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1.信达雅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确保译文在语义和语法上与原文一致。

2.通顺流畅原则: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流畅性上与原文相当。

3.文化转换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进行适当的转换,以确保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4.情感传达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态度,使译文在情感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5.信息完整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保持原文中的信息完整性,不遗漏重要的信息或细节。

6.习惯表达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习惯和口语习惯。

7.时效性原则:翻译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翻译的时间和速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语义对等性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语义对等性,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义对等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力求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交际翻译的对等性
彼得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等,应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于表达型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04
文化翻译理论
VS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其原则包括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详细描述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化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注释。
在实际翻译中,两种方法常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01
02
0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关系
优点
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交际翻译的对等性要求也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直译的定义与原则
直译的原则

翻译理论(汉译英)

翻译理论(汉译英)

六、表示谚语的无主句英译时可译为无主句,
亦可译为人称句,要视情况而定 a)三思而后行。 First think,then speak. b)入乡随俗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c)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翻译理论(汉译英)
第一章汉语单句句型的翻译(一)
第一节 无主语的译法 无主句,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主语的句子。
英语中除谚语外,只有省略了主语的祈使句为 无主句。而汉语中无主句却比比皆是,一般用 来表示自然现象、命令、谚语、存现、叙述等 意义。汉语的无主句翻译时常采用下列方式: 一、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一般 译作英语的无人称句 英语的无人称句由“代词it”作主语,其表意 功能与汉语表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 相同,翻译时常可对译。如: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而英语的非限定动词有不 定式与分词的区别,翻译英中必须注意宾补动词形式 的运用。“使、令”类兼语式的宾补多为不定式, 有的动词只能用分词作宾朴,有的不定式,分词皆 有,意思不同,须加区别使用。 如: a)不要让你妈一直等你。 Don't keep your mother waiting. b)这话使我们都笑了。 The words set us all laughing c)他觉得房子在摇动。 He felt the house shaking 1)当动词是“keep,catch,set,feel”等时。宾补 动词应用现在分词以表进行中的动作。

翻译理论(英译汉)

翻译理论(英译汉)
现以“down”为例:
❖ (1)When the boy came back, the old man was asleep in the chair and the sun went down
❖ 孩子回来的时候,老头儿已在椅子上睡着,太阳已经西 沉了。
❖ (2)He was bending his head down,his right hand tightly clenched upon the edge of the bench.
❖ 再比如“past”这个词: ❖ (1)The days are past when Jewish blood could be
shed with impunity. ❖ 可以不受惩罚地屠杀犹太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 (2)The old man sitting in a chair is a past president. ❖ 坐在椅子上的那位老人是一位卸任的总统。 ❖ (以上两例中past是形容词) ❖ (3)There was no question that Chrysler had a
(8)Time appears to run more slowly for a moving clock than for a clock at rest.
对于正在运动的时钟来说,时间似乎过得比静止的时 钟慢些。
(9)A fifty foot navy boat was waiting at the dock,its diesel motors running.
现在一切取决于我们打这手牌时是否冷静而审 慎。
(6)The clock hands pointed to ten minutes after five.

翻译的六大理论

翻译的六大理论

翻译的六大理论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指在进行翻译时,会参考和考虑的六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

一、文本结构理论文本结构理论认为,文本中包含的信息是通过特定的结构来表达的,而翻译的目标就是要把原文的结构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从而使其具有相同的意义。

英国文学家普鲁士(R.C.Powell)曾提出“文本的结构是它的意义”,他认为文本的内容是结构决定的,翻译者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结构。

二、意义理论意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是意义,即原文和译文应该拥有相同的意义。

文学翻译者应该在意义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而技术翻译者则要注重意义上的准确性。

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立足于原文的意义,要把原文的意义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三、功能理论功能理论认为,文本的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特征,翻译的目标就是要在文本的功能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

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考虑文本的功能,并尽量保持译文的功能和原文的功能相同,即保证译文能够发挥出原文所想要传达的意义。

四、交际理论交际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译文应当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要尽量使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五、多元翻译理论多元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

翻译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尽量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六、双系翻译理论双系翻译理论认为,译文既要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又要确保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尽可能成为一种可接受的作品。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原文的内容,还要考虑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接近原文。

总而言之,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它们都是翻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理论,翻译者应当熟知这些理论,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的学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翻译理论。

1.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转换,还涉及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知识和观念的转移。

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适应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2. 契诃夫式的翻译理论: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提出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翻译文字。

译者应当有创造性地进行翻译,使得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

3. 统一性翻译理论:统一性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忠实于原文的意义。

译者不应进行大幅度的改动或添加,而应尽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4. 语际翻译理论:语际翻译理论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主张翻译应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进行。

翻译者需要准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用,以便进行有效的转换。

5. 文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不仅仅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艺术风格和情感。

文学翻译理论也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

6. 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当追求在目标文化中达到与原文相当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的翻译。

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习惯,以及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这些翻译理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翻译工作。

同时,翻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会出现新的理论和方法。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以及文化转换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对应。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重视翻译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的翻译原则。

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加流利自然。

三、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一种延伸。

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应该注重解释和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字面对应。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做出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创造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

四、文化转换理论文化转换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之间的转换。

文化转换理论指出,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文化转换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对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要求。

五、结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中传达意义和实现功能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提倡根据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翻译理论选读 P326 翻译作品犹如“土耳其挂毯的反面” 杨宪益、戴乃迭 如何解决文化差异问题 28. 翻译理论选读 P362 Guard Against Chinglish Adler 防止“中式英语”
英汉互译考核题材统计
英译汉 汉译英 教材
2008年4月 故事(朱德)
自传(读书)
故事
18. 王佐良 P200 (1)翻译英诗为主,兼及散文和戏剧。《雷雨》 (2)十二个要点(特别是直译和意译的论述) 19. 翻译理论选读 P218 (1)Cicero 西塞罗《论演说术》 观点:没必要逐字翻译,保持原作风格 (2)Saint Jerome 哲罗姆 《论最优秀的翻译》 观点: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孤立的词
7. 王佐良认为译者在处理个别的词时,他面对的是 _________。 A. 两种语言 B. 两种文体 C. 两大片文化 D. 两套语法体系 8. 王力先生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______。 A.因此连词用得较多 B.因为主从结构用得较多 C.联结成分并非必需 D.联结成分十分需要
Exercise
考试题型练习
Exercise
1.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其原文的题目是( A.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Evolution B.Study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C.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D.Study of the System of Logic )
13. 鲁迅与瞿秋白 P139 (1)鲁迅:“宁信而不顺”;“凡是翻译,必 须 兼顾两面,……” (2)瞿秋白:“信”和“顺”不应对立 14. 郭沫若与茅盾 P150 (1)郭沫若:关于理想翻译的论述; 翻译工作者要有责任感 (2)茅盾:直译,同时保留“神韵”; 1954年关于文学翻译的论述
15. 直译与意译 P160 (1)各自代表人物 (2)周煦良直译分类 16. 傅雷 P176 (1)“重神似不重形似” (2)研究法国文学,翻译《人间喜剧》等 (3)认为翻译重在实践 17. 关于风格 P190 周煦良关于风格的四方面论述
2.不符合科技英语特点的是( ) A.严肃的书面语体 B.词汇含义相对单一并且固定 C.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D.趋向于使用多重复合结构
Exercise
3. 针对鲁迅先生提出的“宁信而不顺”的主张,瞿秋 白提出_________。 A. “宁顺而不信” B. “信”和“顺”不应对立起来 C. 要容忍“多少的不顺” D. 要保存原作的丰姿 4.“重神似不重形似”,这是 A. 严复 B. 林纾 C. 傅雷 的主张。 D. 周煦良
Exercise
15.Cicero said, “In doing so, I did not think it necessary( ).” A.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B.to preserve the general style C.to keep the force of the language D.to change the form of the original
Exercise
13.茅盾先生说过:翻译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一点 是 。 A. 能将它的风格翻译出来 B. 能将它的一部分风格翻译出来 C. 译者要有自己的风格 D. 风格是无法翻译的 14.就汉译英而论, 。 A. 断句的情况较多,并句的情况较少 B. 断句的情况较多,并句的情况也较多 C. 断句的情况较少,并句的情况较多 D. 断句的情况较少,并句的情况也较少
Exercise
答案: 1. C 2. B 3. B 4. C 5. D 6. B 7. C 8. C 9. C 10. A 11. A 12. B 13. A 14. C 15. A
翻译理论
曹萍 caoping2652036@
重点翻译理论知识归纳总结
1. 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P6 2. 怎样读懂原文 3. 汉译英的基本功 (拼法正确;合乎用法;句子平稳) 4. 把握全篇而后译 5. Readability 顺 P44 (翻译意思,不是翻译词句) 6. 研究句子结构的差异
7. 提高文字水平无止境 8. 用知识武装自己 9. 严谨的学风 10. 佛经翻译 P101 (1)释道安 (2)鸠摩罗什(对佛经的贡献;翻译倾向) (3)玄奘(对佛经的贡献;主张)
11. 严复与“信、达、雅” P112 (1)“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含义 (2)《天演论》 12. 林纾 P121 (1)《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逊漂流记》等 (2)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3)钱钟书对他的评价 (4)钱钟书对文学翻译提出的新标准
9. 汉语有很多四字成语,译成英语时,译文______。 A.一定要保持原文的形象 B.一定要脱离原文的形象 C.一定要符合原文的意思 D.一定要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成语 10.“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是_______提出的。 A.鲁迅 B.瞿秋白 C.茅盾 D.郭沫若
20. 翻译理论选读 P228 Tytler’s Three Principles 泰特勒 《论翻译的原则》中的三原则 21. 翻译理论选读 P237 The Art of Translation 萨沃里《翻译艺术》中的三个问题 22. 不应该这样翻译马克思的著作 恩格斯 P258
23. 确切翻译的原则 P270 24. 翻译中的上下文和环境 P281 25. 翻译理论选读 P302 A New Concept of Translating Nida观点 26. 翻译理论选读 P312 Paraphrase– The True road for the Translator Steiner
Exercise
5.一般来说,在用词方面,( ) A.汉语喜欢重复,英语也喜欢重复 B.汉语不怕重复,英语也不怕重复 C.英语不喜欢重复,汉语也不喜欢重复 D.英语不喜欢重复,汉语则不怕重复 6. 傅雷认为翻译重在_________。 A. 理论 B. 实践 C. 创新
D. 观察
Exercise
地理 经济 历史
2008年7月 经济(中美合作)散文 2009年4月 地理(阿德莱德)历史:中国介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9年7月 文化(中西文化)地理:黄河
2010年4月 新闻(自救逃生)经济:粮食问题 2010年7月 历史(美国西部)自传
2011年4月 历史(工业革命)记叙(服装表演)历史 2011年7月 文化(老年生活)自传 文化
Exercise
11. 代词在英语和汉语里都经常使用,但总的说来, _________。 A. 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B. 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也用得多 C. 汉语代词用得多,英语代词用得少 D. 汉语代词用得少,英语代词也用得少 12. 郭沫若先生说:“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 的态度。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 。” A. 外语水平 B. 责任感 C. 政治敏感性 D. 汉语功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