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第2.3.-2.4节 链引发反应

H
CH2CH + CH2 C
Cl
Cl
H
CH2CH + CH2 C
Cl
Cl
Cl
H
CH2CH+ CH2 C
Cl
●向引发剂转移
~CH2-CH• + R-R → ~CH2-CHR + R•
Cl
Cl
对聚合的影响:聚合速率基本不变;平均 聚合度降低;引发效率降低。
●向溶剂转移
~CH2-CH• + S-Y → ~CH2-CHY + S•
学习重点 典型引发剂的反应式(AIBN、BPO、氧化还原
体系) 引发剂活性的表征方法 引发剂的引发效率 引发无剂论的工选业择生产还是实验研究,引发剂的选择及 其用量的确定都是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和产 物相对分子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 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 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H O O + H2O2 HO + Fe2+
HO + OH - + Fe3+
H O O + H2O HO + H2O + O2
HO- + Fe3+
竞争反应的存在影响H2O2的效率和反应重现性, 多被过硫酸盐体系代替。
常用的是:过硫酸盐 + 低价盐
-O3SOOSO3- + HSO3-
SO42- + SO4- + HSO3
(多为β-H原子),生成稳定大分子的反应,生 成2个大分子链。
歧化终止特点: 产物的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链节数相同;大分
子一端带引发剂残基,其中一个大分子链端为不 饱和结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目录前言 (2)内容摘要 (3)第一章概述 (4)第二章电气主接线 (5)第2.1节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5)第2.2节主接线设计方案 (6)第2.3节经济比较 (10)第2.3节主变压器选择 (12)第2.4节所用电设计 (13)第2.5节无功补偿 (15)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16)第3.1节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规定 (17)第3.2节短路电流计算表 (20)第四章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21)第4.1节电气设备选择的基础知识 (21)第4.2节高压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 (23)第4.3节设备选择表 (32)第五章电气变压器的保护 (35)第5.1节保护配置的原则 (35)第5.2节瓦斯保护 (36)第5.3节纵差动保护 (37)第5.4节零序保护 (39)第六章中央信号设计 (41)第6.1节位置信号 (41)第6.2节事故信号 (41)第6.3节故障信号 (41)第七章配电装置设计 (44)第7.1节配电装置的特点 (44)第7.2节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45)第7.3节本变电所的配电装置 (45)结论 (46)符号说明 (47)前言此次设计的特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与吸收,我们进行了为期九周的毕业设计。
在这次设计中是对学习电力专业综合性很好的一次训练,通过三年的学习和两次简单的课程设计,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设计题目“220KV/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它主要包括电气主接线设计、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型、变压器各项整定计算等几个部分。
通过这次设计巩固了“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了电气设计基本方法,培养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工作能力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但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但在郭力萍老师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圆满的完成此次设计,在这次设计中我们参考了《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2》、《发电厂电气设备教科书》、《变电运行技能培训教材》、《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等书籍来完成这次设计,受益匪浅。
第二章2.3节蛋白质核酸习题

蛋白质核酸综合测验1.9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一条肽链叫________肽,此肽链中有________个肽键,合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
2.300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了四条肽链,由这四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中共有________个肽键,合成过程中分子量减少了________,此蛋白质中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
3.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4.蛋白质分子结构是极其多样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组成蛋白质氨基酸________成百上千,形成多肽链时________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_________千差万别。
5.见上图。
该化合物有个________氨基,________个羧基。
该化合物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造成这些氨基酸不同的基团编号是________。
该化合物是由这几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
该化合物中属于肽键的编号是_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肽。
6.核酸有两大类,一类含脱氧核糖的叫________,简称________;另一类含核糖的叫________,简称________。
前者主要存在于_______中,后者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他们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这个单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8.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DNA是由________连接而成的长链,RNA是由________连接而成的。
DNA是________条链构成,RNA是________条链构成。
9.DNA、RNA各含有________种碱基,但组成二者的碱基种类不同,组成DNA的碱基有________,组成RNA的碱基有________。
2.3补间动画让物体动起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高教版(B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3. 信息化资源:网络上的补间动画教程、案例分析、实际应用场景等,用于辅助教学和拓展学生视野。
4. 教学手段:讲解、演示、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学生在前置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动画制作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各种动画,对动画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补间动画的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补间动画的认知,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补间动画相关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
- 学生在前置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帧的概念、关键帧的设置等。
- 学生对动画有一定的认知,能够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和效果。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 学生对动画制作和信息技术应用感兴趣,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制作出有趣的动画作品。
2.3补间动画让物体动起来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高教版(B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第2.3节“补间动画让物体动起来”,出自2023—2024学年粤高教版(B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反思起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这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在学生们制作动画的过程中,我不断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这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看到他们最后提交的动画作品,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发挥了创意,制作出了有趣的作品。
23管理心理学(第7章2.3节 态度,价值观)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来源
人的价值观决定于世界观,是从出生 起,在家庭和社会中积累形成的。 (三)价值观的分类
•
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互不相同,因此价
值观也有多种多样。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为了
把错综复杂的价值观进行归类,曾对企业组织
内各式人物作了大量调查,就他们的价值观和
生活作风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出以下七个等级。
• 第五级 玩弄权术型:这种类型的人通过 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 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 第六级 社交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把被人喜 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 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
• 第七级 存在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能高度容 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观点的人,对制度和 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 敢于直言。
• 价值观影响个人行为; • 价值观影响影响群体行为; • 价值观影响整个组织行为; • 价值观影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
(一)最大利润价值观
•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
大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利润代表了
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的增加就是企业
财富的增加。企业经营管理好坏的标准是
• 2、同化阶段
•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
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
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
• 例如:员工在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 下,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员工,应
该自觉地遵守纪律,因而他会同其他职工一样, 把遵守劳动纪律当作是一种信念和观点。显然,
同化这一阶段已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在外 界压力下转变态度,而是自愿地进行的。
• 2、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 作的需要;
2.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板书设计
2. 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功能。
3.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4. 髓鞘在神经纤维兴奋传导中的作用。
5.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1.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 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作用
2. 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功能:
- 神经纤维的组成和分类
- 《神经科学导论》中关于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部分。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研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在疾病发生中的角色,如神经退行性疾病;
- 探索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的关系;
- 了解神经纤维兴奋传导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 调查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在不同生物体(如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的异同;
3. 教学管理方面,本节课的课堂秩序较好,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在课堂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时间控制能力仍有待提高。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总结:
1.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真分数和假分数︳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真分数和假分数︳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我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融为一体,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3节“真分数和假分数”。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2. 能够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3. 能够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以及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0个苹果,他吃掉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让学生用分数表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1)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如2/5、3/4等。
(2)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如5/4、7/5等。
3. 性质与判断(1)真分数的性质:真分数小于1,且分数的值越大,分子与分母的差距越小。
(2)假分数的性质: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且分数的值越大,分子与分母的差距越大。
(3)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
4. 例题讲解以2/5和7/5为例,讲解如何判断它们分别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并分析它们的性质。
5. 随堂练习3/4、5/4、6/7、8/7(2)将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别排列,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5、3/4、5/4、7/56. 板书设计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性质及判断方法,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实数的概念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而总结出规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对于实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负数的乘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和解释有理数的乘法。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出有理数的乘法。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有理数a和b,如何计算它们的乘积?2.呈现(10分钟)呈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法则的规律。
让学生尝试解释乘法法则的意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脱氧
A
核糖
脱氧
T
核糖 P
P 脱氧
G
核糖
C
脱氧 核糖
P
P 脱氧
C
核糖
P 脱氧
T
核糖
G
脱氧 核糖
P
A
脱氧 核糖
P
RNA:一条核糖核苷酸链(单链)
P 核糖
A
P 核糖
G
P 核糖
C
P 核糖
U
遗传信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对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 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 →酒精去浮色→晾干→观察 B.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 染液染色 C.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 着用染色剂染色 D.与甲基绿结合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中
试剂:
颜色反应
甲基绿 +DNA → 绿色
吡罗红 +RNA →红色
?2.本实验需要的材料是?试剂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
1.0.9%NaCl溶液 :保持细胞活性
2.8%盐酸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
3.方法步骤: 制片 水解 冲洗
0.9%NaCl溶液(保持细胞正常形状) 人口腔上皮细胞
染色 观察
制片
8%盐酸
水解
蒸馏水
冲洗
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
染色
观察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绿色明显集中细胞中央
红色分布在周围
结论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少量细胞质内(线粒体、 叶绿体)
1分子磷酸 + 1分子五碳糖 +1分子含氮碱基
5、核苷酸的种类
脱氧核糖核苷酸
A 腺嘌呤
磷酸
G 鸟嘌呤
脱氧
C 含氮碱基
胞嘧啶
核糖
T 胸腺嘧啶
核糖核苷酸
磷酸
A 腺嘌呤
核糖
G 含氮碱基
鸟嘌呤
C 胞嘧啶
U 尿嘧啶
核酸:2种;核苷酸:8种;碱基:5种
核苷酸连成长链过程演示 核苷酸链
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双链)
染 色 体
DNA在染色体上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细胞内的鞭 毛 ①拟核 ,大型环状的DNA ② 质粒 。小型环状
细胞壁 细胞膜
核区 质粒
三、核酸的结构:
*元素组成: C、H、O、N、P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 *分子量:从几十万至几百万 *核苷酸的组成:
磷酸 五碳糖 含N碱基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和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 酸
核糖核酸(RNA) 功能:
1.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NA是一切细胞 生物的遗传物质。 病毒只有其中之一。
2. 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
二、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1.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