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植物的一生测试题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精编习题:第二讲 植物的一生(含答案)

第二讲植物的一生选择题(共10小题)1.一粒花生种子能够长成一棵花生幼苗,从种子的结构来说,主要是由于(C)A.花生子叶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B.种皮对种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C.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D.胚根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2.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碘液后变成蓝色的物质及结构是(B)①淀粉;②蛋白质;③脂肪;④子叶;⑤胚乳;⑥胚芽。
A.③④B.①⑤C.②⑤D.②⑥3.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时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C)A.甲组先发芽B.乙组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4.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如图你会发现,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B)A.子叶B.胚根C.胚芽D.胚轴5.很多诗词蕴含着一些生物学知识,下列关于诗词的理解中错误的是(B)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千枝条及其绿叶,是由植物体的芽发育而来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雌蛙在吸引雄蛙来抱对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这时发育到了蛹的阶段6.关于植物的芽,理解正确的是(B)A.从位置上可以判断出是叶芽还是花芽B.芽是枝条或花的雏形C.芽的结构中包含下一代植物的所有结构D.芽是新植物体的幼体7.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①中有花粉,③中有卵细胞B.该图所示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C.图中①②合称为雄蕊,④⑤⑥合称为雌蕊,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D.受精作用完成后,图中的⑥将发育成果实,③将发育成胚,花的其他部分将逐步凋落8.棉花在棉花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往往要进行“打顶”(摘除顶芽)的主要目的是(B)A.限制棉花长高B.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C.为了株形美观D.治疗顶芽的祸害9.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选择桃园中正在开放的四朵桃花进行了如下实验:甲花摘除花瓣,乙花摘除萼片,丙花摘除雄蕊,丁花摘除雌蕊。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植物的一生-练习(有答案)

1·4 植物的一生(1)1.观察的种子结构。
】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有和,这是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其中胚又是由、、、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不同点是:菜豆种子胚乳,有片子叶;玉米种子胚乳,有片子叶。
3.(1)根据有无胚乳,可将种子分为:①有胚乳种子,如、水稻、、蓖麻、柿子等。
②无胚乳种子,如、菜豆、、、等。
》(2)根据子叶数目,可将种子分为:①单子叶植物种子,如小麦、高梁等。
②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西瓜、、、、柿子、蓖麻等。
一般地,单子叶植物种子中胚乳,双子叶植物中胚乳。
4.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主要贮存在里;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里。
题型一双子叶与单子叶1.从种子结构看,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主要看它()A.有没有胚乳B.种皮是否坚硬.C.胚中有一片还是两片子叶D.胚是由三部分还是两部分组成2.下列关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双数,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单数B.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一片C.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D.双子叶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包被,单子叶植物的胚珠没有子房包被题型二种子结构与形态1.如图表示玉米种子的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是胚乳B.②处滴碘液,会被染成蓝色C.③是子叶,有两片D.④⑤⑥共同组成胚2.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并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是()A.胚乳B.胚根C.胚芽D.子叶题型三实验探究1.通过“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的实验,发现玉米和蚕豆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各不一样。
但基本结构相同,它们都具有()*A.种皮和胚B.种皮和胚乳C.胚和胚乳D.种皮和子叶2.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B.两者都有种皮和胚C.玉米种子含有淀粉D.玉米种子没有胚乳一、选择题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一颗种子发育来的,其实是因为种子中包含有发育成一株完整植物的()A.营养物质B.水分C.无机盐D.胚2.人吃的面粉、玉米粉主要来自种子的()#A.胚芽B.胚乳C.子叶D.胚轴3.下列双子叶植物中的种子具有胚乳的是()A.棉B.黄瓜C.蓖麻D.菜豆4.下列结构中能发育成番茄植株的地上部分的是()A.整个种子B.子叶C.胚D.胚芽5.蚕豆种子的结构中跟鸟的卵黄功能相似的是()A.胚B.子叶C.胚根D.种皮6.可以用碘液检测的小麦种子中的营养成分及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A.淀粉和蓝色B.脂肪和蓝色C.蛋白质和红褐色D.淀粉和红褐色7.大豆种子内,体积最大的结构部位是()A.种皮B.胚乳C.子叶D.胚芽8.菜豆种子在萌发和幼苗生长时,体积会逐渐变小,直至萎缩、凋落的结构是()A.胚轴B.子叶C.种子D.胚芽9.我们平时吃的“豆芽”菜,主要是由绿豆的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10.下列哪一项是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要依据()]A.种子的有无B.子叶的数目C.胚芽的数目D.胚的数目11.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的作用或特点是()A.贮藏大量营养物质B.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并转到胚乳中贮存起来C.转运营养物质,供胚芽、胚根发育D.只有一片,没有什么作用12.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活力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二、填空题'13.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有和,都含有丰富的、、、等营养物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1.4植物的一生同步测试(1)(I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1.4 植物的一生同步测试(1)(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达标 (共8题;共17分)1. (2分)我们所食用的大米是由水稻的果实(稻谷)加工而来,大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来自水稻种子的哪一结构()A . 胚B . 胚乳C . 子叶D . 胚芽2. (2分)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中压榨出来的?()A . 种皮B . 子叶C . 胚根D . 胚芽3. (2分)荔枝的果肉香甜多汁.如图中,发育成荔枝“果肉”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4. (2分)在解剖菜豆种子时,发现菜豆种子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种皮,你认为它的作用是()A . 运输养料B . 保护胚C . 呼吸D . 在萌发时吸收水分5. (2分)我们吃的花生油是从花生种子中榨出来的,请问油是从种子的哪个部位榨出来的,其中含有丰富的什么物质?()A . 子叶脂肪B . 子叶蛋白质C . 胚乳脂肪D . 胚乳蛋白质6. (2分)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将两份等量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均置于30℃和水分适量、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一个给予光照,另一个放在黑暗中。
10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未萌发。
最可能的原因是()A . 种子无生命力B . 环境温度太高C . 光照不适宜D . 实验时间大短7. (3分)茶山杨梅是中国四大精品杨梅之一,果大肉多核小,开胃生津,是温州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水果。
请回答问题:(1)我们吃的杨梅,其果实是由花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2)杨梅有许多品种,有白杨梅、红杨梅、黑(紫)杨梅、石杨梅等等,杨梅的这种性状是由其________决定的;(3)在种植季节,为了使杨梅糖分增加,农民往往给土壤施加硝酸钾,该肥料属于________肥。
8. (2分)在一个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4植物的一生 同步练习题

1.4 植物的一生一、单选题1.为了观察一朵花的子房里的胚珠,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用刀片橫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B.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C.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D.用手将子房掰开,再观察里面的胚珠2.冬小麦必须经低温处理才能抽穗,科学研究表明:低温处理的感受部位必须是胚。
取数十粒冬小麦种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低温处理,乙组不处理。
将每粒种子切为两半,按下图方式粘合(粘合后种子仍有活力),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将来可能抽穗的是()⑴⑵⑶⑷A.⑴⑶B.⑵⑶C.⑴⑵D.⑵⑷3.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具有普遍性,风媒花依靠风力传播花粉,与之功能相相适应的特点()A.花朵颜色鲜艳B.能分泌花蜜C.有芳香的气味D.花粉小而轻4.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装置小麦种子数实验条件实验结果①50粒潮湿4℃0粒萌发②50粒干燥25℃0粒萌发③50粒完全浸没在水中25℃0粒萌发④50粒潮湿25℃48粒萌发A.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B.②与④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5.花生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种皮B.花生种子的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C.②表示种子萌发的过程,胚芽发育成茎和叶D.花生种子的胚包含胚芽、胚轴、胚乳、胚根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结构是⑥D.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7.我国在泥炭层中发掘出已有千年历史的古莲子,1951年对其进行育苗试验,1953年夏首次开花,古莲子在泥炭层中未萌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乏充足的氧气B.缺乏适宜的温度C.缺乏充足的水分D.缺乏充足的光照8.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植株、雌蕊、果实和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的B.图甲中的③是由图丁中的③发育而来的C.图丙中的②是由图乙中的③发育而来的D.大豆油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第8题图第9题图9.海宁市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植绿、造绿。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1.4植物的一生(2)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1.4植物的一生(2)科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中散出来,落到的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有和_______两种方式,其中________的方式比较普遍。
2.异花传粉的途径有和_______两种。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说明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这里的“辛苦”,对人来说主要体现在体力劳动方面。
对农作物来说,是因为农作物开花后要经过、_______等过程,才能结出种子成为粮食。
4.一个豆荚内有3粒豆子,则:(1)豆荚是植物体的,它是由花的_______发育而来的。
(2)由此可以推测形成该豆荚的子房内至少有个胚珠。
5.观察下图雌蕊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组成雌蕊的三部分的名称: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__。
(2)③内的A、B、C是_____________;A、B、C内的a、b、c在受精后称为_____________,(3)受精后③的壁发育成____________,A、B、C发育成______________,a、b、c 发育成_________。
6.被子植物的花蕊指的是雄蕊和雌蕊,有的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叫两性花,如桃花。
有的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样的花叫单性花(雄花和雌花),如南瓜、黄瓜的花。
如图所示为花的种类。
请据图用序号回答:(1)属于雄花的是,属于雌花的是。
(2)只开花不结果的是。
(3)能结果的是,其中必须接受其他花的花粉才能结果的是。
7.下图为嫁接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序号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A插进B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紧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________紧密结合,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
二、简答题8.根据花传粉的不同途径,给以下植物的花进行分类。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1.4植物的一生

第4节植物的一生练习一一、选择题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构造是( )。
A.子叶和胚乳 B.种皮和胚 C.胚和胚乳 D.输导组织2.大豆种子中与卵生动物受精卵卵黄功能相似的一局部是( )。
A.胚 B.子叶 C.胚芽 D.胚轴3.面粉和花生油分别是由小麦和花生的哪一局部加工而成( )。
A.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C.小麦的胚,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花生的子叶4.观察菜豆种子胚的构造时,所用的观察仪器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直接用肉眼5.一粒种子的胚还活着,但不萌发,其原因可能是( )。
A.外界条件不适合 B.种子尚在休眠期C.种子未完全成熟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6.课本103页的小实验主要是验证种子的发芽( )。
A.与种子的类别有关 B.与水分和空气有关C.与水分、空气和温度有关 D.与水分和温度有关7.以下关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双数,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单数B.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一片C.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D.双子叶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包被,单子叶植物的胚珠没有子房包被8.人行道两侧的树木虽不高,但枝叶繁茂,起到了很好的遮荫、绿化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 )。
A.浇大量的水 B.施大量的化肥C.打去了顶芽 D.摘去了侧芽二、识图题1.右图是玉米种子的构造图,填写有关构造名称和功能。
(1)①的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2)②的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3)⑦是__________,是新植物体的__________,是种子的__________。
2.右图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解答复以下问题:(1)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胚轴发育成__________(2)蕖豆种子萌发时.子叶是否出土?在播种深度方面,应注意什么?3.右图是芽的构造图,请填写有关构造名称和功能。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植物的一生(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植物的一生(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是叶芽各部分结构发育成枝条相应部分,其中错误的是()【答案】A2.植物幼苗能够独立生活的标志是()A.胚根突出种皮,发育成根B.胚芽伸出地面C.胚轴伸长,子叶出土D.胚芽发育成茎,茎上生叶并变绿【答案】D3.农民有时利用盐水选种,这样可以选取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播种。
选取饱满种子的原因是()A.饱满种子贮存的水分多B.饱满种子贮存的营养物质多C.饱满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强D.饱满种子抗病力强【答案】B4.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要看到完整的胚的组成,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只需剥去菜豆种子的种皮即可B.用刀片在菜豆种子中央纵向剖开C.剥去种皮,掰开合着的两片子叶D.剥去种皮,然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答案】C5.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菜豆种子中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A.胚B.子叶C.胚根D.种皮【答案】B6.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①种皮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胚乳A.①②B.②③C.③⑤D.④⑤【答案】B7.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左右温度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A.乙先发芽B.甲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答案】C8.发现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如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以下哪幅图能表示A~F过程,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情况()第1 页,共7 页。
「精品」七年级科学下册1.4植物的一生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1.4 植物的一生(2)对应学生用书P20—P211.甲、乙两组菜豆种子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种子萌发,而乙组种子不萌发。
乙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缺乏(A)(第1题)A.适宜的温度 B.适宜的光照C.充足的空气 D.充足的水分2.家庭常用花生油,因为用它炒菜味道鲜美,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花生油主要提炼于花生种子中的(D)A.胚乳 B.种皮C.胚芽 D.子叶3.下列图中的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受损伤部分)能正常萌发的是(A)(第3题)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丁4.小研很喜欢吃绿豆芽。
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场卖豆芽的老伯伯咨询。
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了多久就会长出豆芽。
由此看来,下列不是..种子萌发必需条件的是(C)A.水分 B.空气C.阳光 D.适宜的温度5.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C)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活力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6.小科为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状况的影响,在两只相同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
这一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只花盆(A)A.都应当放在向光处 B.都应当浇充足的水C.温度都应当为0 ℃ D.都应当不浇水7.在肥沃的土壤中,种子萌发初期(如图所示)所需要的有机物(C)(第7题)A.来自空气B.来自土壤C.来自种子D.部分来自种子,部分来自土壤8.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吃西瓜时为什么没有看到过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植物的一生(二)
一.基础落实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和等。
2.种子在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同时,逐渐长成茎和
叶。
所以,在种子的结构中,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
3. 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种子内的胚是__________,种子本身__________营养物质.种子
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因此农作物和花卉都要在__________播种、而且播种在__________的土壤中,以满足萌发条件。
4. 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要防止贮藏的种子萌发,可以采取____ _ 贮藏、_____ _ 贮藏。
其中最简单易行的是______ 贮藏。
5. 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A.胚乳 B.子叶 C.胚芽 D.卵细胞
6. 种子萌发成幼苗,再由幼苗长成成熟的植物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来自( )
A.前者来自子叶或胚乳,后者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前者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后者来自子叶或胚乳
C.均来自子叶或胚乳
D.均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7. 在研究种子萌发中次要变量是 ( )
A.必须保持不变 B.不需保持不变
C.随主要变量而变 D.以上都是
8. 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
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
请你预测:这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
A.乙先发芽B.甲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能发芽
9. 为了知道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小华同学特意向莱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咨询。
老伯伯
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
要经常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
不浇水时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
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绿豆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 A.水分B.空气C.阳光D.适宜温度
二.创新提高
10(A). 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Array并精心设计了实验。
请从右边实验记录表中所
给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
的哪一个因素()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1(A). 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
A.胚大易萌发 B.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C.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D.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12(A).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不耽误播种水稻,农民常在早春时节便在秧田里撒下稻谷种子培育秧苗。
为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之后农户常用塑料薄膜把秧田覆盖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提高温度B.保持水分C.防止阳光直射D.提供充足的氧气13(A). 上世纪50年代初,在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附近的泥炭层中发现了“沉睡”了大约1000多年的老莲子,经人工处理、种植,在第三年开出了粉红的荷花。
请你思考回答:(1)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千年莲子不能萌发吗?下列几种可能原因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莲子果皮坚硬,几乎不透水 ②泥炭层含氧极少,缺少水分 ③当地气温低
④当地阳光不充分 ⑤当地的土壤肥力不足
(2)荷花莲子属于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的植物种子,下列属于该类型的是 。
A .玉米
B .蓖麻
C .小麦
D .花生 14(A ). 右图是验证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现把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请
分析:
(1)A 种子______萌发,B 种子______萌发,C 种子_____萌发。
(能/不能)
(2)比较_______和______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比
较 ______和______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15(B ). 下列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损伤而失去生命力)能正常萌发的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16(B ). 在研究一个主要变量对种子萌发影响时,其它变量 ( )
A .必须保证不变
B .可以适当改变
C .看情况而定
D .无关紧要
17(B ). 在探讨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中,下列何者正确? ( )
A .种子只要浸水,在室温下发芽率一定100%
B .种子必须要有光线才会发芽
C .低温会抑制种子萌芽
D .种子发芽不需要空气。
18(B ). 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如甲图)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
出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是( )
19(B ). 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
如下三个实验(A 、B 、C ),并把它们置于阳光下。
请回
答下列问题:
⑴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应比较哪两个装置?
⑵装置C 中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膜的目的是 _______ __。
⑶据你所知,种子的萌发除了水分之外,还需要的条
件是__________ ____。
第14(A )图
第19
(
B )图
答案
5.植物的一生(第二课时)
1. 足够的空气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 胚根根胚芽胚
3. 完整、活的贮藏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季节湿润疏松4. 干燥密封密封5. B 6. A 7. A 8. B 9. C
10(A). D 11(A). D 12(A). A 13(A).(1)①②③(2)B 14(A). ⑴不能能不
能⑵ A与B B与C
15(B). A 16(B). A 17(B). C 18(B). B 19(B). ⑴A和B ⑵防止氧气溶入水中⑶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