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路由技术基础
IP系统基础知识-技术

压缩率非常高,便于在网络上传输高品质的画质
目标:网络视频
MPEG-4主要应用:网络视频传输。
只对画面中运动的物体进行压缩编码
5.几种主流的压缩算法及对比
M-JPEG
MPEG2
MPEG4
算法
对每一帧都进行压缩编码
对每一帧都进行压缩编码
只对画面中运动的物体进行压缩编码
带宽占用
大
大
小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1
2
3
4
5
6
7
底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
高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七层功能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1
2
3
4
5
6
7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建立主机端到端连接
寻址和路由选择
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等
比特流传输
Rom
Ram
网络层
编址和路由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地址
网络层地址由两部分地址组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是全局唯一的。
IP 地址
IPX 地址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10.
8.2.48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1aceb0b1.
0000.0c00.6e25
路由协议与可路由协议
可路由协议:IP、IPX 路由协议: RIP、OSPF、BGP等
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什么

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什么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技术、理论、法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网络安全工程师需要学习的内容。
一、技术知识1.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协议、路由、IP地址等基础知识是网络安全工程师必备的基础。
2. 操作系统知识:熟悉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Linux的原理、架构和安全配置。
3. 数据库知识:了解数据库的安全配置和常见的数据库攻击手段。
4.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掌握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工具的配置与使用。
5. 加密与解密技术:了解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加密算法原理,以及SSL/TLS等安全通信协议。
6. Web安全技术:熟悉Web应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方式,并掌握防范措施。
7. 恶意代码分析:学习如何分析和逆向工程常见的恶意代码,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新型的威胁。
8. 移动安全技术:了解移动设备的安全漏洞和防护方法,掌握移动应用的代码审计和安全测试。
二、理论知识1. 安全协议与机制:了解HTTPS、VPN、IDS/IPS等安全协议和机制,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2. 安全策略与管理:熟悉信息安全的概念、原则和标准,学习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的方法。
3. 威胁建模与评估:了解威胁建模的方法和评估风险的技术,对系统进行威胁分析和评估。
4. 漏洞分析与修复:学习漏洞的分析方法和修复技巧,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系统中的漏洞问题。
5. 安全意识教育:了解安全意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能够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活动。
三、法律和管理知识1. 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网络安全法》等,了解相关责任和义务。
2. 安全政策与管理规范:学习制定和执行安全政策与管理规范的方法,确保企业安全风险可控。
3. 应急响应与事件管理:学习组织和实施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掌握事件调查和溯源技术。
4. 安全审计与合规性:熟悉安全审计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对系统进行合规性审计和评估。
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要点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五月日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P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也逐渐的多样化,路由器作为IP网络中基本而核心的网络设备,其技术,特别是高性能路由器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提高它的配置要求,广泛其应用范围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研究下一代路由器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路由器配置应用目录第一章路由器的基础1.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1.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3路由器主要技术1.4 路由器的特点和功能第二章路由器的配置2.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2.1.1基本命令模式2.1.2口令配置2.1.3接口配置2. 2 路由器(家庭)安装配置(步骤)2.3企业级路由器的配置方法第三章路由器的应用3.1路由器应用于局域网3.2路由器用于VLAN间的通信3.3路由器作为局域网出口3.4路由器的安全防御功能3. 5路由器的网络管理功能实验:两台路由器互联配置路由器NAT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前言通信网络是由一些系统和节点组成的集合,这些系统和节点负责传输连接在通信网络上的用户之间信息。
在一个网络中主要定义两种系统:端系统和中间系统。
端系统是支持端用户应用或者服务的设备,中间系统是连接多个网络并允许这些网络的端系统相互之间进行的通信设备。
那么路由器就扮演着把网络相互连接起来的重要角色。
第一章路由器的基础1.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种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的设备。
路由器所谓路由器,就是一个中间系统,它主要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这些网路可能是同构的也可能是异构的。
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在两个不同网络的网络层之间传输报文数据时,需要改变两个不同类型网络报文中的第二层地址,即决定在网络之间数据传输时的路由方向,完成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存储、分组和转发。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和发展历程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和发展历程一、互联网的技术基础1. 网络技术- 网络协议- IP地址和域名系统- 网络拓扑结构2.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包交换- 路由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3. 硬件设备- 服务器- 路由器- 网络交换机- 光纤和传输电线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 ARPANET的诞生-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启动ARPANET项目- 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通信系统2. TCP/IP协议的发展- TCP/IP协议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被用作ARPANET的通信协议,并成为后来互联网的基本协议3. 互联网的商业化发展- 1990年代互联网商业化初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相继成立- 网络功能逐渐普及到商业和个人用户4. 万维网的兴起- 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 万维网基于超文本技术,使信息传输更加便捷和直观5.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开始连接互联网- 移动应用程序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在移动端得以应用6. 云计算的出现- 云计算将计算资源、应用程序等提供给用户随时随地访问- 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能力7.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将物理世界与互联网相连接- 为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提供支持8. 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机器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在互联网领域,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结束语:互联网是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技术基础和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式。
未来,互联网将继续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TCPIP路由技术(第一卷)(第二版)_02

Cisco Learning Network China (思科网络学习空间)https:///community/connections/china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就意识到IPv4地址可能消耗殆尽的问题,当时各方面的专家预测显示,如果IPv4地址的分配按照目前的增长率继续下去,那么在未来短短几年间就将耗尽所有的地址空间。
于是,人们就提出了一个新的IP地址版本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前在开发阶段这个新的IP地址版本被称为IP下一代版本(或者称为IPng),而现在一般称为IP 协议第六版(或称为IPv6)。
但是众所周知,发展一种新的标准需要时间逐步部署,因此,在发展新标准的过程中还需要一种解决IPv4地址耗尽问题的短期方案。
这种短期的解决方案就是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 T),它允许多台主机共享一个或较少的公用IP地址。
在NA T设备上,相对外部公共网络的内部网络使用私有IP地址,私有IP地址的使用规则在RFC1918(请求注释)中有详细的描述。
读者后面会注意到,在本书的大多数例子中都会使用这种私有IP地址。
NA T技术在减缓IPv4地址耗尽问题方面显然非常成功,并在大多数网络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标准部分。
因而,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对发展IP协议新版本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但是,NA T技术的广泛使用把原来具有开放、透明、对等特点的Internet变成了看上去更像一个具有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的网络的巨大集合。
而用户则只在外围连接到Internet的“边缘层”,Internet向他们提供服务。
用户很少对Internet的整体资源作出贡献。
更多的从某种经济的角度看,Internet的用户仅仅成为了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
虽然大多数IPv6协议标准在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但对从IPv4到IPv6协议迁移的巨大兴趣也只是最近才显现出来。
IP网络基础知识及原理

目录
基础知识 网络模型 协议栈 IP地址与子网 VLAN技术 路由技术
2019/10/24
网络概述 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 IP地址分类与子网划分 VLAN原理 路由技术基础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基础-通信
通信简单地讲就是信息的相互传递。要传递信息当然会遇到信息怎样 传输的问题,这个传输手段就是所谓的通信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任何 手段传递信息,如古代时期的烽火台、驿站等,现代的电路交换、分 组交换和信元交换等。每种传输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分别应用于不 同的领域和实际业务。
带宽 带宽一般用来描述两种对象,一个是信道(Channel),另一个是信
号(signal)。对于信道来说,又可分为两种,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对信号来说,也可分为两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速率 衡量信息传输速度的指标,以每秒传输的bit数为单位,即bps ―― bit
per second。1K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千个比特;1Mbps代表每秒 中传输100万个比特;1G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0亿个比特;1Tbps代 表每秒中传输1万亿个比特。速率的单位关系如下: 1Kbps=1000bps;1Mbps=1000Kbps;1Gbps=1000Mbps; 1Tbps=1000Gbps
2019/10/24
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基础-信的信息,一般要经过计算机进 行数据处理;同样,要想传输信息,也要使用计算 机进行信息处理,把信息转换为数据。
众所周知,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二进制数据,它 通常用“0”,“1”两种状态表示。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通信技术传递信息呢?这是一个组织问题。我们 要更好地传递信息就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通信网。通信网是 利用各种通信技术而组建的网络,有了通信网,人们就可以更加有效 地利用各种通信技术,并且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为人类服务。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路由交换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路由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路由表以及路由选择算法等内容。
一、路由器的概念和功能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传输。
它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了连接各个子网和传输数据的关键作用。
除了传输数据包的功能,路由器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网络地址转换(NAT)、QoS(Quality of Service)等。
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路由器可以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连接。
QoS功能可以根据网络连接的需求,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带宽和优先级,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
二、交换机的概念和功能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另一种设备,用于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
它可以根据MAC地址识别数据包的目标设备,并将数据包仅转发到目标设备所在的端口,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交换机具有避免网络冲突、提高网络性能、实现安全隔离等功能。
通过避免网络冲突,交换机可以避免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碰撞,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通过提高网络性能,交换机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满足用户对网络性能的需求。
通过实现安全隔离,交换机可以将网络分割成多个虚拟局域网(VLAN),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和安全控制。
三、路由表的概念和作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路由器所知道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每个路由表条目包含了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以及用于选择下一跳路由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的作用是指导路由器在传输数据时选择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沿着最佳路径传输到目标地址所在的网络。
路由表的更新是由路由选择协议来完成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
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

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一、IP路由协议概述IP路由协议是指在互联网中,用于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二、IP路由协议的分类1. 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OSPF和IS-IS等。
2. 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外部网关协议有BGP等。
三、常见的IP路由协议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距离来计算最佳路径。
RIP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慢,因此适用于小型网络。
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Link State)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链路状态信息计算最佳路径。
OSPF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快,因此适用于大型网络。
3.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基于路径向量算法(Path Vector)的外部网关协议,它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BGP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慢,但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四、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1. 路由表路由表是指存储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它包含了目标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等信息。
2.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指在多个可达路径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过程。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和路径向量算法等。
3. 路由更新路由更新是指在网络拓扑变化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
常见的路由更新方式有周期性更新和事件触发更新等。
五、IP路由协议的优化技术1. 路径优化路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网络拓扑结构来达到最佳路径的目的。
常见的路径优化技术有负载均衡、多路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网层一般又称网络接口层,负责从网络层接收IP报文并向 子网层一般又称网络接口层,负责从网络层接收 报文并向 物理网络发送,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取出IP数据报并提交 物理网络发送,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取出 数据报并提交 给网络层。 给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 网络层负责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提供跨越多个网络的 选路功能,并对上层屏蔽底层具体子网技术的细节。 选路功能,并对上层屏蔽底层具体子网技术的细节。 传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传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在 IP网络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和UDP。 网络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 网络中 和 。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为用户完成各种网络 服务。 服务。
第三部分 IP路由中的基本概念 路由中的基本概念
路由器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上,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上,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能 够选择数据传送路径并对数据进行转发的网络设备。 够选择数据传送路径并对数据进行转发的网络设备。从通 信的角度看,路由器是一种中继系统。 信的角度看,路由器是一种中继系统。
数据的目的地址(通常是目的主机所在网络的地址) 数据的目的地址(通常是目的主机所在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路由器( 下一跳路由器(即从本路由器出发按所给路径到给定目的地所要通 过的下一个路由器) 过的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相应的网络接口 一般情况下还应该有标志位等内容。 一般情况下还应该有标志位等内容。
自治系统和路由域
由于Internet规模太大,分布范围太广,所以路由表中对 规模太大,分布范围太广, 由于 规模太大 应每一个目的网络都有一个条目是不可能的;同样, 应每一个目的网络都有一个条目是不可能的;同样,也不 可能采用一个全局的路由算法或协议。因此, 可能采用一个全局的路由算法或协议。因此,Internet将 将 整个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相对自治的局部系统, 整个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相对自治的局部系统,即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可以定义为同一 (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可以定义为同一 , )。 机构下管理的路由器和网络的集合。 机构下管理的路由器和网络的集合。 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还可以再划分几个小的路由域, 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还可以再划分几个小的路由域,也称作 区域。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苏伟
课程内容
IP路由基础知识 路由基础知识 三大路由协议 路由查询 IP网络设计与应用 网络设计与应用 移动、 移动、组播路由技术 未来互联网简介
第一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的早期发展历程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的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的ARPANET是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的 是 互联网的前身和雏形。 互联网的前身和雏形。 1974年,Vinton Cerf和Robert Kahn提出了 年 提出了TCP/IP协议族, 协议族, 和 提出了 协议族 用以解决不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问题 。 1981年,IP的协议规范 年 的协议规范RFC791和TCP的协议规范 RFC 793 的协议规范 和 的协议规范 出现,并在 年成为ARPNET的正式标准,这使 的正式标准, 出现,并在1983年成为 年成为 的正式标准 这使ARPNET 的规模迅速扩大。 的规模迅速扩大。
从IPv4到IPv6 到
以 TCP/IP协议体系为基础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在取得巨大成功 协议体系为基础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在取得巨大成功 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直接原因:互联网规模迅速膨胀和各种新业务不断出现。 直接原因:互联网规模迅速膨胀和各种新业务不断出现。 根本原因:现有 协议存在着诸多设计上的缺陷, 根本原因:现有IPv4协议存在着诸多设计上的缺陷,包括: 协议存在着诸多设计上的缺陷 包括: 地址空间不足 配置复杂 服务质量差 安全性不高 移动性支持差
互联网的早期发展历程( 互联网的早期发展历程(续)
20世纪 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委筹建 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委筹建NSFNET。到 世纪 年代中期, 。 20世纪 年代初,NSFNET取代旧有的 世纪90年代初 取代旧有的ARPANET成为 世纪 年代初, 取代旧有的 成为 Internet的正式骨干网,1995年,NFSNET被一个更有竞争力、 的正式骨干网, 年 被一个更有竞争力、 的正式骨干网 被一个更有竞争力 商业化更强的骨干网代替, 向商业用户开放。 商业化更强的骨干网代替,将Internet向商业用户开放。 向商业用户开放 1992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提出了一个称为WWW的概念, 年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提出了一个称为 的概念, 的概念 随后一年,发布了称为 客户程序。 随后一年,发布了称为Mosaic的WWW客户程序。这使得互 的 客户程序 联网从一个由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使用的文本工具转变为可由 普通人就可以使用的图形工具, 普通人就可以使用的图形工具,为Internet的大规模推广和应 的大规模推广和应 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 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 ) 网关协议( 网关协议(EGP)两大类。简单的定义,内部网关 )两大类。简单的定义, 协议是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 协议是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 、 OSPF等;而外部网关协议则是用于自治系统之间拓 等 扑信息交换的路由协议,包含 扑信息交换的路由协议,包含BGP等。 等
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获得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认知, 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获得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认知, 并为数据包选择正确传输路径的方法或者策略。 并为数据包选择正确传输路径的方法或者策略。 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 完整性和正确性; 简单性; 健壮性; ① 完整性和正确性 ; ② 简单性 ; ③ 健壮性 ; ④ 公 平性; 最佳性。 平性;⑤最佳性。 路由算法的分类。 路由算法的分类。
第二部分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现有信息网络基本上都采用了分层的体系结构, 现有信息网络基本上都采用了分层的体系结构,即 将其协议体系划分为若干个层次, 将其协议体系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完成特 定的功能,这样,各个层次综合在一起, 定的功能,这样,各个层次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完 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功能。 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功能。
从IPv4到IPv6(续) 到 (
IETF从20世纪 年代就着手制订下一代网际协议 从 世纪 年代就着手制订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世纪90年代就着手制订下一代网际协议 。 1996年,描述 年 描述IPv6及其支持协议的 及其支持协议的RFC出现(这些 出现( 及其支持协议的 出现 这些RFC基本 基本 上都已经被新的标准所代替) 上都已经被新的标准所代替)。 1998年,新的描述IPv6的协议标准 年 新的描述 的协议标准RFC 2460取代了旧的 取代了旧的RFC 的协议标准 取代了旧的 1883,新的描述IPv6地址结构的 ,新的描述 地址结构的RFC 2373代替了 代替了RFC 1884, 地址结构的 代替了 , 而这个RFC在2003年又被 在 年又被RFC 3513所代替。 所代替。 而这个 年又被 所代替 目前IPv6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协议体系。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协议体系。 目前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协议体系
IP网络地址结构 网络地址结构
地址( 指IP地址(包括 地址 包括IPv4和IPv6)的编址方式。 和 )的编址方式。 通常把地址空间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 通常把地址空间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当路由器在进行路径选 择时,一般按照目的网络来查询,这样既可以降低路由表规模, 择时,一般按照目的网络来查询,这样既可以降低路由表规模,也可 以提高路由查询效率。 以提高路由查询效率。 早期IPv4网络把地址分为 、B、C、D、E五类 , 浪费了大量的地址 网络把地址分为A、 、 、 、 五类 五类, 早期 网络把地址分为 空间,并造成路由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CIDR机制, 机制, 空间 , 并造成路由效率低下 。 为解决这些问题 , 出现了 机制 即不再严格的对IP地址类别进行区分, 地址网络号长度也不再固定 地址网络号长度也不再固定。 即不再严格的对 地址类别进行区分,IP地址网络号长度也不再固定。 地址类别进行区分 IPv6地址的编址方式与 地址的编址方式与CIDR类似, 也是不限定网络号空间的长度 , 类似, 地址的编址方式与 类似 也是不限定网络号空间的长度, 因此有很强的灵活性。 因此有很强的灵活性。 IP网络地址结构对路由选择和路由查询都有很大的影响。 网络地址结构对路由选择和路由查询都有很大的影响。 网络地址结构对路由选择和路由查询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IPv4到IPv6(续) 到 (
IPv6的优点 的优点
地址空间的扩展 首部格式的简化 引入扩展首部, 引入扩展首部,更好的支持移动性和安全性 引入了流标签等机制, 引入了流标签等机制,以支持服务质量 支持地址的自动配置
IPv6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IPv6的研究与应用 的研究与应用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 1998年6月,中国国家教育科研网 年 月 中国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加入 加入6Bone。 加入 。 国内很多单位也陆续研制出各种IPv6网络关键设备。 网络关键设备。 国内很多单位也陆续研制出各种 网络关键设备 2003年底,中国宣布实施名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年底,中国宣布实施名为“ 年底 (CNGI)”的新一代互联网计划。 ) 的新一代互联网计划。 的新一代互联网计划 2004年,我国第一个IPv6主干网 年 我国第一个 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正式开通 主干网 试验网正式开通 并提供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 并提供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 国家发改委从2004年底开始,连续几年启动一系列与IPv6应 年底开始,连续几年启动一系列与 国家发改委从 年底开始 应 用示范相关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用示范相关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