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八 章 装配体的三维表达
合集下载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技巧和应用-PPT

–草图(点、线、建构线)
装配体的配合
▪ 查看配合条件
–显示装配体中一或多个零部件或
次装配体的配合条件列表。当配合
条件变多时,这是一个非常有
用的工具
–点选零件鼠标右键单击,再选
择检视配合条件。
装配体的配合
▪ 压缩配合条件
–您可以抑制配合以阻止其解出。这允
许您尝试运用不同類型的配合,而不
会过份定义装配体。
▪
利用模型组态来规划您的多本版本零件。
▪
零件模型组态在装配体模型组态延伸使用。
替换零部件
▪ 装配体及其零部件在设计周期中可以进行多次修改。尤其在多
使用者环境下,好几个使用者可以在个别的零件及次装配体上
工作,修改就会经常发生。更新装配体的安全有效方法是根据
需要置换零部件。
▪ 注意:
–您可以使用次装配体来替换零件,反之亦然。
简化大型装配体
▪ 装配体的简化表示方式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s of
Assemblies)
–当您想要在大型的装配体中处理一
小部份的零部件时,可以透过开启
装配体的简化表示方式來改善组合
件的性能。您可以指定要加载哪
些零部件;其他零部件将不会加载
也不会显示,但是其配合的效果仍
–使用目前设定。使用装配体目前的显示设置。
–线架构
–隐藏
–透明
装配体中的零部件模型组态
▪ 如果零部件(个别零件或次装配体)具有多种模型组态,您可以指定装配
体中的每个零部件副本所要使用的模型组态。如果零部件有相同名称的模
型组态,您可以一次指定要用在好几个零部件中的模型组态.
装配体中的零部件模型组态
装配体的配合
▪ 查看配合条件
–显示装配体中一或多个零部件或
次装配体的配合条件列表。当配合
条件变多时,这是一个非常有
用的工具
–点选零件鼠标右键单击,再选
择检视配合条件。
装配体的配合
▪ 压缩配合条件
–您可以抑制配合以阻止其解出。这允
许您尝试运用不同類型的配合,而不
会过份定义装配体。
▪
利用模型组态来规划您的多本版本零件。
▪
零件模型组态在装配体模型组态延伸使用。
替换零部件
▪ 装配体及其零部件在设计周期中可以进行多次修改。尤其在多
使用者环境下,好几个使用者可以在个别的零件及次装配体上
工作,修改就会经常发生。更新装配体的安全有效方法是根据
需要置换零部件。
▪ 注意:
–您可以使用次装配体来替换零件,反之亦然。
简化大型装配体
▪ 装配体的简化表示方式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s of
Assemblies)
–当您想要在大型的装配体中处理一
小部份的零部件时,可以透过开启
装配体的简化表示方式來改善组合
件的性能。您可以指定要加载哪
些零部件;其他零部件将不会加载
也不会显示,但是其配合的效果仍
–使用目前设定。使用装配体目前的显示设置。
–线架构
–隐藏
–透明
装配体中的零部件模型组态
▪ 如果零部件(个别零件或次装配体)具有多种模型组态,您可以指定装配
体中的每个零部件副本所要使用的模型组态。如果零部件有相同名称的模
型组态,您可以一次指定要用在好几个零部件中的模型组态.
装配体中的零部件模型组态
装配建模技术.ppt

一、装配模型的管理
➢查看装配零件的层次关系、装配结构和状态 ➢查看装配件中各零件的状态 ➢ 选择、删除和编辑零部件 ➢查看和删除零件的装配关系 ➢ 编辑装配关系里的有关数据。 ➢ 可以显示零件自由度和部件物性。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二、装配模型的分析
➢ 装配干涉分析
指零部件之间在空间发生体积相互侵入的现象
零件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 参数约束关系
➢ 继承参数:由上层传递下来 ➢ 生成参数:从继承参数中导出或根据需要制定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 层次关系:装配次序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第一节 装配模型的特点与结构
集成化产品装配模型
从现代产品开发观点看,理想的装配模型应该是一种 集成化的信息模型,支持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设计过程中 与装配相关的所有活动和过程,包括产品定义、生产规划 和过程仿真中与装配相关的各个子过程。
装配模型是一个支持产品从概念设计到零件设计,并能完
整、正确地传递不同装配体设计参数、装配层次和装配信息 的产品模型
❖ 特点
➢ 能完整地表达产品装配信息 ➢ 可以支持并行设计
❖ 结构:产品装配结构往往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装配关系表现
➢ 层次关系 ➢ 装配关系 ➢ 参数约束关系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 装配关系: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配合关系的描述,它反映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第二节 装配模型的信息组成
装配模型不仅要处理设计系统的输入信息,还应能处 理设计过程的中间信息和结果信息,因此,装配模型中的 信息应随设计过程的推进而逐渐丰富和完善。这些信息主 要由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如图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查看装配零件的层次关系、装配结构和状态 ➢查看装配件中各零件的状态 ➢ 选择、删除和编辑零部件 ➢查看和删除零件的装配关系 ➢ 编辑装配关系里的有关数据。 ➢ 可以显示零件自由度和部件物性。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二、装配模型的分析
➢ 装配干涉分析
指零部件之间在空间发生体积相互侵入的现象
零件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 参数约束关系
➢ 继承参数:由上层传递下来 ➢ 生成参数:从继承参数中导出或根据需要制定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 层次关系:装配次序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第一节 装配模型的特点与结构
集成化产品装配模型
从现代产品开发观点看,理想的装配模型应该是一种 集成化的信息模型,支持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设计过程中 与装配相关的所有活动和过程,包括产品定义、生产规划 和过程仿真中与装配相关的各个子过程。
装配模型是一个支持产品从概念设计到零件设计,并能完
整、正确地传递不同装配体设计参数、装配层次和装配信息 的产品模型
❖ 特点
➢ 能完整地表达产品装配信息 ➢ 可以支持并行设计
❖ 结构:产品装配结构往往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装配关系表现
➢ 层次关系 ➢ 装配关系 ➢ 参数约束关系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 装配关系: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配合关系的描述,它反映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第二节 装配模型的信息组成
装配模型不仅要处理设计系统的输入信息,还应能处 理设计过程的中间信息和结果信息,因此,装配模型中的 信息应随设计过程的推进而逐渐丰富和完善。这些信息主 要由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如图
CAD/CAM装配建模技术
SolidWorks 三维设计项目二:装配体建模与装配

(1)在左边property manager“开始装配体”窗口中,单击“浏 览”,在指定文件夹找到long_pin.sldprt 文件,单击“打开”, 插入第一个零件。
单击左上角“√”,完成装配体中第一个零件放置。(注: 该零件原点与装配体原点重合)
(2)在“装配体”中单击 ,在指定文件夹找到 chain_link.sldprt文件,单击“打开”,单击确认,在装配 体中插入第二个零件。
2.1装配体简介
1、什么是装配体? 装配体由若干个零件构成,装配体文件的后缀为.sldasm。
装配体中的零件是通过装配配合来定义各自的位置和自 由度。
2、装配体基本设计过程 (1)装入已有的零件或者子装配体。 指定固定零部件,浮动
(2)设定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使之符合实际工程 的设计要求。
要求: 使用以下条件生成装配体 销钉与链条孔为同轴心配合(无间隙)。 销钉端面与链条侧面重合。 A=25度 B=125度 C=130度 装配体的质心位置在哪(毫米)? 参考答案:X=348.66, Y=-88.48, Z=-91.40
2、链条装配过程
单击SolidWorks工具栏中“新建”,选择“装配体”,单击确定。
步骤1 打开SolidWorks软件,新建一装配体文件,命名为千斤 顶装配体.sldasm。
步骤2 在装配体中,单击“插入零部件”,浏览到底座所在 文件夹,单击打开,
单击左上角“√”,完成底座放置。注意:此时,装配体原 点与底座原点重合。若在装配体中插入第一个零件时,单击 鼠标左键确定,装配体原点与第一个零件原点不重合,需要 手动设定才能达到重合。
2.4.1 底座零件建模
1.工程图纸与三维视图(如图2-76)
2.4.2螺套建模
2.4.3螺旋杆建模
单击左上角“√”,完成装配体中第一个零件放置。(注: 该零件原点与装配体原点重合)
(2)在“装配体”中单击 ,在指定文件夹找到 chain_link.sldprt文件,单击“打开”,单击确认,在装配 体中插入第二个零件。
2.1装配体简介
1、什么是装配体? 装配体由若干个零件构成,装配体文件的后缀为.sldasm。
装配体中的零件是通过装配配合来定义各自的位置和自 由度。
2、装配体基本设计过程 (1)装入已有的零件或者子装配体。 指定固定零部件,浮动
(2)设定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使之符合实际工程 的设计要求。
要求: 使用以下条件生成装配体 销钉与链条孔为同轴心配合(无间隙)。 销钉端面与链条侧面重合。 A=25度 B=125度 C=130度 装配体的质心位置在哪(毫米)? 参考答案:X=348.66, Y=-88.48, Z=-91.40
2、链条装配过程
单击SolidWorks工具栏中“新建”,选择“装配体”,单击确定。
步骤1 打开SolidWorks软件,新建一装配体文件,命名为千斤 顶装配体.sldasm。
步骤2 在装配体中,单击“插入零部件”,浏览到底座所在 文件夹,单击打开,
单击左上角“√”,完成底座放置。注意:此时,装配体原 点与底座原点重合。若在装配体中插入第一个零件时,单击 鼠标左键确定,装配体原点与第一个零件原点不重合,需要 手动设定才能达到重合。
2.4.1 底座零件建模
1.工程图纸与三维视图(如图2-76)
2.4.2螺套建模
2.4.3螺旋杆建模
UG NX6_装配 三维设计

进入装配约束对话框,选中组 件按住MB1可以动态显示组件 的未约束条件。
54
练习:在装配中配对组件
nut_cracker_assm.prt
nc_arm.prt
要点提示
轴与底座的配对约束:1对1中心;端
1 – 曲柄 4 –推弹杆 6 – 铰链
2–轴 3 – 连杆 5 – 击碎板 7 – 基板 8 – 底座
存储加载选项
35
练习:装载选项和引用集
demo_mockup.prt 定义搜索目录
1
3
2
36
练习:装载选项和引用集(续)
定义引用集
1 2 3
37
练习:装载选项和引用集
38
第三单元:自底向上装配
39
© UGS PLM Solutions In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UGNX6 装配建模
UG技术培训中心 2012-1
1
© UGS PLM Solutions In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单元:综 述
2
© UGS PLM Solutions In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装 配
3
装配模型 = ∑ 组件
当组件引用空集时,任何相关的
制图对象都按 首选项 → 制图 的 设置保留,当替换其他引用集, 相关制图对象恢复激活状态。 在打开装配时,引用空集的组件 不被装载。
25
用户自定义的引用集
配对条件引用集 制图对象引用集
简单几何体引用集
26
创建引用集
格式→引用集…
27
练习:查看引用集
装配图表达方法.ppt

装配图表达方法
3.特殊画法
(1) 沿结合面剖切: 为了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内部结构可假想沿某些 零件的结合面剖切,其特点是不画剖面线;
(2) 单件画法: 当某个零件的结构未表达清楚且对理解配置关系或部件功能 有 影 响 时 , 应 单 独 画 出 该 零 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 在 其 上 方 注 明 : “ 零 件 xx 向”, 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明相应字母; (3) 拆卸画法:
装配图表达方法
夸大画法
该垫片太薄, 不夸大画就无 法看出来,故 用加倍粗实线 画出。
装配图表达方法 这是该手柄的另 一极限位置,故 用双点画线画出 假想画法
两边的接头不属 于此装配体,故 用双点画线画出
装配图表达方法
简化画法
油杯属标准 件按不剖画
轴、键 、球及 螺纹连 接件均 按不剖 画
当某些零件遮住了要表达的装配关系或其它零件时可假想 拆去某些零件后,画出欲表达部分的视图,并在其上方注明 “拆去xx”,但被拆去的零件必须在其它视图中已表达清楚。
请点击鼠标左键显示后面内容
装配图表达方法
(4) 夸大画法: 对于孔的直径、薄片的厚度或间隙在图形上等于或小于 2mm时,允许不按原比例而将其适当夸大画。
(5) 假想画法: 为了表示运动零件的运动范围或极限位置,或与部件有 装配关系的其它相邻部件时,可将运动极限或相邻零、 部件用双点划线画出其主要轮廓。
请点击鼠标左键显示后面内容
装配图表达方法
4.简化画法
(1) 标准产品按不剖画: 当剖切平面通过标准产品的轴线或对称中心时,可 按不剖画出其外形。
(2) 多组螺纹件连接时只画一组: 有若干组相同螺纹连接件时,可仅画出其中一组, 其余只画其装配位置的点划线即可。
3.特殊画法
(1) 沿结合面剖切: 为了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内部结构可假想沿某些 零件的结合面剖切,其特点是不画剖面线;
(2) 单件画法: 当某个零件的结构未表达清楚且对理解配置关系或部件功能 有 影 响 时 , 应 单 独 画 出 该 零 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 在 其 上 方 注 明 : “ 零 件 xx 向”, 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明相应字母; (3) 拆卸画法:
装配图表达方法
夸大画法
该垫片太薄, 不夸大画就无 法看出来,故 用加倍粗实线 画出。
装配图表达方法 这是该手柄的另 一极限位置,故 用双点画线画出 假想画法
两边的接头不属 于此装配体,故 用双点画线画出
装配图表达方法
简化画法
油杯属标准 件按不剖画
轴、键 、球及 螺纹连 接件均 按不剖 画
当某些零件遮住了要表达的装配关系或其它零件时可假想 拆去某些零件后,画出欲表达部分的视图,并在其上方注明 “拆去xx”,但被拆去的零件必须在其它视图中已表达清楚。
请点击鼠标左键显示后面内容
装配图表达方法
(4) 夸大画法: 对于孔的直径、薄片的厚度或间隙在图形上等于或小于 2mm时,允许不按原比例而将其适当夸大画。
(5) 假想画法: 为了表示运动零件的运动范围或极限位置,或与部件有 装配关系的其它相邻部件时,可将运动极限或相邻零、 部件用双点划线画出其主要轮廓。
请点击鼠标左键显示后面内容
装配图表达方法
4.简化画法
(1) 标准产品按不剖画: 当剖切平面通过标准产品的轴线或对称中心时,可 按不剖画出其外形。
(2) 多组螺纹件连接时只画一组: 有若干组相同螺纹连接件时,可仅画出其中一组, 其余只画其装配位置的点划线即可。
装配体solidworks三维设计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Nhomakorabea装配体实例
零件1:轮毂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装配体实例
零件2:轴
零件3:平键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移动和旋转零部件:
零部件前面有“(-)”,表示 欠定义,可以移动或旋转
删除零部件: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添加配合关系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装配设计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点击【新建】,选择【装配体】 装配体的扩展名为 .sldasm
SolidWorks 三维设计
装配体设计的基本步骤: 设定装配体的第一个零部件零部件零件,其位 置设置为固定,为固定零件 将其他零部件调入装配体环境,这些零件未指 定装配关系,可以随意移动或转动,为浮动零件 为浮动零件添加装配关系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技巧和应用

详细描述
在装配体中,选择需要继承的子装配体,然后在工具栏中选择“继承”选项。在继承属 性管理器中,选择需要继承的父装配体和配置参数等参数,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子 装配体将自动继承父装配体的配置参数,无需手动调整。这有助于减少错误和提高装配
效率。
03
装配体配合技巧
高级配合
高级配合
在SolidWorks中,高级配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配合选项,以满 足更复杂的装配需求。例如,使用“路径配合”可以创建沿 着特定路径运动的装配体组件。
1. 使用SolidWorks的 导入和导出向导来转 换文件格式。
2. 在导出时,确保选 择正确的文件格式和 选项,以保持数据的 完整性和准性。
3. 在导入时,注意检 查导入的组件是否符 合要求,并进行必要 的调整和修复。
THANKS
感谢观看
2. 检查每个组件的属性和配置, 确保它们正确无误。
总结词:识别和解决装配体中的 问题
1. 使用“检查配合”工具来检查 装配体中的配合错误。
3. 在装配体中手动检查和调整组 件的位置和配合关系。
装配体导入导
总结词:与其他软件 交换数据
详细描述:在 SolidWorks中,可以 通过导入和导出功能 与其他CAD软件进行 数据交换。以下是一 些建议
配合预测
高级配合通常需要更多的调整和预测,以确保组件正确地配 合在一起。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可以找到最佳的配合设置 。
机械配合
机械配合
机械配合是SolidWorks中一种特殊的 配合类型,它允许组件之间存在更复 杂的相对运动。例如,可以使用“齿 轮配合”来创建两个齿轮之间的正确 啮合。
动态模拟
使用机械配合时,可以利用 SolidWorks的动态模拟功能来检查装 配体的运动是否符合预期。这有助于 在早期阶段发现和修正问题。
在装配体中,选择需要继承的子装配体,然后在工具栏中选择“继承”选项。在继承属 性管理器中,选择需要继承的父装配体和配置参数等参数,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子 装配体将自动继承父装配体的配置参数,无需手动调整。这有助于减少错误和提高装配
效率。
03
装配体配合技巧
高级配合
高级配合
在SolidWorks中,高级配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配合选项,以满 足更复杂的装配需求。例如,使用“路径配合”可以创建沿 着特定路径运动的装配体组件。
1. 使用SolidWorks的 导入和导出向导来转 换文件格式。
2. 在导出时,确保选 择正确的文件格式和 选项,以保持数据的 完整性和准性。
3. 在导入时,注意检 查导入的组件是否符 合要求,并进行必要 的调整和修复。
THANKS
感谢观看
2. 检查每个组件的属性和配置, 确保它们正确无误。
总结词:识别和解决装配体中的 问题
1. 使用“检查配合”工具来检查 装配体中的配合错误。
3. 在装配体中手动检查和调整组 件的位置和配合关系。
装配体导入导
总结词:与其他软件 交换数据
详细描述:在 SolidWorks中,可以 通过导入和导出功能 与其他CAD软件进行 数据交换。以下是一 些建议
配合预测
高级配合通常需要更多的调整和预测,以确保组件正确地配 合在一起。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可以找到最佳的配合设置 。
机械配合
机械配合
机械配合是SolidWorks中一种特殊的 配合类型,它允许组件之间存在更复 杂的相对运动。例如,可以使用“齿 轮配合”来创建两个齿轮之间的正确 啮合。
动态模拟
使用机械配合时,可以利用 SolidWorks的动态模拟功能来检查装 配体的运动是否符合预期。这有助于 在早期阶段发现和修正问题。
《SolidWorks 三维设计》课件—02装配体建模与装配

SOLIDWORKS三维 设计
课程纲要
项目一:典型机械零件建模 项目二:装配体建模与装配 项目三:工程图创建 项目四:工业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装配
项目二:装配体建模与装配
2.1装配体简介 2. 2简单装配体 2. 3中等难度装配体 2.4千斤顶装配体各零件建模及装配 2.5千斤顶装配体爆炸视图 2.6练习实例:小轮组装配体
位置固定,但与其它的零件之间可以相互运动。 【距离】 将所选对象以指定距离放置。 【角度】 将所选对象以指定角度放置。
(2) 高级配合
【对称】用于使某零件的一个平面与另外一个零件的凹槽 中心 面重合,实现两个实体沿平面对称配合。
【宽度】 用于使某零件的一个凸台中心面与另外一个零件 的凹 槽中心面重合,实现宽度配合。
【路径配合】用于使零件上所选的点约束到路径。可以定 义零 部件在沿路径时的纵倾、偏转和摇摆。
【特征驱动/特征驱动耦合】用于实现在一个零部件的平移 和另一个零部件的平移之间建立几何关系。
【限制配合】用于实现零件之间的距离配合和角度配合在 一定 数值范围内变化。
(3) 机械配合
【凸轮】 用于实现凸轮与推杆之间的配合。 【齿轮】 用于齿轮之间的配合,实现齿轮间的定比传动。 【齿条小齿轮】 用于齿轮与齿条之间的配合,实现齿轮
(5)参考步骤(3)(4),完成零件四个 CHAIN_LINK.SLDPRT与三个SHORT_PIN.SLDPRT的装配。
(6)在“装配体”中单击“插入零部件”,插入第九 个零件LONG_PIN.SLDPRT 。
零件long_pin.sldprt 与chain_link.sldprt配合关系为同轴心。
单击“装配体”中 ,配合选择“图示高亮面”,配合标准 “同轴心”,单击“ “√”。
课程纲要
项目一:典型机械零件建模 项目二:装配体建模与装配 项目三:工程图创建 项目四:工业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装配
项目二:装配体建模与装配
2.1装配体简介 2. 2简单装配体 2. 3中等难度装配体 2.4千斤顶装配体各零件建模及装配 2.5千斤顶装配体爆炸视图 2.6练习实例:小轮组装配体
位置固定,但与其它的零件之间可以相互运动。 【距离】 将所选对象以指定距离放置。 【角度】 将所选对象以指定角度放置。
(2) 高级配合
【对称】用于使某零件的一个平面与另外一个零件的凹槽 中心 面重合,实现两个实体沿平面对称配合。
【宽度】 用于使某零件的一个凸台中心面与另外一个零件 的凹 槽中心面重合,实现宽度配合。
【路径配合】用于使零件上所选的点约束到路径。可以定 义零 部件在沿路径时的纵倾、偏转和摇摆。
【特征驱动/特征驱动耦合】用于实现在一个零部件的平移 和另一个零部件的平移之间建立几何关系。
【限制配合】用于实现零件之间的距离配合和角度配合在 一定 数值范围内变化。
(3) 机械配合
【凸轮】 用于实现凸轮与推杆之间的配合。 【齿轮】 用于齿轮之间的配合,实现齿轮间的定比传动。 【齿条小齿轮】 用于齿轮与齿条之间的配合,实现齿轮
(5)参考步骤(3)(4),完成零件四个 CHAIN_LINK.SLDPRT与三个SHORT_PIN.SLDPRT的装配。
(6)在“装配体”中单击“插入零部件”,插入第九 个零件LONG_PIN.SLDPRT 。
零件long_pin.sldprt 与chain_link.sldprt配合关系为同轴心。
单击“装配体”中 ,配合选择“图示高亮面”,配合标准 “同轴心”,单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传统设计、制造模式的缺点
(1) 设计意图难以捕捉,部门之间由于性质不同存在沟通的困难。 (2) 工程师的主要工作集中在CAD绘图上,而不是设计的思考与优化,工 程师之间的协作共享难以实现,设计意图也难以沟通 (3) 设计错误不能及时发现,修改困难。 (4) 难以建立中央数据库系统。 (5) 工艺设计直观性差,工艺设计比结构设计滞后,难以实现并行工程。 (6) 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脱节,不能实现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流程。
18.3 数字化装配的方式
自顶向下装配(Top-Down Assembly):在装配体中开始设计工作。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一 个零件的几何体来帮助定义另一个零件。(应用于装配关系复杂的零部件设计,或进行夹具 设计)
自下而上装配(Bottom-Up Assembly):先建各零件模型,组合成子装配,再组装成装配体 (传统,应用于相互结构关系及重建行为较为简单的零部件的独立设计) 混合装配(Mixing Assembly):混合运用以上二种方法。
b.asm b_skel.prt
a1.prt
改进型Top-down 设计方法 a2.prt b1.prt
b2.prt
18.4 装配体中零件的几何对象之间的配对条件
1、贴合(Mate)(UG):两个相一致的同类几何对象位臵重合。
Selee恒 d face on I l le ma随 d componenl
1 to 1
1 to 2
8、距离(Distance):指定两个对象在三维空间的最小距离。
18.5 装配干涉检查
凸多面体包围盒Wrap(UG)
干涉
1、自顶向下装配举例
——齿轮泵装配
垫片
螺钉
泵体
从动齿轮
从动轴 填料
主动齿轮
主动轴
泵盖
整体设计示意图
,
f庐
,
YC
/ ,
一 」 , , 又 C
庐 ,
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是“设计一样机制作——修改设计”
国外一份调查表明: 为了纠正某一 产 品设计中的错误; 需增加的花费情况 如下: 在设计阶段加 以纠正,仅需花费 35美元; 在零件加工之 前加以纠正,需花 费177美元; 在成批生产之 前加以纠正,需花 费368美元; 如等到产品投 放市场后才加以纠 正,加以则需花费 59000美元;
Resu lS
Selee饱 d face on I l le base componenl
li:l " " ' ' " '
Ci
专 事 文件①
销量 @
J:) 视 剧 } 插入也) 工具(
Animat
。窗口也) 帮助ω
γ
| 圆圆圆 'S·
I
τ
al
@
] [ ; 豆日喃
j
L.J 自 U 冒 郊 : ,.;:i 出 l 叼
螺盖到位
⑩)
柱塞泵装配 爆炸图
a1.prt
a2.prt
b1.prt
b2.prt
a.asm
b.asm
ab.asm
Down-Top设计方法
ab.asm
xxx.prt
a.asm
b.asm
a_skel.prt
b_skel.prt
a1.prt
a2.prt
b1.prt
b2.prt
Top-down设计方法
ab.asm
xxx.prt
a.asm a_skel.prt
Helicopter engine assembly
@
,
VRA
ADR
关键技术: 装配建模、 装 配规划、 装配评 估、 实时图形处 理、 干涉检验等 .
数字化装配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作用 产品研究 产品规划 产品设计 产品试验 产品制造 产品销售 产品使用 产品报废 维护培训、维护过程引导 拆卸任务培训、拆卸过程引导 可装配性和可拆卸性检验,装配效率分 析、设计方案比较。 虚拟原型、干涉分析、数据测量、装配后 特性检查 装配规划制定、规划方案比较、装配任务培 训、装配过程引导。
’
IJ W ; 7 ': :
哥 出
马食 巴
? /131:
S E 目
If.
揭 凛无 愚
且
l
+脚 装 配 体1
\i)I] 飞q q 龟 。 令 .@ @ 臼 [Q]o a 鹰 且翌 民 圣d 耀 章 莲 品牛 爆 摆 图 爆 在品 | 盈 L j
I
泣到主监 j 凶也
主Ii
、
主 II标准配合ω
占
。
马| 哥
基于网络的虚拟产品开发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产品开发模式,其应用 范围必然会不断扩大,给更多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Network-based 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
管理数字化
设计数字化
企业数字化
生产过程数字化
制造装备数字化
18.2 机器或部件的数字化装配
1、概念
数字化装配:无需产品或支持过程的物理实现,利用计算机工具通过分析、 先验模型、可视化和数据呈现来做出或辅助做出与装配有关的。 包括:DA : Digital Assembly. VRA : Virtual Reality based- Assembly. ADA :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Assembly).
纠正某产品设计错误的费用(美元)
59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35 0 177 368
段设 计 阶
前加 工 之
之成 前批 生 产
后投 放 市 场
美国佛杰尼亚大学并行工程研究中心应用并行工程开发新型飞机, 使机翼的开发周期缩短了60%(由以往的18个月减至7个月 美国波音公司在1994年向全世界宣布,波音777飞机采用并行工 程的方法,大量使用CAD/CAM技术,实现了无纸化生产,试飞一次 成功,并且比按传统方法生产: 节约时间近50%; 出错 返工率减少 75% ; 成本降低 25% ; 成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在飞机研制中 应用的标志和里程碑。
A
也
’ 市 、
2、自底向上装配举例
——柱塞泵装配
⑩)
,;1 "£ :c
,品 . ;J, .
1f l
” - 9
建装配,装入泵体
引入衬套
衬套与泵体内孔“贴合”配对,右端面“贴合”配对
引入柱塞
柱塞: “中心”、“距离”配对
10
填料压盖: “中心”、“距离”配对,到位
引入垫片、阀体
阀体到位
并行工程的目标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上市时间
1)基于人员协同和集成的并行化:把组成与产品方面有关的针对给定设计任务的专 门的、综合性的设计团体(企业)。这要求团队(企业)成员必须是跨领域的善于 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协同的人员,所有成员都能相互交流。 2)基于信息、知识协同和集成的并行化;设计机电产品各零部件的设计人员,通过 计算机网络对机电产品进行设计,并进行可制造性、经济性、可靠性、可装配性等 内容的分析,来及时的反馈信息,并按要求修改各零部件的设计模型,直至整个机 电产品完成为止。
回| 匮 司
@
旦 |
...
圣| | 之! 平 行 ω
1 1b
Il 土 | 垂 直 ( 巴
捕切①
1 1以 | 重 合 ( g
旦一1 1
II @ 同 轴 心 ω
囚 回
反转R寸 ( 已
配合对荠:
旦 一 ...
...
回回 高级配合( ω
配合( g)
z .L
《 )
2、对齐(Align):二个平面共面且法矢同方向;两个圆柱轴线对齐(不要求直径相等)。
3、现代设计、制造模式 基于网络的虚拟产品开发特点: (1)数字化: 虚拟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是全数字化的产品;产品的开发过程、测试过程、 检 检验 验过程、制造过程、销售过程等将告别现在的纸制介质,并与数字化产品信息紧密 结合;数字化将是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数字化虚拟产品技术的各 个分支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2) 集成化: 虚拟产品的集成建模技术、虚拟产品开发系统的集成化、虚拟产品设计、 测试和制造的集成化等。 (3) 智能化: 将人的知识和智能融入到虚拟产品开发技术中,使新产品开发过程实现自 动化,将智能化的知识和的数字产品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自律、分布、智能、仿生和 分形等特点。 (4)协同化:分布式异地协同虚拟开发将是CAD支撑层的重要发展趋势。 (5) 虚拟化:虚拟化包括虚拟环境的建立,还包括虚拟环境下产品的表达、虚拟产品装 配模型和虚拟产品模型分析,进而发展到产品的虚拟制造(VM)和虚拟企业(VE)等。 协 同虚拟制造(CVM,Collaborative Virtual Manufacturing):基于网络技术、数 据 库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由制造商、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协同参与的,支持 供 应链管理和个性化服务的虚拟制造。
3、平行(Parallel):
两个对象方向矢量平行。
4、正交(Perpendicular): 两个对象方向矢量垂直。
5、角度(Angle): 指定两个对象之间的角度。
6、相切(Tangent):两个对象相切。
7、中心(Center):中心对准。
四种情况:1 to 1,
1 to 2, 2 to 1, 2 to 2。
数字化装配是其中重要环节。
5、数字化装配体 将零件三维模型按照装配要求装入 三维装配体中。
装配体
子装配体集(子装配1, 子装配2……)
零件集(零件1,零件2……)
表达装配体组成零、部件,同时表达各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相 对位置。
⑩ )t
.; '
6、装配爆炸视图: 在装配模型中将 各组件按装配关系 偏离原位臵。 能更清楚地观察 各个零件。但没有 装配关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