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入门口诀OLL手法 Gan

合集下载

魔方的还原小技巧

魔方的还原小技巧

魔方的还原小技巧
1. 切入算法
在还原魔方时,我们会遇到很多模式,如十字、黄色面和最后一层。

切入算法是一种通过“切入”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模式的算法。

它可以帮助你快速而简单地还原魔方。

2. F2L (First 2 Layers)技巧
F2L 技巧是一种适用于 3x3 魔方的技巧,它可以帮助你更快地还原前两层。

这种技巧需要你对魔方进行分类,然后在不破坏前两层的情况下将其还原。

3. OLL (Orientation of the Last Layer)技巧
OLL 技巧是一种针对 3x3 魔方的技巧,它可以帮助你还原最后一层。

这种技巧是在你完成前两层之后开始使用的。

它可以将你的魔方转换成一种形式,方便你进行解决。

4. PLL (Permutation of the Last Layer)技巧
PLL 技巧是一种针对 3x3 魔方的技巧,它可以帮助你完成最后一步来还原魔方。

这种技巧是在你完成 OLL 步骤后开始使用的。

它涉及到将魔方进行特定的“排列”,以达到最终还原的目标。

5. 边角换位算法
边角换位算法是一种适用于 4x4 魔方的技巧,它可以帮助你解决更复杂的魔方。

这种技巧需要你将 4x4 魔方分解成两个 3x3 魔方。

然后通过交换特定的边和角来还原魔方。

(精心整理)高级魔方教程oll

(精心整理)高级魔方教程oll

01 T 顺上勾下回提01T为原始公式。

02 T 顺双上勾下回提双02将“原始公式”中的“顺”变为“顺双”。

03 T 顺上勾下回提顺双上勾下回提双01+02可得到03,这种合公式很常见。

04 T 顺双上勾下回提双回顺上勾下回提02+回+01可得到0305 T 顺双上勾下回提双勾顺上勾下回提02+勾+01可得到0306 T 顺上勾下回上勾下回提01中的“上勾下回”重复两次07 T 顺双上勾下回上勾下回提双02中的“上勾下回”重复两次08 T 提顶回底勾顶回底勾顺06的镜面公式09 T 上右下下顺上上左下下提上耍大刀:下下上上10 T 下顺上上右下下提上上左下耍大刀:下下上上11 T 上双勾下双上勾下回上双回下双高跟鞋:晒鞋挂上上勾下回摘下12 T 下双回上双下回上勾下双勾上双盒子枪:挂上里下外上摘下13 T 顺双上勾上上回下勾上回提双平底鞋14 T 下顺上勾下提上顺回提手枪15 T 右回下勾上左02对称左菜刀16 T 上双勾下回中↑↑勾上回下回中↑梅花:17 T 上勾下回上双下勾上回下双出去单进来双18 T 上双勾下回下双上勾上回下出去双进来单19丁上勾下回下顺上提出去进来20丁上双勾下回下双顺上提19中的“上下”改为双层21 上上里上回回下外上勾勾上形似2022丁提上双勾下回下双顺上10最后一个动作“提”前置23丁下回下顺上提勾上后出下顺上提后进24丁上勾勾下下顺上提上勾勾下飞机出去旅游飞机回来25丁上勾勾下下顺上提勾勾下顺上提落井下石出去扔石头勾勾扔石头26丁上勾下勾上回下回下顺上提步行出门步行回来下顺上提27丁下回上回下勾上勾上右下左对称2628丁上勾下回下顺上上勾下回提红领巾:先学丁在学T29丁上勾下勾下顺上提上勾勾下领带:步行出去下顺上提飞机回来30丁下双上勾上勾下回上双下下顺上提大鹏展翅31丁顺上回下回上勾下提风筝:与19组合32 底双回顶双顺双上上左下勾下回提双糖葫芦33鱼上勾勾下回上回下解法2:回下回上回下勾勾上原始公式1+1=22=1+134鱼上勾下勾上回回下解法2:回下回回上勾下勾上33对称1+1=22=1+135鱼上双勾勾下回上回下双33双上2=1+136鱼下双回回上勾下勾上双34双下2=1+137鱼上双勾下勾上回回下双33双下1+1=238鱼下双回上回下勾勾上双34双下1+1=239鱼上勾勾下回上勾下回上回下33+上勾下回40鱼下双回回上勾下回上勾下勾上双36+上勾下回41鱼上双勾勾下回上勾下回上回下双35+上勾下回42 上双勾勾下回下双上上勾下回上双回下双三明治:41+下双上43 上双勾下双勾上回下勾上回下上双回下双毛毛虫:挂上勾上回下摘下44 下提回顺回上勾下勾上立竿见性(半条鱼)45鱼上勾勾下下回上上回下下回回上46 中↓上勾下勾上勾勾下勾中↑中↓1+1小鱼勾中↑47 中↑下回上回下勾勾上回中↓中↑34 1+1=2回中↓48 上双勾下勾上回回下双下双回上回下勾勾上双35+3649 上勾下勾上回回下顺上勾下回提装甲车中弹33加T50 下回上回下勾勾上顺上勾下回提装甲车掉头34加T51 T 上勾下回上回下提回顺上勾下坦克中弹52 顺双上勾上上回下勾上上回下提双坦克掉头53 上勾下提回顺勾上勾勾下33+提回顺54 下顺上勾下回提勾上55 下回回上勾左回右下勾上56 上勾勾下回提勾顺上回下上勾右回下勾上左下57 上勾下下回下顺上勾上回提机器人:前出后出前进后进上回提。

三阶魔方OLL公式

三阶魔方OLL公式

三阶魔方OLL公式三阶魔方是一种受欢迎的益智玩具,挑战着人们的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

OLL(Orientation of Last Layer)是三阶魔方还原的一步,其目的是将最后一层的边块和角块正确地定位,为PLL(Permutation of Last Layer)做准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OLL公式,以帮助你提高还原三阶魔方的速度和效率。

在学习OLL公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符号表示方法。

三阶魔方有六个面,我们用F (front)、B (back)、R (right)、L (left)、U (up)、D (down)来表示这些面。

而每个面上的小块,我们用相应颜色的首字母(比如红色是R、橙色是O等)来代表。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转动符号:顺时针转动一个面用对应的首字母表示(比如R表示右面顺时针转动),反之,逆时针转动一个面用对应首字母后加上撇号(比如R'表示右面逆时针转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OLL公式:OLL1:(RUR'U')(R'FRF')这个公式的功能是将两个颜色相同的边块放置在最后一层的正面和右侧位置。

OLL2:(RU2R2'U')(R'U')(R'U2R)这个公式可以将位于右侧的三个角块都放置在最后一层。

OLL3:(RUR'U)RU2R'这个公式可以将位于最后一层正面右侧位置的角块放置到对应的位置。

OLL4:(R'U'F)(RUR'U')(R'F'R)这个公式可以将位于最后一层的角块放在对应的位置,同时将三个颜色相同的边块得到定位。

OLL5:F(RUR'U')(RUR'U')(RUR'U')F'这个公式可以将位于右侧的两个角块都放置在最后一层的正确位置。

除了上面列举的几个OLL公式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变种公式可供选择。

魔方公式口诀对照及手法验证版

魔方公式口诀对照及手法验证版

魔方解法――CFOP,是一种叫3×3阶滴“CFOP”解法,分别对应四个步骤:1、C-Cross(十字)2、F-F2L(First 2 Layers,前2层)3、O-OLL(Orientation of Last Layer,最后一层“面一色”)4、P-PLL(Permutation of Last Layer,最后一层“全复位”)。

字母约定:“F,B,L,R,U,D”分别代表魔方滴“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与颜色无关,只表示位置)。

即:英文中Front,Behind,Left,Right,Up,Down。

例:分F代表前顺时针,F’代表前逆时针现在,让我们开始这次神奇之旅吧!一、对好第一面十字,对好第一面加上四个侧面的T字形(不用公式)二、F-F2L(First 2 Layers,目标是:中层楞同色)公式1:U R U' R' U' F' U F公式2:U' F' U F U R U' R'三、O-OLL(Orientation of Last Layer,目标是:最上面一层“面一色”。

)1、十字定位(一字竖拿,直角颜色朝左后上角拿)公式3:F U R U’R’F’(反复使用口诀直到出现“顶面十字”)2、还原顶层颜色公式4: R'-U'-R-U'-R'-U'2-R俯视有以下几种情况:1 2 3 4 5 6 7(按照上面的位置摆好)重复运用公式4就可以了四、顶层复位。

1、顶层角块的复位公式5:R-U2-R'-U'-R-U2-L'-U-R'-U'-L2、完成顶层边块的复位公式6:F2-U-L-R'-F2-R-L'-U-F2。

魔方公式口诀+图解教程

魔方公式口诀+图解教程

新魔方新手教程常见的魔方是3*3*3的三阶魔方,英文名Rubik's cube。

是一个正6 面体,有6种颜色,由26块组成,有8个角块;12个棱块;6个中心块〔和中心轴支架相连〕见下列图:〔图1〕要知道角块只能和角块换位,棱块只能和棱块换位,中心块不能移动。

其实还有超级公式等等,但是要从最根本的做起。

下面来学一下吧魔方的标准色:国际魔方标准色为:上黄-下白,前蓝-后绿,左橙-右红。

〔见图2〕注:〔这里以白色为底面,因为以后的教程都将以白色为底面,为了方便教学,请都统一以白色为准〕。

〔图2〕认识公式〔图3〕〔图4〕公式说明:实际上就是以上下左右前后的英文的单词的头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图5〕〔图6〕〔图7〕〔图8〕步骤一、完成一层首先要做的是区分一层和一面:很多初学者对于"一面〞与"一层〞缺乏清楚的认识,所以在这里特别解释一下。

所谓一层,就是在完成一面(如图2的白色面)的根底上,白色面的四条边,每条边的侧面只有一种颜色,图(2).如图〔1〕中心块是蓝色,则它所在面的角和棱全都是蓝色,是图(2)的反方向图〔3〕和〔4〕则是仅仅是一面的状态,而不是一层!〔1〕〔2〕〔3〕〔4〕注:图〔2〕和〔4〕分别是图〔1〕和〔3〕的底面状态想完成魔方,根底是最重要的,就像建筑一样,魔方也如此,根底是最重要的。

由于上文提到过中心块的固定性,这一性质,在魔方上实质起着定位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中心块的颜色就代表它所在的面的颜色。

一、十字〔就是快速法中的CROSS〕第一种情况如下图:〔橙色下面颜色为白色,为方便观察,特意翻出颜色〕公式为R2第二种情况如下图:〔白色下面颜色为橙色,为方便观察,特意翻出颜色〕橙白块要移到上右的位置,现在橙白块在目标位置的下面。

但其橙色片没有和橙色的中心块贴在一起。

为此我们先做D’F’即把橙色粘在一起,接着R复原到顶层,,F是把蓝白橙复原到正确的位置(上面的F’使蓝白块向左移了九十度)。

[新版]魔方公式oll

[新版]魔方公式oll

(CFOP方法)(前2层f2l, 顶层朝向调整oll, 顶层排列调整pll)这页要写的是魔方高级玩法的第二步,顶层调整朝向,简称oll(o rientation of l ast l ayer)。

这一步的公式很多,是cfop里最难学背的一步,我建议可以先背21-27七个算法,这也就是入门玩法里面第四步对好顶层十字之后需要做的一步。

十字的算法我建议用一字oll45: F (R U R' U')F'拐弯oll44: f (R U R' U')f'点oll2: oll45+oll44三个算法都很简单明了,分别对应右图中的三种情况(请注意,"一字"和"拐弯"摆放的方位也一定要按右图所示)。

oll这步用很小的力气学到这种水平基本上就可以满足达到30秒以下的水平,大家开始的时候还是集中精力练好f2l,其次是pll(pll相对好学一些),oll可以留到最后,不过大家也不用太畏惧这么多算法,其实并不是很难背。

最后的序号带 '的算法是前面一些算法的多解,不是必须背的,大家可以酌情选用。

魔方下面除了1,21,55,56,57具有两轴对称性概率为1/108, 20有四轴对称性概率为1/216,其他51个算法概率均为1/54,不具有对称性的都有一个镜像算法,比如3,4他们互为镜像手法不同,具有一轴对称性的没有镜像算法。

所以大家除了21-27之外基本上可以随便顺序背,可以先挑简单的背,你碰到这些情况的概率基本上是一样的。

魔方形态算法、动画和视频演示形态算法、动画和视频演示1) (R U'U') (R2' F R F') U2 (R'F R F')2) (F R U R' U' F') (f R U R' U' f')3) f(R U R' U')f' U' F(R U R' U')F'4) f(R U R' U')y x(R' F)(R U R' U')F'5) (r' U2) (R U R'U) r6) (r U'U') (R' U' R U' r')7) r U R' U R U'U' r'8) r' U' R U' R' U2 r9) (R' U' R) y' x' (R U')(R'F) (RU R')10) (R U R'U)(R'F R F') (RU'U'R')11) r'(R2 U R' U)(R U'U' R' U) (rR')12) (r R'2 U' R U')(R' U2 R U' R)r'11') f (R U R' U')2 f' y' f (RU R' U') f'12') f (R U R' U')2 f' y F (R U R'U') F'11'')F (R U R' U') F' y r U R' UR U'U' r' 12'') F (R U R' U') F' y F (R U R'U') F'13)(r U' r' U')(r U r') (F' U F)13') (r U' r' U')(r U r') y (L'U L)14) R' F R U R' F'R (F U' F')14')(l'UlU) (l'U'l) (FU'F')14'')(l'UlU) (l'U'l) y' (RU'R') 15) (r' U' r) (R'U'R U) (r' U r)16) (r U r') (R U R' U') (r U' r')17) F(U R' U'F')U (F R2 U R'U'F')18) F (R U R' d)(R' U2) (R' F R F')19) (r' R U)(R U R' U' r) (R'2 FR F')20) r'(R U) (R U R'U' r2)(R2'U) (RU') r'21)(R U'U') (R' U' R U R' U') (RU' R')21')F (R U R' U')3 F'22)R U'U' (R'2 U') (R2 U') R'2 U2R21')(RU R'U RU2R')221'')(RU R'U RU')( R'U RU2R')22')RU R'U RU2R') y RU R'U RU2R')23)(R2 D') (R U'U') (R' D) (RU'U' R) 24) (r U R' U') (r' F R F')24')(RU R'U RU2R')(L'U'LU'L'U'2L)23')(RU2R'B')U(RUR'U')B23'')F (R U R' U') F' y2(r' U2) (R U R'U) r25) F'(r U R' U') (r' F R)26) R U' U' R' U' R U' R'27) R' U2 R U R' U R28) (r U R' U') (r' R U) (R U' R')28')F (R U R' U')F' y2 F (R U R' U')F'29) (r U R' U')(R r'2 F R F') (rR')30) (R2 U R' B')(RU') (R2' U) (R BR')31) (r' F' U F) (L F' L' U' r)32) (R U)(B' U')(R' U R B R')33) (R U R' U') (R' F R F')34) (R'U'R U) y(r U R' U')r' R35) R U'U'(R2' F R F')(R U'U'R')36) R'U'R U' R'U R U l U'R'U36')(RUR'U') F'U'2F U RUR' 37) F (R U' R'U'R U) (R' F')38) (R U R'U) (R U'R'U') (R'F R F')37') (R'FRF')d'L'UL38'F(RUR'U')F'y (RU R'U')(R'FRF') 39) (r U' r' U' r)y(R U R' f')40) (R' F R U R'U') (F' U R)41) R U' R' U2 R U y R U' R' U'F'42) (R'U R U'U'R'U')(F'U)(F U R)42')F(R U R'U')F'U2 (RUR'U')('FRF')43) (B' U') (R' U R B)44) f (R U R' U')f'45) F (R U R' U') F'46) (R' U') R' F R F' (U R)47) B'(R' U' R U)2 B48) F (R U R' U')2 F'47')f (R U R' U') f' y2 (RU R'U RU2R')48')f (R U R' U') f'F (R U R' U')3 F'48'')f (R U R' U') f' y(RU R'U RU2R')248''')f (R U R' U') f' y (RU R'U RU')( R'U RU2R')49) R B'(R2 F)(R2 B) R2 F' R50) L'B (L2 F')(L2 B') L2 F L'49')f (R U R' U') f' (L'U'LU'L'U'2L) 50')f (R U R' U') f' y' (RU2R'B')U(RUR'U')B51) f (R U R' U')2 f'52) R'U' R U' R' d R' U l U53) (r' U2) (R U R'U') (R U R'U)r 54) (r U'U') (R' U' R U R' U') (RU' r')(53'') f (R U R' U') f'(r U R' U') (r' F R F')-(oll24) (53') f (R U R' U') f' (RU R'U RU2R')(L'U'LU'L'U'2L)54') f (R U R' U') f'R U'U' (R'2 U')(R2 U')R'2U2R-(oll22)54'') f (R U R' U') f' (RU R'U RU2R') y'(RU R'U RU2R')55) (R U'U') (R'2 U') R U' R'U2(F R F')55')(RB'U'R'U)R2BR '2U'RUR')56) F (R U R'U')(R F')(r U R'U')r'57) (R U R' U' r)(R' U) (R U' r')57')(RUR'U')r(R'U RU')r'3') (r' R2 U R' U)(r U2 )(r' U r R') 5') (l' U2) (L U L' U l)6') l U2 L' U' L U' l'10') (L U L') y' (R'F R U') (R'F ' R)12') F (R U R' U') y L' F (R U R'U') F'13') l U' R' F' R U l' y R' U R 42') (r' R2)y (R U R' U') y' (R' UR')r47') b' U' (R' U R U' R' U R)b。

魔方口诀表 简单易懂

魔方口诀表 简单易懂

魔方口诀表简单易懂
魔方口诀表:
1. 上手法:F2L,CROSS,OLL,PLL
2. 顶层十字:横向一字,竖向一字,T字型,鱼形
3. 顶层角块:三棱块放后右下,三棱块在上右后,三棱块放前右下,三棱块在上左后
4. 顶层棱块:先看色块位置,求解方式有左右颠倒,上下颠倒,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
5. F2L:先组合一个角块和一个棱块,然后再解决最后三个角块和最后两个棱块
6. OLL:7个公式,每个公式可以解决一种情况,注意颜色位置
7. PLL:21个公式,每个公式可以解决一种情况,注意颜色位置
注:F2L即First 2 Layers,顶层十字、角块、棱块、OLL、PLL均为魔方的解法步骤。

这些口诀表适合初学者学习,但实际解魔方时,建议多加练习,熟练后可
以自行发掘更多的解法。

魔方口诀 顺口溜

魔方口诀 顺口溜

魔方口诀顺口溜黄面向右下转,蓝面向左上转,洋红面向右上转,黑面向左下转。

白面上角拧右上,绿面上角拧右下,橙面上角拧左上,紫面上角拧左下。

白角转右顶一转,绿角转左顶一转,橙角转右底一转,紫角转左底一转。

十六个面转个个,八个角转一转,一拧旋转就可完成,魔方任你发挥。

魔方口诀顺口溜虽然只有一句,却是许多魔方爱好者的至爱。

在魔方的世界里,学会这句口诀,就能让你走出魔方的入门门槛,走向魔方的世界。

魔方的产生始于20世纪初,由捷克籍的发明家鲁道夫克劳斯(Ludolph Kruse)发明的“魔方玩具”(Magic Cube)便是现代魔方的先驱。

由于魔方的出现,得到了世界各地魔方爱好者的喜爱。

就像拼图玩具,让人爱不释手,无论年少老,都能玩得有趣。

魔方有六种颜色,有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紫色、白色,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六个面,每个面的图案被做成9个小正方形,且每个小正方形又分为9个小格子,一共是54个小格子,这样便形成了魔方的基本形状,而每个面上图案却又有不同,令人觉得神秘而有趣。

如今,魔方比以往更加流行,它不仅是一种智力游戏,也是一种社交活动,许多小朋友们都为解开魔方而努力。

就像“穿越森林,走出自己”一样,魔方也让孩子们在解开魔方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更有毅力,他们可以通过手上的魔方学习忍耐力,也学会了礼貌友善的态度,这些都让孩子们更加成熟。

在解开魔方的过程中,魔方口诀顺口溜可以让人轻松快捷,就像在熟悉的路上走,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完成解开魔方的目标。

歌颂魔方口诀的诗歌由此而来:魔方口诀顺口溜,可以帮助玩家轻易通关;黄蓝紫白绿橙都不能忘,解出魔方巧妙处处闪。

有了魔方口诀,便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完成解开魔方的目标,而这就是魔方爱好者所离不开的口诀。

它不仅能帮助魔方爱好者更快地通关魔方,而且让人熟悉魔方的智力拼图玩具,更是容易与他人分享快乐,每一句口诀都蕴藉着智慧,能让人有所收获。

魔方口诀顺口溜就是这样,它不仅只是一句口诀,更是一种心情和体会,更是一种动人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整个魔方以R的方向转动),y(整个魔方以U的方向转动),z(整个魔方以F的方向转动),
斜体是用右拇指
下划线用左食指
-*F2l手法Gan
(RU'U' R' U)2 y'(R'U' R)
(U RU' R'U') y'(R' U R)
(R'F' RU)(RU' R' F)
U’(F’RUR’U’)(R’FR)
x(U'R'U RU'U')
10'.z(U' R U' l')z(R' U R'U')(l R)
(U' R' U R U)
邻角邻棱换
12.z(U'RD')(R2 U R'U' R2 U)z'(R U')
13.(R U R'F')(R U R'U')(R'F R2U'R'U')
14.(R' U2)(R U'U')(R' F R U R'U')(R'F' R2U')
(R U R' U')(RU'U' R' U')(R U R')
(R U' R U)y(R U' R' F2)
y'(R'U' R U)(R'U' R)
(R U' R' U)(R U' R')
(RU'R'U)(RU'U'R'U)(RU'R')
R2 y(R U R'U')y'(R' U R')
y' (R' U)(RU')(R' U R)
U R U' R'
U' (RU'U’ R' U)(R U R')
d (R' U' R) d' (R U R')
y'U' (R' U R)
(d R'U' RU'U')(R' U R)
d (R' U2)(RU'U’)(R' U R)
(R U' R' U)(d R'U' R)
(R U')(R' U)(R U')(R' U2)(R U' R')
15. (R U'U')(R' U2)(RB' R'U')(R U R B R2' U)
三角
三棱换
16.(R2'u' R U'R)(U R' u)(R2fR'f')
17.(R U R')y'(R2' u' R U')(R' U R' u R2)
18.(R2 u)(R' U R'U')(R u')(R2'F'UF)
(R U R'U' )(R U R')
(R U R'U')2 (R U R')
(RU' R') y’ (R' U2 R)
y' (R' U2)(R U R'U')R
y'U'(R' U2)(RU' R' U)R
y'(R' U RU'U')(R'U' R)
y' (U2 R2' U2)(R U R' U R2)
角换
05.x'R2 D2(R'U' R)D2(R' U R')
06.x'(RU' R)z'(R'2U'L U R2'x yR2)
上式中的R2'x y是同时进行的
07.x'(R U' R' D)(R U R')u2'(R' U R)D(R'U' R)
邻角对棱对角邻棱
08.(R U R'U')(R' F)(R2U' R'U')(R U R' F')
魔魔方入门口诀OLL手法
1
(R U'U')
(R2' F R F')U2
(R' F R F')
2
(F R U R'U' F')
(f R U R'U' f')
3
f(R U R'U')f'U' F(R U R'U')F'
4
f(R U R'U')y x(R’ F)(R U R'U')F'
5
(r' U2)
(R U R'U)
r
6
(rU'U')
(R'U' R U' r')
7
r U
R' U R
U'U'r'
8
r'U' R
U' R' U2 r
9
(R' U' R) y' x' (RU')(R'F)
(R U R')
10
(R U
R'U)(R'F
R F')
(RU'U'R')
11
r'(R2 U R' U)(RU'U'R' U)
(r R')
(R U R'U)(RU'U' R'd)(R'U R)
(R U R')U2(R U R'U')(R U R')
(R U' R' U2)(R U R')
U(RU’U’)(R' U R U' )R'
(RU’U’)(R'U' R U)R'
U'(RU')(R' U2)(R U' R')
U' (R U R') d (R'U' R)
d (R' U R U')(R'U' R)
y' (R'U' R)
(d R'U' R U')(R'U' R)
y’ (RU’U’)R’2U’ R2U’ R’
U'(RU'U' R' d)(R'U'R)
y' (R' U)(R d'U’)(R U R')
U' (RU’U')(R' U2)(R U' R')
U'(R U R' U')(RU'U' R')
R2F' R
50
L'B (L2F')(L2B')
L2FL'
51
f (R U R'U')2f'
52
R'U' RU' R' d
R' U l U
53
(r' U2)
(R U R'U')
(R U R'U)
r
54
(rU'U')
(R'U' R U
R'U')
(R U' r')
55
(R U'U')
(R'2U')
R U' R'U2
19.(R' d' F)(R2 u)(R' U)(R U' Ru' R2)
对角
对棱换
20.z(R' U R')z'(R U2L' U R')
z(U R')z'(R U2L' U R')
21.z(U'RD')(R2 U R'U')z'(R U R')
z(R2 U R')z'(R U')
说明
符号系统:RLUDFB,rludfb(转两层)如u就是上两层顺时针转90度
y'
(R'F RU')
(R'F' R)
5’
(l'U2)
(LUL'Ul)
6’
lU2
L'U' LU'l'
3’
(r' R2UR'U)(r
U2)(r'UrR')
12’
F (R U R' U')y L' F (R U R' U')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