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考试常识答题秘籍:矛盾辩证论法

合集下载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学会矛盾大法,辨别谁真谁假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学会矛盾大法,辨别谁真谁假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学会矛盾大法,辨别谁真谁假在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中,经常会出现“只有一句真话/假话、两句真话两句假话”等涉及真假话的题目,解决这些题目如果没有“特效药”往往费时费力。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解决真假话问题的方法,帮助各位考生争分夺秒提高做题速度。

理论补充: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要满足在同一范畴永远一真一假,利用矛盾的这个性质就能解决一些真假话的题目。

直言命题矛盾:所有是有些非,所有非有些是,某个是某个非。

【例1】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中公解析】D.由“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可知,该题目属于真假话问题。

四句话中哪一句是真话不确定,但是如果能找到一对矛盾命题,就能把一句真话锁定在矛盾中,那么其余句子很明显就是假话。

通过观察题干发现,本题考查直言命题矛盾,第一块牌子和第三块牌子互为矛盾命题,真话在其中,那么第二块牌子和第四块牌子就是假话,即可得知第二个草屋中有猎枪,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

故D正确。

【例2】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为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乙说:我们四个都没偷吃糖果;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丁说:我没偷吃糖果。

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中公解析】A。

由“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可知,该题目属于真假话问题。

公务员大面试运用到的马哲原理

公务员大面试运用到的马哲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3、发展的本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4、量变质变关系原理:要求我们(1)重视量的积累(2)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3)坚持适度原则5、矛盾的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主次矛盾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次方面:(1)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有重要影响。

(3)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重点论8、内外因关系原理:(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2)外因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9、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这就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10、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到前进。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担当者和体现者。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4)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它们的实践经验是精神财富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也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6)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个人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个体。

个人包括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公务员考试面试中的辩证法

公务员考试面试中的辩证法

公务员考试面试中的辩证法公务员考试面试,不仅能检测应试者规划、决策、应变等方面的能力,更能直接反映其思维、表达、演说的能力。

在应试者听到面试题后的思考准备阶段,其思维的辩证性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面试题大多都含有以辩证的观点去表述的问题,所以,应试者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述问题时都要注意运用辩证法,以科学正确的辩证思维,去展现自己的断事能力、应变能力、是非评判标准和工作思路,防止在答题时出现单纯死板、简单粗疏、就事论事、顾此失彼的毛病。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面试中运用辩证思维呢?一、立论要周密。

客观地说,作为公务员,表态拍板的话应当顾及全局,考虑周密,否则就会出漏洞,难以实施。

面试者对这类试题要以一种客观的原则辩证地去分析。

如有这样一道面试题:“最近某省几个市的市委书记都以…多干实事,不求宣传?的理由表态,提出五种新闻不报道,其中有…我们正干的事不报道,正想的事不报道?,你对这种态度如何评价?”回答这个问题,应首先分析这种表态的对错,然后总结作为主要公务员立论表态应有的周密性、准确性。

应该说,“多干实事,不求宣传”的出发点是好的,这对热衷于以说大话、说空话来宣扬自己政绩的不良倾向是一种自觉的革命,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新闻的特性就是向广大公众迅速传播事实,“正想”、“正干”的事若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话,必然是群众想早知道的,如果不作宣传报道,群众不知道,就无法从一开始就实施监督或予以支持,所以,这种“不报道”就有失偏颇。

最后得出主要领导表态立论必须周密、准确的结论。

二、理性分两面。

有些面试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分析才科学,不能偏执于一个方面的理,这是答题的理性所需要的。

如某省面试题:“作为副职,在和主要领导研究问题时,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提出后却不被采纳,面对这种情况你应如何处理?”回答这一问题时,按理性的要求,应明确指出:“首先是冷静对待,然后是两面分析,即不被采纳的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的意见确实正确,二是经全面分析发现自己的意见不正确。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矛盾法快速解决真假话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矛盾法快速解决真假话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矛盾法快速解决真假话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许多考生在做逻辑题时感到非常纠结。

其实逻辑是有法可寻、有章可依的,尤其是真假话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带广大考生学习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基本步骤
1.简化题干结构
题干中会存在一些对解题并没有实际价值的文字,将其去掉可以加快大脑处理文字的速度,从而加快解题的时间。

2.找到互为矛盾的两句话
因为互为矛盾的两句话具有永远一真一假的意义,我们也就至少确定了一部分真假话的情况。

3.结合题干其他信息,确定真假话的情况
也就是把能够直接判断出真假的话找出来。

4.对应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务必要养成边做题目、边排除选项的习惯,毕竟考试只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能够节约出来的时间越多越好。

二.实战练习
例题
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
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
钱说:周不去
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
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
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
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 赵
B. 钱
C. 周
D. 李
正确答案:C
解析:1.简化结构:赵:赵或孙;钱:非周;孙:非李—>钱;李:非李且非钱;周:非孙且非赵;2.找矛盾,发现赵的话和周的话矛盾,孙的话和李的话矛盾,即两真两假;3.题干中有两真,即三假,那么除了赵、周、孙、李的两真两假,钱必为假,即可知周被选中,答案选C。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答题妙招】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在真假性上很特别,必有一句真话和一句假话。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在做真假话类型的问题时,若能找出矛盾关系,就能很快推理出正确答案。

【例1】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 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

”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

”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

”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

”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A.小李说错了B.小李和小王都说错了C.小王说错了D.小王说对了【答案】D。

解析:根据小张的话“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为假可推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好”,即小王的话为真;再根据小马的话“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为假可以推出“N地区所有的廉租房都建设得好”,即小李的话为真。

则小李和小王的话都是对的。

故答案选D。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三人的话可写为:甲:①甲真②乙假;乙:③乙真④丙假;丙:⑤乙真⑥甲假。

其中,①和⑥、②和⑤相互矛盾,必有两真两假。

由题干可知三人的话为三真三假,则③④也为一真一假。

假设③为真,则④为假,即乙真、丙真,根据题干“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可知,①②均为假,⑤⑥均为真,推销仿冒品的是甲。

假设④为真,则③为假,可知乙和丙的产品都为仿冒品,与题干矛盾。

故选A。

【例3】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

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

而“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更加。

解析凸显其重要性。

对于如何解这类试题,下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矛盾相关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2、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

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一般有三种: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事互为矛盾;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

第二、分析题干。

1、分析问法。

矛盾命题的问法一般为“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如果几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是?”“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等。

2、找突破口。

在这类题型的考察中,根据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根据这一特性代入题干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撇开矛盾关系(3)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方法点和,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问题。

下面通过几道国家和地方的行测真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对于备考公务员类的考生来说,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各位考生能够系统的复习行测,还是能够在国考中获得好成绩的。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分的。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对峙的两种情形,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例】男:女第一男女是对峙的,是男不是女,是女不是男。

而且性别只有两种:男性和女性,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男女是矛盾关系。

【例】生:死第一生死是对峙的,是生不是死,是死不是生。

而且生存状态只有两种:生和死,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生死是矛盾关系。

二、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峙的两种情形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形,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例】黑;白第一黑白是对峙的,是黑不是白,是白不是黑。

但是色彩除了黑白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黑白是反对关系。

【例】东:西第一东西是对峙的,是东不是西,是西不是东。

但是方位除了东西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东西是反对关系。

三、实战演练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解析】A。

题干中的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形。

A项,男人和女人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其他色彩,白色和黑色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包括青年、中年等其他情形,老人和小孩是反对关系。

2.物质:意识A、盈利:亏损B、清晨:中午C、党员:非党员D、富饶:贫瘠【解析】C。

题干中的物质和意识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除了真实存在的物质,就是以精神状态存在的意识形状,不存在第三中情形。

A项,除了盈利和亏损还有不赚不赔第三种情形,因此盈利和亏损是反对关系。

B项,除了清晨和中午还有下午和晚上等其他情形,所以清晨和中午是反对关系。

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答题高分技巧:人际沟通(有矛盾类)

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答题高分技巧:人际沟通(有矛盾类)

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答题高分技巧:人际沟通(有矛盾类)人际沟通是公务员面试考试中必考的一类题型,在历年的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面试环节中都有所涉及,每年都会考察2-5道题,所以考生必须要引起重视。

然而,由于考生很多都是应届毕业生,或者平时从事的都是技术类的工作,缺乏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在回答人际沟通类的题目的时候,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或者照本宣科。

下边就如何能够在人际沟通这类题目中答出高分类给各位考生讲解。

第一、阳光思维不管是初次参加面试还是老面试考生,想必对“阳光思维”并不陌生,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阳光思维。

阳光思维决非就是“我会如何如何”,“我不会如何如何”或者是“我相信我的同事和领导悟性比我高”等等,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错的,但是却无法让人相信你是一个阳光的人。

真正的阳光思维应该是在题目中把别人的思想觉悟、境界想成跟你一样的高,如你是一名实习医生,一天看到医药代表向医⽣生送红包,你怎么办?根据阳光思维法则,我会把医生的思想觉悟放到跟我一样的高度。

不要仅仅说“我相信医生不会收”,而要说“只是医药代表一厢情愿而已,医生不会收”。

看到领导收钱,大家的阳光思维仅仅局限在个人,“我不能干这事,我要跟领导说,劝他不能干这事。

”这些都是片面的,真正的阳光思维是你阳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光,你也要把其他人看做跟你一样阳光,这样使大家的觉悟在同一起跑线上,你才能答好⽣人际关系题。

第二、学会做事在以往的学员中,经常发现学员答人际关系有一个问题,就是思路展不开,为了说而说。

比如,跟某人发生矛盾了,就要找某人去沟通。

事实上,很多问题不能靠沟通解决,甚至万万不能去沟通。

比如遇到领导误解你,需不需要答一句,在适当的场合要跟领导沟通?从现实的角度,一般小事不需要,严重的大事需要,而所有的题目都答成一个合适的时间找领导沟通就显得很不合适了。

其实在现实中,一般领导误解我什么事,我会当场说明,当然说话时要委婉,但如果这个事一旦过去,我不会说,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常识答题秘籍:矛盾辩证论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也是常识部分历年来考察不衰的主题之一,很多考生在备考这部分的时候觉得比较难,分不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以及主次矛盾的区别,辽宁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重点地讲解和分析,其他的复习内容也可以如法炮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也是常识部分历年来考察不衰的主题之一,很多考生在备考这部分的时候觉得比较难,分不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以及主次矛盾的区别,辽宁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重点地讲解和分析,其他的复习内容也可以如法炮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矛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那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矛盾时什么,矛盾简单的说就是对立统一;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简单的来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

包括: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那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学习任何的哲学观点,我们都要明白她的方法论,方法论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干,原理内容主要是要诉我们是什么,那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掌握的方法论是: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

(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接下来辽宁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大家解析本次第一个重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1)含义: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必有一种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被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对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发生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一,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第二,要统筹兼顾,适当处理次要矛盾总之,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明确
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又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学会统筹兼顾。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个重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在每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都有主次之分。

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2)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3)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分析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辽宁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示大家:第三个重点,就是学习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的意义,也就是方法论,就在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其中第一个部分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她的理论依据: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第二个部分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要区分清楚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答题的时候考生就能集合具体的实际,完成对题目的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