相遇的地方,同学们总是对他给予真挚的微笑和敬佩的眼光。

这个大男孩和他的故事已经成为清华园里让人难忘的一道风景。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篇关于云南籍学生矣晓沅的文章后,大家纷纷给这个坚强、乐观的男生点赞。

矣晓沅6岁时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医学界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虽然幸运地活下来了,但矣晓沅再也无法站起来,没日没夜地困在轮椅上。

身体的伤痛并没有让他停止学习,2012年高考时他以679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进入清华大学时,矣晓沅甚至连转头、抬手、弯腰等动作都变得十分困难。

每到阴雨天,他的手脚还会疼痛,必须服用止痛药才能活动。

由于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手指活动困难,矣晓沅每天都得花两小时练习打字。

矣晓沅很有才艺。

在清华大学,他参加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

他是学校辩论队的成员;是班级舞台剧的编剧和导演,联系后勤、制作道具、常常修改剧本到深夜;还在社会实践中担任队长,带领同学一起到腾冲考察中国远征军战斗遗址。

凭借本科阶段的优秀表现,矣晓沅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研究所,还获得了特等奖学金。

据了解,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是清华学子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授予10位本科生和10位研究生。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能阅读,还能用双手编写程序代码。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身体比我更加不便的人,我希望将来能继续进行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创造出能让他们更加方便使用的工具。

”这是矣晓沅在奖学金颁发大会上的发言。

■热议锐评:其实,最让我们敬佩的不仅是矣晓沅优异的成绩,还有他的品行。

身残却不忘记追梦,面对困境他以笑容对之,最难得的是他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懂得去帮助别人。

■素材运用:不向命运低头;乐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感恩……(资料来源:澎湃新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