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术的探讨与管理方法
浅谈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

浅谈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经营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操作和技术手段。
在林业发展中,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能够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林业营林方法1. 种植造林种植造林是人工引种植树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树木,形成人工林。
人工林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调节森林结构,增加森林的生态功能。
在进行种植造林时,要根据土地的条件和树种的特点,科学选择树种,合理设计植树布局,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源,保持土壤肥力,做到科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2. 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是指通过天然种子播种或幼苗发育繁殖,使人工林自然更新,恢复森林资源的一种方法。
在天然更新中,需要加强对幼苗的抚育和管理,保护好幼苗,防止其被破坏和侵害。
也需要控制林地上的草木等杂草,为幼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通过对森林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量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包括修枝、除草、灌溉、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森林培育,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森林生长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的生长和发展。
进行土壤改良技术是营林的重要环节之一。
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施肥、翻耕、覆盖等一系列操作,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森林资源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通过人工方式给森林资源进行补水,保持森林资源生长所需的水分。
在干旱地区或者山地森林资源生长区域,通过灌溉技术可以为森林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森林资源的生长和发展。
3.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影响森林资源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资源的病虫害发生和蔓延,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我们需要认识到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重要性。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原本茂密的森林变得稀疏不堪,生态平衡被破坏。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森林资源,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必不可少。
我们需要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内容。
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掌握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保护和管理计划,明确保护和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还应加强森林防火和防灾工作,建立健全的森林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火情和灾情,以减少损失。
还应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开发,坚持生态优先,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落实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
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要加强对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宣传和推广,增强社会各界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视和支持。
还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严惩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落实。
森林资源是全球的宝贵财富,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共同保护和管理好地球的森林资源。
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只有加强对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认识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为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共识,共同推动保护和管理地球的森林资源。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营林管理工作是指对林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和经营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营林管理工作已成为林业领域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营林管理工作的技术措施包括森林培育、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营林管理工作的技术措施。
一、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改善森林的生长环境,促进森林的生长发育,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具体的森林培育技术措施包括抚育、混交、更新等。
抚育是通过修枝、抚育、疏伐等措施,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林木的经济价值。
混交是指在林木的生长过程中,适当的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以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
更新是指通过人为种植、造林等方式,更新森林,提高森林的品质和产量。
这些技术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特点,精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营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避免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重要工作。
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防火机制、加强火灾监测预警、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等方面。
建立健全的防火机制是指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化和制度化。
加强火灾监测预警是通过建设监测系统、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等手段,及时监测、预警森林火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扑救体系、加强扑救力量建设等方式,提高火灾扑救的效率和质量。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指影响森林生长和发育的各种病害和虫害。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工作。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病虫害监测预警、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等手段,及时监测、预警森林病虫害,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病虫害防治技术是通过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
浅谈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

浅谈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林业营林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支持性林业生产的各种处理及技术。
而营林方法及技术作为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生产力和质量,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林业营林方法及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林业营林方法1. 流转伐流转伐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营林方法,它通过逐块淘汰来优化营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流转伐应遵循科学规划,尊重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以达到营造优良林分,提高林地生产潜力的目的。
2. 轮伐轮伐是一种根据生长发育规律,分期分位将用材林按一定组数轮流伐出的方法。
其目的是使伐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对平衡的经营状态。
轮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着森林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3. 间伐间伐是指依据森林植被的特点,通过周期性地去除不利于强壮干材的小株木,刺幼、枯枝、歧生枝及交叉竞争的大株木等。
间伐的目的是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树冠通透性、增加阳光照射和透水量,促进优势树种的生长,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质量。
4. 清伐清伐是在拨期拨位、依据森林资源产能、林地面积和其他自然经济条件的前提下,将整个林分或大部分林分伐出。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小生长的次生林,其目的是使森林恢复初始状态,实现再造林。
1. 土地准备技术土地准备技术是指在林业生产中,对于森林土地进行准备和整理的操作。
主要包括地堀整理、森林地面改良和施肥等。
这些技术旨在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生产力和保护水土资源。
2. 造林技术造林技术包括育苗技术、人工造林技术和自然更新技术等。
育苗技术是指对树种生产和苗圃的管理,包括播种、栽培、管理以及苗木保护等工作;人工造林技术则包括了人工造林技术术和造林质量的调查等;自然更新技术是指采取间伐营造优势树种的营林技术。
3.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生态问题,其防治关乎到森林健康和生产力。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探讨其重要性、现状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1.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气候、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营林管理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避免非法伐木、乱砍滥伐等行为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维护生态平衡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执行,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可以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大气净化、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防止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
3.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生产和经济效益。
保护好森林资源,可以为后代留下更多丰富的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现状目前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在我国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存在以下问题:1.监管不力由于森林资源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对所有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得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技术手段欠缺目前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对森林资源的监测、管理和保护需求,缺乏高效、精准的监测和管理手段。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那些积极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三、解决方案1.提高监管力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于重点保护区和重要林木资源的重点监管,增加投入和力度,提高发现和打击违法行为的效率。
四、结语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探究

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探究林业是指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的活动,包括营造林地、培育树种、采伐木材、防治火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在林业生产活动中,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利用效益。
本文将就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林业营林方法的分类1. 纯林营林法:指在一个地区上,只以一种植树种之栽培,以特定的年纪或特定的地貌类型之林地,作全面的协调性营林活动。
这种营林法适用于树种生态类型和树种组成生态环境统一一致的地区,例如:阴凉湿润的立地环境基本与马尾松相适。
2. 混交营林法:混交营林法是指将不同的树种或不同品种的同一树种按照多种结传生态的规律和需要换交种植在一起,共生管理、共同利用谒共益,进而最有效的提高整个林地营运之经济效果。
混交营林法是多种树种经济生物群落之表现。
3. 利用林营林法:指在国务院认定为资源树种,已合法非清理,而且对环境具有良好贡献的林木。
在这类树种营林中,利用林尔最重要之任务乃是生产树种并最好与其他之作物共同生态方式。
日益增多之间有乐于谒野生动物育成,且最好栖息地是一异优良树种,已唯改变为利用林。
1. 营林地选择:根据树种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营林,考虑土壤、地形、气候等因素,确保树种的生长状况。
2. 树种培育:树种培育包括选种、苗木繁育、育苗移植等环节,要充分考虑树种的特性和生长适应环境,选取适宜的培育技术。
3. 地面准备:要对营林地进行充分的地面准备工作,包括清除杂草、平整地表、施肥等,为树种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 种植管理:树种种植后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做好浇水、施肥、防虫害等工作,确保树种健康生长。
5. 预防灾害:防火、防虫害、防病害等灾害防治也是林业营林方法中十分关键的技术要点,要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灾害。
三、林业管理技术的探索1. 木材采伐管理:木材采伐是林业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提高采伐效率,同时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探究

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探究1. 引言1.1 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探究的重要性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探究的重要性在于对森林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营林方法是指在林地上对树木进行修剪、疏伐、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操作,以提高森林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
管理技术则是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森林进行管理和监测,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林业营林方法和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延长其利用寿命,确保后代能够继续享受森林资源的好处。
林业营林方法和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森林生产力和质量。
通过及时的修剪和疏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木材产量,提高木材质量,提升森林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林业营林方法和管理技术还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监测技术,可以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1.2 研究背景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的探究,是当前林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林业经营和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业营林方法是指在种植、养护、采伐和更新等方面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达到最大化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
而管理技术则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细致执行,保护和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由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深入研究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的实践效果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还包括了对目前林业营林方法与管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的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正文2.1 林业营林方法综述林业营林方法是指对森林进行有效经营和种植的方法,其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产出和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

探讨营林管理工作技术措施
营林管理是保护和管理森林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种技术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营林管理技术措施。
一、森林清理
森林清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营林管理工作。
它包括清理下木、薪材、枯枝落叶、草等森林中的杂物。
通过森林清理,可以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保障森林生态环境。
二、营造林地
营造林地是指在裸露的山地和旷野上种植树木,建立森林生态系统。
营造林地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在营造林地时,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的树种,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定期进行管理。
三、林木保护
林木保护是防止病虫害侵害森林的重要措施。
在森林管理中,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在种植树木时,要选择抗病虫良种。
另外,还需要做好林木的修剪、养护工作,保障林木生长状况。
四、火灾防治
火灾防治是营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森林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森林消防演练,完善森林消防设施,建立火缘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火源等。
另外,还需要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火意识。
五、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是指通过营销手段,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森林可持续发展。
在森林管理中,需要合理规划伐期、伐龄、伐轮,降低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之一,营林管理是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工作。
对于营林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措施,及时采用和完善,能够提高营林管理效果,保障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林技术的探讨与管理方法
【摘要】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体,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产质量与效益统计是林业统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和生产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对林业生产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
为了振兴我国森工企业,提高造林质量,就必须针对我国营林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与管理措施,进而促进我国营林生产。
【关键词】营林技术;管理方法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
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
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
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
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1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1.2整地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
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
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人工播种方法
2.1撒播
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
工效高,成本低。
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2.2条播
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播后要覆土镇压。
可进行机械化作业。
种子消耗量比较大。
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
2.3穴播
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
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
播后覆土镇压。
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
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
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2.4块播
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块状面积
一般在1m2以上。
可形成植生组。
施工比较复杂。
3.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3.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3.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
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3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4其他方法
(1)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
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
选择1.5-2.0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
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
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
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
具体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用细
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2)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 长的段。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4.结束语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