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热阻 导热系数

热阻导热系数热阻与导热系数是热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能源传递、材料选择和热工系统设计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一篇内容生动、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介绍了热阻和导热系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热阻是指物体阻碍热量传导的能力,是热学中常用的一个参数。
热阻的单位是摄氏度每瓦特(℃/W),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温度差与通过该面积的热量之间的比值。
简单来说,热阻越大,热量传导的能力越差。
在热工系统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传递热量的情况,例如散热器散热、管道传热等。
热阻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材料或结构在热量传导方面的性能,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系统设计。
导热系数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指标,它表示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导量。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瓦特每米每摄氏度(W/m·℃)。
导热系数越大,物质的导热性能越好。
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存在很大的差异。
常见的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包括金属(如铜、铝)、陶瓷(如陶瓷砖、石头)和某些非晶体材料。
而导热系数比较低的材料则包括木材、纺织品、塑料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导热系数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热工系统的传热要求。
了解热阻和导热系数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热阻和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热阻 = 材料厚度 / 导热系数× 面积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热阻和导热系数对热传导能力的影响。
当材料的厚度增加或导热系数减小时,热阻也会增加,从而降低热传导的效率。
在热工系统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结构或增加热交换面积来降低热阻,从而提高系统的传热效率。
例如,散热器的散热片通常采用铝制材料,因为铝的导热系数较高,可以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
另外,设计中加大散热片的数量和面积,可以增加热交换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总结起来,热阻和导热系数是热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能源传递、材料选择和热工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等效热传导系数和等效热阻

等效热传导系数和等效热阻
等效热传导系数和等效热阻是热传递领域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
等效热传导系数是指在热传导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后,所导致的热传导速率与温度差之比。
它是一个宏观上的物理量,代表了热传导的整体效果。
等效热阻是指在热传导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后,所导致的温度差与热传导速率之比。
它是一个微观上的物理量,代表了阻碍热传导的效果。
等效热传导系数和等效热阻的概念是由热工学提出的。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概念常常用于热传递的计算中。
等效热传导系数和等效热阻的计算方法是基于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热学方程式。
对于等效热传导系数的计算,我们需要考虑热传导的各种因素,如导热系数、厚度、面积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或者理论计算来确定等效热传导系数。
等效热传导系数的大小可以反映热传导的速率和效率。
对于等效热阻的计算,我们需要考虑热传导的各种因素,如导热系数、厚度、面积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或者理论计算来确定等效热阻。
等效热阻的大小可以反映阻碍热传导的程度。
总之,等效热传导系数和等效热阻是热传递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都非常广泛。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以便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围护结构热阻及保温计算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节能计算)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节能)热工计算: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单层结构热阻:R=δ/λ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多层结构热阻: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0=Ri+R+Re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Re —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R —围护结构热阻(m.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K=1/ R0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k)]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4、单一材料热工计算运算式①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②热阻值R(m.k/w) = 1 / 传热系数K [W/(㎡•K)]③厚度δ(m) = 导热系数λ[W/(m.k)] / 传热系数K [W/(㎡•K)]5、围护结构设计厚度的计算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 *修正系数R 值和U 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是热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它们在热工学和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描述物质传热性能的好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它是描述物质传热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传热系数的大小与物质的导热性能、传热方式、传热介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传热系数越大,物质的传热能力越强。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²·K)。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换热系数。
换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同时考虑了传热表面的特性。
换热系数是传热系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描述了传热表面的传热能力。
换热系数的大小与传热表面的形状、材料、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换热系数越大,传热表面的传热能力越强。
换热系数的单位也是W/(m²·K)。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长度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它是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导热系数的大小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一般来说,导热系数越大,物质的导热能力越强。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领域中,我们需要考虑墙体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以确定墙体的保温性能。
在制冷和空调领域中,我们需要考虑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确定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制冷效果。
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需要考虑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以确定生产设备的传热效率。
总之,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是热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描述了物质的传热性能和导热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参数来评估和设计热传导系统,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传热表面,我们可以提高传热系数和换热系数,从而提高热传导系统的传热效率。
导热系数和热阻基本概念

导热系数和热阻一、定义导热系数λ: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设在物体内部垂直于导热方向取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行面,而这两个平面的温度相差1度,则在1秒内从一个平面传导到另一平面的热量就规定为该物质的热导率。
其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在0.12瓦/(米·度)以下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反应的是导热材料导热性,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则其导热性越好。
热阻θ:就是热流量在通过物体时,在物体两端形成的温度差。
即:θ=(T2-T1)/P——(1)单位是:℃/W。
式中: T2是热源温度,T1是导热系统端点的温度,P是热源的功率。
(1)式是指在一维、稳态、无内热源的情况下的热阻。
热阻反应的是导热材料对热流传导的阻碍能力,导热材料的热阻越大,则其对热传导的阻碍能力越强。
一般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导热系统端点的温度: (T2-T1)=Pθ,热源功率越小,热阻越小,其热流传导能力越好,热阻越大,热流传导能力越差。
热阻还可以由下式表达:θ=L/(λS)——(2)式中:λ是导热系数,L是材料厚度或长度,S是传热面积。
物体对热流传导的阻碍能力,与传导路径长度成正比,与通过的截面积成反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
二、对导热系数与热阻的理解和应用场合导热系数反映的是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导热能力。
实际上它反映了物质导热的固有能力。
这种能力是由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结构决定的。
它是评价物质之间导热能力的参数。
热阻其实是导热系数与物体的几何形状相结合而体现的该形状物体的导热能力。
对非均匀厚度的物体,均匀热流密度的热流通过物体后,两端任意两点的温度差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任意两点间的热阻可能是不同的。
谈热阻,必须要明确这一点:热阻必须是指定的两个点之间的热阻,并且两点之间没有其它的热源。
它反映的是特定两点间的导热能力。
就是说,给定了热阻值,同时必须明确给出计量的起点和终点。
偏离了这两个位置点,这个热阻值就没有意义了。
热传导导热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热传导导热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热传导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它描述了热量在物质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梯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热传导导热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对于研究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热传导导热系数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热传导导热系数的定义热传导导热系数即材料的导热性能指标,代表着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和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量传导量。
它的单位是[W/(m·K)]。
热传导导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热量在材料中传导得越迅速。
热传导导热系数的计算往往需要考虑材料特性、温度梯度、厚度等因素。
二、热传导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热传导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累积法、电法、绝热板法等。
1. 累积法累积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热传导导热系数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所研究材料的导热特性,得到热传导导热系数的数值。
其中,最常用的是热阻法和板热法。
(1)热阻法:热阻法是通过测量材料厚度、面积和温度差,利用热阻和热导率之间的关系计算热传导导热系数。
它适用于固体材料的导热性能测量。
(2)板热法:板热法是利用热板的两侧温度差和热流量来计算热传导导热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厚度。
2. 电法电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计算热传导导热系数的方法。
它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材料的热导率,并据此计算热传导导热系数。
电法适用于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如金属。
3. 绝热板法绝热板法是一种间接计算热传导导热系数的方法。
它利用绝热板对热传导进行隔离,测量两侧温度差,然后据此计算热传导导热系数。
三、热传导导热系数的应用热传导导热系数在热工学、材料科学、建筑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热工学领域:热传导导热系数的了解对于热工学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例如,在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热导率和尺寸,以保证散热效果达到预期。
2. 材料科学领域:热传导导热系数是材料性能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
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

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导热和传热是热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是用来描述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质和特性的两个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热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上的温度梯度时传导热量的能力,通常用λ表示。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热传导导热系数、热距离系数或热传递系数。
导热系数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常用于描述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导热系数的计算可以使用弗洛依德-迪兹定律。
根据该定律,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速率Q与温度梯度ΔT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Q = -λ * ΔT其中,Q表示传热速率,λ表示导热系数,ΔT表示温度梯度。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单位面积上的温度梯度和单位时间内传热量来计算导热系数。
实际测量中,通常采用热流法或热阻法来进行。
二、传热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速率与温度差之间的比例,通常用h表示。
传热系数是一个综合性的参数,综合了传导、对流和辐射等多种传热方式的影响。
传热系数可以用于描述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的能力。
传热系数的计算可以使用牛顿冷却定律。
根据该定律,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速率Q与温度差ΔT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Q = h * ΔT其中,Q表示传热速率,h表示传热系数,ΔT表示温度差。
传热系数的计算通常需要进行实验测量,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体性质、流动速度、壁面条件等。
实验中常用热对流乘积法或热平衡法来测定传热系数。
三、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应用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被用于评估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
通过选择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热能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热工学:热工学是工程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是研究传热现象的基本参数之一。
在热工学中,通过计算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可以预测和优化热设备的热效率。
传热系数 热阻

传热系数热阻
传热系数指的是热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递速率与
温度差之间的比值。
它的单位是W/(m·K),表示每秒钟每平方米的
热量传递量增加1度的温度差。
传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传热介质的性质、流速、表面状态等因素。
热阻则是指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材料对热传递的阻碍程度。
它的倒数即为热传导率,单位是W/(m·K)。
热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
导热性能和厚度。
传热系数和热阻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热阻=厚度/传热系数
在热传导过程中,当传热系数越大,热阻就越小,热量传递速率就越快;反之,当热阻越大时,传热速率就越慢。
因此,在设计热传导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和材料,以达到最佳的传热效果。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入[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 C),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C代替)。
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 rf?K)] :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 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r),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 rf?K,此处K可用r代替)。
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m.k/w) :
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
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r /W)。
传热阻:
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
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单
位是平方米*度/瓦(rf *K/W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S /入
式中:材料层厚度(m);入一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R=R1+R2+----Rn= S 1/ 入1+ S 2/ 入2+----+ S n/ 入n
式中: R1 、R2、---Rn —各层材料热阻(m.k/w)
S 1、S 2、--- S n-各层材料厚度(m)
入1、入2、---入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 一般取0.11) Re -外表面换热阻(m.k/w)( 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 —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k)]
Fp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 、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4、单一材料热工计算运算式
热阻值R(m.k/w) = 1 / 传热系数K [W/( rf?K)]
导热系数入[W/(m.k)]= 厚度S (m) / 热阻值R(m.k/w) 厚度S (m)=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入[W/(m.k)]
厚度S (m)=导热系数入[W/(m.k)] / 传热系数K [W/( rf?K)]
5、围护结构设计厚度的计算
厚度S (m)=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入[W/(m.k)] *修正系数(见下表)
R值和入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
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
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
反之入值越低,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
节能建筑常用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表(试行)、常用墙体材料
、常用保温材料
注:保温装饰板根据所选保温材料不同,选用相应的热工性能参数及修正系数。
三、混凝土
四、粉刷砂浆
五、热绝缘材料
六、木材、建筑板材
七、松散材料
八、其他材料
土壤
九、窗的传热系数(略)
注:1.本表中的窗户包括一般窗户、天窗和门上部带玻璃部分。
2. 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位的传热系数,当下部不作保温处理时,应按表中值采用;当作保温处理时,应按计算确定。
3. 本表中未包括的新型窗户,其传热系数应按测定值采用。
4. 贴Low-E膜的玻璃等效Low-E玻璃。
5. 双层窗传热阻=组成该双层窗的两樘单层窗的传热阻之和+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