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经济学,但很有趣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生产、投资和就业。

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经济学的原理和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故事一,亚当·斯密的针灸故事。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针灸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要自己制作一根针,那么他需要掌握冶炼、拉丝、磨刀等多种技能,这将需要很长时间。

但如果一个人专门从事拉丝工作,另一个人专门从事磨刀工作,他们就可以分工合作,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故事说明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这也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原理之一。

故事二,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

故事中,一个小孩打破了一扇窗户,于是人们开始为修理窗户支付费用。

有些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好事,因为修理窗户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了玻璃匠的收入。

但实际上,这种修理窗户的费用是被转移了,本来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费用,现在被用来修理窗户了。

因此,破窗只是表面上创造了经济活动,实际上却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是靠破坏来创造的,而是要通过创新和生产来实现。

原理一,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涨;当供应增加时,价格会下降。

供求关系反映了市场的平衡状态,也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

原理二,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增加,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人们在消费时会考虑到每一单位的效用和成本。

例如,当一个人吃饱了一顿饭后再吃第二顿饭时,他的满足感会减少,因此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降低。

结语。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趣味经济学案例

趣味经济学案例

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 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
(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
有了1000元 ,这名妓 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
算。
四、信用
这个故事里有两层信用 第一:人们互相借贷来生活,这是经济层
面的信用,即借和贷的关系。 第二:人们拿到了钱就第一时间还清了自
己的债务,这是伦理层面的信用,这是一 种信守诺言的道德品质。
五、其中忽略的问题
这其中也没有考虑到利率的问题
谢谢观赏!
为什么不是产生5000元 而是2000元呢?
这里提到一个GDP的计算问题,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 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
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 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 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 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 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 品和劳务,如该故事里的猪肉、饲料。GDP必须按当期 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
债务的清偿是财富的转移,这个过程本身确实不创造任何 “价值”,所以说清偿债务的过程没有生产什么是正常的 。
交换的过程不产生任何价值,价值是生产过程中人的劳动 的凝聚和使用价值的转移。
相关连接—新浪v认证网友@茂刚法官观点
蕴含的法律关系:游客是消费者,因服务 合同有1千元支出,后因解除合同,店主返 还1千元。店主用1千元收入先偿还1千元债 务,后又收回1千元债权。屠夫、猪农、饲 料商、妓女每人分别收回1千元债权,后又 各自偿还1千元债务。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

12个趣味经济学小故事1. 教堂拥挤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堂。

这个教堂的规模很小,只有一位牧师和一位助理牧师。

每个星期天,村民们都会穿着整洁的衣服,去教堂做礼拜。

有一天,一个经济学家来到这个村庄,发现教堂里只有两个座位,一个是牧师的,一个是助理牧师的。

经济学家问村民:“为什么你们不增加教堂的座位?”村民们回答:“因为只有两个牧师。

”2. 钻石与水有一个经济学教授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说:“如果现在我手上有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而你手上有一杯普普通通的水。

那么,你要用这杯水来交换我的钻石吗?”学生们纷纷摇头。

教授微笑着说:“但是,如果我用这杯水来交换你的笔记本电脑呢?”学生们开始思考起来。

3. 苹果与橙子一个水果摊贩卖苹果和橙子。

一天,一位顾客抱怨说:“你的橙子太小了!”摊贩回答:“但是我的苹果更小。

”虽然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是它忽略了顾客可能更看重橙子的口感和质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同一样事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评估。

4. 黑市与价格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一个黑市贩卖走私香烟。

有一天,警察突击检查这个黑市,抓住了所有的香烟走私者。

第二天,走私者开始在街上贩卖香烟,而且价格比以前更高。

这是因为他们现在必须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交易,增加了风险和成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价格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还受到市场结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5. 彩票与赌博一个人中了彩票头奖,获得了巨额奖金。

记者采访他时,问道:“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钱?”中奖者回答:“我要去赌博。

”记者惊讶地问:“为什么?”中奖者回答:“因为我只知道一种赚钱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赌博并不是一种赚钱的方法,而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

6. 稀缺与价值有一个小岛上的居民们只生产一种珍贵的珍珠。

有一天,一个商人来到这个小岛,发现珍珠的价格非常高。

商人想:“如果我能把这个岛上的珍珠全部买下来,那么我就可以垄断市场,提高价格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只有一头牛。

这头牛每天能够耕种他所有土地的面积,并且产出一定数量的粮食。

农民每天都会全力以赴地耕种土地,力求获得更多的收益。

有一天,这个农民听说了一个经济学原理,叫做"边际效益递减"。

他通过思考和观察发现,随着他不断增加牛的工作时间,每增加一小时所获得的额外粮食产量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一开始增加工作时间可以带来较大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额外收益逐渐减少。

于是,农民决定将每天工作的时间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耕种土地,另一部分用来让牛休息。

他发现这样做,牛在耕种土地时,效率更高,产出更多的粮食。

当牛休息时,农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修理工具,也能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

农民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原理。


意识到,每个决策都需要做出取舍,每个选择都会带来一些机会成本,即放弃其他的利益。

他发现通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

最终,这位农民成功地将他的农田耕种得更加高效,获得了更多的粮食产量。

他从这个小故事中学到了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原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是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魅力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感受经济学的魅力吧!故事一,亚当·斯密的蜜蜂和蚂蚁。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

有一天,他在花园里看到了一只蜜蜂和一只蚂蚁。

蜜蜂辛勤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忙着搬运食物。

斯密观察着它们,突然灵感来了,这就是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原理!蜜蜂专心致志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专注于搬运食物,二者通过交换,使得彼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劳动分工和交换的重要性,也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之一。

故事二,瑞士的巧克力和钟表。

瑞士是一个以巧克力和钟表闻名于世的国家。

这两个产业在瑞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有趣的是,瑞士并不生产可可豆和钟表零部件,它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为什么瑞士能够成为这两个产业的领军者呢?这就是因为瑞士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瑞士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并不适宜种植可可豆,也没有丰富的钟表零部件产业,但它拥有优质的手工艺和高效的生产工艺,因此,瑞士选择专注于巧克力和钟表的加工和制造,而将原材料的生产交给其他国家。

这样一来,瑞士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故事三,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经济模式也不断涌现。

比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让闲置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它们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电子商务则打破了传统的购物模式,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便利性。

这些新的经济模式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当代经济学的新亮点。

经济学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它们或许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智慧和魅力。

经济学经典故事

经济学经典故事

经济学经典故事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利润、失业和税收的科学,它也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寓言,这些故事教导了我们许多关于人类行为和决策的深刻见解。

下面是几个经济学经典故事。

1. 红木椅子一位经济学家走进一间古董店,看到一把美丽的红木椅子,他问店主多少钱。

店主说100美元。

经济学家很高兴地说:“这很划算,我一定要买下来。

”当他去结账时,店主却告诉他这把椅子售价已经涨到了200美元。

经济学家惊讶地问:“为什么?”店主回答:“因为你是第一个问价的人,我认为这把椅子很值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涨。

2. 悖论一个村庄的餐馆老板在菜单上列出了两个鸡蛋的选项,每份价格为5美元。

当一位顾客点了两份时,老板却告诉他需要支付15美元。

当顾客指出这是错误的时,老板解释说:“你要知道,这里有个悖论,一份鸡蛋的价格是2.50美元,如果你想要两个,就需要支付5美元,因此两份鸡蛋的价格是15美元。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学中的悖论,有时候我们的逻辑和判断会被表象和外表所迷惑。

我们需要更全面的思考,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

3. 飞蛾扑火这个故事是关于采取冒险行动的风险。

一只飞蛾一开始没有飞到灯泡上,它一直在周围盘旋,直到决定飞到灯泡上。

当他飞到灯泡上时,它很高兴,并且享受着灯光的温暖。

但是最终,它被灯泡的热量所吸引,失去控制,在灯泡上烧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采取冒险行动时要谨慎。

有时候短期的收益可能是很高的,但是风险也同样高。

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适当的评估,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4. 牛市和熊市牛市和熊市是经济学中的术语,具有特殊的含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牧羊人,他看到了一只大熊正在向他们的牛群靠近。

他马上收拢了牛群,而熊只能够守在一个地方,无法向外移动。

牧羊人等待熊离开后再把牛放出来。

这时当地的商人来到牧羊人那里询问他牛的价格,他告诉商人牛的价格是上涨的,因为牛的供给量很小。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三个人,分别叫做甲、乙和丙。

他们三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一直是好朋友。

甲一直想要开一家自己的饭店,于是他省吃俭用,储蓄了一大笔钱。

乙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察觉到甲的想法,于是决定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

丙是一个很懒散的人,他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是希望过着稳定的生活。

于是,乙提议甲将他的储蓄投资于饭店的建设,并且自己负责管理和经营这家饭店。

乙愿意分摊甲投资的风险和获得的利润。

甲对这个提议很满意,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并且两人在一纸合同上签下了协议。

不久后,这家饭店在村里开业了。

由于经营有方,乙将饭店打理得很好,生意越来越兴隆。

饭店的利润开始稳步增长,甲每个月都能从中获得不菲的收入。

由于甲没有经营的经验,他并不太会用这些收入创办新的企业,而是决定把钱再投资于乙的饭店,以此继续分享饭店的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饭店获得了更多的名气和客源。

甲获得了更多的分红,这让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而丙则一直过着他自己的生活,没有经历像乙和甲一样的成功。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原理。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合作的重要性。

甲和乙之间的合作使得他们能够共同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分担风险和利益,他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成功的生意。

其次,这个故事也展示了投资和创业的重要性。

甲通过投资于乙的饭店,而不是将钱储存在银行里,实现了自己的财务增值。

这也是经济学中所谓的资本的边际效益。

甲将他的资本投入到能够产生更高回报的企业中,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最后,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分工与专业化的原理。

乙通过专注于经营餐厅,凭借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餐厅打理得很好。

这使得餐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甲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投资和资本增值方面,从而进一步推动餐厅的成功。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合作、投资、分工等。

这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重要,不仅适用于饭店的经营,也适用于其他的企业和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小故事

宏观经济小故事

宏观经济小故事1、机会成本找点空闲,找点时间,背着炸弹,到银行看看。

警察为你准备了一副手铐,狱长为你张罗一床毛毯,生活的烦恼向记者说说,抢劫的细节跟警察谈谈。

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得放弃另一些东西。

在经济学里,这叫机会成本。

2、纳什均衡理论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当对手知道了你的决定之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所以保密、信息安全很重要。

3、方向葛优吃饭途中上厕所,回来后裤子湿了。

朋友问:裤子怎么湿了?葛优答:经常!朋友不解。

葛优说:经常是旁边的人撒着尿,突然转过身来大叫:嘿!这不是葛优吗?!投资已经过半之后,如果要改变投资方向或暂停投资,都是一个颇为困难的事儿。

4、亏损男人和女人,谁更容易在感情上受伤?所谓受伤,应该就是投入太多,收获太少,也就是产生了亏损。

一个企业亏损,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没有竞争力,如果绝对优势不足的话,发掘一下自己的优势。

比如说,中国企业往欧美国家卖纺织品,自然是手到擒来,如果非要往欧美卖汽车,肯定要受伤了。

如果一个人能够不计亏损的话,应该就不会受伤了。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在困难,只有我们的某些国有企业可以做到。

5、自身能力飞机上,乌鸦对乘务员说:给爷来杯水!猪听后也学道:给爷也来杯水!乘务员把猪和乌鸦扔出机舱。

乌鸦笑着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外界因素是一种约束条件,自身能力也是一种约束条件,往往更重要。

所以,别人能成功的事,未必自己就能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关于经济学,但很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8岁的中国小女孩,随父母到美国定居,她在中国只上过一年级,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在美国相当于四、五年级的水平。

但是她的父母出于安全考虑,将她安排到了二年级。

小女孩开始在美国上学,但由于语言不通,她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终于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数学计算题:1+5+15=?,小女孩高高的举起了她的小手,老师示意上到前面去写出答案,她走到前面,将问号擦掉,写上了正确答案。

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交给小女孩,小女孩一开始不敢要这枚硬币,但是老师示意她收下,于是她欣然收下。

从此以后,小女孩的父母发现,他们不再需要像在国内那样监督小女孩学习,她已经开始主动学习了。

因为小女孩明白,她现在学习的知识就可以为她创造财富。

老师作为奖励发放的硬币,不是真正的美元,而是只能在校内流通的货币,而且学校有规定,在校内买东西,只能使用这种校内流通的货币,真正的美元在学校里不能流通。

小女孩有一个家里非常富裕的同学,他的父母每天都会给他很多零用钱,但是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并不好,他得不到老师发放的硬币,所以他在学校里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时小女孩明白了一个道理:“靠父母不如靠自己”。

于是小女孩就用手中的硬币与这个同学交换,一枚硬币换十美元,1:10,这就是汇率。

后来,小女孩儿在学校的超市里看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玩具熊,标价50枚硬币。

小女孩打算攒钱买下它。

于是她每次上课的时候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她发现,老师很少点到她的名字,让她回答问题,小女孩又明白了:赚钱的机会并不是经常有的。

经过努力,小女孩终于攒够了50枚硬币,她很高兴的拿着硬币跑到超市,走进超市,她发现,那只玩具熊还摆在原来的位置,但是它的标价变成了80。

小女孩因此懂了什么叫通货膨胀。

故事还在继续,小女孩会不会接着攒钱,那么,如果她攒够80枚硬币的时候,玩具熊的价格又提高了怎么办?她也可以向老师去借钱,或者是去找超市的老板谈,是否可以赊出这个玩具熊,那么,老师会把钱借给小女孩儿吗?超市老板是否会同意赊销这只玩具熊呢?很显然,他们会,因为小女孩是一个小学生,好的信誉很好,而且学习也很好,她有足够的能力偿还自己的债务,小女孩儿就相当于银行积极争取的信誉良好的企业,他们很愿意将钱借出。

一个小小的故事,蕴涵了很多经济现象,生动而有趣,不能说中国的教育不成功,但是西方的教育很实用性的特点,它可以告诉你,你学到的知识会有什么样的用处,而不是让你走在弥漫着大雾的路上,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