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第一章检测题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

第一章旅行概括第一节旅行的定义和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出门旅行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A旅行B购物C娱乐D旅行2、小放暑期到济南姑姑家玩,趁便赏析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 A 旅行B旅行C旅行D娱乐3、旅行的前提和手段是()A旅行B旅行C住宿D娱乐4、以下属于旅行的是()A远先人打猎迁移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5、旅行的本质是()A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的特别经历B特别生活经历C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D追求人身自由感6、旅行定义发展的产物是()A社会B文化C历史D政治7、吃住行游购娱六因素是旅行的()A本质B属性吗C特点D内容8、“旅行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A北宋B东汉C南朝D北朝1/199、西方“旅行”一词最早出现于1811年第一版的()A《一般旅行学大纲》B《旅行指南》C《牛津字典》D《利物浦之行手册》10、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A艾斯特定义B旅行C旅行D旅行二、简答题1、什么是旅行?旅行的本质是什么?2、旅行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3、旅行是非功利性,为什么又有会议旅行商务旅行等称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BACA 6-10BDCCB二、简答1、答:旅行是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行的本质属性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的特别经历。
2、答:旅行的内容是指旅行、旅行、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行而言的。
3、答:旅行定义扩大了旅行观点的包含性(即外延性)。
诸如在商务活动、列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备旅行和消遣等这类公事与游乐相联合的活动形式包含在旅行范围以内,即无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旅行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需在整个出门率计划内或许说在某一段完好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2/19或发生着与非功利性的旅行赏析活动,从理论上讲,相同能够称为旅行。
旅游概论第一章第一部分填空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第一部分填空题训练1、旅游的产生,都经历了一个从、、而且日趋的过程。
2、客观上,迁徙与旅行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不同的是前者是为了而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后者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的“”。
迁徙活动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活的。
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意识的旅行的预演。
3、迁徙就是当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用完了,就到另一个地方继续采集和狩猎,形成一种的。
迁徙的原因有、以及等威胁所驱使,但主要还是由采猎生存方式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4、社会三次大分工,使人类从流动性生活走向,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改进,促使产生,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经商旅行孕育着的因子,已经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气息和内涵。
5、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的诞生。
所谓享乐旅行,是指出自和的需要而进行的的活动。
6、享乐旅行和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需求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
人类任何活动或者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的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断发展变化,其产生的基础条件是发展、的提高以及的发展。
旅游的产生源于的发展、的提高和的成熟。
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旅游是超出需要而具有的一种方式。
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形成于一定历史阶段的阶级社会中,并首先在世界的出现。
7、旅游是人类的发展和成熟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异域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并由此决定了旅游者进行流动和交流的必然性。
旅游是以方式离开到进行的一种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旅游的本质目的是。
8、旅游的定义是:人们为了而进行的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
《旅游概论》第一单元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一单元测试题《旅游概论》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A“采猎人”的迁徙活动B享乐旅行C经商旅行D旅行观念的产生2、人类有自觉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初期D封建社会末期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提出的近游的旅游观。
A老子B庄子C孟子D孔子4、古代关于“游”的词汇中,帝王出游称()A游学B游幸C游方D巡游5、来自五湖四海的郑大在校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二七纪念塔参观的行为属于()A旅行B游览C旅游D游玩6、下列选项中,属于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是()A旅行B游览C娱乐D购物7、郑州组织的登封少林寺一日游属于()A地方性旅游B区域性旅游C全国性旅游8、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一般发展规律的是()A先国内后国外B先国际后国内C由近及远9、开封所组织的焦作云台山旅游属于()A地方性旅游B区域向旅游C全国性旅游10、“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说明()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11、唐代玄奘到“天竺”求取真经的过程属于()A区域性旅游B全国性旅游C跨国旅游D洲际旅游12、目前最普遍最主要的旅游活动是()A观光旅游B度假旅游C公务旅游D宗教旅游13、下列不属于公务旅游的是()A商务旅游B会议旅游C奖励旅游D购物旅游14、下列不属于旅游基本特征的是()A审美性B异地性C参与性D流动性15、下列不属于观光旅游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的是()A探亲访友B旧地重游C宗教旅游D寻根问祖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工业旅游起始于法国。
()2.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
()3、旅游是从旅行中孕育又是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4、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旅游”一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5、我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旅游2、旅游的异地性3、全国性旅游4、宗教旅游四、简答题(4小题,共22分)1、旅游的基本属性有哪些?(4分)2、旅游为什么能满足人们的需要?(4分)3、旅游的本质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说自由感、解放感和满足感反映了旅游的最高价值?(8分)4、旅游、旅行和游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6分)五、综合题(11分)试论述旅游的类型。
旅游概论第一章带答案

<<旅游概论>>第一章自测题答案一. 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渐成熟的过程。
2.旅游是从迁徙活动中孕育又从其中分离出来的。
3.迁徙与旅行有着共同的外部特征-- 空间移动。
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后者是自由行为。
4.西方语言中,“旅游”一词最早见于1811 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
5.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6.“旅游”一词中国最早见于南朝朝诗人沈约的<< 悲哉行 >>一诗。
7.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
8.旅游主体是,具有社会特征。
二.选择题:1 ( C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采猎人”B奴隶主C商人D统治阶级2 ( D )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A“采猎人”的迁徙活动B 旅行观念的产生 C 经商旅行 D 享乐旅行3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语言中普遍使用的旅游一词是( A )A tourismB travelC journeyD tour4.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北京故宫参观的行为属于( A )A旅游 B 游览 C 旅行D享乐旅行5“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说明(B )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6、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C )的产生。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旅游业7、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谈举止都会表现出一国居民的文化素养,说明(D )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8、在泰国曼谷的皇恩大酒店的大厅中供奉着象面菩萨(泰国佛教中的菩萨)。
这说明旅游具有( A )A、文化性质B、经济性质C、社会性质D、季节性质9、根据区域划分,国际旅游可以分为( D)A、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B、、过境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C、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D、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10、不属于区域性旅游的有( D )A.上海组织的苏州三日游 B.重庆组织的九寨沟五日游1命题教师:徐红慧C. 厦门组织的武夷山七日游D.重庆组织的海南五日游11、下列哪些属于公务型旅游( C )A、会议旅游B、奖励旅游C、购物旅游D、商务旅游12、以下( A )不是按照旅游目的来划分的A、国内旅游B、宗教旅游C、购物旅游D、会展旅游13、旅游基本属性不包含( B )A、社会属性B、消费属性C、季节属性D、综合属性14、国内旅游可以划分不包括( C )A、全国性旅游B、区域性旅游C、度假保健型旅游D、地方性旅游15.国际性最高权利决策机构是( B )A、世界旅行社协会B、世界旅游组织C、国家旅游局D、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三.判断题(13分)( √)1.人类具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迁徙活动。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姓名学号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A.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B. 1931年的《辞源》C.1959年的《现代汉语词典》D.1811年的英国《牛津字典》2,以下不属于全国性旅游的是()。
A. 上海组织的苏州三日游B. 广州经桂林、西安、北京、上海的旅游C. 北京经南京、上海、杭州、福建武夷山的旅游D.四川经云南、湖南、杭州的旅游3,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是()。
A.观光旅游B. 会议旅游C.度假旅游D. 宗教旅游4,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A. 从四川迁到广州定居B. 去云南做生意C. 去九寨沟观光D. 德国大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5,()开创了旅游的先河。
学者 B. 工人 C. 商人 D. 帝王6,世界上最常见、最普遍的旅游形式是()。
生态旅游 B. 商务旅游 C. 宗教旅游 D. 观光旅游7,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是()。
度假旅游 B. 宗教旅游 C. 商务旅游 D. 团体旅游8,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A. 美国人到北京旅游B. 中国人到长城参观C、日本人来中国参加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 你和父母去罗马旅游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享乐旅游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的古代旅游活动C. 旅游的本质是寻求精神上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D.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成立于1951年,出版发行了《旅游评论》10,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A. 巴黎B. 西班牙C. 日内瓦 D 马德里11、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每年接待几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大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旅游。
A、观光B、度假C、商务D、专项12、1998年6月25日——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属于:A、观光旅游B、专项旅游C、新型旅游D、跨国旅游13、尽管各人的旅游动机不同,旅游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其追求身心的愉快,想获得最大的精神享受确是一致的。
旅游概论章节练习题(1-3)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1—3章)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名词解释享乐旅行:二、填空题1、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都经历了一个从()()()而()的过程。
2、旅游是在()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3、旅游源于()活动。
4、在农业生产方式发明以前,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们一直过着()生活,依靠()()()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而延续生命。
这种生活方式又叫()生活。
5、“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6、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行为,而旅行时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行为。
7.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自主意识的旅行()。
8.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9.旅游在()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0、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和(),并促使有自觉目的意识的()的萌芽。
11、()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12、在()驱动下,商人们已“遍走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13、()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14、“()”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15、旅游的产生源于()、()、()的成熟。
16、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特征的()活动。
17、享乐旅行或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18、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人所想是不同”,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19、旅游时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20、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是()的发展、()的提高,以及()、()、()等的发展。
21、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22、旅游是超出()而具有()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三、问答题1、辨析“迁徙”和“旅行”。
2、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旅游是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名词解释1、旅游2、旅行3、游览二、填空题1、对异域的()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正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
《旅游概论》第一章复习测试

《旅游概论》第一章复习测试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单选题] *A.沈约《悲哉行》(正确答案)B.1931年的《辞源》C.1959年的《现代汉语词典》D.1811年的英国牛津字典2.1982年,我国旅游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被称为()。
[单选题] *A.中国旅行游览事业局B.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正确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观光部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3. 现代“旅游”的含义,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
[单选题] *A. TripB. Tourism(正确答案)C. TourD. Tourist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对于美的事物总是会心生美好与追求,这体现了旅游活动具有。
[单选题] *A.审美性(正确答案)B.综合性C.异地性D.短暂性5. 根据地理范围,旅游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
[单选题] *A.国际旅游(正确答案)B.入境旅游C.出境旅游D.边境旅游6. 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等是根据()来对旅游进行分类的。
[单选题] *A.计价方式B.旅游方式(正确答案)C.费用来源D.组织形式7.()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单选题] *A.农民B.手工业者C.牧民D.商人(正确答案)8.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的(),相传,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国之旅。
[单选题] *A.西安B.杭州C.泉州(正确答案)D.广州9. 以下属于旅游的是()。
[单选题] *A.远古人狩猎迁徙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正确答案)D.小张到广州打工10.被称为现代旅游业之父的是()。
[单选题] *A.托马斯·库克(正确答案)B.贝尔C.达·芬奇D.徐霞客11.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是由()开办的。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A消费B娱乐C休闲D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2、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密切相关。
A经济B文化C政治D社会3、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功利性B非功利性C物质性D无限制性4、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密不可分。
A环境B人文C自然D经济5、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主观的B客观的C单一的D固定的6、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消极的B积极的C无意义的D无价值的7、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文化的B经济的C政治的D自然的8、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多元的B单一的C静态的D动态的9、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开放的B封闭的C有限的D狭隘的10、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的追求。
A自由、平等、和谐、幸福B物质、钱财、地位、权力C荣誉、名望、地位、权力D享乐、刺激、娱乐、消遣二、___答题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说旅游是非功利性的?2、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哪些方面密不可分?请举例说明。
3、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什么的追求?为什么说旅游是多元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CBBABABC6-10BACADAAA二、___答题1、答: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旅游是非功利性的,是因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而非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功利目的。
2、答:旅游的本质属性与人文、自然、经济、环境等方面密不可分。
例如,旅游活动中的景点、文化遗产、风俗惯等都是人文因素,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是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同时,旅游还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等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答: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追求。
旅游是多元的,是因为旅游的目的和内容各不相同,旅游活动的形式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旅游的多样性反映了人们对不同需求的追求和满足。
1、旅游具有经济属性,因为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花费金钱,享用别人的劳动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概论》第一章检测题
(150分钟完卷,总分300分)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旅行源于_______活动;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仪式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就个体而言,旅游者的产生,是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的__________和_______成熟的结果.
3、“艾斯特”定义认为旅游:旅游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而引起的一切关系的总和.但该定义中不足的是把“昼游夜归”和___________排除在外,而且难于把一般的__________和具有消遣性的__________加以区别.
4、现代旅游是以________为主,集食、住、行、购、娱等六个方面。
5、旅游的本质属性包括_______ 、文化属性、__________、________。
6、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化身,是旅游者的参观对象,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7、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指消费水平和______而言,旅游这种消费形式是将_______消费和_______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
8、旅游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身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代替性。
它有______参与和______参与之分.
9、国际旅游,根据旅游地区的国界和旅游者的国籍来划分,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旅游.
10、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______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他是以某些______目的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其中包括______ ______ 、展览旅游和奖励旅游。
11、_________更能够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旅游的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有个性化和主动参与性的旅游需求。
它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生态旅游等.
12、我国旅游组织大体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迁徙和旅行的共同外部特征是_______.
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用行为
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
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其中阐释了产生旅游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
A.人类意识的发展
B.精神需求的提高
C.社会文化的进步
D.经济条件的成熟3、以下属于旅游的有______
A.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街乞讨
C.帝王巡游
D.在自家的田园里闲庭信步
4、古语:“父母在,不远游”,如今旅游作为业余生活的首选,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A.人身自由的体现
B.精神上的解放
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在膨胀
D.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旅游感念发生变化,是旅游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
5.“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两段文字都解释了:________
A.旅游的社会属性
B.旅游的文化属性
C.旅游的经济属性
D.旅游的消费属性
6、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形式和活动方式,同一般消费和社会活动相比较,有自身的个性特征:_______
A、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季节性
B、社会性文化性经济性消费性
C、广泛性社会性参与性季节性
D、社会性文化性经济性季节性
7、“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整个中东的旅游消费受到重创……”反映出旅游具有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季节性
D、参与性
8、世界旅游的发展史表明,旅游活动是按照________规律发展的
A、由近及远、先国外后国内
B、由远及近、先国内后国外
C、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外
D、又远及近、先国外后国内
9、广东人夏天到北戴河避暑、疗养是属于________类型的旅游。
A、地方性的度假旅游
B、全国性的专项旅游
C、跨国性的公务旅游
D、全国性的度假旅游
10、温家宝总理于2007年4月对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富士山,参观了孙中山先生撰文的碑刻石。
他的这次活动属于________
A、观光旅游
B、新型旅游
C、专项旅游
D、洲际旅游
11、大陆人到澳门、香港、台湾三地七日游,是属于______
A、地方性旅游
B、全国性旅游
C、洲际旅游
D、国际旅游
12、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什么又有“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称呼,其依据是:_____
A、旅游的临时迁徙性
B、概念的包容性
C、旅游的目的性
D、旅游的非盈利性
三、多项选择题:
1.旅游产生的基本条件:_______
A.人类意识的发展
B.精神需求的提高
C.经济条件的成熟
D.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进步
2.旅游活动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包括:_______
A.人身的自由感
B.精神上的解放感
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D.人生的幸福感
3、旅游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社会活动,可见,作为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是具有______的社会人。
A、社会意识
B、社会道德观念
C、社会变革能力
D、拥有政治和经济资本
4.刺激和强化旅游需要而产生的旅游欲望、确立旅游动机的内在因素:_____
A、文化素质的高低
B、有节余的经济收入
C、闲暇时间的长短
D、社会进步的程度
5、旅游的广泛性包含以下________含义.
A、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B、地区的广阔性
C、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D、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和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6、旅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包含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以下哪些因素能够说明旅游的季节性还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_____
A、传统的民族、民间节庆活动
B、某些宗教纪念日
C、传统的风俗习惯,如祭祖、探亲、扫墓等
D、人们的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7、商务旅游是二战后发展最快,但仍属于传统旅游形式的旅游类型,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A、二战后相对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
B、国际各种会议的增多
C、二战后风景点增多,特别是战争纪念馆的出现
D、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跨国技术合作、企业开拓市场等活动的增多。
8、以下属于新型旅游的是:_______
A、农业旅游
B、生态旅游
C、购物旅游
D、工业旅游
9、以下属于观光旅游的是:_______
A、旧地重游
B、寻根访祖
C、探亲会友
D、徒步高山探险
10、以下关于世界旅游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A、最高权利机构是全体成员大会
B、总部在西班牙马德里
C、我国于1983年正式被该组织接纳为第106个成员国。
D、该组织是一个官方组织。
11、宗教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以下属于宗教旅游的是:____
A、二月十九佛教徒到普陀山拜佛
B、唐僧到西天取经
C、去峨眉山烧香、“还愿”
D、台湾和闽南地区祭祀“妈祖”。
12、以下旅游活动属于观光农业旅游的是:______
A、参观新农村风貌
B、农家乐休闲旅游
C、田间闲庭信步
D、花圃采风
四、名词解释:
1、享乐旅行
2、观光旅游
五、简答题:
1、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2、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社会行为?
六、论述题:
有一首歌《我想去桂林》。
歌词是这样的:“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丽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那动人的故事,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愿望,可惜没实现。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开始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惜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
请结合书本内容,谈谈你对这段歌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