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20秋《课程理论》作业2【标准答案】
北语19秋《课程理论》作业2满分答案

19秋《课程理论》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6 道试题,共 24 分)
1.()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提示:仔细阅读题目,并作答]
正确答案:A
2.()是教师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即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A.量表评价法
B.综合评判法
C.调查法
D.定性评价法
[提示:仔细阅读题目,并作答]
正确答案:A
3.()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他是近代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凭借经验与习惯,而应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A.裴斯泰洛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卢梭
[提示:仔细阅读题目,并作答]
正确答案:C
4.影响课程实施操作层面的主体有:学校领导、教师、()。
A.教育行政部门
B.社会集团
C.课程专家
D.学生
[提示:仔细阅读题目,并作答]
正确答案:D
5.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是()。
A.课程标准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任务
[提示:仔细阅读题目,并作答]。
北语网院20春《课程理论》作业_1答案

(单选)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的情感与价值,他们关心的是()
B:学习结果
C:学习过程
D:学习的起因
E:情感
正确答案:D
(单选)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博约兼顾”、“学思结合”等教学主张出自于《()》。
A:学记
B:论语
C:弟子规
D:大学
正确答案:B
(单选)3:()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A: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A
(单选)4: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标准
C:教学目标
D:教学任务
正确答案:B
(单选)5:以课程开发与管理主体划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正确答案:A
(单选)6: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A:怎样编制课程
B:课程编制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
正确答案:D。
北语20秋《小说专题》作业2【标准答案】

(单选题)1: 下列不属于周桐作品的是()
A: 《错爱》
B: 《晚情》
C: 《幻旅迷情》
D: 《重生》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以睿智的思想和锋利的笔墨在台湾刮起了一股“龙旋风”的是?
A: 王鼎钧
B: 赵淑侠
C: 龙应台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20世纪50年代美华作家自己创办的唯一的重要的文学刊物是?
A: 《天风》
B: 《绿洲》
C: 《新苗》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白先勇的小说集中,以大陆去台人员为主人公,其中多为国民党中高级的党政军官员及其眷属的是?
A: 《台北人》
B: 《纽约客》
C: 《游园惊梦》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反映台湾作家钟理和坎坷一生的传记片是
A: 《原乡人》
B: 《我这样过了一生》
C: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D: 《海滩的一天》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被誉为“压不扁的玫瑰花”的台湾作者是
A: 吕赫若
B: 杨逵
C: 吴浊流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旅美时期,丛甦主要从事留学生文学的创作作,她反复表现的主题是?
A: 反映现代人的孤绝感
B: 流浪的中国人
C: 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正确答案: B。
北语20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_满分答案

北语20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_满分答案1.关于田汉的剧作《古潭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体现了田汉早期剧作的一贯特点,即剧作中的男主人公往往比女主人公更坚决更彻底B男主人公是一位商人C主题是对真艺术和真爱情的追求D是一出三幕剧正确答案选择C2.《雷雨》的作者是谁?A A丁西林B曹禺C田汉D郭沫若正确答案选择B3.关于《家》的艺术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塑造了-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B主要采用传统的写作方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波折描写不多C语言锤炼得很好D作品思想非常深刻正确答案选择A4.《酒后》是几幕剧?A 多幕B 三幕C 独幕D 两幕正确答案选择B5.《名优之死》几幕剧?A多幕B三幕C独幕D两幕正确答案选择B6.巴金写《家》的思想动力是什么?A对往昔的留恋B对未来的憧憬C对封建制度的控诉D对现实的逃避正确答案选择C7.《南归》的作者是谁?A丁西林B曹禺C田汉D郭沫若正确答案选择C8.关于诗歌《灯》,下列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A全诗的意象是绝对不相关的B理解这首诗的关键词是“疏远”C“灯”并没有双关的含义,而是指实际的灯光D诗歌浅近易懂,没有太深刻的哲理9.下面哪位作家被鲁迅称作“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A 巴金B 茅盾C 老舍D 沈从文正确答案选择A10.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什么?A《女神》B《尝试集》C《星空》D《棠棣之花》正确答案选择A11.郭沫若曾赴哪国留学,并在该期间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和哲学?A.英国B.德国C.法国D.日本正确答案选择D12.朱自清的散文思想是什么?A 对语言并不重视B 要求散文能够“用笔如舌”C 散文不能像说话一样,要华丽D 朱自清的散文思想属于“独语体”13.关于小说《子夜》的写作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 作品追求趣味性和灵动性B 并不注重具体细节的真实性C作家的创作是为了以艺术形象来阐释“半殖民地中国不可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这一观念D 是典型的文艺家写作品的精神,而不是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正确答案选择C14.丁西林发表的第一部戏剧是什么?A《一只马蜂》B《亲爱的丈夫》C《酒后》D《压迫》正确答案选择A15.关于《碰伤》的写作方式和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冲淡B平和C浮躁凌厉D愤怒正确答案选择C16.关于下面诗句:“深夜读书/释手一本老子《道德经》之后,/若抛却吉凶悔吝/相晤一室”,理解正确的是哪项?A 写深夜读完《道德经》后,深切感受到吉凶悔吝这些尘世的烦恼,似乎和它们共处一室B 体现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C 很不喜欢《道德经》,无法读懂,所以要“抛却吉凶悔吝”D 写自己无法和老子《道德经》境界相通的状态正确答案:B17.哪一年被称为文坛上的“幽默年”?A1933B1934C1935D1932正确答案选择:A18.《骆驼祥子》的内容是什么?A一个洋车夫和车的故事B骆驼和祥子的故事C骆驼和车的故事D上层社会的故事正确答案选择:A19.下列《家》中的人物,最终没有死去的是哪位? A觉慧B瑞珏C高老太爷D鸣凤正确答案选择:A20.《古潭的声音》中诗人的结局怎样?A 继续流浪B 伤心一生C 振作起来D 自杀身亡正确答案选择:D。
北语20秋《课程理论》作业3-参考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20秋《课程理论》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6 道试题,共 24 分)
1.教学艺术以教学科学为基础,它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均具有科学性,没有教学科学就谈不上教学艺术。
这体现的是教学艺术的()。
A.独创性
B.科学性
C.教育性
D.审美性
[标准答案]:B
2.()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
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语言
B.非语言
C.书面
D.板书
[标准答案]:D
3.以课程开发与管理主体划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标准答案]:A
4.古罗马()系统地总结了罗马教学成就和自己的从教经验,写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标准答案]:D
5.()是教师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即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A.量表评价法
B.综合评判法
C.调查法
D.定性评价法
[标准答案]:A
6.()总结了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见解,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对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学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试读一页教育学20春在线作业2-0002试卷总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1.()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正确答案:C2.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
A.校外教育B.配合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正确答案:C3.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是A.了解学生B.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C.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正确答案:A4.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正确答案:A5.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正确答案:D6.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即()。
A.讲解与演示过程B.参观与讨论过程C.提问与对话过程D.教授与学习过程正确答案:D7.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B.道尔顿制C.个别教学D.课堂教学正确答案:D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D.初等教育正确答案:C9.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正确答案:C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A.生物性B.永恒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B11.被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称为“危机期”的是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正确答案:C12.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正确答案:A13.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北语网院20春《课程理论》作业_2答案

北语网院20春《课程理论》作业_2答案
(单选)1:侧重于陶冶情操和体验情感的课,适宜选择()。
B:引导—发现模式
C:情境—陶冶模式
D:自学—辅导模式
E:示范—模仿模式
正确答案:C
(单选)2: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在要注意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开发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取长补短。
A:合作互补
B:集体审议
C:学校文本
D:学生为先
正确答案:A
(单选)3:()教学方法教师是主角,学生接受指导后学习,受纳性学习。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型
E:引导型
正确答案:B
(单选)4:()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文化变革是课程实施的内在要求。
B:教学
C:教学工具
D:教学方式
E: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B
(单选)5:()认为,为了自我的充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必
须创造出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由此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B:罗杰斯
C:皮亚杰
D:布鲁纳
E:恩尼斯
正确答案:B
(单选)6:()评价模式的缺点是压制了教学的自主性,忽视人的主体性和课程过程本身。
B:目标
C:目标游离
D:CIPP
E:CSE
正确答案:B。
北语20新上《课程理论》作业3答案1

(单选题)1: ()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设计课程方案与文本、课程实施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修订等工作。
A: 教材编写
B: 课程设计
C: 课程类型
D: 课程开发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教学艺术以教学科学为基础,它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均具有科学性,没有教学科学就谈不上教学艺术。
这体现的是教学艺术的()。
A: 独创性
B: 科学性
C: 教育性
D: 审美性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在要注意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开发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取长补短。
A: 合作互补
B: 集体审议
C: 学校文本
D: 学生为先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成书于战国晚期,相传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著。
A: 学记
B: 论语
C: 弟子规
D: 大学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以课程开发与管理主体划分,课程可分为()。
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影响课程实施操作层面的主体有:学校领导、教师、()。
A: 教育行政部门
B: 社会集团
C: 课程专家
D: 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 ()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结构
C: 课程类型
D: 课程设计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艺术是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
一般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
A: 语言
B: 非语言
C: 书面
D: 板书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影响和制约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和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追求。
A: 主要
B: 关键
C: 内在
D: 外在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他是近代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凭借经验与习惯,而应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A: 裴斯泰洛齐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卢梭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博约兼顾”、“学思结合”等教学主张出自于《()》。
A: 学记
B: 论语
C: 弟子规
D: 大学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课程标准
C: 教学目标
D: 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