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合集下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 US EPA的定义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内分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又可以称之为环境激素。

——欧盟定义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类机体的三大信息传递系统,在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激素是内分泌腺天然产物,在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这些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通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ors,EDs)。

按照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委员会”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种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

“改变”是指影响神经、免疫和生殖发育系统等正常调控功能;“有害”是指模拟、阻断或激活、抑制内分泌效应,干扰合成、转运及排除等生物过程。

“环境激素”、“环境类激素”、“环境抗激素”等是指能与内源性激素受体结合而引起模拟、拮抗体内天然激素并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是EDs中的一大类[1]。

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将这些能够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成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EDCs内分泌干扰物讲解

EDCs内分泌干扰物讲解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
土壤 人为来源
农药(有机氯、磷杀虫剂和除莠剂)残留
化肥的大量使用 天然来源
天然的植物碱、动物激素和微生物代谢物
火山喷发
四、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
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和法律,禁止生产和使用内分泌干 扰物类化合物,并从制度和经济上提供支持,来控制、 回收和清除这些化合物。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的危害所涉及的学科广泛,需要 尽快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医学、生物学、化学、生态 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等学科的学者应该携起手来, 共同来制止环境激素的蔓延与影响。 建立安全基准,保护最容易受到危害的胎儿和幼儿。 改革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方法,尽量减少化学物 质;在畜牧业生产中尽量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激素类 物质。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
空气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和多氯联苯
汽车尾气、烹饪油烟等均可产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农药的喷施及化工生产过程也可产生空气的类激素污染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
水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以及垃圾填埋物的渗滤液
有机废水的随意排放 以地表水作为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时,自来水厂对地表水加氯消 毒产生的副产物(DBPs)存在于饮用水中。

环境激素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对人和动物 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
激素
是内分泌腺天然产物,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
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
能干扰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作 用、代谢或消除; 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对人类雌激 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睾酮等呈现显著的干扰效 应; 从而破坏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系统的 信息相互传递和对机体的调节功能,进而破坏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1.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即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

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2. 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及分类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物质。

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包括有机锡、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二噁英(dioxin)、双酚A(Bisphenol A)与其衍生物、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Methomy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壬基酚(Nonyl phenol,NP)等,另外有研究指出环境污染物中的镉(Cd)、铅(Pb)和汞(Hg)等重金属产物亦为可疑的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通常根据其干扰内分泌功能来划分,如雌激素干扰物、雄激素干扰物、甲状腺素干扰物、糖皮质激素干扰物、胰岛素干扰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干扰物、生长激素干扰物、植物雌激素等。

这样的分类,对同一化学物可能会重复出现,如PCBs既可能具有雌激素效应又具有干扰甲状腺素的效应。

如果以化学结构体系和对机体损伤效应终点来划分,不仅会遇到“重复”,更会失去干扰内分泌效应的特征。

内分泌干扰物的名词解释

内分泌干扰物的名词解释

内分泌干扰物的名词解释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简称EDC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干扰和扰乱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由于内分泌系统在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免疫、生殖和认知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EDCs的存在对生命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EDCs包括了一系列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如农药、药物残留物、工业化学品、塑料添加剂、阻燃剂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成分等。

它们能够通过吸入、饮食、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在体内积累与转移。

这些物质在低剂量下也可能导致各种不良的生物学效应。

EDCs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模仿或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功能而产生影响。

内源性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体产生的化学物质,它们以极低浓度在体内传递信号,调节生理过程。

EDCs与内源性激素在结构上相似,能够结合到激素受体上,干扰激素信号的传递。

此外,EDCs还可以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分解与转运,进一步扰乱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EDCs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异常,包括性早熟、不育、性腺器官发育异常等。

其次,EDCs与肥胖和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研究显示,暴露于某些EDCs中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此外,EDCs还与部分癌症、免疫系统紊乱和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EDCs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可能导致生物群体中性别比例失调、繁殖能力下降等问题。

特别是水生生物,它们更加敏感于EDCs的作用。

为减少EDCs的潜在风险,许多国家与国际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一些EDCs已被列为特定物质,受到监管。

此外,加强化学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推动绿色环保产品的发展以及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也是减少EDCs风险的有效路径。

尽管有关EDCs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激素的合成、释放、传递和降解,从而导致生物发育和生殖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进行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中,同时也存在于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家庭用品中。

这些物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如植物雌激素、动物睾丸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农药、阻燃剂和塑化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可以干扰胚胎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胚胎和婴儿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畸形、性别混乱和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其次,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会对生物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雌性激素的正常功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干扰机体的代谢功能,引发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一种是通过消化道摄入,另一种是通过皮肤吸收。

在进入生物体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与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合成和降解的酶活性,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样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野生动物,如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可能会出现生殖异常和生育能力下降的现象。

这不仅对种群的维持和演化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3、哪些农药污染物具有激素作用?
农药污染物主要指有机氯杀虫剂: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及其降解产物DDE。自1960年来在欧洲该物被列为禁用,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仍然被使用。DDE分解代谢慢,所以即使在禁用后,由于过去大量释放农田,至今在土壤、水及植物中的含量仍然较高。研究表明,这些污染物在自然界中降解到一定程后,均被发现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 儿童在摄入含有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或肉类食物,其体内都含有很高剂量的雌激素。研究表明: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DDE有微弱的雌激素活性及较强的抗雄激素活性,抗雄激素可以引起雄性大鼠的性发育延迟。
焚烧生活垃圾也是环境激素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焚烧垃圾直接产生二恶英类物质,这是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物质,当然还会有其它有害物质。这都是环境激素的来源。
4.3、农业生产中的来源
在农业生产中,不少农场或农民滥用农药。不少农药本身就是环境激素,在滥用的情况下,过多的农药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能力。这样不少农药留在作物体内不能分解,还有不少渗入土中、地下水,流入河中,造成长期的环境激素危害。
其二、农业生产家为了钱,在养殖业中,没良心的加大量的催产剂、生长类的激素,种植业加了大量的催熟剂如乙烯利、脱落酸等,虽然这加快了动植物的生长速度,但是,这些物质本向就是种环境激素或对人体能产生直接危害的化学物质。
2、哪些化学污染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激素作用?
人们接触较多的是含有雌激素的日用品,包括各种消毒剂、洗涤剂、化妆品、稀释剂、塑料制品、金属( 铅、汞和砷等)、杀虫剂、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化工产品( 含甲基苯、苯胺、酚、烷基类、硝基类化合物)。 研究证实,这类物质多数有雌激素效应,通过相应途径诱发性早熟,以及男性不育症。
各种工业用的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都含有环境激素,添加剂用的量越来越大,当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了。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不同异构体具有相同的毒作用机理
四. 二噁英的毒理学特点
1. 二噁英的人体暴露与含量
➣ 消化道摄入是二噁英暴露主要途径,占90%以上 ➣ 垃圾焚烧从业人员血液中二噁英含量为806 pg TEQ/L,是正常人群的40倍左右
➣ 来自鱼贝类、肉蛋类和奶制品的二噁英占食物摄入量
的78.l%~91.1%
➣ 美国大湖流域监测结果:
➣ 1996年3月,《Our Stolen Future》出版 ➣ 1998年3月,IPCS/OECD专家委员会定义环境内分 泌干扰物(EEDs) ➣ 200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首批控制12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POPs): DDT、多氯联苯、六氯苯、多氯二噁英、多氯呋
喃、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灭蚁灵、氯丹、
喃)为主
➣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单位体重二噁英摄入量明显高于成 人,平均为60 pg TEQ/kg· d。
2. 二噁英的体内代谢过程 吸收 呼吸道 吸收率80%以上 消化道:主要途径 皮肤 在血液中与脂肪结合 分布:肝脏、脂肪(主要场所) 代谢非常缓慢 排泄 主要随胆汁从肠道排泄 极少量经肾脏随尿排泄 乳汁(较显著的排泄途径)
农药:除草剂、杀真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等 工业化合物:重金属、树脂原料、药物、绝缘 油、界面活性剂等 植物雌激素:拟雌内酯、芒柄花黄素等
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
➣ 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烹调油烟
➣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 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堆放、填埋中的淋 溶、渗滤 ➣ 有机废水的排放
➣……
我国每年施用农药50~60万t,其中80%左右直 接进入环境
第二节 二噁英类
一. 二噁英的理化性质
氯代二苯并二噁英 (PCDDs) 75种 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Fs)135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对发育的影响 胎儿和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 病例增加。 5. 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6. 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7. 诱发肿瘤发生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多氯联苯)受害者的惨状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4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氧乙烯醚(APEOs),其中NPEOs占80% ,中国NPEOs的年 产量为4万。全世界每年NPEOs产量的60 %进入水体。
壬基酚(Nonylphenol,NP)在国外水体中的分布
部分国家和地区 地表水与沉积物 中的壬基酚浓度
NP对水生物的急性毒性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n=1~20))是典型内分泌干扰 物壬基酚(NP)的前驱物质,作为生产合成清洁剂、乳化 剂、润湿剂、分散剂和农用除草剂的原料被长期使用,是 目前全球商用第二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分布 广泛。
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ors chemicals,EDCs
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正常
功能(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清除等环节)并产 生异常效应的物质。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分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内分泌干扰物的理化特性
有关国家河流中NP和NPEOs的浓度水平
饮用水与海水中NP与NPEOs的浓度(mg/L)
NPEOn的代谢过程
辛基酚(octylphenol,OP)
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除用于生产一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外,还可生产油溶性酚醛树脂、橡胶、硫化剂、印刷油 墨、涂料以及配制防锈剂等。全世界辛基酚的年产量为30 万吨左右,我国由于缺乏生产原料二异丁烯,辛基酚的年 产量仅为5000吨。
APnEO的生物降解
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的对数值及其结构参数
壬基酚(nonylphenol,NP)
分子式C15H24O,主要用于合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 NPEO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洗涤剂、除草 剂、杀虫剂、塑料添加剂、乳化剂、润湿剂、涂料、化妆品、 纺织助剂和油田化学品中。全世界每年生产大约50万吨烷基酚
一类重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加工、工业洗涤、石油开 采及日常生活等。全世界每年的APEO产量约为50万吨,其中80%为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NPEOs)、20%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s)。
APEOs及其降解产物的结构
烷基酚(alkylphenols,APs)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全球第2大类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 alkylphenol ethoxylates,APEs)的主要降 解产物,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作塑料增塑剂、农药乳化剂、 纺织行业的整理剂等,现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日常生 活及科学研究中。
具有环境激素作用的PAEs化合物
我国城市污泥中PAEs化合物的含量(mg/kg)
降解PAEs的细菌菌株
若干细菌菌株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相关基因及其功能
降解PAEs的细菌菌群
酞 酸 酯 在 环 境 中 的 生 物 降 解 途 径
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农药清单
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
水环境中优先监测的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和环境要素(EPA)
具有内分泌效应的农药
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的部分农药、代谢物 及作用机理
具有 内分 泌干 扰作 用的 部分 农药、 代谢 物及 作用 机理 (续)
环境激素类有机氯农药
亚洲一些地区河湖底泥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水平 (ng/g,干重)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理化性质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lkylphenol ethoxylates,APEOs)
PCP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部分环境激素的化学结构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结构
17β-雌二醇(estradiol-17β,E2)
estrone
二噁英
二噁英是一类氯代含氧三环芳烃 类化合物,包括多氯代二苯并二 噁英(PCDDs,有75个异构体) 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有135个异构体)。
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
环境激素类物质的侵害途径
●空气侵入:如垃圾焚烧(二噁英)、化学品挥发。
●水源侵入:如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医疗废水。 ●食物侵入:如农药、防腐保鲜剂、生长激素、杀菌药物。
部分已报道的环境内分 泌物质的含量及分布
我 国 水 体 的 内 分 泌 干 扰 物 污 染 现 状
国外的内分泌干扰物清单
双酚A(Bisphenol A,BPA)的结构与理化参数
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分子式:C15H16O2
双酚A 在国外水体中的分布
BPA的降解途径
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
最早用作木材防腐剂,现
广泛用作除草剂、除藻剂、 杀菌剂、杀虫剂等的原料。 PCP中含有高毒性的氯化 二苯并二噁英(PCDDs)、 四氯化二苯并呋喃 (TCBDFs)、四氯二苯 并二噁英(TCDD)等多 种污染物。
具 有 内 分 泌 干 扰 效 应 的 污 染 物 清 单
具有内分泌干 扰效应的污染 物清单(续1)
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污染物清单(续2)
哺乳动物和鱼体内、外雌激素干扰物
环境雌激素类物质
部 分 环 境 雌 激 素 类 物 质 及 其 用 途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
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及来源
环境激素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❶分子结构简单,以苯环居多。 ❷分子较小,与激素相当,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00~400 之间。
❸脂溶性 ❹可吸附性 ❺难分解、去除困难 ❻高蓄积性 ❼高毒性。
环境激素的作用特点
●延迟性:生物在胚胎、幼年时所受到的影响可能到成年 和晚年才显露出来; ●阶段性:不同生长阶段对生物个体会造成不同方式的影 响与后果; ●复杂性:不同剂量、不同暴露方式对不同器官可能造成 不同影响,其毒性有时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APs 和APEOs 的性质
河水中AP、APEOs和APEnC的浓度
APs 及APEOs 在地表水中的质量浓度
APs 及APEOs 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质量浓度
APEOs 代谢物在沉积物中的质量浓度
APEOs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过程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生物转化
烷基酚聚 氧乙烯醚 (APEOs) 转化为烷 基酚的生 物转化过 程
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PBDDs/PBDFs
不同类型污染物的主 要内分泌干扰效应
环境激素代表性物质及其作用
环 境 内 分 泌 干 扰 物 主 要 去 除 机 理 及 影 响 因
内 分 泌 干 扰 物 生 物 处 理
环境激素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
◆整体生物实验法:幼鱼血液中卵黄素的生成测定法、小鼠 子宫增重法 ◆体外生物实验法:雌激素受体(ER)竞争结合法、MCF-7 细胞增殖实验、蛋白质表达/酶活性法、重组细胞实验、重组 酵母基因实验、类固醇激素合成抑制实验。 ●仪器分析法
●美国环保局(1996):60 种;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1996):48 种; ● Our Stolen Future(1996):50 种;
● WWF(1997):68种; ● 日本环境厅《关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战略计划’98》:67 种 Strategic Programs on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ers,SPE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