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G民生股改引发的思考
论股份制改造之必要性与重点问题

论股份制改造之必要性与重点问题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股份制改造已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这一变革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其中的重点问题。
一、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1、拓宽融资渠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股份制改造能够使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从广泛的投资者群体中筹集资金,打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
这为企业的扩张、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2、优化产权结构在股份制企业中,产权清晰且多元化。
这有利于明确股东的权利和责任,避免产权模糊带来的纠纷和效率低下。
同时,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能够引入不同背景和资源的股东,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管理经验、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促进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要求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这包括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成权力制衡机制,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规范的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企业形象。
4、提升企业价值通过股份制改造,企业能够实现资产的证券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
股票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和市场预期,这促使企业管理层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业绩提升,以推动股价上涨,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5、分散经营风险股份制企业的股权分散,使得风险不再集中于少数股东身上。
众多股东共同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单个股东的风险压力。
同时,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也有助于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应对,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股份制改造的重点问题1、资产评估与定价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企业资产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定价是至关重要的。
资产评估应遵循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等因素。
对民营企业股份制改制问题的相关探讨

对民营企业股份制改制问题的相关探讨【摘要】民营企业股份制改制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首先从股份制改制的背景入手,介绍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性。
随后探讨了股份制改制的意义,包括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等方面。
接着分析了股份制改制的影响,讨论了其对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然后深入剖析了股份制改制面临的挑战,包括资产重组、员工持股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对应的应对策略,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本文得出结论:民营企业股份制改制是必然趋势,只有正确应对挑战,才能实现企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股份制改制、民营企业、背景、意义、影响、挑战、应对策略、结论1. 引言1.1 引言民营企业股份制改制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壮大,股份制改制成为了企业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对民营企业股份制改制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其背景、意义、影响、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股份制改制的背景股份制改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经济的主体,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股份制改制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股份制改制是指将原有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企业的股权多元化。
这种改制形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为企业引入专业化管理和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股份制改制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化的推动。
不同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还会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难,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力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启示1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启示2013年02月05日 17:12 英大金融���л�˵(1�˵���)事业部制改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除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个企业不断实施改革的习惯,企业的决策层和各级管理团队对于改革的认同,同样非常重要。
民生的做法和经历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文| 胡文龙2007年,中国民生银行(7.58,0.00,0.00%)大胆尝试了事业部制改革并获得了成功,这一开拓性的举措引起了全行业乃至全国的关注,引发了重重争议的同时也引发了多家同行纷纷效仿,以致掀起了国内银行业以事业部制为依归的组织模式改革的热潮。
时隔5年之后,我们重新探讨民生银行为何能够领国内银行之先,成为第一家成功实施事业部制的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样的管理模式有何特点,被采用后在中国有没有遭遇“水土不服”,哪些地方还需要突破和提升,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事业部制的“魔力”事业部制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赶超对手福特公司的努力。
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市场上,福特公司牢牢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通用汽车公司却只有其五分之一的规模:12%。
为此,通用汽车公司采取了很多举措,例如合并收买许多小公司。
但是,不但与竞争对手福特公司的巨大差距始终难以缩小,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很多新问题相继涌现:日益增多的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协调难度增加,内部管理困难重重,难以对市场进行有效整合,等等。
时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以事业部制的形式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改组,成为实行事业部制的典型,因而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依据事业部制而展开的公司整顿让通用汽车公司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925年,其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最终超过了老对手福特汽车[微博],夺过了市场老大的位置。
40年之后,20世纪7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同处于上升期的通用汽车公司遭遇了相似的问题,于是也纷纷采用了事业部制。
民生银行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的实践及启示

封|面|文|章民生银行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的实践及启示事业部制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最早诞生于1920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一种典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分权式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事业部制在国际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全球银行业组织管理架构的主流模式,相关岗位体系、机制设计、流程安排都日臻成熟。
与传统的总分行制组织架构相比,事业部制具有产业化和工厂化的特点,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专业的运营服务能力,更快的市场发展速度,对于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大中型银行具有多方面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
在银监会的推动下,近年来国内银行业都纷纷以建设流程银行管理架构为目标,在不同层次、不同条线和不同路径上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的尝试,而民生银行作为其中的代表和先驱,是国内首家全面启动公司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商业银行。
事业部制与银行组织架构的变迁按照传统的企业组织理论,公司内部管理的组织形态分为U型(一元结构)、H型(控股结构)和M型(多元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事业部制结构,亦即M型结构,主要指企业按照客户、产品、区域等维度对经营的事业进行划分,设立若干组织单元,每一组织单元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职能体系,形成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并在资源配置、内部运作、政策制度制定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经济融合和市场扩张,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幅度拓宽、经营业务多样化、产品门类复杂、精细化管理薄弱的现象,这时往往会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事实上也是由内部业务模式的转变推动的,大体上经历了单一银行制和总分行制两个发展阶段。
单一银行制下,银行没有分支机构,按照职能分工设置部门。
单一银行制曾在美国广泛存在过,但自从1927年2月《麦克法登法》(McFadden Act)在国会通过之后,单一银行制便被总分行制所取代。
总分行制度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
关于股份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既 不 利 国 家 资产 的
。
,
也就 会直 接妨 碍该 企 业 的股 票在 影 响公 司 的 发 展
、
优 化组 合
,
也无 法建立 统 一的 股票市 场
,
市 场上 的交 易 盾
,
再次
,
设 因
必须 指 出
造成 股市 严 重 供 不 应 求 的 原 一个
立 企 业 股在 股 票 收 益 的使 用 方 面 也 会存在 矛 不 管是 用 作 生 产发 展 基 金
但 国有股 的代表 必须进 一 步 明 晰
,
向 投股 的 股东作 最 低 的 担 保
的公益 金
。
也可 作 为 企 业
,
可 以 通 过 建 立 投 资 管 理 公 司 或控 股 公 司
逐 渐 淡化 政 府与 企 业 的
,
。
这 样做
,
,
既 尊重 历 史 和 现 实
, ,
顾
作 为国有股 的 代表
直 接关 系 同时
,
一般 企 业 中 国有 股 的 比
。
留作公 司 自有资金 使 用
,
或 采 用 拍 卖 方式
,
例可 视 不 同 情 况而 定 不 可 的大 中型 企 业
, ,
而 对 那些 国家非 控 制
回 收款 项亦 可作 为 公
股 份制 改造后 国 家可 继
, ( 8 ) 用 作 风 险 担保 金 ,
续控 股
化
,
,
,
明 确 国有产 权 的
而且产 生 出一 系列 与此 有 关 的问题 具 体来 说
, : ,
使 企业股 份制 改革 难以 深化 一
公 有 股 不能 进入市 场
民营企业股改风险分析报告

民营企业股改风险分析报告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了民营企业股改。
本报告旨在对民营企业股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为相关经营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股改的概念与背景股改是指民营企业将企业的所有权从私人所有转变为股份制所有。
这意味着企业将以股份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实现企业的股权多元化。
股改的推行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增加投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
3. 股改的风险分析3.1 资本市场风险在股改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这就带来了一定的资本市场风险。
首先,股市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市值,导致企业价值的波动。
其次,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导致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限。
3.2 治理结构风险民营企业股改后,将面临来自更多股东的监督与制约,这将带来一定的治理结构风险。
多元股东的利益诉求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困难和延误。
此外,企业内部可能出现股东分歧、内斗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稳定经营。
3.3 经营管理风险股改后,民营企业可能需要接受更多专业投资者的股东,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业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有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透明度,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4. 风险应对策略4.1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民营企业在股改前应先进行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完善。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以减少出现经营管理风险的可能性。
4.2 进行详尽的风险评估在进行股改之前,企业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详尽的评估,了解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投资者、设计股权结构等提供参考。
4.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民营企业在股改过程中需要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关于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些思考

. 。
,
一 遇挫折 就 想调 动 工 作 的 人 永 远 成 不 了 事 业上 的 强 者 日本 〕 松 下 幸之 助 〔
到 的效 能与 作 用
。
围 内逐 步 实行 股 份 制
, , , 。
。
当前 对 于 新 建大 中 型 企业 为
我 完善 履 行 其 向 社 会 承 担 的 责任 而 不 是 向 上 级 管
, , ,
理部 门或机构 负责 股份 制这种 社会 化 财产所 有权 的
厂一一一 一门
。
立 现代 市场 经济 体 制
,
组织 形 式与 资产 管理 方式 以及 由此形 成 的 利 益 主 体 多 元 化 是 适 合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需 要 并 有 助 于 推 动 和 加 速 社 会 经 济发 展进 程 的
。 , , , 、 、 、 ,
。
正 因为几 个方 面 的压力 股 份制 企业 一 般 都有 比
,
较 完善 的 各 种 管理 制 度 以 此将 企 业 的 利 益 股 东 的 利益 企 业经 营者 的 利 益在股 份 制企业 中完 善地统 一 在一 起
。 ,
,
、
股 份制 企业 是 极 为规 范 的 社会 化产 权 组 织 形 式
,
,
,
,
股份 制 企业 可 以 用公 开 发行 股 票 的 方 式 通 过 金融 市 场 从 社 会 筹 集 资 金 用 于 经 营 的需 要
, ,
了广 泛 筹集 资 金 可 以 采 取 向社 会 发 行股 票 的方式 兴
这 种 筹 资方
,
建股 份制 企业
辩证看待股改 妥善解决大小非

多年的低迷及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 的
股权分置 的矛盾 ,国务院发布了 《 关于 推进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的若 干意见》,将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 提升到 了国家战略任 务的高度 ,提出了九个方
股 价 差重 新 扩 大 到 5%一 10 0 0%之 间 。
反观这轮短暂牛市的推动力 ,除 了宏观
负责任的,那么无税或者 掩 饰股 改 没 汁缺 陷的 后遗 症 也 嘲样是 客 观 、 科 学 负 责任 的
改变 ,投 资者对市 场的信心显著 提升 ,
丧 失多 年 的市场 融资 功能 开始得 到恢 复 ,伴随股改而进行 的市场创新不断推 出且 卓 有 成 效 。从 20 0 5年 下 半 年 至 20 0 7年 ,我 国 A股市场 m现 了一 轮波 澜壮 阔的大牛市 ,估值一 路上扬 。A股 市 盈 率从 l 5倍 提高 到 了 5 0倍 ,A H — 大量大小非 限售股接连解禁 ,巨大的增 量股 票供应 极大影 响 了 A股的供 求平 衡 ,形成对 二级市场估值 体系的 冲击 ,
临着 严 峻 的 考 验 。 事 实 上 ,股 改 和 新 股上 市 ,造 成 了
谈话 ,及 时解释市场疑问并释放 一些利 好的政策信息 ,其维护股市稳定 的良苦
用 心 可 见 一 斑 。 但 市 场 依 然 足 涨 少 跌
我 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形 成的特殊 性 、股权分置 问题的复杂性 、股权分置 改革的独创性 ,在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
这 是 A股 2 0 0 8年 以来 腰 斩 行 情 的一 个
化 、本位化 、不实事求是 的回避矛盾的 思想方法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
股改 的是与 非应辩证 看待
20 04年 1月 3 1日 ,针 对 股 市 连 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9
看不见的收益 (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解)
•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采用哪种核算方法,主要取 决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是否会产生重大 影响。
• 无论采用哪种核算方法,都只是在账面价值的反映 有所不同却不能直接反映股份上市流通后的股票市 场价值。
h
10
G民生股改引发的思考
感谢大家!
有不足之处请多指 教!
h
11
<徽标>
G民生股改引发的思考
XX MBA
h
1
G民生股改引发的思考
同样是民生银行
• 的非流通股股东,
新希望和岁宝热
同是股东,命运却不同
• 电的遭遇竟截然
G民生股改对两家非流通股
不同。
股东的影响
• 看不见的收益(对长期股权
投资核算成本法和权益法的 的理解)
h
2
同是股东,命运大不同
•新希望(000876)
h
6
G民生股改对两家非流通股股东的 影响
• 这就意味着如果采用权益法模拟岁宝热电对民 生银行的投资后,将增加岁宝热电净资产近3 亿元,而岁宝热电中期净资产也只有4.35亿 元;而未来民生银行如果实施股改后,岁宝热 电的这笔投资应比权益法模拟核算的增值更为 惊人,如以对价支付10送2后、2倍市净率的 市价匡算,将可能借此增加岁宝热电净资产近 6亿元。
h
8
看不见的收益 (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解)
• 岁宝热电采用成本法记账,长期投资的账面价 值不会因被投资企业实现损益而发生任何变化, 始终保持投资形成时的初始投资成本,因此股 改后投资权益被低估,增值幅度将增大。如果 采用权益法模拟其对民生银行的投资,其净资 产将增加近3亿元,而岁宝热电中期净资产也 只有4.35亿元。股改后,岁宝热电的此项投资 应比权益模拟核算的增值更大,可能借此增加 净资产近6亿元。
•岁宝热电(600846)
h
3
G民生股改对两家非流通股东的影响
•由上表可以看出,G民生的股改,对两个股东的持有股数量没有变化, 持股比例、模拟股改后享有G民生净资产和享有G民生投资收益较股改前 均下降了。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股东的命运完全不同呢?
h
4
G民生股改对两家非流通股股 东的影响
• 案例中,新希望因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任 民生银行副董事长,而且是第一大股东, 认为对民生银行构成重大影响,采用权 益法核算对外长期投资,民生银行股改 后,持股比例由6.915%下降为 5.987%元,享有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份 额相应下降,比较客观地反映反映企业 的权益变动情况。
h
7
看不见的收益 (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解)
• 新希望一直采用权益法记账,长期投资的账面 余额会受到企业实现净收益的增减影响。由于 民生银行的股改,实际上导致了非流通股东股 权的稀释,从而引起了投资收益有所下降。按 照权益法计算,新希望投资持有民生银行的净 资产将减少1.3亿元,直接导致了公司净利润 的下滑。受此消息影响,新希望股价出现股股东的 影响
• 如题所述,在岁宝热电对民生银行的该笔投资 上,由于其会计政策一直采用成本法处理,岁 宝热电的投资权益被严重低估;岁宝热电持有 15742.35万股民生银行的股份,其在公司资 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的仍是当初原始投资的 5050万,折合每股仅仅0.32元左右。而民生 银行上半年每股净资产达到2.20元左右应无 问题,而其二级市场股价则相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