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技术
物联网环境下水产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的设计

短信通 知等 功 能。整 个操 作过 程利 用 了 电子 监控设备,随时监测水产 的生长情 况避 免出现 殖业带来 了巨大 的发展 。中国的水产养殖业规 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 网络通信技 术, 问题 。 望 此 次 研 究 的 内容 能 促 进 水 产 养 殖 产 业 模越来越大 ,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市场 需求 也 来监控 水产养殖过程 中的各项影响 因素 的合适 的发展,通过利用先进的水产养殖监控 系统给 逐渐增大 。物联 网环境下的水产智能化养殖系 值 ,控 制各项影响因素在最合适 的数值 内,从 经 营 者 带来 利 益 的 同 时 , 也满 足 了 市场 的 需 求 ,
物联网环境下 , 利用 智能处理 技术 、传感技术 、 智能控制技术 、数据 收集技 术、图像实时采集
3 结 论
通过 本 文 的论述 得知 ,物联 网环 境 下 的 水产养殖监控系统 ,保障 了水产 在最合适的环 境中最大密度 的进行养殖 ,养殖 监控系统的信 息监测能准确 的收集各项数据 ,从 而达 到对整 个水产的信息监控 ,养殖控制系统 的智能中心 对 水产养殖进行智能监控 ,工作人 员可 以通过
联互通 ,收集 的数据汇集 于网关节点然后通过 GP RS技术 与服务器进行 连接,将采集 到的信 息上传到后 台数据库服务 器,从而完成信息的
收集 。
我 国的水 产养 殖业 基本 上采 用智 能化 养 殖系统 ,采用该种 系统,首先,选址对浴池进 行建设 ;其次 ,买鱼苗后早 鱼池 中进行试水; 再次,放入鱼苗并进行消毒 ,鱼种 进行繁殖之 后进入池子饲料喂养 ,这时要注 意水质 的管理
鱼池 的 环 境 监 控 预 防 疾 病 的发 生 。 最后 ,在 做
2 . 3养殖监 控 系统的智能 中心
循环水养殖系统

循环水养殖系统1. 引言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养殖方式,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应用案例。
2. 工作原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水的循环利用。
系统通过一个完善的水处理过程,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然后将处理后的水再次供给养殖环境使用,实现水的循环供应。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水处理系统、水循环系统和养殖环境。
水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废水的处理,包括去除悬浮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等。
水循环系统负责将处理后的水再次供给养殖环境,通过水泵等设备将水循环输送。
养殖环境则提供了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例如温度、氧气含量等。
3. 优势循环水养殖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具有许多优势。
3.1 节约水资源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了养殖中的水浪费。
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方式,系统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2 减少废水排放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会产生大量废水,并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水体污染。
而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处理过程,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减少废水的排放。
3.3 提高养殖效益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水的处理可以提高养殖环境的水质,创造更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从而提高养殖的效益。
同时,系统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3.4 节能减排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优化水处理过程,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较短,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和泄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应用案例循环水养殖系统已经在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1 农业在农业领域,循环水养殖系统适用于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
系统可以提供优质的灌溉水,同时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
4.2 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领域,循环水养殖系统适用于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的养殖。
系统可以提供清洁的水质,提高养殖效益,并减少废水对水体的污染。
4.3 工业循环水养殖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养殖池、循环水冷却等。
循环水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循环水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循环水养殖方法是一种节约资源、提高养殖效益的养殖模式。
本文介绍了循环水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重点强调了在实施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和水生生物的健康。
正文:1. 循环水养殖的基本原理循环水养殖是通过加强水质处理系统,将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实现水的循环再生利用。
该养殖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减少水体污染,并提供优质的养殖环境,以促进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
2. 循环水养殖的方法(1)搭建水质处理系统:将废水经过过滤、氧化、去除有害物质等处理方式,使水体的质量得到改善,以适应养殖生物的需求。
常用的水质处理设备包括生物过滤器、机械过滤器、曝气器等。
(2)保持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温、水氧合适,并根据水生生物养殖的需要进行调控。
稳定的水质是保证水生生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3)控制养殖密度:适量控制养殖密度,确保水生生物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水流环境,减少疾病传播和竞争压力。
(4)合理饵料投喂: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需求,合理选择饵料种类、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避免过度投喂,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
3. 注意事项(1)防止养殖区外来物种的侵入:建立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外来病原体或害虫进入养殖水域,以免影响养殖生物的健康。
(2)定期维护水质处理设备:保持水质处理设备的运作效率,定期清洗和更换滤材,确保水质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注意鱼病防控:加强养殖水域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鱼只进行检查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并处理鱼病,以防止疾病传播。
(4)合理利用废水:对于经过水质处理仍然无法再次利用的废水,可以考虑将其用于灌溉农作物,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总结:循环水养殖方法通过有效的水质处理系统,实现了水的再循环利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废水的排放。
正确认识和实施循环水养殖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保护环境、促进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
水产养殖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水产养殖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产养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降低管理成本,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阐述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一、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生产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饵料投喂、氧气供应、环境控制、视频监控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测水体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质指标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案,确保水产养殖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
二、智能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1.传感器网络的建设智能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传感器的应用。
水产养殖场使用大量的传感器设备,包括水温、PH值、氧气、氨氮等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数据的收集,能够监测环境变化和动物健康情况,为水产养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实时收集水质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方便养殖场管理者实时查询监测数据。
同时,传感器网络还能实现自主调节控制,如自动调节饵料投喂量,根据鱼类尺寸、数量等信息确定投喂饵料的精准度和频率。
2.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实现对水温、饵料、氧气的自动控制,减轻饲养员的工作量,降低人工误操作的发生率。
通过关联多种物联网设备,比如通过调节加热器、冷却器和水泵的运行,保持水质平衡和水温稳定。
同时,控制系统还具备异常预警指令功能,一旦水质指标异常,系统将自动发送异常预警提示信息给养殖管理人员,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
3.云计算平台的构建养殖场智能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都需要在云端完成。
借助云计算平台,可实现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
平台可以包含多位养殖管理者,同一时间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接入,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
物联网绿色鸡舍养殖系统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新型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物联网绿色鸡舍养殖系统。
其包括鸡舍、太阳能发电装置、导线、检测传感器、控制系统、继电器、电暖板、排风扇、投喂装置、饮水清洗装置、运动清粪装置、照明灯、摄像头、ARM开发板、路由器、电脑、主控室,太阳能发电装置位于鸡舍顶棚,通过导线与检测传感器、控制系统、继电器和ARM开发板连接,继电器与电暖板、排风扇、投喂装置、饮水清洗装置、运动清粪装置和照明灯连接,ARM开发板、路由器和电脑位于主控室内部,摄像头位于鸡舍顶棚。
本技术新型通过物联网实现鸡舍全流程监控,通过太阳能发电和水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增加运动装置,解决圈养鸡运动量少和环境差的弊端,真正做到绿色养殖。
技术要求1.一种物联网绿色鸡舍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鸡舍(1)、太阳能发电装置(2)、导线(3)、检测传感器(4)、控制系统(5)、继电器(6)、电暖板(7)、排风扇(8)、投喂装置(9)、饮水清洗装置(10)、运动清粪装置(11)、照明灯(12)、摄像头(13)、ARM开发板(14)、路由器(15)、电脑(16)、主控室(17),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2)位于鸡舍(1)顶棚,通过导线(3)与检测传感器(4)、控制系统(5)、继电器(6)和ARM开发板(14)连接,检测传感器(4)位于鸡舍(1)墙角位置,控制系统(5)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检测传感器(4)和继电器(6),继电器(6)固定在鸡舍(1)墙体上且通过导线(3)与电暖板(7)、排风扇(8)、投喂装置(9)、饮水清洗装置(10)、运动清粪装置(11)和照明灯(12)连接,电暖板(7)安装在鸡舍(1)顶部,排风扇(8)安装在鸡舍(1)墙上,投喂装置(9)、饮水清洗装置(10)和运动清粪装置(11)安装在鸡舍(1)旁边,照明灯(12)和摄像头(13)安装在鸡舍(1)顶棚,ARM开发板(14)、路由器(15)和电脑(16)位于主控室(17)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绿色鸡舍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5)包括串口连接线(5001)、终端节点(5002)、路由器节点(5003)、协调器节点(5004)、ZigBee无线网络(5005),所述检测传感器(4)和继电器(6)通过串口连接线(5001)与终端节点(5002)连接,ARM开发板(14)与协调器节点(5004)通过串口连接线(5001)连接,协调器节点(5004)与终端节点(5002)、路由器节点(5003)通过ZigBee无线网络(5005)相互传输数据,所述投喂装置(9)包括鼓风机(9001)、进气口(9002)、消音器(9003)、三通管件(9004)、饲料桶(9005)、输送管(9006)、加料阀(9007)、旋风分离器(9008)、出料口(9009)、食槽(9010),所述进气口(9002)镶嵌于鼓风机(9001)一侧,消音器(9003)与鼓风机(9001)通过输送管(9006)连接,三通管件(9004)连接饲料桶(9005)和输送管(9006),加料阀(9007)嵌于三通管件(9004)本体上,输送管(9006)与旋风分离器(9008)连接,出料口(9009)位于旋风分离器(9008)本体上,食槽(9010)位于出料口(9009)下方。
循环水养殖实施方案

循环水养殖实施方案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提高养殖效率。
本文将介绍循环水养殖的实施方案,包括养殖池设计、水质管理、养殖物种选择等内容。
首先,养殖池的设计是循环水养殖的关键。
养殖池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便于排放废水和污泥。
池塘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水面可养殖鱼类1000-1500斤。
养殖池的建设要考虑防渗透和防漏,选择优质的防渗膜材料,确保池塘内水资源不会外泄。
其次,循环水养殖要注重水质管理。
养殖池中的水质直接影响养殖效果,应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养殖池中应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生物菌剂等,促进水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去除。
另外,要加强对养殖池水温、溶氧量、PH值等指标的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养殖物种的生长需要。
再者,选择适合的养殖物种也是循环水养殖的重要环节。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水质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物种。
常见的循环水养殖物种包括鱼类、虾类等,这些物种对水质要求较高,但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它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最后,循环水养殖还需要注重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和保养。
定期清理养殖池中的污泥,清除杂草和杂菜,保持池塘的清洁。
另外,要加强对养殖物种的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养殖池的维护,定期检查池塘的防渗透层和防渗膜,及时修补漏洞,确保池塘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循环水养殖实施方案包括养殖池设计、水质管理、养殖物种选择和养殖过程管理等多个环节。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建立高效、稳定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提高养殖效率,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流水养殖实施方案

循环流水养殖实施方案
循环流水养殖是一种高效、节水、环保的养殖方式,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浪费,提高养殖效率。
下面将介绍循环流水养殖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至关重要。
在进行循环流水养殖之前,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细致的勘察和评估,确保场地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水源条件和土壤条件。
同时,要考虑到养殖场地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场地空间,确保养殖设施的布局合理,便于进行循环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其次,建设完善的循环水系统。
循环水系统是循环流水养殖的核心,它包括水源供给、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等环节。
在建设循环水系统时,需要选择高效的水处理设备,确保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同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异常问题,保障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再者,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
循环流水养殖适用于多种养殖品种,如鱼类、虾类、蟹类等。
在选择养殖品种时,要根据养殖场地
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确保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加强养殖管理和技术培训。
养殖管理是循环流水养殖的关键,要加强对养殖环境、养殖水质和养殖品种的管理,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循环流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循环流水养殖实施方案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全面考虑养殖场地、循环水系统、养殖品种和养殖管理等环节,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循环流水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方案

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方案12020 年4 月19 日智能化渔业解决方案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目录1 前言 (1)1.1 引言 (1)1.2 项目概述 (3)2 项目功能概述 (3)2.1 项目设计具体内容 (3)2.2 项目架构 (3)3 系统硬件功能 (5)3.1 养殖场环境监测 (5)3.2 养殖场水质监测 (6)3.3 智能化控制系统 (7)4 系统软件功能 (8)4.1 数据采集功能 (8)4.2 设备控制 (10)1 前言1.1 引言在渔业发展中,传统的养殖模式曾对中国水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起了重大作用。
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群众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绿色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传统的养殖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却存在种种弊端,所生产的水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经济基础脆弱传统养殖企业缺乏现代化、高层次养殖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综合经营规模,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企业缺乏技术储备,无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只能维持现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 养殖品种单一化、常规化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为33.8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
当前各种常规水产品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如春节,中国各大城市的淡水鱼市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塘现象。
随着人们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的改变,传统的养殖品种单一化、常规化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3. 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中国人口稠密地区的水域绝大部分都富营养化,例如全国有水质监测的1200 多条河流中,就有850 条受到污染。
海洋方面,自以来,中国海域多次发生规模巨大、毒性极强的赤潮,给中国的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大中城市的郊区也由于种种原因,养殖水域污染日趋严重。
如全国著名的池塘养鱼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高产区——无锡河厥口的池塘养鱼业,因为梁溪河严重污染等原因正逐步萎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容器、物联网及控制、循环水处理、水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投饵、及移动式承载单元。
循环水处理单元由水泵、纯氧增氧、可沉淀固体分离、非沉淀固体分离、生化过滤、杀菌消毒、水温调控及水位调控装置组成。
系统中需要用电工作的装置均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在本地及远程的可控、可视及数字化。
按工艺及功能要求,各单元的硬件集成为不同模块,分别放置于移动式承载单元上,模块之间通过管道或电线连接,实现各模块可拆卸和移动。
养殖容器可添加、减少或关闭。
从而使水体循环频次、水质、单位水体养殖量、水产品质量均可控及可视,实现尾水达标、全年不间断生产、且能方便拆装。
技术要求1.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养殖容器、与所述养殖容器连接的循环水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养殖容器水体中的水质在线监控单元、设置于观察所述养殖容器的视频监控单元、设置于向所述养殖容器投喂饲料的投饵单元、用于控制以上所述所有单元中需用电装置的物联网及控制单元、用于放置以上所述所有单元的移动式承载单元。
元按工艺流程及功能要求,分别将硬件集成为不同模块,将所述的不同模块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移动式承载单元上,所述的移动式承载单元之间通过管道或电线连接,从而将系统模块化,方便系统的拆卸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其进水端与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出水端连接的水位调控装置,与所述的水位调控装置出水端连接的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出水端的水泵、与所述的水泵进出水端并联的且自带水泵的水温调控装置、与所述的水泵及所述的水温调控装置出水端连接的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的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出水端的生化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的生化过滤装置出水端的杀菌消毒装置、所述的杀菌消毒装置的出水端与养殖容器进水管连接、放置于所述的养殖容器及所述的生化过滤装置内的纯氧增氧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容器数量可增加减少、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形状为圆桶、所述的养殖容器的进水端与所述的养殖容器的侧面相切、不同的所述的养殖容器的进水端由管道连接起来后与所述的杀菌消毒装置出水端连接、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出水端在所述的养殖容器底部中间、不同的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出水端由管道连接起来后与所述的水位调控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氧装置包括纯氧源、与所述纯氧源连接的气路控制装置、与所述的气路控制装置连接的微孔曝气增氧盘、设置于与所述的微孔曝气增氧盘相同水体的溶氧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放置于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出水端与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的进水端之间、且在整个系统的工艺流程中只使用一次(一个)所述的水泵提升水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与水泵变频器装置连接,通过调节所述变频器装置的频率可以调节水泵流量从而调节循环水的循环频次。
元中需要用电工作的装置均采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控制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即可实现本地控制的可视化及数字化,也可实现远程电脑或手机端的可视化及数字化。
技术说明书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物联网领域、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在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中,池塘死水养殖、流水养殖是传统的养殖方式,也是当前仍然在大规模采用的一种养殖方式。
但是池塘死水养殖、流水养殖一直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占用大时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水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同时传统养殖还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如恶劣天气、缺氧)的影响造成巨大损失,并且池塘死水养殖、流水养殖还会造成自然水质的持续恶化,不利于环境友好。
面对死水养殖、流水养殖的诸多问题,人们开始探索集约化的循环水养殖方法,能够使营养、氧气、温度等因素可控,而且还可避免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单位水体的产量,还降低了养殖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当前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分为半封闭式(如流水槽养殖、流水渠道养殖等)和全封闭式(如工业化全循环水养殖)。
目前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养殖池进水管路的进水都是直接流入养殖池中,不易于水体在养殖池中的循环流动,集污排污不彻底甚至需人工清污:水质容易变差且费时费力。
2. 循环水推动能耗高:多次提水能耗高。
3. 增氧效率低:增氧所需能耗高,养殖密度小。
4. 不能拆卸移动:安装及建造复杂、成本高。
5. 单位时间内水体循环频次不可调:满足不了养殖密度变化时需要不同的循环频次的要求。
6. 不能远程观察到养殖生物的状态:增加了养殖管理难度。
7. 不能实现远程控制每一个功能部件:不能实现养殖每个环节的数字化,同时增加管理难度。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养殖过程可控、养殖水质可控、单位水体养殖量可控、水产品质量可控,还能实现节约用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并且可以全年不间断生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物联网+环保型模块化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包括养殖容器、与所述的养殖容器连接的循环水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的养殖容器水体中的水质在线监控单元、设置用于观察所述养殖容器的视频监控单元、设置于向所述养殖容器投喂饲料的投饵单元、用于控制以上所述所有单元中需用电装置的物联网及控制单元、用于放置以上所述所有单元的移动式承载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的各单元按工艺流程及功能要求,分别将硬件集成为不同模块,将所述的不同模块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移动式承载单元上,所述的移动式承载单元之间通过管道或电线连接,从而将系统模块化,方便系统的拆卸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其进水端与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出水端连接的水位调控装置,与所述的水位调控装置出水端连接的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出水端的水泵、与所述的水泵进出水端并联的且自带水泵的水温调控装置、与所述的水泵/所述的水温调控装置出水端连接的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的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出水端的生化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的生化过滤装置出水端的杀菌消毒装置、所述的杀菌消毒装置的出水端与养殖容器进水管连接、放置于所述的养殖容器及所述的生化过滤装置内的纯氧增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养殖容器数量可增加减少、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形状为圆桶、所述的养殖容器的进水端与所述的养殖容器的侧面相切、不同的所述的养殖容器的进水端由管道连接起来后与所述的杀菌消毒装置出水端连接、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出水端在所述的养殖容器底部中间、不同的所述的养殖容器的出水端由管道连接起来后与所述的水位调控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纯氧增氧装置包括纯氧源、与所述纯氧源连接的气路控制装置、与所述的气路控制装置连接的微孔曝气盘、设置于所述的微孔曝气盘相同水体的溶氧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泵放置于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出水端与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的进水端之间、且在整个系统的工艺流程中只使用一次(一个)所述的水泵提升水位(一级动力提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泵与水泵变频器装置连接,通过调节所述变频器装置的频率可以调节水泵流量从而调节循环水的循环频次。
进一步的,所述的各单元中需要用电工作的装置均采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控制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即可实现本地控制的可视化及数字化,也可实现远程电脑或手机端的可视化及数字化。
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物联网及控制单元设定水泵频率、溶氧高低阈值、水温高低阈值、投饵量及投饵时间。
步骤2:启动系统,当水温介于设定的高低阈值范围内时,水泵将自动启动,系统的水体开始循环流动。
如果水温低于设定的低阈值或水温高于设定的高阈值时,系统自动关闭水泵及其管路上的切换电动阀门,同时启动自带水泵的水温调控装置,进行制冷或制热,系统内的水体也会开始循环流动。
步骤3:当养殖容器的水位高于水位调控装置设定的水位时,养殖容器内的水体在其自身重力的推动下持继的通过其底部中间的排水口流向水位调控装置;如果养殖容器的水位低于水位调控装置设定的水位时,养殖容器内的水体将停止流向水位调控装置,从而保护养殖容器内的养殖生物。
步骤4:水位调控装置的水体流向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如固液分离机)去除水中的较大颗粒可沉淀的固体废弃物(如残余饲料和鱼类粪便)。
步骤5: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出水端的水泵将过滤后的水体提升至出水口位置最高的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如蛋白质分离器),去除水中的非沉淀固体(如蛋白质大分子)。
步骤6: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内的干净水体在自身重力下自流向出水口位置介于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和养殖容器之间的生化过滤容器,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对养殖生物有害的小分子。
步骤7:生化过滤容器内的水体再自流向杀菌消毒装置,去除水中有害的微生物。
步骤8:流经杀菌消毒装置的水体在自身生力下经养殖容器进水口自流向养殖容器,完成整个水体的循环。
步骤9:当溶氧传感器测量的溶氧值低于设定的溶氧低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启动纯氧增氧装置,当溶氧值高于设定的溶氧高阈值时,纯氧增氧装置将自动停止。
步骤10:将所有的用电装置和物联网及控制系统连接,从而将其状态、控制、数据全部实现本地及远程控制及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环保型模块化物联网+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养殖容器的进水端与养殖容器壁相切,使养殖容器内的水体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从而使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和饲料残饵集中在养殖容器低部中间的排水口排出,从养殖容器排水口出来的水体先通过可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如固液分离机)去除水中的较大颗粒固体废弃物(如残余饲料和鱼类粪便),再进入非沉淀固体分离装置(如蛋白质分离器)去除水中的非沉淀固体(如蛋白质大分子),之后在生化过滤容器中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小分子,并使用杀菌消毒装置(如紫外线、臭氧等)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从而使水得到全面的净化处理,净化后水再回到养殖容器,实现循环利用。
2)通过使用纯氧增氧装置,和空气增氧相比,不但极大提高增氧效率,而且通过纯氧装置里的气路控制装置与溶氧传感器的自动控制,在溶氧小于或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将自动开启或关闭增氧,从而实现按需自动增氧,节省大量能耗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水体的养殖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