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赏析(教案)(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赏析句子 (共44张PPT)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赏析句子 (共44张PPT)

表述方式: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记叙文阅读指导
1、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丁香赋》)
学生一: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
学生二: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
记叙文阅读指导
语势强劲,抒发了……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记叙文阅读指导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 思考(设置悬念)
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 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
(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
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
答题思路: 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
抓关键词
化含蓄为直白
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 (偷梁换柱法)
例如:
记叙文阅读指导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 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以景衬情,风雪代表着的是恐惧和害怕, 突出了我害怕同学们笑话“我”和父亲。
记叙文阅读指导
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记叙果文阅。读指导 (2分)(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光,没有星星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记无叙文尽阅读的指导哀 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 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天空中没有多余的星星》

语文 赏析题(句子赏析) 教案

语文  赏析题(句子赏析) 教案

句子赏析【提问形式】问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联系语境,品味下边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4、赏析下面这句话。

【知识梳理】句子赏析的切入点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示例]“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示例]“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示例]“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

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示例]“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示例]“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4.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初中生说明文阅读指导及句子赏析教案

初中生说明文阅读指导及句子赏析教案

初中生说明文阅读指导及句子赏析教案第一章: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1.1 说明文的特点和定义解释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如事实陈述、逻辑推理等。

强调说明文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1.2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介绍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步骤,如理解题目、快速浏览、细读等。

强调关键词和句子的重要性,并教授如何提取和理解关键信息。

第二章:说明文的句子赏析2.1 说明文句子的特点和类型解释说明文句子的特点,如客观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介绍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句子,如定义句、描述句、解释句等。

2.2 分析和赏析说明文句子教授如何分析说明文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指导如何赏析说明文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修辞手法、形象描述等。

第三章: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1 理解说明文的主题和结构教授如何快速把握说明文的主题和论点。

指导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3.2 推断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教授如何根据说明文中的信息和线索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

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指导如何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章:阅读说明文的实践exercises4.1 练习阅读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提供不同主题的说明文样本,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4.2 分析和讨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第五章:总结和复习5.1 回顾和总结说明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回顾本章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并进行总结。

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说明文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5.2 复习和巩固阅读理解能力提供复习材料,巩固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阅读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六章:说明文中的概念和定义6.1 理解说明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解释说明文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并强调其准确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上下文中推断术语和概念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复习课件知识讲稿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复习课件知识讲稿

互相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 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提高句子赏析能力。
教师点评总结提高方向
点评学生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练习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 出不足。
总结赏析方法
教师总结句子赏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修辞手法的识别、表达效果 的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赏析要领。
明确提高方向
针对学生在句子赏析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给出具体的提高方向 和建议,如多读多练、注意积累等。
通过句子赏析,可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语言 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句子赏析在文学鉴赏、文章写 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与审美水平
通过句子赏析,可以 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 和鉴赏力,提升阅读 品味。
句子赏析能够激发阅 读兴趣,促进主动阅 读,提高阅读效率和 质量。
深入剖析句子结构、 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有助于理解文章深层 含义。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 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 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例如:“他的品质是那样 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 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 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 思,以加强语气。例如:“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
06 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日常阅读中关注优美句子
留意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作者使用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这些都是构成优美句子的重要元素。
摘抄和整理优美句子
遇到优美的句子,可以将其摘抄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日后欣赏和借鉴。

赏析句子及句子的作用教案

赏析句子及句子的作用教案

赏析句子及句子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赏析句子、分析句子作用两种题型。

2、把握赏析句子及分析句子作用的角度和一般方法。

3、借助模板,能够全面组织赏析句子及分析句子作用的答案。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课,同学们,请坐,请同学们欣赏这几种题型:1、赏析某段中的画线句。

2、从某一角度(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对划线句进行简要赏析。

3、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标红色横线的词语,这是什么题(明确赏析句子),难?能全面组织答案?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解决这类题的小妙招,大家认真听,一起走进今天的复习课:赏析句子及句子作用。

先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任务一:赏析句子二、例句导读,感悟写法(一)回顾所学,明确下列句子的写作手法。

(给大家三十秒的时间,看看能不能秒杀,得答案)从这些精彩的句子可知,好的句子,往往有它独特的魅力,教师引导句子的赏析角度:1、修辞: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

2、用词:动词、形容词、成语。

3、描写角度: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4、表现手法:对比。

5、特殊句式:双重否定句、矛盾句。

(二)回顾所学,按照提示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分组讨论组织答案,小组代表回答)三、阅读品味,归纳学法观察答案,总结答题模板。

第一步:定点:运用了……手法(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第二步:定位:写出了……(内容、特点等)突出……(作用)。

第三步:定情:表达……(作用、效果、情感等)答题模板: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表达方式等),写了 (内容、对象的特点),突出了(作用、效果),表达了 (情感)。

四、运用学法,自读文本阅读《海上的父亲》,完成下面的习题。

海上的父亲虞燕①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

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

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

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

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如何写?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全面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九年级精选篇1第一阶段主题学习,比较阅读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小组互助,合作探究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

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

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句子赏析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句子赏析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句子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句子赏析的基本方法。

2. 句子结构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赏析。

2. 句子结构在表达效果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文学作品原文。

3. 句子赏析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句子赏析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二、基本方法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句子赏析的基本方法,包括:a. 分析句子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等;b. 识别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c. 考察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d. 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2.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句,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实践练习1. 学生自选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教师选取典型句子进行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赏析,分享赏析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句子赏析的基本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句子赏析过程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句子赏析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结构在表达效果中的作用。

二、修辞手法赏析1. 教师讲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赏析方法。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例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三、句子结构赏析1. 教师讲解句子结构在表达效果中的作用,如:a. 简洁的句子表达清晰;b. 复杂的句子富有层次感;c. 句式变化丰富语言表达。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例句,分析句子结构在表达效果中的作用。

四、实践练习1. 学生自选课文中的句子,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赏析。

2. 教师选取典型句子进行展示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句子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3:记叙文阅读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句子的赏析”题型与特点。 2.了解相关知识,掌握记叙文阅读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3.学以致用,能熟练运用答题技巧,解答中考语文现代文 阅读 题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解读
记叙文是指摄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断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 以表达作者情感倾向或人生思考的一种文学作品样式。
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段话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 情,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 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方法技巧
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四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
分析含义。(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如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方法技巧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题五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
现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 么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 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 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赏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句子赏析题的常见题型。
2、掌握词句赏析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从用词、修辞、描写角度赏析词句的技巧和方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二)常见的题型
1、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或划线句子(说说划线句子的妙处)。
3、请从修辞(描写、用词等)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解题思路:
A.找角度(从修辞、描写、词语、句式的角度)
B.析内容(结合语境)
C.品效果(联系全文的情感及主旨)
1、修辞角度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
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方法,(把……比作……或将……赋予人格化),
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内容),表现了 (或表达
了)……(情感)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明确: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果树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果树争先恐后竞相开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火”“霞”“雪”来比喻果树开的花, 不
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写出春花争艳、万紫
千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描写角度(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细节、正面、侧面等描写。
答题格式:这句运用……描写,写出了人物(景物)的……特点(形象、心理、
情态等),表现了(或表达了)……(情感)。
答题模板:角度+具体分析内容(结合语境)+感情(心理)
例句(阿城《溜索》):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脚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明确: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首领早已见惯这样的场面,表现了首
领从容不迫,沉着冷静。(认真、负责)
例句: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
是哲尔赛岛了。
明确: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烘托了)大家遇到穷困潦倒于勒后的失望、
沮丧的心情。(烘托了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
照。)
3、用词角度
①词义角度
答题格式:这个词的本意是……意思,在文中是……意思,表达了(或表
现了)……(情感) 例句: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朱自
清《背影》 )
明确:“踌躇”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描写了父亲当时犹豫不决的矛盾心
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②词性角度 (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
答题格式:这是一个……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
特点(内容),表现了 (或表达了)……(情感)
例句(朱自清《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明确:运用“攀、缩、倾”一系列动词(通过“攀、缩、倾” 动词连用),
生动传神地刻画了父亲爬月台给“我”买橘子时的吃力、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
子深深的爱。
③感情色彩角度 (褒词贬用 贬词褒用)
答题格式:这个词是褒义词(贬义词),这里是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生
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特点(内容),表现了 (或表达了)……(情感)
例1:哎,我现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聪明!(朱自清《背影》 )
“聪明”运用反语,褒义贬用,我终于意识到自己那时侯太自作聪明了,
表现了我未能理解父亲爱心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例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明确:“标志”是个褒义词,这里褒词贬用,生动描绘了清国留学生在日本
的形象,辛辣的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我对麻木不仁、不思进取的
清国留学生的极端厌恶之情。
(四)链接中考(17、18、19年相关的中考试题)
[2019福建中考《火车上的见闻》] (1)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
加点词语)(3分)
参考答案:“抢”这个动词,本义是指夺,硬拿。这里指春运坐车的人多,一
票难求, 形象地写出春运期间票源紧、下手要快的特点,表达出“我”内心的急
切。
(2)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赏析句子)(2分)
参考答案: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列车员在寒风中工作的辛苦,暗含“我”对
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018福建中考《好沉的一抔土》]
(1)赏析画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
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
硕。
(2)赏析加点词语: “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
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3分)
[2017福建中考《一颗小白杨》]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
登上了哨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坎坷,突出了驻守
在塔斯提哨所的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3分)
(2)“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中加
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反复”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
过的,令人难以置信,因此考核组长、团政委多次验证,加以确认。(意思答对即
可)
(五)小结:
1.找角度(从修辞、描写、词语等角度切入)
2.析内容(结合语境)
C.品效果(感情)
(六)作业:完成2020年莆田市质检 《春到上王家》 第12题:结合语
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赏析加点词语)(3分)

(2)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
缕缕明媚的阳光。(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2分)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