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

感温变色材料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材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温感变色玻璃原理

温感变色玻璃原理
温感变色玻璃是一种非常神奇和实用的材料。
它的原理是基于热致变色现象,这种玻璃中的染料分子在受到温度变化时,其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对可见光的吸收带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出厂时,每一块温感变色玻璃都可以设定变色温度。
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玻璃开始雾化并变色。
例如,如果玻璃的变色初始值设定为16摄氏度,当环境温度达到这个预设值时,玻璃开始由透明状态转变为雾化状态,并逐渐变色。
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玻璃的雾化程度也会增大,颜色也会变得更加深暗。
当环境温度达到26度时,玻璃的雾化程度达到最大值,颜色也变得最为深暗。
而当环境温度低于26度时,玻璃的雾化程度开始减弱,颜色也逐渐变浅,直到完全透明。
温感变色玻璃的这种特性使其在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建筑外立面,不仅美观,而且还能满足建筑物可调遮阳和自动调节光线的功能需求。
在炎热的夏季,温感变色玻璃可以自动雾化并变暗,减少进入室内的光线和热量,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和空调能耗。
而在寒冷的冬季,温感变色玻璃则可以保持透明状态,让更多的阳光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和减少取暖能耗。
此外,温感变色玻璃还可以用于汽车领域。
在炎热的夏季,汽车暴露在阳光下时,车窗玻璃会自动雾化并变暗,减少进入车内的热量和紫外线辐射,保护车内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
总之,温感变色玻璃是一种非常神奇和实用的材料。
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1。
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

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感温变色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温度检测、食品安全、仿生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热致变色效应和液晶显示技术。
热致变色效应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具体来说,当材料受热时,其结构或分子发生变化,导致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发生改变,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感温变色材料中常用的是一类称为“热致变色染料”的物质。
这些染料的分子结构是特殊设计的,使其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吸收或散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通过调整染料分子的结构,可以使材料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中染料的浓度来控制颜色的深浅。
液晶显示技术在感温变色材料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对颜色的可控性。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具有高度有序的排列结构。
当施加电场或改变温度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其对光的散射或透射特性。
借助液晶显示技术,可以在感温变色材料中实现对颜色的切换和调节。
感温变色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方面,它在温度检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婴儿奶瓶上涂覆感温变色材料,当奶瓶内的液体温度超过某个安全范围时,材料会显示出红色,提醒用户。
另一方面,感温变色材料也在食品安全中得到了应用。
将感温变色材料加入食品包装中,可以实时监测食品的温度变化,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感温变色材料还可以应用于仿生领域,例如仿制热敏动植物的叶片,实现温度变化下的颜色变化,从而提供某些特定信息。
总之,感温变色材料通过热致变色效应和液晶显示技术实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和颜色的变化。
其在温度检测、食品安全和仿生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相信感温变色材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变色材料变色原理

变色材料变色原理
变色材料变色的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感温变色材料:感温变色材料是根据温度来变色的。
当温度升高时,变色染料和显色剂溶解分散在溶剂中,体系呈现白色状态。
当温度降低时,溶剂逐渐凝固,变色染料和显色剂相互靠近,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变色染料发生结构变化,从而使体系显现颜色。
通过调控溶剂的凝固温度,可以制备在不同温度下变色的温变产品。
2. 感光变色材料:感光变色粉(又称感光粉、光敏变色粉)是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显色。
3. 光学变色材料:光学变色油墨实际上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将被涂敷在物体表面的涂膜作为下层,与基层上印上层全息干涉图案产生复杂的颜色变化。
变色材料变色原理主要包括以上几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感温变色材料

变色风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
一.可逆感温变色油墨的变色原理:
感温变色材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1.基本色:可逆感温变色材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
除基本色外,还可根据客户要求配置有色变有色:
如:橙色变黄色,绿色变黄色,紫色变蓝色,紫色变红色,红色变黄色,蓝色变黄色,紫红色变浅蓝色,紫蓝色变浅红色,咖啡色变红色等等。
2、常规变色温度:18℃、22℃、31℃、33℃、45℃、65℃,其它变色温度需定制。
3、感温变色油墨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
(以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31℃以上呈现无色,26℃以下呈现红色)。
4、感温变色油墨/油漆可应用于丝网印刷、产品喷涂,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水温变化等的系列,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
二、材料应用:
1、干燥方式:(自干、烤干、UV固化),使用时可用相应的稀释剂稀释。
(也可定制水性油墨,并用水稀释)印刷背景建议使用白色或浅白色系,可提高颜色变化的差异度。
2、如需丝网印刷,网版选择为:网目大小选择在150目~200目之间。
3、适用印刷方式与印刷底材为:丝印\胶印\转印\移印\喷涂等,(纸张\布料\金属\玻璃\陶瓷\塑料)。
三、注意事项:
储存:感温变色材料应密封储存于密闭、干燥、阴暗处,避免阳光直射。
毒性与安全性:感温变色油墨对皮肤用呼吸道有轻微刺激性,搬运时应密闭,印刷操作时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
油墨完全干燥后,不会有任何异味或刺激性,符合安全玩具和食品包装规格基准。
四、感温变色材料的运用:。
温感变色面料的用途

温感变色面料的用途温感变色面料,又称热敏变色面料,是一种聚酯或聚酰胺基的面料,其特殊的变色效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面料材料。
温感变色面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服装、家居用品、医疗保健、安防、户外运动等多个方面。
在服装方面,温感变色面料可以被用于设计各种时尚而有趣的服装。
通过利用温感变色面料的易受温度影响的特性,设计师可以在服装中展现出独特的面料颜色变化特效,为服装增加了新奇趣味性。
举个例子,设计师可以将温感变色面料用于运动服装中,当运动员的身体温度升高时,面料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提醒运动员调整自身状态。
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波司登品牌就曾推出了一款以温感变色面料为主要材质的羽绒服。
这种羽绒服不仅保暖性能卓越,还能自动适应温度变化,变色效果十分惊艳。
在家居用品方面,温感变色面料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窗帘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
通过将温感变色面料与智能涂层技术相结合,可以开发出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声光的智能窗帘。
当太阳光线直射窗户时,窗帘上的温感变色面料会随着室内温度升高而变色,从而防止过多的阳光照射,保证室内温度稳定。
在医疗保健方面,温感变色面料也有着运用。
医疗器材和护理用品是两个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温感变色面料的变色响应及时间短,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变化使其成为监测人体温度、热损伤救治的好材料。
策划人们可以将其用于医学成像、理疗、体温检测、热敏药物释放及空调等方面。
例如热贴,是一种通过温感变色面料制作而成的贴片,能够实现热疗效果,而其变色效果能够及时提示用户使用时间。
在安防方面,温感变色面料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温感变色面料的特性可以被用于警示标志、安全带、灭火柜、防火门等产品中。
在防火门上,可以使用温感变色面料来进行温度监测,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面料就会变色提示用户防火门已经失效。
在户外运动方面,温感变色面料也能为人们带来安全保障。
野外运动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活动,而温感变色面料的应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运动员提供安全保障。
感温材料有哪些

感温材料有哪些感温材料是一种可以感应外界温度变化并做出相应反应的材料,它们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展现出不同的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感温材料。
首先,我们来谈谈变色温度感应材料。
这类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热敏涂料和热敏油墨。
热敏涂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从黑色逐渐变成白色,或者从彩色变成透明,具有很好的温度指示作用。
热敏油墨则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温度标识等领域,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提示温度的变化,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合金材料,具有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的特点。
在不同温度下,形状记忆合金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可以通过调控温度来实现形状的变化。
这种材料在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热敏电阻的材料。
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器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下降,而在温度降低时,电阻值则会上升。
这种材料常用于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等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温度检测和控制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相变材料也属于感温材料的范畴。
相变材料是一种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材料,常见的有蓄热板和相变微胶囊等。
这类材料可以在相变温度范围内吸收或释放热量,具有很好的温度调节和能量储存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航天材料等领域。
总的来说,感温材料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感温材料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它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惊喜。
那么,这种神奇的变色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让我们来探秘一下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称为热敏颜料的特殊材料。
这种热敏颜料通常由一种称为热敏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制成。
热敏染料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得它们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当温度升高时,热敏染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颜色发生变化;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结构再次改变,颜色也随之变化。
除了热敏染料,感温变色粉中还可能包含一些载体材料,用于固定热敏染料并使其更容易应用到各种产品上。
这些载体材料通常是无毒、无害的,可以确保感温变色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感温变色粉的制作过程也非常精密,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配比和加工工艺。
通过精确的配方和加工技术,可以制备出颜色变化鲜艳、稳定可靠的感温变色粉。
感温变色粉广泛应用于温度指示、儿童玩具、化妆品等领域,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和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感温变色粉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相信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温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一.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材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无色变为有色。
它的发色温度区间为:60~65℃。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四、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1、感温变色温度实际上,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区间,也就是从变色开始至变色结束所包含的温度范围(T0~T1)。
这个温度区间的宽度一般为4~6℃,有些变色精度较高的品种(窄区间品种,以“N”表示)其变色温度区间较窄,只有2~3℃。
通常,我们将等速升温过程中,变色基本完成时所对应的温度 T1 定义为该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
2、感温变色循环次数:取少许被测变色颜料,用504环氧胶调匀,在白纸上刮样(厚度0.05-0.08毫米)室温20℃以上静置一天。
剪取10×30 mm纸样。
取600 mL烧杯二只,注入水。
其水温分别为被测样品变色温度区间上限(T1)以上5~20℃和下限(T0)以下不小于5℃(对于RF-65系列油墨,水温分别定为T0=35℃,T1=70℃),并保持水温。
将试样轮流浸入二个烧杯中,完成每次循环的时间为3~4秒钟。
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可逆变色循环次数(通常,热消色系列的变色循环次数大于4000—8000次)。
五、感温变色颜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1、R系列感温变色颜料最适合用于注塑和挤塑:R系列(塑胶级)是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塑胶的变色颜料品种。
其特点是:囊壁厚,强度高,耐热性好,更加易于分散均匀,消色时残留色少。
2、适用范围:本品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软聚氯乙烯(S-PVC)、AS 和ABS等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的注塑、挤塑成型。
也可混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浇铸、模压、固化成型。
3、用量:用于注塑、挤塑加工或浇铸、模压、固化成型时,变色颜料的用量为塑料量的0.4~3.0% ,通常为 0.6 ~2.0% 。
变色颜料与塑料粒子要充分混和均匀(混合时可使用少量白油)。
如果是普通颜料与变色颜料拼色,则普通颜料(或染料)的用量大约为变色颜料的0.5-2.5% 。
4、色母料:在大批量生产时可先将变色颜料加入聚乙烯蜡或聚苯乙烯蜡中制成颜料含量为10%的色母料,然后再与塑料粒子混合使用。
这样可使变色颜料分散的更均匀。
色母料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
5、温度: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最高不要超过230℃,并尽量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
(高温,长时间加热将损害颜料的变色性能)。
6、注意事项:A :注塑和挤出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塑料中不应再同时使用其它填充料或普通颜料(例如: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碳黑等),否则将会屏蔽变色效果。
B: 浇铸、模压、固化成型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应先将变色颜料加入不饱和聚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内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再加入引发剂或固化剂开始聚合或交联反应。
因为在予聚后体系粘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入变色颜料会使大量颜料颗粒包裹在一起,难于分散均匀。
另外,此时的搅拌操作也会使体系中残留大量气泡。
C.: 慎重选择交联剂或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固化过程中,其内部有时会产生强大的收缩应力,导致变色颜料微胶囊外壳破裂,其它化学物质进入颜料内部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这种情况在环氧树脂固化厚度大于0.2毫米并且使用多胺类固化剂时经常会发生。
D: 不能使用密炼机、捏和机、高速分散机,双螺杆挤出机等高剪切设备进行塑料粒子与变色颜料的预混合。
这些设备会严重破坏变色颜料表面的保护层,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另外,在制备色母料时应避免变色颜料经受反复的挤出造粒操作。
E:在PVC树脂的配方中应避免使用含磷的稳定剂和增塑剂,否则会使变色注塑制品在消色状态时产生严重的残留色。
六.感温变色颜料在油墨和涂料中的应用:1.连接料(树脂)的选择:1-1.连接料(树脂)黏度和固含量对色浓度和表面光泽的影响:调墨油中树脂的选择对热敏变色油墨的色浓度和表面光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对黑色墨更加显著,颜料的含量远高于普通油墨,如果用普通油墨的树脂调制变色油墨会导致油墨因黏度过高而无法使用。
因此,调墨时只能减少树脂用量而增加溶剂的用量,以使油墨黏度降低。
这样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当印品的墨层干燥后,由于树脂含量很少,不足以填平颜料之间的空隙,使得墨层表面凹凸不平没有光泽,从而对光线形成漫反射。
所以墨层表观色浓度低而灰度高。
对于黑墨来说,显得灰而不黑。
(如果将此印品表面再罩印一层透明光油,可以明显感觉黑度提高)因此,热敏变色油墨的调制必须使用高含固量低黏度(低聚合度或低分子量)的树脂,这样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1-2.连接料(树脂)的种类及其光折射率与变色油墨(涂料)的色浓度和消色后透明度的关系:热消色系列(R系列)变色颜料常用于印刷“遮盖—显示”类图案,要求印品表面的变色墨层在发色时完全遮盖下层图案,在达到消色温度后要尽量透明,使下层图案清晰显示。
在这类用途中,如果树脂选择不当,遮盖墨层消色后会产生“白雾”,使下层图案显示不清楚。
其基本原因是所选用的树脂与变色颜料微胶囊壁材料的光学折射率不一致所造成的。
无数微胶囊分散在墨层中形成了大量的光学折射界面,就象将一块透明玻璃粉碎后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现象一样。
适当选择树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变色墨层内的这种折射现象,使得消色后的墨层更加透明。
一般来说,使用醇酸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透明度较好,而使用聚酰胺树脂和硝化纤维素的透明度最差。
2、溶剂的选择和对变色性能的影响:2-1、溶剂的光折射率对变色油墨(涂料)色浓度的影响:变色颜料微胶囊材料的光学折射率大约在1.50—1.54之间,当溶剂的光折射率与之相同或相近时油墨的色浓度较高,例如甲苯,二甲苯和苯甲醇(其光学折射率分别是1.496,1.493和1.540 )。
反之,当二者的光折射率相差较大时, 油墨的表观色浓度较低。
例如正丙醇(1.386),异丙醇(1.377),丙酮(1.359),乙酸乙酯(1.372),乙酸丁酯(1.394),乙二醇乙醚(1.392)。
但是,溶剂对变色油墨色浓度的影响是暂时的。
印刷完成后,随着墨层中溶剂的挥发这种影响将逐渐消失。
2-2、溶剂对颜料变色性能的影响:热敏变色颜料对不同溶剂的耐受性各不相同,在有些溶剂中浸泡6个月也不会影响其变色性能,但另一些溶剂可以在几小时至几周内侵蚀微胶囊表层并渗入其内部,使颜料的变色性能褪化甚至完全消失。
在溶剂挥发后,这种变色性能褪化有些是可以部分恢复的,有些是完全不可恢复的。
一般来说,含有3个碳原子以下的溶剂对变色颜料的侵蚀破坏性较大,含有6个碳原子以上的溶剂对颜料的影响很小。
另外,在较高的温度下溶剂的侵蚀作用会更加明显。
以下是在20℃温度时热敏变色颜料浸泡于不同溶剂中至变色性能褪化所需的大致时间。
由于不同颜色及不同批号产品的耐溶剂性也不尽相同,具体数据以实测为准。
以下数据基于上述原因,在调配油墨和和涂料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少用或不用C4以下醇类溶剂,而以其他溶剂代之。
例如,可以使用环己酮代替丙醇。
---在必须使用丙醇等溶剂时,油墨(涂料)应随用随配,避免存放。
因本公司生产的变色颜料很容易在树脂液中分散,故可将除变色颜料以外的所有油墨(涂料)组分配好,印刷前加入规定量的变色颜料,搅拌均匀后即可加入墨斗中开始印刷。
也可以将除丙醇、异丙醇等之外的油墨成分配好(包括变色颜料),临使用前再加入规定量的上述溶剂,搅拌均匀后开始印刷。
注意一次配墨量不要太多,随用随配,不要存放。
特别提示:油墨行业常用的成品稀释剂/混合溶剂和某些树脂溶液中可能含有乙醇,丙酮,丙醇等损害变色颜料性能的成分。
即使其中有害成分含量极少,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七、感温变色颜料的使用条件: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本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稳定就难于变化),所以其耐光,耐热,耐老化等性能远不及普通颜料,在使用中应加以注意。
1、耐光性:感温变色颜料的耐光性较差,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下会很快褪色失效,因此其只适合在室内使用。
应避免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这样有利于延长变色颜料的使用寿命。
2、耐热性:感温变色颜料在短时间内可耐230℃高温(10分钟左右),可应用于注塑和高温固化。
但变色颜料在发色状态和消色状态时的热稳定性不同,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另外当温度高于80℃时,构成变色体系的有机物也会开始降解。
因此变色颜料应避免长期在高于75℃温度下工作。
八、感温变色颜料的保存:本产品应置于阴凉、干燥和全避光条件下保存。
由于变色颜料在发色状态时的稳定性高于消色态,所以,变色温度较低的品种应放在冷柜中保存。
在上述条件下,绝大多数品种的变色颜料在储存5年后其性能没有明显退化。
九、感温变色颜料的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本公司销售的全部变色颜料都不含汞,铅,铬等有毒重金属成分,对人体皮肤也无毒无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