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新教材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ppt课件

课堂小结:
政权更替 东晋
宋
齐
梁
陈
东晋南朝时 期江南地区
的开发
江南开发
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 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
影响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前秦) 220年 取而代之 266年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
朝 北周
魏国 灭亡
西晋 南方
东晋
南
宋
齐
梁
陈朝
263年
灭吴
蜀国 吴国
统一
北民南迁
全国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80年 六朝古都
北周灭北齐
建康(南京)杨坚取代北周改国号为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泛指长江中 下游(长江以南), 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观察材料思考,南朝政权有何特点?
朝代 宋
开国 宋武帝 皇帝 刘裕
齐
齐高帝 萧道成
梁
梁武帝 萧衍
陈
陈武帝 陈霸先
曾任 官职
平北 将军
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
车骑 将军
疆域最大
疆域不断缩小
疆域最小
420-479
国479-力502逐渐衰弱502-557
557-589
二、南朝的政治 五胡内迁
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方 十六国
◆阅读材料回答: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宋书》
汉:地广人稀 衰败落后
统编七年级上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

东晋的兴亡 东晋的建立
人物: 时间: 都城: 亡时 :
司马睿 公元317年 建康 公元420年
政权 特点 :
王与马,共天下
王军导事、王敦 行动 :
北伐
司马睿
门阀政治
东晋的兴亡
北伐
人物: 祖逖 成语: 闻鸡起舞
目的: 收复北方地区,恢复中原
结果: 未能恢复中原
败因: 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
如不扫清中原, 誓不再回江东。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 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南宋
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 衡,为我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本课小结
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东 晋
1.政权的更替 (政治篇)
2.江南的开发
东晋
(1)原因
宋
齐
梁
陈
①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劳动力、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自然条件优越 ③社会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的重视
(经济篇)
(2)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
政权的更替
东晋
317年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建康等城市迅速崛起,成为江南商业大都会。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B)
A.北方发展停滞不前 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南北交流趋势加强 D.南北对峙局面结束
3.右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
的是( A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年年 东 晋 灭 亡
年
年
年
年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
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589 557 502 479 420
317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从地域上来说,主要是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420 317 316
西 晋 灭 亡
年年 东 晋 建 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义熙十一年(415年)……至于元嘉(
宋文帝年号)末, 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
刘裕
刘义隆
(363年-422年) (407年-453年)
宋
年
年
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 méng 外来的百
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
齐jiōng,是梁指从外面关门陈的闩、钩等),盖东
社会安定
西
晋
灭
亡
“闻鸡起舞”
317 316
年年 东 晋 建 立
“中流击楫(jí 短的船桨)”
祖逖(tì)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
1.东晋的兴亡
“荆扬晏(安定)安,户口殷实”
西
淝
晋 灭
水 之
败
亡
战
北方: 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383
317 316
年年
年
东
胜
晋
建
立
东晋: 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1.东晋的兴亡 门阀政治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36张PPT)

开始。
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 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 东晋灭亡。
户口殷实”的景象。
二、南 朝 的 政 治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南方地区相 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 史称“南朝”
宋 420-479
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 代存在时间最久的,也是南朝疆域最 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 经九帝,享国六十年。
例子 ·水稻由原来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这是水稻生产技术重大进步。
·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 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 了很大的提高。
d.发展种桑、培植果树、种植药材 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农业生 产
水稻为主
推广和改进犁耕,
小麦推广
实行精耕细作
(2)手工业——纺织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 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都城 建康
宋文帝刘义隆
建康
宋
公元420— 479年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 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南朝的政治
看图分析,南朝中疆域最大的是哪个政权? 各朝代所辖面积总体上呈什么趋势?
南朝大多数帝王,比的是谁更败家、荒淫、残暴、变态……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 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 …… 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其后统 治者开启败家模式。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 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七上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掌握东晋的兴亡、江南地区的开发2.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情况。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预习提纲一、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年内迁的灭掉西晋。
2.东晋建立:时间317年,建立者,都城建康。
3.东晋政治表现: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形成“,”的局面。
东晋经济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东晋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420年-589年的170年中,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的政治表现:1)前期(宋)——宋武帝、宋文帝在位,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2)后期(梁)——梁武帝时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大规模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①江南地区优越具备发展农业有利条件。
②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江南地区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
⑤统治者比较重视2.表现:1)农业:①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
②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改进:犁耕、精耕细作,选种、育种、田间管理、粪肥等。
③农业的多种经营。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快速发展,3)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3.影响:为日后中国古代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梳理一.东晋的兴亡316年,匈奴人灭西晋。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来坐坐坐!甭跟 我客气!
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拥戴司马睿 称帝,王氏家族控制了东晋的军政大 权
(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开启东晋门阀 政治格局
一、东晋的兴亡
3.观察《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和祖逖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东晋时期北伐的过程和结果。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贫。
楚越地区,地广人稀,—稻米—和《鱼史是记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没有钱穷困的人比较多。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丝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不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安居乐业,一年种植的东西几个 郡都可以吃饱。丝织品丰富,足可让天下人穿暖。
中原人民南迁
东晋中原人口迁移示意图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自然因素: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便于耕种。 ②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③河流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政治因素: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北朝
蜀 西晋
吴
南: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建国于中国南方,都城都在建康,政 权更替频繁,共170年(420—589 年)。
南朝牛车画像砖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对比一下,两则材料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
420-479
479-502
502-557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包括人口增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开发,理解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史料,用于教室展示和讨论。
2. 制作PPT课件,方便教室教学。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4. 准备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请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
2. 引导学生回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如北方人口南迁,增加劳动力、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
2.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因素对江南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三)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模拟教室,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就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演讲。
(四)教室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
(五)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
2. 搜集有关江南地区开发的史料,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教室小结、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并且能够分析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资料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干系,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一一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编演历史小话剧、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观察历史地图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回顾西晋灭亡之后的南北政局,突出东晋南朝时期南北政治上的表现引入本课。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学生讨论: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多媒体呈现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gēng)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提问:秦汉时期江南地区是一个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地广人稀,贫穷落后带着学生解读史料,译文:(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钱,穷困人比较多。
提问: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带着学生解读史料,译文:江南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当地百姓勤于耕作,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
提问: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过渡提问: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接着多媒体呈现四则材料,让学生依据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小组讨论完毕后每一则材料由一位学生上台分析,若学生有讲解不当的地方教师及时进行纠正补充,无则继续请学生分析下一则材料。
材料一:(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