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7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学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藻类、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②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重点)③描述种子的结构及功能,掌握相关实验及其意义。
④阐明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实质。
(重点、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专题复习实现知识与实际的结核,提高自身的理解和识记能力;②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比较与分析,提高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③通过分析种子的萌发等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爱实验的理解,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各种植物的复习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了解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②培养小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复习效率。
考点分析:考点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结构特点。
考察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考点二:种子的结构本部分重点考察种子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常考察,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多和生活联系。
考点三:被子植物的一生本部分内容各种题型都有体现,种子、根尖、芽、花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以识图形式考查,种子的萌发条件及过程以探究为多,也又是已选择题形式考查。
开花、传粉和受精及子房的发育往往联系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出现在综合分析题中。
考点四: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本部分内容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及难点所在,尤其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往往结合相关实验或农业生产实际,出现在探究和综合分析题中,所占分值较大,灵活性强,备考中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2)收集结业试题并整理汇编2、学生准备:阅读课本,完成复习学案中的知识概览教学过程:物 中 物典例分析:完成导学案中的例题板书设计:生类型 圈种子的结构 的绿色植 被子植物的一生。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
师:很好,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里面会有软绵绵的绿色东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一种藻类植物,水绵。请看课本p82页第二题,这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里面有藻类植物。
师:不错!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逐渐变绿。我们再来这些藻类植物,海带、紫菜、鹿角菜等。(幻灯片展示课本p79图iii-2海洋藻类)
释放氧是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巨大贡献,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的氧气的95%,为什么会占这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养料。
师:很好!请看课本79页,藻类的整个身体浸没在水中,全身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无机盐,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吸收水、无机盐的根和起运输作用的茎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这些器官,所以藻类就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它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介绍绿色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绿色植物特性的能力,并能够解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绿色植物的定义和分类。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绿色植物的特性及其生态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点:绿色植物的特性和生态意义。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生物圈模型。
3.绿色植物标本。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生物圈的基本概念,为引入绿色植物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学生活动:观察绿色植物标本,讨论绿色植物的特性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绿色植物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绿色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结合生物圈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和作用。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对绿色植物进行分类,并阐述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归纳小结:总结绿色植物的特性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强调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和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小组报告后,给予评价并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八、作业布置1.收集一种你喜欢的绿色植物的相关资料,包括其生长环境、特性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并写一篇短文进行介绍。
2.请画出一幅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图,并标注主要部分。
3.思考:人类活动对绿色植物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绿色植物?写下你的看法。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教案标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目标:1. 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3. 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 了解绿色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重点:1. 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 绿色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1. 幻灯片和投影仪。
2. 生物圈模型或图片。
3. 绿色植物的样本和图片。
4.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和玻璃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生物圈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中的哪些生物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探究活动:1. 介绍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包括叶子、茎和根的功能。
2. 展示绿色植物的样本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进行显微镜实验,观察绿色植物的细胞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4. 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强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
拓展活动:1. 分组讨论绿色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氧气的释放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2. 设计小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照料绿色植物,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总结:1. 总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强调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意义。
3. 鼓励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绿色植物的生长和保护。
评估:1.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估其对绿色植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 组织参观植物园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特点,拓宽学生对绿色植物的认知。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绿色植物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的定义和特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讲解:介绍绿色植物的定义和特征,如光合作用、叶子结构等。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
1.4 教学资源: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等。
视频:播放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的动画。
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提问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3 教学方法:讲解:详细介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作用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
2.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材料,如植物、灯光、气球等。
视频:播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提问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和生殖过程。
3.2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植株生长的特点和因素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3.3 教学方法:讲解:详细介绍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植株生长的特点和因素。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1教学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
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
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2学习目标: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第一章: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1.1 植物的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掌握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如叶绿体、中央液泡等。
1.2 植物的器官学习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了解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光合作用的原理与过程2.1 光合作用的定义解释光合作用的概念,即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
2.3 光合作用的阶段学习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反应物、产物等。
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长与发育3.1 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生长的原因,如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等。
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
3.2 植物的发育掌握植物发育的过程,如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形成等。
学习植物的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第四章:绿色植物的适应与环境4.1 植物的适应性学习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干旱、盐碱、低温等。
了解植物的适应性特征,如根系发达、叶片形态变化等。
4.2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探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植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植物对土壤改良的作用等。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利用与保护5.1 植物的利用学习植物在食品、药品、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了解植物在传统文化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5.2 植物的保护强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护森林、湿地、植物园等。
学习保护植物的方法和措施,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等。
第六章:植物的分类与系统6.1 植物的分类依据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依据,如形态特征、生殖方式等。
学习植物分类的等级系统,如门、纲、目、科、属、种等。
6.2 植物的分类方法掌握植物分类的方法,如观察形态特征、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
学习植物分类的常用工具和资料,如植物检索表、植物志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学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对生物圈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2、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3、掌握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4、了解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及两者的区别5、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堂环节(一)知识回顾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群:、、和。
2、其中种子植物可分为和。
这两植物的共同点是都能产生,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包被。
3、种子的基本结构都包括和两部分, 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
(二)复习过程复习任务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哪四大类群?其中能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有哪些?2、思考,这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蕨类生活在的环境有的分化,体内有形成煤的主要植物自测题:1、下列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B生活在淡水、海水中的各种藻类植物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C许多的藻类,特别是海藻,如海带、紫菜等可供食用和药用D由于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所以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其主要原因是( )A受精作用不受水的限制B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和叶C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D靠种子繁殖3、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是因为( )。
A.苔藓植物是低等植物 B.叶只有一层细胞,对有害气体敏感C.一旦干燥,植物便会死亡D.假根容易吸收有害物质。
复习任务二:种子植物1、观察菜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同桌讨论,完成下表。
菜豆种子种子结构玉米种子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菜豆种子有子叶,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里。
玉米种子子叶,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里。
自测题:1、李芳做“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作了如下记录。
小组讨论时,洋洋指出李芳的记录中有项是错误的,请你找出李芳的下列记录中错误的是()A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和胚B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构成C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种子没有胚乳D菜豆种子有子叶,玉米种子没有子叶2、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粒从中央纵向剖开,并在剖面上滴碘液,被染蓝的物质及部位是()①胚根②果皮和种皮③胚乳④胚轴⑤淀粉⑥蛋白质A ①⑤B②⑥ C ⑤③ D ④⑥3、下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菜豆种子的结构[4]是,对应玉米种子的[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36.知识框架典型例题例一: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观察图二回答下列问题:⑪写出各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4] [8][9] [6]⑫图中菜豆种子中组成胚的结构是(填写序号),玉米种子中组成胚的结构是。
⑬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的结构是[ ] ,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的结构是[ ] 。
⑭将两种种子浸泡后,在种子切面上滴加碘液,菜豆种子中变蓝的是[ ],玉米种子中变蓝的是[ ] 。
⑮菜豆和玉米种子外均有果皮包被,有果实,属于植物;松果外无果皮包被,属于植物,它们同属于植物。
例二:如图是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探究种子萌发的相关实验:⑪如图所示,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⑫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主要由种子中的结构提供;若萌发的是玉米种子,则提供营养的结构是。
⑬图中能够萌发的种子序号是,1号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3号不能萌发的原因缺少,5号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不适宜。
⑭根据实验可得知,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和。
⑮若2号也不能萌发,则说明,不仅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而且种子的胚应该是并有的。
例三:如图是花及子房放大的结构示意图:乙⑪甲图中,花的结构中对植物繁衍后代最重要的结构是【】和【】 ,它们合称为。
⑫乙图中,【1】从花药落到柱头的过程称为,此后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是。
⑬乙图中,【4】伸长进入胚珠,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⑭乙图中,【6】与精子结合后形成,之后形成的是种子中的结构;【5】与精子结合后形成,之后形成的是种子中的结构。
⑮乙图中,结构【2】和【3】之后分别会发育成果实中的和。
例四:图示植物叶片进行的几大生理作用:⑪若图中所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则序号代表的物质分别是:【A】;【B】;【C】;【D】。
⑫若图中所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则序号代表的物质分别是:【A】;【B】;【C】;【D】。
⑬不论哪一生理作用,物质【A】和【D】的形式是,它们进出叶片是通过叶片上的结构。
⑭不论哪一生理作用,物质【B】和【C】都是通过组织进出叶片。
⑮除了上述两大生理作用,植物通过叶片还要进行的另一大生理作用是作用,参与生物圈的循环。
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平衡,因为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释放。
⑰植物光合作用进行的部位是细胞中的,且进行条件必须是在有的条件下,能够合成,能量。
基础训练(A)1.对下列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大都生活在水中B.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它的生殖离不开水C.蕨类植物了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有输导组织D.裸子植物多为木本植物,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无种皮包被2.鄂尔多斯市具有贮量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煤炭是我市的主要支柱产业。
形成这些煤的植物类群主要是古代的()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3.种子的主要结构是()A.胚芽 B.胚 C.胚根 D.子叶4.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中,遇碘变蓝的部分是()A.种皮 B.胚 C.子叶 D.胚乳5.玉米种子中,遇碘变蓝的结构是由()发育而成的.A.胚珠 B.子房壁 C.受精卵 D.受精极核6.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不包括()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光照 D.充足的空气7.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A.发育成幼叶 B.发育成茎和叶C.贮存养料或给胚转运营养物质 D.保护胚芽、胚轴和胚根8.一朵花的主要结构()A.花冠 B.花蕊 C.子房 D.雄蕊9.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两个重要过程是()A.开花和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开花和结果10.绿色开花植物在果实的形成过程中,子房壁逐步发育成果实的是()A.果皮 B.种子 C.种皮 D.胚1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生长最快的部位分别是根尖的A.成熟区、根冠B.分生区、伸长区C.根冠、分生区D.成熟区、伸长区12.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结构是()A.树皮 B.导管 C.筛管 D.形成层13.气孔的功能是()A.有机养料进出的门户 B.无机养料进出的门户C.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D.水分进入叶片的门户14.对右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先暗处理一昼夜,再经光照射10小时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氧气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④光合作用放出了能量⑤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⑤15.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主要应用了蒸腾作用原理的是()A.在准备移栽的蔬菜秧苗根部带一小块土坨B.在温室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C.春季植树,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D.在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16.下列在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小块土坨B.播种玉米时,要保持适当的间距C.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17.在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主要应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A.在准备移栽的蔬菜幼苗根部带一小块土坨B.在温室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C.在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D.春季植树,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1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吸收CO2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吸收CO2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CO2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放出CO219.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的相对平衡.A.自然界中煤炭与氧气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C.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与氧气 D.以上都不是20.“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C.绿色植物释放出氧气 D.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21.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A.吸收氧气 B.吸收二氧化碳 C.吸收碘液 D.吸收水22.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表明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A.氧气 B.二氧化碳 C.有机物 D.空气23.我们在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最好选用()A.干燥的种子 B.萌发的种子 C.用盐水浸泡过的种子 D.煮熟的种子24.如图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示意图.为使实验获得好的效果,实验中选用的塑料袋颜色最好是()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25.下图是四组分别用来验证植物某项生命活动的原料或产物的实验装置.下列分析推断正确的是()①、实验A验证的是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②、实验B验证的是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③、实验C验证的是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④、实验D验证的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能力提升(B)1.我们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结构?()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2.将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结构①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B.玉米种子完整的胚由结构③④⑤三部分组成C.玉米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结构③D.与蚕豆种子相比,结构②的数量和功能都相同3.果农在果园放养蜜蜂后,柑桔挂果率明显提高.这是因为蜜蜂能帮助()A.开花 B.传粉 C.子房发育 D.花粉成熟4.下图为桃花的部分结构及传粉受精后的变化概念图,请写出各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或变化.①②③④⑤.5.如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胚的组成包括.(选填甲图中的序号)(2)种子萌发后,生长发育成乙.⑧吸收来的水通过运输到⑥和⑦.(3)完成受精作用后,丙中的胚珠和分别发育成丁中的⑨种子和⑩果皮.(4)桃花是种虫媒花,靠蜜蜂等昆虫将花粉从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5)桃花花瓣有红、粉红、白等多种颜色.使花瓣呈不同颜色的色素物质主要存在于花瓣细胞的中.6.玉米果穗出现“秃顶”、葵花籽出现空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足 B.传粉不足 C.开的花较少 D.肥料不足7.张大妈播下花生种子后,连续几天降雨导致水浸田,造成出芽率低,其原因主要是()A.温度较低 B.缺少阳光 C.缺少空气 D.缺少肥料8.)“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其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由什么发育来的?()A.受精卵、子房、胚珠 B.子房壁、珠被、受精卵9.C.子房、胚珠、受精卵 D.胚珠、子房、受精卵10.泸州忠山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附近部分市民常在天刚微亮的时候来此晨炼.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得知,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炼,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的()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1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高度统一的,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表现出这一特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叶片上的保卫细胞扁平整齐利于保护内部组织B.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利于进行光合作用C.神经细胞多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D.红细胞无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输送氧气12.如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壁.请回答:(1)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作用,①代表的气体为,②代表的气体为.(2)[A]代表的细胞器为,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作用.该生理活动能(填“合成”或“分解”)有机物;(填“贮存”或“释放”)能量.(3)白天,植物的叶片进行蒸腾作用,即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表皮.(4)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已经溶解在酒精中.13.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A.萌发的种子 B.晒干的种子 C.煮熟的种子 D.刚收获的种子14.在温暖的环境中,苹果、梨放久了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A.苹果、梨的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B.苹果、梨的中央被细菌真菌分解掉了C.苹果、梨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D.苹果、梨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停止15.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A.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B.大雨过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C.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D.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16.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中的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以观察装满水并倒置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实验指标),应选择()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6.如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2)图⑥中,小烧杯中的液体A是,其作用是.(3)图②中滴加的液体是,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色,说明有产生.(4)实验中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5)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17.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表明植物作用释放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3)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碘处理,结果发现叶片(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拔尖训练(C)1.我市某地每年4月千亩桃花竞相吐艳,美不胜收.如图为桃树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如[1]胚珠):(1)桃花花瓣有红、粉红、白等多种颜色.使花瓣呈不同颜色的色素物质主要存在于花瓣细胞的中.(2)桃树开花后要结出桃子,还要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是和及生长发育.(3)桃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图二中①和②构成果实,①主要是由图一中[ ] 发育来的.(4)水和无机盐对桃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由根部吸收后通过图三中[ ] 向上运输.呼吸作用为桃树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请写出呼吸作用表达式.2.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示意图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内填序号,在““填名称)(1)当花粉落到柱头上,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最终会到达[ ] 内,完成受精作用.(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受精完成后,可以发育成种子的是[ ] .(3)以玉米种子为例,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 ,它是由精子与左图中的[ ] 融合后发育形成的.(4)玉米种子中新植物体的幼体是胚,它是由右图中的构成的(填序号).3.将新鲜的萝卜条放在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条变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B.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D.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4.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盛有相同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A.光合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B.呼吸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C.蒸腾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右边倾斜D.两边作用几乎相同,天平依然平衡5.如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写出3个).(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进出植物体的.(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 ] 所释放的能量;该生理过程发生在乙图内的[ ] .(4)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 ] 散失掉了.(5)植物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 的效率;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 中.(6)A、C两个过程中,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填字母)6.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7.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的是()A.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是否一样多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C.叶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叶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