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模考真题7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一56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56.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

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57.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科举制是隋朝时创立的B. 科举制创立之初,明经科最受重视C. 科举制在唐朝时废除了明经科D. 科举制在唐朝时增设了制科2. 下列关于古代官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县令是县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 知府是府级的地方行政长官C. 巡抚是省级的最高行政长官D. 宰相是中央的最高行政长官3. 下列关于古代刑罚的说法正确的是:A. 笞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轻罪B. 杖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重罪C. 死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轻罪D. 流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于重罪4. 下列关于古代兵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府兵制是古代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制B. 卫所制是古代一种地方驻防的兵制C. 募兵制是古代一种雇佣兵的兵制D. 禁军制是古代一种禁卫军的兵制5. 下列关于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古代一种土地国有制的制度B. 均田制是古代一种土地国有制的制度C. 屯田制是古代一种土地国有制的制度D. 庄园制是古代一种土地私有制的制度6. 下列关于古代礼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B. 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C. 婚礼是古代男女结婚时举行的礼仪D. 丧礼是古代丧事时举行的礼仪7. 下列关于古代天文历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B. 《太初历》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C. 《大衍历》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D. 《皇极经世历》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历法8. 下列关于古代地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山海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B. 《水经注》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C. 《齐民要术》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D. 《农政全书》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9. 下列关于古代农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B. 《齐民要术》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C. 《农政全书》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D. 《农桑辑要》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10. 下列关于古代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帝内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B.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C. 《伤寒杂病论》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D. 《本草纲目》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著作答案:1. A2. A3. A4. A5. A6. A7. B8. B9. B10. A。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古代文化常识,为高考新课标卷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之一,该题涉及面非常广,且无明确的出题范围,是考生备考中的一大难题。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1《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一、请判断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并指出错误之处。

1.①给事中,为加官名,加此号得以出入宫禁,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

②国,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家,古代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国家,“国”和“家”的合称。

③刺史,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后来成为一州的军事长官。

④首辅,明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代典制中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习惯上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⑤明经,汉代察举制中选举官员的科目之一,由于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得名。

⑥搢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⑦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

相传汉武帝曾在此建立城池,名为朔方。

⑧章句,章节句子;也指研究分析古书章节句读。

⑨举子业,即举业,指科举时代为应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文。

⑩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⑪疏,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的一种文书。

⑫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即采邑。

⑬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

⑭博士,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也指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后世沿置。

⑮羽林:指汉代禁卫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为皇帝护卫。

⑯考课,是对在职官吏的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⑰谥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⑱幕客,幕府中的僚属,因古代以西东分宾主,故又称“西宾”“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⑲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⑳言官,封建官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21邸报,汉唐时的地方长官,皆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诏令奏章之属,以通报诸侯、藩镇。

后世又称朝廷的官报为“邸报”。

○22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读书人的称呼,如贾谊《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高考备考:2016年高考复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XXX。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
朝时南海称为涨海、XXX。

清代以后逐渐称南海。

文指XXX 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XXX皇帝的主持下,由XXX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XXX (XXX)、XXX(世宗)、XXX(中宗)、XXX(高宗)、XXX(XXX)、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检测30题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检测30题模拟试题含答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考研数学拿高分的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在进行考研数学的复习时,想要拿高分就必须要掌握好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数学拿高分的复习的指导,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数学拿高分的复习的攻略▶理性分析三个组成部分,各个击破我们知道数学整个试卷的组成部分是:高数82分+线代34分+概率论34分;很明显微积分占了绝大部分;另外概率论里面很多题目要用到微积分的工具,实际上微积分的分数比82分要高,应该是能到100分左右。

所以同学们在前期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微积分的基础打扎实;线性代数再难,毕竟内容不多。

而且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特征根与特征值、二次型本质思想都是一致的。

用来用去的基本工具就是对矩阵做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线代难是难在每个部分的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但却是不同的概念。

就导致章节之间的联系特别紧密,逻辑关系严密:比如线性相关无关的问题跟齐次方程组有没有非零解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向量线性相关和无关的一些证明都可以用线性方程组的解去简单完成;也就是因为知识点这种内在的极大相关性提高了线性代数的考试难度。

但由于线性代数知识点本身不多,只要把每一部分都熟练到一定程度,深刻理解掌握,自然而然也就能掌握其中的联系和逻辑了。

第三部分的概率论很多基本概念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其实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简单的事件概率的运算、基本概型我们也都早就学过。

总体来说概率论是三个部分中最简单的。

不但内容少,而且每年考的题型也都特别固定。

这部分内容我真的认为完全可以用突击来完成的。

综上所述:微积分是整个考研的难点、重点。

必须脚踏实地把基础打扎实;线性代数是难点,这个用熟练程度和思考可以破;概率论,只要你前面的知识学的够扎实,就完全没问题。

另外在复习过程中,不少同学问我,要不要同时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这里我的建议是:合力于一点,各个击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模考真题7

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模考真题7

2018届语文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选编(七)初稿编制:李珍和审核:高二语文组①包科领导: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2.下列读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A.“推官”,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等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宋时亦有节度、观察等推官。

B.“移”表示官职调动,文言文中类似的还有“调”“徙”“出”“行”“判”“权”等。

C.“敷文阁”是南宋绍兴年间建的一座阁楼,用以收藏宋徽宗的各种作品,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D.“铭”在本文指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章。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

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 “秦伯”皆是用爵称。

C. 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 “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 “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语文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选编(七)初稿编制:李珍和审核:高二语文组①包科领导: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2.下列读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A.“推官”,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等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宋时亦有节度、观察等推官。

B.“移”表示官职调动,文言文中类似的还有“调”“徙”“出”“行”“判”“权”等。

C.“敷文阁”是南宋绍兴年间建的一座阁楼,用以收藏宋徽宗的各种作品,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D.“铭”在本文指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章。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

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

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

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11月)联考语文试题]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

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

“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调考]A.券:契据。

古代的券由竹、木刻成,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证。

后世多用纸为券。

B.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

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

文中的御史中丞就是言官。

C.辱,本义指耻辱,用作谦敬词时,表示自己是低下的,别人对我所作的行为有辱于对方,这里敬称皇帝的任命为“辱命”。

D.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卿相等;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这里是皇帝对王德用的敬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官,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官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

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A.内阁,最早出现于明朝,其最高领导称首辅,其次为次辅,其余皆称群辅。

B.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D.外艰,是指外任,到边关任职。

古代官员离开京城外调做官称为“出”,一般有贬谪意。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3月双基测试]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在文言中与“迁”“拜”“授”等意思相同。

B.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刑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审定法律,复核刑名案件等职事,其长官称为刑部尚书。

D.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适应性考试]A.夷人:原指少数民族的一种。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

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

后来夷人就引申为对中国境内除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B.大张灯乐: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活动,常常附带一些民俗活动。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干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如贴春联(桃符、楹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等。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中就有贾府隆重迎接元妃回家省亲的内容。

“归”在古代指女子出嫁,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

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

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江西省南昌二中、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测]A.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

帝王之位称“九五”。

B.上古时长度单位产生很早,例如寸、咫、尺、丈、寻、常、豆、仞等都是长度单位。

在周制中,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C.“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D.“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甫、尊、令、贤、仁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

B.足下,敬词。

古代同辈相称才可用。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

C.“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

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