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不同吸入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评价

11 一般资料 : . 选取 20 04年 1 ~ 06年 1 月 间 2月 20 1 行纤支镜检查 患者 8 例 , 0 年龄 ( l 5 5±1.) , s 27 岁 A A 用持续有效从而使患者 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
3 讨 论
患者使用这一药物的合理性。大多数与治疗相关的不
洁双侧鼻腔。观察组采用德 国进 口 P RB Y压缩雾 A IO
化机及所配雾化 麻醉 TA喷嘴 , I 雾化液为 1 %利多卡 因1 l 0 , m 雾化液约在 1mn 5 i 内吸完 ; 吸完后再用 1 %利 多卡因从 口腔及双侧鼻腔各喷雾 3 次。对照组采用常 可多华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泌尿系症状 , 控制 血 压 , 有 良好 的耐 受性 , 具 本组 观察 进一 步证实 了老年
氧 气雾化麻 醉较 常规 局麻 更为安全有效 。
【 关键词 】 利 多卡 因; 雾化 ; 纤维支 气管镜 【 中图分 类号 】 R781 .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4 5120)1 26 2 0 - 0( 71. 4- 00 0 1 0
在内科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 检查中 , 麻醉是镜 检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科 自 20 年以来 , 04 将利多 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支镜检查 , 效果 良好 。现
改善作用 , 对冠心病危 险因子的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 还能改善 内皮功能 , 降低胰 岛素抵抗并增加纤 溶性。 对伴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L 。 3 3
参 考文献 :
[] 马志方 , 1 王东文 . 多沙唑 嗪控释 片和坦 索罗辛 治疗前列腺增 生症
的对照研究[] 天津医学 ,05 3 ( )2 4 J. 20 ,32 :2~2
两种麻醉方式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关键词 : 超 声 雾化 吸 入 ; 纤维支气管镜 ; 麻 醉 中 图分 类号 : R 4 7 2 文献标识码 : C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6 4 9 3 . 2 0 1 3 . 1 5 . 0 5 1
1 . 2 . 3 麻 醉 效 果 判 断 标 准 优 :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能 顺 利 通 过 会
毁型处理 。
0b s e r v a t i o n o n e f f ec t o f t wo ki n d s o f a n . 次 3喷 , 共 喷 4次 ~ 6次 , 随 病 人 的深 呼 吸 进 行 , 依次进行 软腭 、
韩 秀丽 , 刘荣 耀
厌、 声 门、 气管 、 隆突 、 支 气 管 以下 完成 检 查 ; 良: 上 述 过 程 中 出 现
呛咳较 多, 进 入 气 管 处 困难 , 需补注利 多卡因重复麻醉 , 较 顺 利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6 4 9 3 ( 2 O 1 3 ) 0 5 C一 1 5 0 5 — 0 2
护理研究 2 0 1 3年 5月 第 2 7卷 第 5期 下 旬 版 ( 总第 4 3 1 期)
两 种 麻 醉 方 式 在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检 查 中的 效 果观 察
es t h e s i a met h o d s f or p a t i en t s r e c ei v i n g f i ber o pt i c br On c h Os c O p y
目前 , 临 床 上 纤 维 气 管 镜 内镜 技 术 的应 用 已十 分 普 遍 , 并已 成 为 呼 吸 系 统疾 病 检 查 、 治疗 的重要手 段1 1 ] 。其 技 术 操 作 的 成 功与否 , 呼 吸 道 的麻 醉 最 为 重 要 [ 2 。我 院采 用 超 声 雾 化 吸 入 麻 醉 取代 传 统 的 应 用 喉 头 喷 雾 器 进 行 咽 喉 部 及 鼻 腔 黏 膜 表 面 麻 醉, 取得满意效果 , 现报道如下。
利多卡因不同吸入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利, 患者无 阵咳及恶心反 射 , 有 1 偶 —3声轻 咳; 声 门开放 良: 良好 , 插镜 尚顺利 , 患者 无恶心 反射 , 气管镜 进入气 管后 患者 有轻度阵 咳(< 6声 ) 可 : ; 声门开放不 良, 有恶心反 射 , 镜不 插 顺利 , 镜体进 入气 管后 有较 明 显的 阵咳 (>8声 ) 患 者不 安 , 静, 但无 明显 发绀 及憋气 ; : 门不易开放 , 有恶 心反射 , 差 声 并 插镜不顺利 , 镜体进入气管 后有剧 烈呛 咳 , 者焦躁 不安 , 患 并
醉效果 、 麻药剂量 、 麻醉时间 、 良反应少于其他 三组。结论 不
利多卡 因气雾 剂作为 新型麻 醉气雾 剂 , 鼻吸入 与具有麻 醉方 经
便、 效果好 、 定量 准确 、 副作用小 , 是气管镜麻醉 中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
资 料 与 方 法
一
分 ,6m / , 1 g 喷 共喷药 3~ 4次 , 3分钟 后进 行气 管镜 操作 。C 组 :%利多卡 因 5n 加入德 国百瑞 气动雾化 吸入器药 杯 中, 2 l l 开动 电源 , 患者 口含 雾化 器 口, 多 卡因气 雾 随吸气 吸入 气 利 道, 待患者出现 声音 变 粗并 有吞 咽 困难 时停 止 吸入 。D组 : 2 %利 多卡因喉头喷雾法咽部喷 入每次 按 4—5下 , 每次 间隔
四种麻醉方法 的评 价 见表 , A组 、 B组 、 C组麻 醉 效果无 差 异 P=07 3 但 与 D组 麻 醉 效 果 比较 , .8 , 有显 著 差 异 P=
0 0 1说明前三 组麻 醉 效果 明显优 于 D组 。麻 醉药 物 剂 量 .0 A、 B组明显少于 与 C、 D组 。麻 醉 时间 A、 B分 别少 于 C D。 、
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在气管内麻醉中的应用

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在气管内麻醉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2-09T09:07:14.2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龚晓丹[导读] 利多卡因是常用的麻醉用药 , 在表面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等应用较广[1]。
甲状腺全麻手术期间可导致多种麻醉并发症 , 如气管导管诱发的呛咳等。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荆州434020)【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在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 ( 全麻 ) 中的应用。
方法72 例甲状腺手术患者 , 随机分为实验A 组、实验 B 组和对照组 , 各 24 例。
三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实验A组在麻醉前用利多卡因缓慢静脉注射进行麻醉前诱导, 并在术中使用利多卡因维持;实验 B 组在麻醉诱导后 , 气管插管前应用利多卡因气管内喷雾。
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
比较三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 拔管前、后 5 min 的镇静 - 躁动评分 (SAS), 拔管后 30 min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 , 曲马多用量 , 呛咳程度等。
结果三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拔管前、后 5 min, 实验 A 组和实验 B 组的 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 A 组的拔管后 30 min VAS 评分为 (1.62±0.82) 分 , 曲马多用量为 (0.23±0.34)mg/kg ;实验 B 组分别为 (1.53±0.75) 分、(0.20±0.27)mg/kg ;对照组分别为 (2.64±1.24) 分、(0.63±0.43)mg/kg。
实验 A 组与实验 B 组拔管后 30 min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 曲马多用量少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利多卡因对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评价

【 摘 要】 目的 评价利多卡 因在 支气管 镜检查 中的应用价 值。方法 选择 2 0 1 1 年 7月至 2 0 1 2年
7月在我院行环甲膜 穿刺局部麻醉作支气管镜检查 的患者 5 2例 , 其 中男性 3 6例 , 女性 1 6例 。随机分为 1 %利 多卡 因浓度组 ( A组 ) 2 6例 ( 男性 1 8 例, 女性 8例) , 2 %利多卡 因浓度组 ( B组 ) 2 6例 ( 男性 1 8例 , 女性 8例 ) 。记 录两组患者年龄 、 利多卡 因总量 、 基础血氧饱 和度 和最低 血氧饱 和度 、 支 气管镜操 作 时 间、 内镜操作医师视觉评 分 、 严重程度评分及麻醉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 的年龄 、 血氧 饱和度 、 操 作时 间、 视觉评分及严 重程 度 评 分 均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但 A 组 利 多卡 因应 用 总量 较 B组 明显 要 少 ( 7 6 . 9 2± 2 0 . 3 5 mg 和 1 0 8 . 9 4±3 8 . 4 9 m g , P= 0 . 0 0 1 ) 。两组女性患者 中利 多卡 因总量无 明显统计学差异 , 两组 不 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对支气管 检查麻醉效果评定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 %浓度的利多卡 因在 支气管 检查过程中具备与 2 %浓度 的利多卡 因类似 的局部麻醉效果 , 且应用 总剂量也 明显减少 。
C HE NG 一 s h e n g.L U Z h i — w e i(Y I J i — s h a h
H o s p i t a l o f W a n n 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Wu h u , 2 4 1 0 0 1 , C h i n a )
c o n s i s t s o f 2 6 o b j e c t s w i t h 1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l i d o c a i n e ( A g r o u p )a n d 2 6 w i t h 2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l i d o c a i n e (B g r o u p ) .T h e t o t a l d o s e s o f l i d o c a i n e ,b a s i c o x y g e n s a t u r a t i o n ,l o w e s t b l o o d o x y g e n s a t u r a t i o n ,o p e r a t i o n
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分析

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应用于纤支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30min后行纤支镜检查进行麻醉效果分析。
结果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后行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优于常规麻醉方法,效果好且安全,麻醉起效时间快,副作用少,易于接受,可作为纤维支气管镜首选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利多卡因雾化麻醉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随着其性能质量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它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1]。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方法,而检查治疗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局部麻醉的方法、麻醉效果与患者的配合。
通过对术前麻醉的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需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病人,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21-74岁,采用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取得满意效果。
1.2 方法对需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使用2%利多卡因200~300mg置入雾化吸入器中,以5~9L/min氧流量雾化吸入10-15min,即可达到局麻效果。
待受检者感觉咽喉部麻木、吞咽困难、咽喉部刺激反应迟钝或咽反射基本消失方可进行纤支镜检查,部分患者需局部用少量利多卡因对咽喉部和鼻腔粘膜进行重复麻醉。
2 结果麻醉效果判定以纤支镜通过鼻腔、会厌、声门及气管的反应程度进行比较。
(1)顺利:纤支镜通过鼻腔、会厌、声门、气管及支气管时无咳嗽或轻咳。
(2)优:声门开放良好,插镜顺利,患者安静,无咳嗽及恶心或偶有1-2声轻咳。
(3)良:声门开放良好,插镜尚顺利,纤支镜进入气管后患者有轻度阵咳(小于5-6声)。
(4)中:声门开放不良及恶心,插镜不够顺利,镜体进入气管后患者有较明显阵咳(大于7-8声)。
(5)差:声门不易开放或恶心,插管不顺利,患者不安静,术中需酌情追加局麻药,呛咳严重能勉强完成纤支镜检查或失败未能完成此项检查。
两种不同雾化吸入麻醉法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2 结果
采 用 两种 不 同的 雾化 吸入 法 吸人 同浓度 等量 的 利 多卡 因气 道 麻醉 出现效 果 的差 异 ,麻 醉效 果优 良率 实验 组 6 4 %, 对 照组为 3 8 %, 两组 相 比较 , 其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P < 0 . 0 5 , 表 明 面罩 雾 化 吸入 利 多卡 因气道 麻 醉效 果 优 与 于 口含雾 化
吸入 。
3 讨 论
电子气 管镜 作为 呼吸科 常规诊疗 手段 越来越 广泛应 用于 临 床 ,气 管镜 检 查 的顺 利 与 否取 于 术前 的准 备 ,术 前较 好 效 果 的麻 醉 能 减轻 检 查 带来 的痛 苦 ,减 少 咳嗽 、恶 心 、喉 部或 支气 管痉 挛 的发 生 。利多 卡 因雾化 吸人麻 醉 操作 简便 , 可 以有 效 、均匀地 表面 麻醉 至亚段支 气管 ,[ 5 比较两种 雾化 方 法 ,我们 发 现 口含 雾 化 吸入 时 部分 患 者 吸人 几 次 后便 出 现 头部 躲 避 、 吸气深 度 减 小 、喘 息 、疲 劳甚 至 取 出雾 化 器 休 息后 再 吸。 我们认 为 可能 原 因如下 : ① 口含雾 化吸 人法较 难掌 握 ; ② 深 呼 吸 节律 易 产生 疲 劳 使 的雾 化过 程 中断药 物 浪 费 吸入 的药 量 减 少 ; 而 面罩 雾 化 吸入 法 避 免上 述 问 题 ,吸入 时 不 用 改 变 呼 吸节 律 、深 浅 度 ,雾 化 器 的侧 孔 即 防止药 物 丢 失 又保 证 呼 出气 体 排 出 ,保 证 吸入 药 物 的剂 量 及浓 度 ,实 验
世界最 新 医学信息 文摘 2 0 1 3 年 3月第 1 3卷第 9期
・
1 7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麻醉方法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效果分析

Efficacyofdifferentanesthesia methodsinelectronsbronchosocopyexamination LiLina,Tian Qing. Departmentof Respiratory Medicine,Chinese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DOI: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4.06.008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
effects.Itcangreatlyimprovethepatients′complianceandsafety. 【Keywords】 Anesthesiamethods;Electronbro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但 是 从 患 者 的 角 度 来 说 ,是 一 种 痛 苦的体验[1]。Poi等 研 [2] 究 表 明,62% 的 患 者 恐 惧 检查过程中可能出 现 的 疼 痛 和 呼 吸 困 难,对 检 查 产
【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efficacyofthethreedifferentanesthesia methodsin electronbronchoscopy examination.Methods 300 patients undergoing bronchoscopy wererandomly
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3月第34卷第6期 IntJRespir,March2014,Vol.34,No.6
· 427 ·
·论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多卡因不同吸入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红燕林玉妹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31期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不同吸入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时的麻醉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支气管镜检查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吸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采用经口鼻吸入方法,研究组44例采用雾化吸入方法,比较两种麻醉吸入方式的麻醉效果。
结果:研究组达到有效麻醉时间早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麻醉用药量少于对照组,且麻醉优良率(77.3%)高于对照组(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利多卡因;不同吸入方法;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效果;观察
doi:10.14033/ki.cfmr.2017.31.0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047-03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检查被广泛的应用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1]。
但由于支气管镜检查是由病人的口或鼻经喉入气管的一种侵入性操作[2],给人体器官带来了极度的不适恐惧,使患者害怕和拒绝采取支气管镜检查,给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改善、恢复带来延误[3]。
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及雾化吸入麻醉剂正确方法的实施是检查获得成功的关键。
为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本研究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支气管检查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利多卡因不同吸入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时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支气管镜检查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首次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心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无乙肝等传染性疾病,血常规正常、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生化电解质正常,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
按照麻醉吸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2~76岁,平均(48.5±2.6)岁;研究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21~75岁,平均(49.6±2.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叮嘱两组患者在检查前禁食、禁水的时间要在4 h以上,保证空腹检查,询问患者是否有麻醉药物过敏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对照组采用经口鼻吸入方法,操作方法:(1)准备。
选择通气良好的鼻孔作为治疗的通道,清空鼻腔内的分泌物,连接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监测仪器,做好记录[4]。
(2)实施。
按闭对侧的鼻孔,连接鼻氧管,使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0 ml [5],经鼻氧管推入气道,每次用量1~2 ml,在推注时,嘱咐患者深吸气,使利多卡因经过咽喉流入声门内。
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方法,使用德国百瑞空气压缩泵及雾化吸入器,或患者清醒则可选用口含式雾化器,将2%利多卡因10 ml装入雾化器中,具体方法为,让患者放松后坐卧,上半身身体直立,尽量伸直脖子,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可为半卧位。
咽道患者用嘴长吸气使胸廓达到最大起伏程度,观察雾化器侧孔是否溢出雾化液,如果无溢出情况则说明此时的雾化液被大量的吸入到肺部[6],然后患者鼻腔缓缓呼出气体,观察患者鼻腔气体排出情况,从而保证患者雾化吸入的方法正确。
在吸入7~8次后,询问患者咽喉部是否出现厚重的感觉,或请患者说明是否感觉喉咙部位有痰液不易吞咽或咳不出的情况,从而判断患者雾化吸入的效果,若患者喉咙无上述感觉,要查询原因,进行处理。
在持续15~20 min的雾化吸入后,结束吸入,立即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达到有效麻醉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用药量,评价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级别,优:患者声门开放良好,支气管镜插入顺利,患者未出现阵咳、恶心反射行为,偶尔有1~3声轻咳;良:患者声门开放良好,支气管镜还算顺利,进入气管后阵咳次数3~6次,患者未出现恶心反射;中:患者声门开放不良,有恶心反射的行为,支气管镜插入不顺利,进入气管后出现的阵咳次数明显>6次,患者不安静,但无发绀及憋气情况;差:患者声门很难开放,存在恶心反射的情况,支气管镜插入困难,进入后患者剧烈的呛咳、焦躁不安,出现发绀及憋气的情况。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达到有效麻醉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用药量比较
研究组达到有效麻醉时间早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麻醉用药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检查方式,是将直径在0.6 cm左右的支气管镜在咽喉部位局部麻醉后,经口腔、鼻腔或气管切开口放入,主要是用作观察呼吸道、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实施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7],与TV系统配合可进行摄影,从而能够能够尽早发现患者机体的病变,开展体内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病情的发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给患者带来了难以接受的痛苦,特别对年轻的女性和精神紧张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而言,是内心存在拒接感的检查方式。
因此,需要在患者接受支气管检查前进行麻醉,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保证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的关键,能够使患者顺利的完成检查,减少患者的痛苦,但由于是局部麻醉,若麻醉效果差,就会使患者出现阵咳、憋气反应,感觉不舒服[8]。
目前,临床中采用的麻醉方法有经口鼻吸入法和雾化吸入法。
为观察两种不同吸入方法在支气管镜检的效果,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支气管镜检查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口鼻吸入和雾化吸入,结果显示,采用雾化吸入患者的麻醉效果要优于经口鼻吸入,与经口鼻吸入方式相比,在达到有效麻醉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用药剂量上均优于对方。
本次研究结果与杨雪英[9]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分析原因,雾化吸入是一种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直达病灶的效果,能够减少咽喉反射,同时,增加了局部麻醉药物的浓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麻醉药物选择使用利多卡因,起效时间段,作用时间长,并且相对无毒、无过敏及不良反应[10]。
在雾化吸入时,是将利多卡因变成雾化微粒,患者自主呼吸后,使其均匀的分布在咽喉、气管黏膜表面[11],从而产生了局部麻醉作用,抑制了暴露声门及插管刺激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了儿茶酚胺的释放,对患者的阵咳、发绀等起到了抑制作用。
咪达唑仑是短效镇静催眠药,具有抗焦虑、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和近事遗忘作用,无镇痛作用,但可增强麻醉药的镇痛作用[12]。
因此,与利多卡因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镜检查时,利用卡因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丽逢.利多卡因的3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4,26(1):6-7.
[2]万小兵,陈宇洁,李斌,等.两种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前的对比分析[J].华西医学,2014,35(7):1252-1254.
[3]盛俊峰,刘金环.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在小儿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5,12(7):961-963.
[4]杨少丽,唐利华,李艳青,等.不同麻醉用药时间在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27(6):992-994.
[5]李丽娜,田庆.不同麻醉方法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效果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6):427-430.
[6]李津源,翁亦齐,王刚,等.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6):27-28.
[7]郑映金,邵泳尧,陆立仁,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及利多卡因超声雾化用于喉显微手术无肌松气管插管[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5-17.
[8]曾秋菱,谭结梅,区美仪,等.压缩雾化吸入利多卡因不同用药时间在喉镜检查中的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2016,6(32):55-57.
[9]杨雪英.两种不同给药法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咽喉部表面麻醉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4,18(32):100-101.
[10]李碧珍,韩芳朵.两种不同雾化吸入麻醉法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观察[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2(9):172-173.
[11]温开兰,杨孟昌,蒋蓉,等.布地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降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咽喉部相关并发症的作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105-109.
[12]李智文.儿科支气管镜技术的麻醉方法探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5):960-962.
(收稿日期: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