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原理0110
湿热灭菌的工作原理

湿热灭菌的工作原理
湿热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和水蒸气对物品进行消毒。
在湿热灭菌过程中,首先将被灭菌物品放置在密闭的灭菌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并通过加热使水蒸气温度达到约121°C。
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水蒸气能够通过物品表面的
孔隙和裂缝,渗透到物品内部。
随着温度的上升,水蒸气会与物品表面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发生热凝固反应。
热凝固具有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还会导致微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
活性。
此外,高温和湿度还有助于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进一步杀灭微生物。
湿热灭菌还可以通过在灭菌过程中增加压力来提高灭菌效果。
增加压力可提高水蒸气的渗透能力,使其更容易进入物品的各个部分。
此外,高压还可以提高水蒸气的温度,使灭菌效果更加彻底。
整个湿热灭菌过程通常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以确保物品内部的所有微生物都能被灭活。
一般而言,物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湿热灭菌只适用于耐热的物品,例如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
对于某些热敏感的物品,湿热灭菌可能会对其造
成损坏。
因此,在选择灭菌方法时,需要根据物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低温灭菌方法

低温灭菌方法低温灭菌是一种常用的菌灭活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疗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低温灭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低温灭菌的原理低温灭菌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将微生物灭活。
其原理是通过降低温度,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减缓甚至停止,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二、低温灭菌的方法1. 冷冻灭菌冷冻灭菌是将待灭菌物品置于低温环境中,使其温度迅速下降至冰冻状态,并保持一定时间,使微生物失去活性。
常用的冷冻灭菌方法有低温冷冻、超低温冷冻等。
2. 冷冻干燥灭菌冷冻干燥灭菌是将待灭菌物品先冷冻,然后在低温下进行干燥处理,使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灭菌对水敏感的物品。
3. 冷冻超滤灭菌冷冻超滤灭菌是将待灭菌物品通过超滤膜,使微生物无法通过膜孔,从而实现灭菌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灭菌对物品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4. 冷冻消毒灭菌冷冻消毒灭菌是通过将待灭菌物品置于低温环境中,使微生物失去活性。
该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要求不严格的物品。
三、低温灭菌的应用1. 食品工业低温灭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
例如,冷冻食品常通过低温灭菌保持其质量和口感,延长其保质期。
2. 医疗卫生低温灭菌在医疗卫生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低温灭菌可以用于灭菌器械、医用敷料等的灭菌处理,确保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无菌状态,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实验室研究在实验室研究中,低温灭菌可以用于灭菌培养基、试剂和实验仪器等。
这有助于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低温灭菌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 低温灭菌相比其他灭菌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2. 低温灭菌可以保持物品的原有特性和质量,减少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的损失。
3. 在进行低温灭菌时,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灭菌效果的达到。
低温灭菌是一种常用的菌灭活方法,通过降低温度使微生物失去活性。
其方法包括冷冻灭菌、冷冻干燥灭菌、冷冻超滤灭菌和冷冻消毒灭菌。
高温灭菌的原理

高温灭菌的原理
高温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原理是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细胞膜等结构进行破坏,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高温灭菌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温度达到杀菌点:灭菌时所需的温度称为杀菌点,一般为100摄氏度以上。
高温能够改变微生物的生理和化学活性,使其丧失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
2. 破坏细胞结构:高温可以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和凝固,导致其失去功能。
同时,高温也能够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阻碍其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传递。
3. 破坏细胞膜:高温能够使微生物的细胞膜脂质溶解,导致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不畅,从而破坏了微生物的生物膜结构。
高温灭菌有一些优点,如快速高效、广谱性和无残留物等。
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某些病毒和耐热菌等对高温有一定耐受能力。
因此,在进行高温灭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灭菌效果。
此外,高温灭菌往往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器具,操作时也需谨慎防止烫伤等意外发生。
环氧乙烷灭菌的基础知识范本

环氧乙烷灭菌的基础知识范本环氧乙烷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药品、食品以及化工产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环氧乙烷灭菌的基础知识,包括灭菌原理、操作步骤、设备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灭菌原理环氧乙烷灭菌的原理是利用环氧乙烷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
环氧乙烷是一种强烈的亲电杀菌剂,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灭菌物品分类整理,按照相应的灭菌要求清洗、消毒。
2. 装载物品:将待灭菌物品放置在环氧乙烷灭菌器内,并保持物品的整齐排列,确保灭菌气体能够充分接触到物品表面。
3. 密闭设备:将灭菌器和物品密封,确保环氧乙烷气体不会泄漏。
4. 灭菌程序设置:根据物品的特点和灭菌要求,设置合适的灭菌程序,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
5. 启动灭菌设备:启动灭菌设备,开始进行灭菌过程。
在灭菌过程中,环氧乙烷会逐渐释放,并通过循环系统充斥整个灭菌器内部,达到灭菌的效果。
6. 灭菌结束:根据设备指示或预设时间,灭菌过程结束。
关闭设备,待环氧乙烷减少到安全浓度后,打开灭菌器,取出物品。
7. 通风处理:将灭菌器内的环氧乙烷气体充分排出,通过通风系统进行处理。
8. 检查物品状态:检查灭菌后的物品状态,确保灭菌的效果。
三、设备1. 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是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的主要设备,通常由加热系统、环氧乙烷释放系统、循环系统等组成。
根据不同的需求,灭菌器的规格和型号也有所不同。
2. 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进行灭菌的杀菌剂,通常以液体形式储存在专用的容器中。
在灭菌时,环氧乙烷会通过加热系统逐渐释放。
3. 控制系统:灭菌器配备有相应的控制系统,用于设置和监控灭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
四、安全注意事项1. 通风系统: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爆炸性。
在进行环氧乙烷灭菌时,必须确保设备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环氧乙烷气体。
压力蒸汽灭菌工作原理

压力蒸汽灭菌工作原理
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压力:在灭菌过程中,水被加热并产生蒸汽,蒸汽被压入灭菌容器。
通过增加蒸汽的压力,可以使蒸汽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并提高其杀菌效果。
2. 温度:蒸汽的温度是灭菌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蒸汽的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可以快速杀灭大多数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等微生物。
3. 时间:蒸汽灭菌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灭菌效果。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灭菌时间,但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杀灭微生物。
4. 压力容器:压力蒸汽灭菌通常使用具有密封性能的压力容器,如压力灭菌锅。
容器内部有一个压力计,用于监测和调节蒸汽的压力。
总之,通过在压力容器中加热水并产生蒸汽,蒸汽的高温和压力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这种灭菌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实验室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灭菌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参数放行

灭菌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参数放行
灭菌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去除所有的微生物。
灭菌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妆品、制药等领域。
灭菌工艺的核心在于确定适当的灭菌方法和参数,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灭菌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破坏或杀死细菌的细胞壁、膜、RNA、DNA 等微生物结构,使其不能生长繁殖。
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热气灭菌、辐射灭菌、化学灭菌和过滤灭菌等。
不同的灭菌方法根据不同的杀菌原理和细菌特性选择不同的灭菌条件和参数。
灭菌参数指影响灭菌效果的各项工艺条件和控制参数。
主要有温度、时间、压力、湿度、pH值、浓度、辐射剂量等。
灭菌参数放行是指对灭菌工艺过程中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验证,确认灭菌效果符合要求,达到灭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灭菌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参数放行是灭菌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正确选择和控制灭菌方法和参数,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压力蒸汽灭菌的原理

压力蒸汽灭菌的原理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温和高压的蒸汽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蒸汽灭菌设备通常由一个蒸汽发生器、一个压力容器和一个控制系统组成。
蒸汽发生器通过加热水产生蒸汽,并将其输送到压力容器中。
压力容器内的温度和压力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实现灭菌效果。
蒸汽灭菌的关键是高温和高压。
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约为100摄氏度,但是当水被加热到更高的温度时并且被暴露在高压下,水的沸点也随之增加。
例如,当水被加热到121摄氏度并且处于正常大气压下,水会开始沸腾,这种状态被称为“蒸汽”。
当水变成蒸汽后,其温度和压力都随着增加。
蒸汽灭菌利用高压下的高温蒸汽,通过直接接触侵入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杀死它们。
高温和高压的蒸汽能够引起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蛋白质破坏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使其失去活性甚至死亡。
蒸汽灭菌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预处理,这涉及将待处理的物品准备好。
物品可能需要清洗和去除污垢。
同时,要确保物品没有密封或包装,以确保蒸汽可以彻底接触到物品表面。
第二步是负压测试。
在真正的灭菌之前,通常需要进行一个负压测试来确保设备的密封性和真空装置的正常运作。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密封不良和真空泄漏可能导致灭菌效果不佳。
第三步是灭菌过程。
在该步骤中,物品被放置到灭菌设备的车架或托盘上,并放入设备内。
然后,蒸汽被注入到设备中,设备内的压力和温度逐渐上升。
根据使用的设备和具体需求,灭菌时间可能在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之间不等。
第四步是灭菌后处理。
一旦灭菌过程完成,物品需要被冷却和干燥,以防止细菌再次繁殖。
灭菌设备可能具有冷却器或其他辅助装置来加快这个过程。
总的来说,压力蒸汽灭菌利用高温和高压蒸汽的杀菌作用来消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实验室、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等各个领域,因为它可以高效、快速地杀灭细菌,并且对大多数物品和设备都非常适用。
但是,使用蒸汽灭菌设备时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操作规范,以确保灭菌效果和人员安全。
高温灭菌的原理

高温灭菌的原理
高温灭菌是一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它利用高温对微生物进行杀灭。
高温灭菌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高温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高温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使其失去生存和代谢能力。
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是维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结构,一旦被破坏,微生物就会死亡。
2. 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和蛋白质:高温还可以引起微生物内部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变性和降解。
核酸和蛋白质是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重要分子,它们的变性和降解会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理功能受到破坏,从而无法生存和繁殖。
3. 杀灭耐热菌和孢子:高温灭菌还可以杀灭一些耐热菌和孢子,这是因为这些菌和孢子具有较高的抵抗温度的能力。
高温灭菌对这些菌和孢子造成的破坏更加彻底,有效杀死它们。
高温灭菌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常用的温度有121摄氏度,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左右。
这样的温度和时间
可以确保微生物被彻底杀灭,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持灭菌
保持灭菌工艺:
105~120 ℃
10~70分钟
先经过预灭菌,立即装入密闭容器(玻璃、塑料、 罐等)中,再送入杀菌釜杀菌和冷却。
UHT加工中的常用语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产品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用100℃以上 的温度进行的热处理)。
商业无菌(Commercial sterility):
LTLT巴氏杀菌
LTLT巴氏杀菌工艺:
63 ℃
30分钟
一般在一个敞开的大缸或桶中进行,现代工艺很少采 用。
HTST巴氏杀菌(牛奶)
HTST巴氏杀菌工艺(牛奶) : 72~75 ℃ 15~20秒
磷酸酶必须被钝化,磷酸酶检测应呈阴性;此项指标 用于检测牛奶是否被HTST巴氏杀菌,但不用于脂肪 含量超过8%的牛奶产品。
(θ-135)/10.5
细菌性效果:B=(t/10.1)*10 化学性效果:C=(t/30.5)*10 一般要求:B>1>C
(θ-135)/31.4
灭菌原理图
灭菌原理
不同的热处理对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养分损失 巴氏杀菌(%) UHT (%) 保持灭菌(%)
VB1
VB2 VB6 VB12 VC 赖氨酸
灭菌原理
Z值: 一定反应效果下,使反应时间减少至原来的1/10时 所需增加的温度。 Z值(℃)
蜡样芽孢杆菌: 变色反应: VB1损失反应: 赖氨酸损失反应:
10.5 29.0 31.2 30.9
灭菌原理
Z值的使用: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Z值为10℃,并且D65=50秒,这就 意味着:
D75=5秒 D85=0.5秒 D95=0.05秒
--产品处于无致病微生物; --无微生物毒素; --在正常的仓储、运输条件下,微生物不发生增 殖的状态。
灭菌原理
绝对无菌在生产实际中是不可能的:
--并非所有的微生物在受到灭菌/消毒处理时都立 即被杀死。
相反:
--在一定的时间里仅有部分微生物被杀死,其余 的则活了下来。
灭菌原理
灭菌效率
灭菌时间 0 微生物残留量 1000000 微生物被杀死量 0 致死率 90% 总致死量 0 对数值 0
湿热灭菌,干热灭菌
--化学灭菌
消毒原理
消毒效果:
--20 ℃下获得5D效果所需的时间(分钟)
消毒剂 NaOH HNO3 浓度(ppm) 5000 5000 200 25 200 3000 250 4000 金黄色葡 萄球菌 90 1 1 1 1 5 1 10 大肠杆 菌 1 1 1 1 1 10 2.5 90 假单胞菌 1 1 1 1 1 1 30 30 蜡样芽孢杆 菌 120 120 60 120 30 120 1 120 啤酒酵 母 90 120 2.5 2.5 1 120 2.5 30 黄曲霉 120 120 20 60 60 120 20 120
旺旺集团 旺仔牛奶事业部
灭菌原理
钟 功 军
乳品加工中热处理方式
初步杀菌:杀死低温菌的营养体。 巴氏杀菌:杀死所有的致病菌的营养 体。 灭菌:杀死所有的微生物,使产品能 够在室温下储存。
乳品加工中主要的热处理类型
初步杀菌 LTLT巴氏杀菌 HTST巴氏杀菌(牛奶 ) HTST巴氏杀菌(奶油) 超巴氏杀菌 UHT灭菌 保持灭菌
灭菌效率计算公式: LogD/D指定温度下的D值 --Tr:指定温度 --Z :细菌芽孢的Z值 --T :实际温度 --D:实际温度下,细菌芽孢的D值
灭菌原理
Q10值: 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提高的倍 数。
Q10值
化学反应: 芽孢反应:
2~3 8~10
灭菌原理
细菌 营养细菌(热敏性) 营养细菌(耐热) 细菌芽孢 酵母菌和霉菌 部分霉菌和出芽芽 孢 温度(℃) 65 65 121 65 90 D值(min) 1 10 0.2 1 3 达到12D所需的温度 和时间组合 75℃/7秒 75℃/70秒 121℃/2.5分钟 75℃/7秒 121℃/2秒
灭菌原理
F0值:
特定温度时间组合下的灭菌效果。
(T-121.1)/z
F0=(t/60)*10 T:灭菌温度 t:灭菌温度下的灭菌时间 Z:根据芽孢种类的不同,其范围为10~10.8 ℃ ,可取10℃ 说明:若以优质的原料奶生产商业无菌奶, F0值至少需要 5~6。
灭菌原理
UHT生产既要考虑灭菌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化学效果, 如酶的失活及营养素的破坏。从而引入UHT乳灭菌所 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即:
63~65 ℃ 63 ℃ 72~75 ℃ >80 ℃ 126~138 ℃ 135~150 ℃ 105~120 ℃
15秒 30分钟 15~20秒 1~5秒 2~4秒 几秒 10~70分钟
初步杀菌
初步杀菌工艺: 63~65 ℃ 15秒 主要用于偏远地区的牛奶场或奶户。一般牛奶在挤出后,要在低 温下储存几小时到几天时间,等待工厂收集;但细菌(主要是嗜 冷菌)即使是在低温下也会繁殖;为了保证原奶在收集处理之前 的品质,需做初步杀菌处理。 初步杀菌的温度/时间组合必须未钝化磷酸酶,磷酸酶的检测必 须呈阳性;许多国家是禁止两次巴氏杀菌。 为了防止嗜氧芽孢在杀菌后的繁殖,应在杀菌后立即冷却至4℃ 以下保存(芽孢被激活为营养状态,能大量繁殖)。 被初步杀菌的牛奶最好在24小时内运抵工厂处理。
1
2 3 4 5 6 7 8
灭菌原理
被杀灭数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0 1000 500
灭菌曲线
对数值 8 7 6 5 4 3 2 1
0
时间 1 2 3 4 5 6 7 8
0
时间 1 2 3 4 5 6 7 8
灭菌原理
D值(Decimal Reduction Value): --特定温度下,使微生物减少至原始菌数的 1/10时所需保温的时间。
灭菌原理
耐热菌的D值
细 李氏菌 蜡样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B/E)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A) 菌 D90值(小时) 0.01 1 30 >100 <0.02 3.3 D121值(秒) 0 1.4 60 330 <0.048 12
灭菌原理
一些微生物的典型灭菌速度数据:
D值(秒)
枯草芽孢杆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2.3 12.3 408
灭菌原理
D值的解释 D65=1min
其含义是:65℃时,灭菌时间每延长一分钟,微 生物数量减少数1D(减少90%);延长二分钟,微生 物数量减少数2D(减少99%)。 1D=90%的减少=1个对数值 2D=99%的减少=2个对数值 3D=99.9%的减少=3个对数值 4D=99.99%的减少=4个对数值
超巴氏杀菌
超巴氏杀菌工艺: 126~138 ℃ 2~4秒 一般用于长货架期产品; 传统产品保质期:2-16天,而超巴氏杀菌产品可达 30-40天; 目的是减少重污染(生产过程中); 要求储存在小于7 ℃的环境中进行运输和销售。
UHT灭菌
UHT灭菌工艺: 135~150℃ 几秒 主要目的:使牛奶达到商业无菌标准 是个连续过程:先经过UHT灭菌,然后立即冷却和包装,可防 止嗜氧芽孢的污染; 分为直接式UHT和间接式UHT两种: --直接式:蒸汽注入牛奶中或牛奶注入蒸汽中,再经膨胀 罐脱水; --间接式:利用媒介加热牛奶,使牛奶达到灭菌目的。
HTST巴氏杀菌(奶油)
HTST巴氏杀菌工艺(奶油) :
>80 ℃
1~5秒
由于脂肪不是一个好的热导体,当脂肪含量超过8%时,磷酸酶 被钝化后又会被激活;同时磷酸酶的检测不能用于酸化产品;
过氧化氢酶用于检查奶油是否被HTST巴氏杀菌,经 HTST巴氏 杀菌后的奶油,过氧化氢酶被钝化,因此其检测结果应呈阴性。
次氯酸钠 碘液 过乙酸 H2O2 季胺盐 甲醛
消毒
皮肤消毒:
皮 肤 菌 落 数 %
100 80 60 40 20 乙醇50% 丙酮10% 季胺盐 肥皂和水
20
40
60
80
100
120
碘1%+乙醇70%
乙醇70%
消毒时间(秒)
消毒
去除微生物的各种方法:
--无菌过滤 --辐射灭菌
紫外线
--热处理
10
0 0~5 10 5~20 1~2
5~15
4 10 10~20 10~20 3~4
30~40
6 25 80~100 30~50 6~10
消毒原理
消毒目的:
--去除致病菌 --降低微生物携带量 --无须杀灭细菌芽孢 对于灭菌和消毒程序来说,已清洗干净的表面是先决条件!
起始微生物携带量 清洗后 消毒后 灭菌后
1
2 3 4 5 6 7 8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0.1 0.01
900000
90000 9000 900 90 9 0.9 0.09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0000
990000 999000 999900 999990 999999 999999.9 999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