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导论 必考
智能信息技术导论 循环码

智能信息技术导论 - 循环码一、概述循环码是一种在通信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编码方式。
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的功能。
循环码在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存储系统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二、循环码的原理循环码是一种线性块码,通过在数据位后面添加一系列的冗余位(也称为校验位)来构成编码后的数据。
冗余位的计算方式使循环码的编码、译码实现起来非常高效。
2.1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循环码最重要的参数是生成多项式,它决定了编码和译码的方式。
生成多项式是一个不可分解的多项式,用于生成校验位。
在循环码中,校验位是通过数据位和生成多项式的模2乘法来计算得到的。
2.2 循环码的编码循环码的编码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数据位和生成多项式进行一系列模2乘法的计算,并将结果作为校验位添加到数据位后面。
编码过程可以通过移位寄存器的方式实现,其中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为全0。
2.3 循环码的译码循环码的译码过程主要是通过计算接收到的编码数据位和生成多项式的模2除法来还原数据位。
译码过程中,接收到的编码数据位会与寄存器中的状态进行模2除法的计算,得到的结果会作为冗余位进行错误检测。
三、循环码的性质循环码具有许多重要性质,这些性质使得循环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3.1 线性性质循环码满足线性性质,即两个编码字的异或结果仍然是一个有效的编码字。
这种性质使得循环码可以方便地进行编码和译码操作。
3.2 最小距离性质循环码的最小距离决定了它所能检测和纠正的错误的能力。
最小距离越大,循环码的纠错能力越强。
在设计循环码时,需要考虑到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类型,以便选择合适的生成多项式和编码长度。
3.3 循环码的循环性循环码具有循环性,即将一个编码字进行循环移位后所得到的码字仍然是一个有效的编码字。
该性质使得循环码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循环移位将错误传播到多个位上,从而提高错误的检测和纠正的能力。
信息技术导论--搜索引擎的概念、分类与发展历史

搜索引擎发展的第三阶段
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士生,美籍华人 杨致远和David Filo共同创 办了Yahoo!。随着访问 量和收录链接数的增长,Yahoo目录开始支持简单的 数据库搜索。因为Yahoo!的数据是手工输入的,所以 不能真正被归为搜索引擎,事实上只是一个可搜索的 目录。Yahoo!中收录的网站,因为都附有简介信息, 所以搜索效率明显提高。。
查准率,但查全率低,搜索范围较窄。主要以搜狐 和雅虎为标志。
✓ 第2 代搜索引擎。依靠机器抓取,建立在超链分析 基础上的网页搜索——全文搜索引擎。
的各种文档,例如雅虎的桌面 搜索引擎所支持文档格式包括 的Email、Word、Excel、
✓ 第3 代搜索引擎。有如下特点:互动式搜索:互动 PowerPoint、PDF 等多达200
指导老师:沈晴霓 1101220869 丁克
搜索引擎
搜
S E
A
R
索
C
H
引
E
N
G
擎
I N
E
定义:万维网环境中的信息检索系统(包括目录服务和关键字检索两 种服务方式)。 应用学科: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交换选路(二 级学科)
搜索引擎概念与定义
搜索引擎:简单的定义是万维网环境中的信息检 索系统 具体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 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 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 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搜索引擎包括全文索引、 目录索引、元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集合式搜收集回来。
2.建立索引数据库
由分析索引系统程序对收集回来的网页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网页信息(包
括网页所在URL、编码类型、页面内容包含的所有关键词、关键词位置、生成
信息技术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信息技术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信息技术的考试要求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高考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大型机、小型机到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计算设备的发展。
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包括运算、存储和控制。
4. 计算机系统的分类:单机系统、局域网、广域网等。
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
2. 网络通信的方式: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蓝牙等。
3.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基本协议和常用应用服务。
4.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相关知识。
三、数据库和信息管理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数据表、字段、记录以及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原理和功能: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删除等操作。
3.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式转换、范式等相关知识。
4. 信息管理相关知识:信息系统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获取、处理和利用等。
四、应用软件与开发1.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2. 图像和多媒体处理:图片的处理、编辑和压缩,音频和视频的格式转换和编辑。
3. 网页设计与开发:HTML、CSS、JavaScript等基本知识,网页设计原则和优化。
4. 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C语言、Python、Java等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见应用。
五、信息安全与法律伦理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保护措施:密码学、防火墙、访问控制等相关知识。
2. 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病毒的分类、传播途径,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范策略。
大一信息技术期末必考知识点

大一信息技术期末必考知识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大一信息技术期末必考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2.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
3. 存储设备的种类和特点:如硬盘、固态硬盘、光盘、U盘等。
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指令的执行过程、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等。
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如Windows、Mac OS、Linux等。
2. 常见的操作系统功能:系统管理、文件管理、安全管理等。
3. 常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
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其功能: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3. 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四、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2. 常用数据库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MySQL、Oracle等。
3.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见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
五、网页设计基础知识1. HTML的基本语法和标签使用:如标题标签、段落标签、图片标签等。
2. CSS的基本语法和样式设置:如字体、颜色、边框等。
3. 常见网页元素的设计和布局:如导航栏、轮播图、表格等。
六、编程基础知识1. 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C、Java、Python等。
2. 基本的编程思想和逻辑:如顺序、选择、循环等。
3. 常用的编程语法和常见的算法:如变量、函数、数组、排序等。
以上是大一信息技术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准备,取得好成绩。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将为你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信息技术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信息技术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信息技术科目,以下是对高考信息技术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考生将能更好地应对高考信息技术科目的考试。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和输出;3. 计算机内部运算原理: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CU)的作用;4.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5.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等。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等;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互联网协议、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3. 局域网的建立和管理:包括局域网拓扑结构、局域网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配置和管理方法;4.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和使用方法;5.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和原理:域名解析、域名服务器等。
三、信息处理基础知识1. 数制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2. 非门电路和与门电路的功能和应用;3. 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种类:与门、或门、非门等;4. 布尔代数和逻辑运算:包括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等;5. 状态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限状态机、自动售货机等。
四、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等;2. 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加密技术:包括DES、RSA等;3.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4. 防御网络安全威胁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5. 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的技术和措施。
五、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2. 数据库操作语言:包括SQL语言,如查询语句、插入语句、更新语句、删除语句等;3.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范式: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等;4. 数据库的连接和关联操作:包括内连接、外连接等;5.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方法: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等。
中国慕课计算机信息技术导论答案

中国慕课计算机信息技术导论答案1、43.在标准ASCII码表中,已知英文字母A的ASCII码是01000001,英文字母D的ASCII 码是()。
[单选题] *A.01000011B.01000100(正确答案)C.01000101D.010001102、下列关于存储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单选题]A. CPU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也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B. CPU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C. CPU只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正确答案)D. CPU既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也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3、以太网使用的MAC 层协议是()。
易[单选题] *A.CSMA 协议B.TCP/IP 协议C.X. 协议D.CSMA/CD 协议(正确答案)4、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是______。
[单选题] *A: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正确答案)B:主机和外部设备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D: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KB=()B。
[单选题] *A.B.C. (正确答案)6、计算机系统软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软件是______。
[单选题] * A:操作系统(正确答案)B:数据库管理系统C:程序语言处理系统D:系统维护工具7、计算机网络经历了()个阶段。
[单选题] *ABCD(正确答案)8、MAC地址英文直译为()[单选题] *A媒体存取控制位址(正确答案)B城域网地址C以太网地址D局域网地址9、8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硬盘在主机箱内,它是主机的组成部分(正确答案)B.硬盘属于外部存储器C.硬盘驱动器既可做输入设备又可做输出设备用D.硬盘与CPU之间不能直接交换数据10、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Internet应用的是______。
[单选题] * A:新闻组B:远程登录C:网络协议(正确答案)D:搜索引擎11、用MIPS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______。
信息技术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一个递归算法必须包括()。
A、迭代部分B、递归部分C、终止条件和递归部分D、终止条件和迭代部分正确答案:C2.Cache的中文译名是( )A、缓冲器B、只读存储器C、可编程只读存储器D、高速缓冲存储器正确答案:D3.()决定了商务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决定了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A、顾客喜好B、服务商能力C、技术特性D、价值特性正确答案:C4.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2、3...n,若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是n,输出第i(1<=i<=n)个元素是()。
A、iB、不确定C、n-iD、n-i+1正确答案:D5.Microsoft PowerPoint是( )的多媒体著作工具。
A、基于页或卡片B、基于时间C、基于图标D、基于兼容机正确答案:A6.某先生在商场购物,用手机替代信用卡在商家POS机终端支付的方式是()。
A、手机钱包B、虚拟支付C、在线支付D、POS机现场支付正确答案:D7.对于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最好选择()生存期模型,A、原型B、V模型C、瀑布模型D、螺旋模型正确答案:D8.下列不属于Google云计算平台技术架构的是()A、并行数据处理MapreduceB、分布式锁ChubbyC、结构化数据表BigTableD、弹性云计算EC2正确答案:D9.计算机能按照人们的意图自动、高速地进行操作,是因为采用了()。
A、程序存储在内存B、高性能的CPUC、高级语言D、机器语言正确答案:A10.设某链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在链表的尾部插入或删除元素,则选用下列()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双向循环链表B、单向循环链表C、单向链表D、双向链表正确答案:A11."英文字母"A"的10进制ASCII值为65,则英文字母"Q"的16进制ASCII值为"B、81C、73D、94正确答案:A12.在Internet域名体系中,域的下面可以划分子域,各级域名用圆点分开,按照( )。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微课版课后习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微课版)-课后习题C.大数据的运用能够杜绝抗生素的滥用A.云计算平台可以灵活地提供各种功能B.云计算平台需要管理人员手动扩展C.云计算平台能够根据需求快速调整资源D.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任意数量的功能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
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 领域,主要用于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分支学科被 称为(),D. 大数据的运用有利于走群众路线(4) Al 是( )的英文缩写。
A. Automat i c I nteI Ii genceB. Art i f i ca I Inte I Ii genceC. Automat i c Informat i onD. Artifical Informat i on (5))年,中国将物联网发展写入了 《政府工作报告》。
A. 2000B. 2008C. 2009D. 2010(6) 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o(7) (8) A.感知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 会话层云计算是对(A.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B.网格计算C.分布式计算D. Av B 、C 都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9)A.专家系统B.机器学习C.神经网络D.模式识别(10)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2.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是怎样的?(2)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哪些技术?(3)简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4)通过对四维图新应用实例的学习,浅谈个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认识。
第2章触摸世界物联网1.选择题(1)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OA.互联网B.物联网C.智茎地球D.感知中国(2)“智慧地球”是()公司提出的(3)A. Intel B. IBM物联网的核心是()。
C. TIDD. Goog Ie A.应用 B.产业 C.技术 D.标准(4)光敏传感器接收()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O(5)A.力 B.声以下不是物理传感器的是()C.光D.位置(6)A.视觉传感器B.嗅觉传感器机器人中的皮肤采用的是()C.听觉传感器D.触觉传感器(7)A.气体传感器B.味觉传感器RFID属于物联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导论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香农):信息是有秩序的度量,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是有组织化程度的度量。 2、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 一、数据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描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未加工的信息,而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以后能为某个目的使用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者诠释。 二、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具体的,其中蕴含着信息。 三、信号是把消息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物理量。信号携带消息,是消息的运载工具。 3、信息技术四基元(核心技术):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 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光通信技术、无线技术。 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思维感官功能的延长。包括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控制技术:效应感官功能的延长。包括线性控制。 4、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 5、信息技术的主要支撑技术:微电子技术,研究核心:集成电路或集成系统的设计制造
第二章
1、计算科学定义: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对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等进行的系统研究。 2、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设计科学与方法论,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人工智能与知识处理,网络、数据库及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论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史。 3、计算机科学的领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学科知识领域:信息技术基础,人机交互,程序设计基础,信息管理等。
第三章
1、冯.诺依曼原理:一、计算机可以使用二进制;二、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机内;三、计算机系统由储存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2、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CA研制成功。(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现在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一、采用电子管计算机的第一代计算机(3. 二、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 三、采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 四、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1970至今) 4、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超强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并且具备人机交互功能;可靠性高;跨地域信息资源共享。 5、电子计算机系统构成:。。。。。。。。。。。。。。。。。。。。。。。。。。 6、输入设备打印机:数码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 7、计算机总线定义:用于连接CPU、主存和I/O控制器的总线称为外部设备总线或外部总线。 8、常见总线:ISA(工业标准体系接口),PCI(外部设备互连),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等。 9、数据传输方式:串行传输接口,并行传输接口。 10、计算机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系统可靠性
第四章
1、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S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共同有优点:用户使用单一浏览器软件就可以访问文本,图像,声音及数据库等信息,由于用户端无需专用的软件,因此当企业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与工作量。 相比优点(B/S模式):系统开发,维护,升级方便;具有很强的开发性;结构易于扩展;用户使用方便。 2、系统软件: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以及以及计算机程序的翻译,编辑,控制运行等的软件能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计算机。 3、操作系统定义:是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并由一系列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的子程序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作用:管理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利用率,担任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使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或菜单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和用户接口,作业管理等。 操作系统主要特性: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 操作系统分类:单用户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 4、应用软件:是指在操作系统和支持软件的支持下,软件厂商为用户开发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以及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等。 常用应用软件: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字表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应用数据库软件。
第五章 1、媒体定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承载信息的实际载体,如纸介质,磁盘,光盘;或表达信息的逻辑载体,如文字,图像,语言。 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多媒体定义:是各种感觉媒体的组合。广义:指多种信息媒体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2或指在计算机中处理多种狭义:指人们用计算机及其他设备交互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手段, 媒体的一系列技术。 特性: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集成性,多媒体的交互性,数字化,实时性。 、3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多媒体技术定义: 。 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
特性: 的处理和传送。1、能够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 2、交互式工作,而不是简
单的单向或双向传输; 3、网络联结,即各种媒体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的。 第六章 、算法定义:是对问题求解过程的一种描述,是为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给出的一个确定的1 有限长的操作序列。 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输出,有输入。 2、程序定义: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为实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操作的一系列语言和指令。 基本要素:常量,变量,表达式,语句,函数。 3、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分析结果,写出程序的文档。 4、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哪几种结构:选择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5、数据结构定义: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及定义在其上的操作。 6、常见的数据结构类型: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图形结构、集合结构。 线性结构:一、栈:只能在某一端插入和删除的特殊线性表。 二、队列: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特殊线性表。 三、链表:指用一组任意的储存单元来依次存放线性表的数据元素。 树状结构:一般树,二叉树。
第七章
1、数据定义: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通称。 数据库:以一定结构存储在一起且相互关联的,结构化数据集合。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同时也是一个被组织成一组拥有正式描述性的表格。 2、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记录保持系统,其目的是要记录和保持信息。 主要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用户。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是用于描述,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 核心组成部分。. 功能:描述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一、可实现数据共享。二、可减少数据冗余。三、在一定程度上可4 避免不相容。四、可实施标准化。五、可保证数据安全。六、可保证完整性。、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区别:概念模型是在信息世界中形成的,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进5 行建模,主要用于表示数据的逻辑特征,如实体,属性和联系。是对现实数据特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征的抽象。数据模型包含概念模型,其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关系模型支持的三种基本运算:选择,投影,连接。6 、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模型,实施模型。7)特点:一、数据高度结构化。二、易于编制应用程序。三、数据独SQL8、关系数据库( 立性高。
四、功能强大。五、理论基础深。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定义: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或由计算机控制的外部设1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进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备, 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功能:一、数据通信和交换,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公告,远 程登录和信息浏览。二、资源共享。三、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四分布式网络处理。五、均衡负荷,相互协作。六、提高系统性能价格比,易于扩充,便于维 护。),城域网(MNA)。WNA),局域网(LNA 2、计算机网络类型:广域网(3、按扑拓结构划分网络类型:星状网,总线网,环状网,树状网,网状网。 4、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标准的主体结构,是设计和描述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侧重功能层次) 主要功能(七层):网络低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网络高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TCP/IP协议(侧重数据传输):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6、Internet提供的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万维网,电视广播,远程登录服务,网络新闻,电子杂志,新闻群组,索引服务。 7、IP:网际层,网际协议,能够寻址,建立一个全球的寻址空间。 8、TCP: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为进程与进程之间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顺序通信链路或者是虚拟电路,目的是交换了全双工的数据流。 9、Internet常见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第九章 1、信息系统定义: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处理系统。 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保管,大体包括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 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3、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螺旋法,瀑布法,结构化开发方法。
第十章 、信息资源特征:一、共享性与选择性。二、稀缺性与时效性。三、积累性与保存性。四、1 无限性与有限性并存。五、增值性。六、剧增性与多样性。、信息检索定义:根据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需求,运用某种工具,按照一定的2以形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方法和技术,从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中找出所需的信息,过程, 源的过程。、搜索引擎定义:是专门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的网站安装在其服务器上的一种能在网上漫游3是因特网上最为有效的信息导航工同时自动生成本地索引的软件,并搜索它所得到的信息, 具。
第十一章1、信息安全概念(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及其相关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