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螨,蠕形螨简介汇总

合集下载

狗蠕螨诊断与治疗-灰鹦鹉螨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狗蠕螨诊断与治疗-灰鹦鹉螨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狗蠕螨诊断与治疗-灰鹦鹉螨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对患处进行刮片采样,提取少量皮屑,镜实验室镜检,发现一种约0。

疥螨寄生于羽毛根部,引起局部剧痒,鹦鹉常常用用喙撕咬局部羽毛,导致羽毛断落。

通常,疥螨具有传染性,它的传播途径是由亲鸟在巢箱里喂食时直接传给后代。

不过,平时一起生活的成年鸟儿互相传染也很常见。

所以,成对地或是群养的鸟儿在感染疥螨时需特别注意。

感染疥螨到疥癣爆发这之间有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携带疥螨的鹦鹉通常会在后半年到一年内爆发疥癣。

5.5螨虫病在家用鹦鹉中是比较多见的,鸟类常见的螨虫有疥螨、血螨虫、气囊螨、鳞足螨等等。

不管鸟事放在高处还是地面均会受到螨的侵袭。

螨冲不吸血时,虫体为灰白色和褐色,足长,行动灵活,吸血后体积膨胀,呈鲜红色。

它通常晚上爬上鸟体吸血,吸饱后藏于阴暗处。

引进新鸟或与邻近鸟类接触是螨虫传染的途径。

病鸟夜间休息不好,鸟体消瘦,贫血,羽毛脏湿而稀疏,没有光泽,毛易脱落,亲鸟不喂幼鸟,鸟体质下降,易患感冒等病。

口器前部为蹄形,中间有4对短脚,每只脚由5节组成;后部细长,表面密布横条纹。

犬蠕形螨的整个发育过程是在狗身上进行的,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以及若虫的三个阶段。

犬蠕形螨多寄生于患病皮肤毛囊上部,然后转移至底部,很少寄生于皮脂腺。

它们除了寄生在毛囊内外,还可以生活在狗的和淋巴结中,有的在其中繁殖。

宠物兽医学中犬蠕形螨的临床表现有三种形式:第一,局部蠕形螨病在1岁犬中最常见,有些病例不用药12个月后自愈。

但也有一些情况,可能会发展到全身性,应该用药物治疗。

其次,狗的蠕形螨有两种,幼犬和成年犬。

幼犬蠕形螨一般不到1岁,最多的是3-8个月。

有的和品种有关,比如吉娃娃、沙皮狗、比格犬、达美驰、八哥、德牧、柯利犬等等。

第三,有些与全身或局部蠕形螨感染有关,但有些无关。

病程较长,继发于浅表或深部脓皮病。

大型犬如圣伯纳德犬、纽芬兰犬、藏獒等也可发生脓皮病。

秋季狗病症表现-狗狗也会表现出独特的病症

秋季狗病症表现-狗狗也会表现出独特的病症

秋季狗病症表现-狗狗也会表现出独特的病症狗狗也会表现出独特的病症螨虫也是宠物狗最容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情况严重的话会诱发严重的皮肤疾病。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而且种类很多,目前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40余种。

目前有很多的狗狗都感染有螨虫。

螨虫也是宠物狗最容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情况严重的话会诱发严重的皮肤疾病。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而且种类很多,目前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40余种。

目前有很多的狗狗都感染有螨虫,当然感染螨虫之后狗狗也会表现出独特的病症?狗狗一、蠕形螨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鳞屑型:主要是在眼睑及其周围、额部、嘴唇、颈下部、肘部、趾间等处发生脱毛、秃斑,界限明显,并伴有皮肤轻度潮红和麸皮状屑皮,皮肤变得粗糙和龟裂,有的身上有小疖子。

皮肤变成灰白色,但是患部不痒。

脓疱型:感染蠕形螨后,首先多在股内侧下腹部出现红色小丘疹。

几天后变为小的脓肿,重者腹下股内侧出现大面积红白相间的小突起,并散有特殊的臭味。

此时,犬表现出不安的情绪,并有痒感。

大量蠕形螨寄生时,可导致全身皮肤感染,体毛脱落,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并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全身症状,病情严重的宠物可导致死亡。

二、耳痒螨:寄生于犬外耳部,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会引起大量的耳脂分泌和淋巴液外溢,且往往继发化脓。

有痒感,宠物会不时用爪子搔抓耳部,此外还会表现出不停地摇头、抓耳、鸣叫等症状,在器物上摩擦耳部,甚至引起外耳道出血。

耳道中出现棕黑色的分泌物及表皮增生的现象,宠物的耳部疼痛明显,有压痛,拒绝检查耳部,有时向病变较重的一侧做旋转运动。

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造成化脓性外耳炎及中耳炎,深部侵害时可引起脑炎,出现脑神经症状。

三、疥螨病:一般幼犬症状较为严重,先发于鼻梁、颊部、耳根及腋间等处,后扩散至全身。

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红色小疖子,以后变成水泡,水泡破溃后,流出粘稠黄色油状渗出物,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鱼鳞状痂皮。

患部剧痒,病犬常以爪抓挠患部或在地面以及各种物体上摩擦,因而出现严重脱毛。

螨虫的危害及预防

螨虫的危害及预防

红富士家纺螨虫的危害及预防——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

世界上已发现螨虫有50000多种,仅次于昆虫。

不少种类与医学有关。

近年来发现螨虫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诸如革螨、恙螨、疥螨、蠕螨、粉螨、尘螨和蒲螨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肤,引起“酒糟鼻”或蠕螨症、过敏症、尿路螨症、肺螨症、肠螨症和疥疮等疾病,严重的甚至能够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期。

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并以其螯肢和足跗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纡曲的隧道,雌虫就在此隧道产卵。

卵呈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壳薄,大小约80×180μm,产出后经3~5天孵化为幼虫。

幼虫足3对,2对在体前部,1对近体后端。

幼虫仍生活在原隧道中,或另凿隧道,经3~4天蜕皮为前若虫。

若虫似成虫,有足4对,前若虫生殖器尚未显现,约经2天后蜕皮成后若虫。

雌性后若虫产卵孔尚未发育完全,但阴道孔已形成,可行交配。

后若虫再经3~4天蜕皮而为成虫。

完成一代生活史需时8~17天。

疥螨一般是晚间在皮肤表面交配,是在雄性成虫和雌性后若虫进行交配。

雄虫大多在交配后不久便会死亡;雌后若虫在交配后20~30分钟内钻入宿主皮内,蜕皮变为雌虫,2~3天后便在隧道内产卵。

每日可产2~4个卵,一生共可产卵40~50个,雌螨寿命大约为5~6周。

最常见的螨虫病有耳螨、疥螨和蠕形螨病。

耳螨是寄生在耳道内的一种螨虫,常会导致局部搔痒、摇耳、肉眼可见耳道内有褐色分泌物,用外用杀螨止痒剂经1—2周便可治愈。

疥螨寄生在表皮中,可引起剧痒,使病犬持续搔抓、啃咬、磨擦患部皮肤,主要发生于头部,有时也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皮肤表面潮红、有疹状小结、皮肤增厚、有结痂,通常因经常抓破引起缺毛。

蠕形螨通常寄生于皮脂腺和毛囊中。

一般以颜面部、四肢及腋下多见,患部皮肤发红,有散在红疹,感染后可形成脓庖,多有体臭。

螨虫脓皮病-犬的蠕形螨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螨虫脓皮病-犬的蠕形螨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螨虫脓皮病-犬的蠕形螨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犬的蠕形螨病症状及治疗方法蠕形螨又叫脂蟥或毛囊虫,属于蠕形螨科蠕形螨属。

常寄生于动物的毛囊、皮脂腺内,引起皮肤病。

各种家畜都有其专一的蠕形螨寄生,犬蠕形螨身体细长,呈蠕虫状,一般身体长毫米,宽毫米。

外形上分头、胸和腹三部分,有四对足,腹部长,有横纹,口器位于前部呈蹄铁状,虫卵呈梭形。

蠕形螨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身体上进行。

雌虫产卵,卵孵化为二足幼虫幼虫蜕化为四足若虫,若虫蜕化变为成虫。

犬蠕形螨能够在宿主的和淋巴结内生活,并在那里繁殖,转变为内寄生虫。

它们多先在发病毛囊的上部,然后在毛囊底部,寄生在皮脂腺内。

本病多通过与病犬接触而感染。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仔犬身上常有竊形蛸存在,但不发病;当虫体遇有发炎的皮肤(较好的侵人条件〉、并有足够的营养时即大域繁殖,并引起发病。

犬蠕形螨病在临床上常分为鳞屑型和脓疱型两种:鳞屑型主要发生在犬的眼睑及其周围,口角、额部、鼻部、下颌部、肘部及祉间等处。

患部脱毛,皮肤轻度潮红,并有银白色具有黏液的皮屑,皮肤略显粗糙而龟裂,有的带有小结节,后期皮肤呈蓝灰白色或红铜色,患部几乎不痒,有的长时间保持不变,有的转为脓疱型。

脓疱型多发于颈部、胸部、股内侧及其他部位,后期可蔓延至全身。

体表大片脱毛,形成红斑,皮肤增厚,形成皱襞,有弥漫性小米粒至麦粒大脓疱疹,脓疱呈蓝红色,挤压汁排出,镜检胺汁可发现大量蠕形蝴和虫卵,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结痂,有难闻恶臭味,脓疱几乎无痒感,若伴有剧痒,则是有疥螨混合感染。

最终死于衰竭、中毒或脓毒血症。

犬蠕形螨病的病因与症状犬蠕形螨的病原学;2.犬蠕形螨的整个发育过程发生在狗身上,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若虫有三个阶段。

3.犬蠕形螨多寄生于患病皮肤毛囊上部,然后转向底部,很少寄生于皮脂腺。

它们除了寄生在毛囊内,还可以生活在狗的和淋巴结内,有的在其中繁殖。

犬蠕形螨病的临床症状;犬蠕形螨的症状可分为两种:2.脓疱型:多见于颈、胸、内阴等部位,后期遍布全身。

毛囊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9
❖ 人体经毛囊蠕形螨感染后,虫体 钻入毛囊内,由于虫体的机械刺 激和其排泄物的化学刺激,使组 织出现炎症反应。随着它不断繁 殖,逐渐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袋 状扩张甚至增生肥大,形成鼻赘, 还可导致继发毛脂腺炎和痤疮。 寄生部位毛囊涨大,皮脂腺分泌 物增多,感染细菌,形成粉刺。
精选ppt
10
❖ 临床表现为鼻尖鼻翼两侧 等处血管扩张,面部患处 轻度潮红,继而皮肤充血, 发生红斑湿疹或针尖大小 的红色痤疮庄丘疹、脓疮、 结痂等症状,可成批发生, 经久难愈。严重时刻累及 额、颊及眼周皮肤。从皮 损中可检查到毛囊蠕形螨 生活史的各个时期。
品有所帮助。
精选ppt
3
❖ 毛囊蠕形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肉 食螨总科,蠕形螨科。体细小,呈蠕虫状。体壁较 薄,为壳质膜结构。目前已知约有120种亚种。它 是一种小型的永久性寄生螨,可寄生于多种哺乳动 物的毛囊内。人体的主要寄生部位为面部、头皮、 乳头、胸、臀等处的皮脂腺上的毛囊内,其中以脸 面部感染率最高,如鼻尖为69.7%,鼻翼为68.3%。 可引起毛囊虫皮炎,表现为鼻尖和鼻翼两侧皮肤出 现弥漫性潮红,充血,脓疮、有痒感和烧灼感。
精选ppt
15
❖ 毛囊蠕形螨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酸碱度的适 应范围也较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肥皂、化妆品等 均不能杀死。
❖ 通过消除面部毛囊蠕形螨感染,能够有效控制和改 善面部症状。具体防治措施主要有:
加强宣传教育。
注意个人预防,避免和患者直接接触,毛巾、脸盆、衣 被要专用。
药物治疗:外用药有10%硫磺软膏,苯甲酸苄脂乳剂, 二氯苯醚菊脂霜剂等。也可服用灭滴灵、维生素B2、 B6,复合维生素B。
出现于面部皮肤表面,有利于该螨的接触传播。

犬疥螨

犬疥螨

犬疥螨犬的疥满病,俗称“癞皮狗”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寄生于皮肤的皮肤病,主要特征为剧痒、脱毛、皮炎、高度传染性等。

本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1.1病原疥螨虫属疥目中的疥螨科,其成虫成圆形,微黄白色,背部隆起,腹部扁平,雌螨体长0.30~0.40毫米,雄螨体长约0.19~0.23毫米,卵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150微米*100微米。

1.2生活史1.2.1发育时间疥螨属不完全变态,[1]它的发育需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雌性虫在宿主表皮找到适当部位以螯肢和前足跗节末端的爪挖掘虫道,约经2~3天后开始产卵,产完卵后死亡,寿命约4~5周。

卵经3~8天孵化成为幼虫,幼虫移至皮肤表面,在有毛的皮肤上开凿小穴,在里面经3~4天退化变为若虫,若虫再钻入皮肤形成浅穴道,并在里面经3~4天蜕化变为成虫。

疥螨整个发育过程为8~20天,平均15天1.2.2成虫寿命雄雌虫交配后不久雄就死亡,雌虫产卵期为4~5周,产完卵后雌虫寿命为4~5周。

2 流行病学(1)感染来源羊,猪,牛,骆驼,马,犬,猫,兔等哺乳动物,尤以山羊和猪多发。

(2)传播方式通过动物直接接触或通过被污染的动物产品及工作人员间接接触传播。

(3)发病诱因动物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皮肤卫生状况不良时易发病,尤其在秋天以后,毛长而密,阳光直射动物时间减少,皮温恒定,温度增高,有利于螨生长繁殖,夏季少发。

(4)繁殖力此虫产卵数量虽然少,但发育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条件下1~3周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条件不利时停止繁殖,但长期不死。

常为疾病的复发的原因。

(5)抵抗力螨在宿主体上遇到不利条件时可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期长达5~6个月,此时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离开宿主后可生存2~3周,并保持侵袭力。

(6)季节动态秋、冬、春夏季节,尤其是阴雨天气,蔓延最快,发病强烈。

(7)年龄动态幼龄动物易患螨病且病情较重,成年动物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往往成为感染来源。

3 临床症状在临床上疥螨病的潜伏期的长短依疥螨虫数目以及条件而定,通常波动于几日到数月之间,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的口,鼻梁,眼眶,耳部的基底部,及前胸,腹下,腋窝,大腿内侧和尾根,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终可遍布全身,病初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接着发生结节,特别是在皮肤较薄之处,还可见到水泡甚至脓胞。

羊疥螨病的防治

羊疥螨病的防治

羊疥螨病的防治疥癣又叫螨病,俗称“癞病”“羊癞”,是指由疥螨科或痒螨科的螨寄生在羊的体表面引起的慢性、寄生性、接触性皮肤病。

可以分为疥螨病和痒螨病两类。

以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消瘦、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张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本病特征,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特别是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时最容易发生,所以圈舍、运动场、饲料槽等要经常打扫清理和消毒。

病原体痒螨虫体呈椭圆形,大小为0.5~0.8mm。

可寄生于羊、兔、牛、马等许多动物的体表,各种动物体上的痒螨形态很相似,但彼此互不传染。

疥螨成虫的身体大致呈圆形,大小为0.2~0.5mm,寄生于羊等动物的表皮深层(图1~图3)。

痒螨寄生于表皮表面,吸取渗出液为食。

疥螨和痒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寄主动物体上度过。

疥螨在宿主表皮挖凿隧道,寄生于皮肤深层隧道内,以角质层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虫体在隧道内进行发育和繁殖,疥癣虫在干燥处只能活20d。

痒螨生活在羊的皮肤上,离开皮肤后容易死亡,雌虫在皮肤上产卵,卵经过10~15d发育为成虫。

疥螨整个发育过程8~22d,痒螨为10~20d,因此螨病除主要由于病畜直接接触外,还可通过螨及其卵污染的羊舍、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

2.诊断要点【临床特征】①痒螨病:山羊多发于毛长而且稠密的地方。

如唇、口角、鼻孔周围,暖、耳根、乳房、阴囊、四肢内侧等部位,然后波及全身,在羊群中首先引起注意的是羊毛结成束和体躯下部泥泞不洁,而后可以看到零散的毛丛悬垂于羊体,好像披着破棉絮一样,甚至全身被毛脱光。

绵羊多发于毛长而且调密的部位,如背部、臀部、尾根等部位。

②疥螨病:主要在头部明显,嘴唇周围、口角两侧、鼻子边缘和耳根下面也有,奇痒,病羊极度不安,用嘴啃咬或蹄子踢患部,常在墙壁上摩擦患部。

患部被毛脱落,脱毛地方可以触摸到颗粒(图4)。

皮肤发红肥厚继而出现丘疹、水泡火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物,干燥以后形成痂皮,皮肤增厚。

龟裂多发生于嘴唇、口角、耳根和四肢弯曲面。

寄生虫

寄生虫
须肢
螯肢爪
盾板 眼
丝状感器
羽状毛 背毛
地里纤恙螨幼虫标本图
地里纤恙螨幼虫示意图
生活史
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成虫
7-14天 前幼虫 2-8天 卵
若蛹 10-16天 若虫 10-35天
成蛹
7-15天
成虫
生 态
宿主(幼虫寄生):哺乳类(鼠)、鸟类、两 栖类及脊椎动物等。 部位:皮薄湿润处—后头发缘、颈、肩部(人) 耳窝(鼠) 孳生地:温暖、隐蔽、潮湿,多草多鼠等场所 消长:夏季型、春秋型和秋冬型 活动:螨岛—恙螨幼虫的活动以早晚较多,活动 范围小,半径一般不超过3米,垂直距离10~20 ㎝,常聚集呈点状分布。易随水扩散。
与疾病的关系
1、恙螨皮炎: 唾液—溶解皮下组织—局部凝固性坏死—皮炎 被叮刺处—痒感,丘疹,水疱,黑褐色焦痂, 脱落后形成浅在性溃疡。 2、恙虫病:恙虫东方体。鼠—保虫宿主 急性传染病,起病急、持续高热、皮疹、焦痂 和溃疡、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为汉坦病毒。
恙虫病的焦痂
疥 螨 scab mite
P254
疥螨属真螨目、疥螨科,是一种永 久性寄生螨类。寄生于人和哺乳动 物的皮肤表皮角质层内,引起剧烈 瘙痒的顽固性疥疮病.寄生于人体的 疥螨为人疥螨.
形 态
成虫:近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 虫体长0.3-0.5mm,颚体短小,螯肢似钳状, 有足4对。全身遍布波状皮纹。
恙 螨 chigger mites P249
恙螨(恙虫)属于真螨目、恙螨科 (Trombiculidae),成虫和若虫营自生 生活,仅幼虫营寄生生活,寄生在家畜 和其他动物体表,能传播恙虫病等疾病。
全世界已知约有3000多种及亚种, 其中有50种左右侵袭人体。我国已记录 有500余种及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寄生人体的两种蠕形螨形态基本相似,螨体 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成虫
• 体长约0.1~0.4mm,雌虫略大于雄虫。颚体 宽短呈梯形,位于虫体前端,螯肢1对,针状, 须肢分3节。躯体分足体和末体两部分,足体 腹面有足4对,粗短呈芽突状。雄螨的阳茎位 于足体背面的第2对足之间,雌螨的生殖孔在 腹面第4对足之间。毛囊蠕形螨较长,末体约 占躯体长度的2/3~3/4,末端较钝圆;皮脂蠕 形螨略短,末体约占躯体长度的1/2,末端略 尖,呈锥状。
疥疮是如何传播的? 如何检查与防治蠕形螨感染?
——第四小组
疥疮简介
• 疥疮是由于疥虫(或称疥螨)感染皮肤引 起的皮肤病。疥虫寄生于皮肤中,挖掘 “隧道”中产生机械刺激,及其分泌物和 排泄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感染者皮肤 剧烈刺痒,夜间尤甚(因疥虫在晚间活动 力强),本病多发生于冬季,病程长短不 一,有的可迁延数月。
疥疮主要传播途径:
• 1.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同床共被、握手、抱 过患病的小孩等,尤其身体的密切接触, 更易被传染;
• 2.间接接触,如接触了被疥虫污染的衣服、 毛巾、鞋袜、被褥、浴巾等。
• 3.性接触传播,性生活,性接触是疥疮传播 最强的一种途径,所以在治疗疥疮的时候, 如果是已经结婚的患者,夫妻双方必须做 到同时预防治疗,避免反复交叉感染。
诊断
• 疥螨寄生部位的皮损为小丘疹,小疱及隧道,多 为对称分布.疥疮丘疹淡红色,针头大小,可稀疏 分布,中间皮肤正常;亦可密集成群,但不融合. 隧道的盲端常有虫体隐藏,呈针尖大小的灰白小 点.剧烈瘙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
• 检出疥螨的方法,过去常用消毒针尖挑破隧道的 尽端,取出疥螨,或用消毒的矿物油滴于皮肤患 处,再用刀片轻刮局部,将刮取物镜检,最近国 内学者常用解剖镜直接检查皮肤破损部,发现有 隧道和其盲端的疥螨轮廓,即用手术刀挑出疥端, 即可确诊,阳性率可达97.5%。
毛囊蠕形螨
电镜图
生活史与习性
• 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 5期。雌虫产卵于毛囊或皮脂腺内,毛囊蠕 形螨卵呈小蘑菇状,大小约 0.04mm×0.10mm,皮脂蠕形螨卵呈椭圆 形,大小约0.03mm×0.06mm。约经60小 时孵出幼虫,幼虫约经36小时蜕皮为前若虫。 幼虫和前若虫有足3对,经72小时发育蜕皮 为若虫。若虫形似成虫,惟生殖器官尚未发 育成熟,不食不动,约经2~3天发育蜕皮为 成虫。约经5天左右发育成熟,于毛囊口处 交配后,雌螨即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 雄螨在交配后即死亡。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 半个月。雌螨寿命4个月以上。
疥螨简介
• 中文名称:疥螨 • 英文名称:sarcoptid mite • 定义:口器咀嚼式,螯钳端部具小齿,可
穿入皮肤;体表有细纹和鳞状突起或短刺; 足粗短,足跗节具长柄吸盘或长毛。寄生 于人体或各种家畜,生活在口器形成的表 皮洞穴或隧道内,刺激和损伤皮肤引起疥 疮。
疥螨生物形态
• 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 雌螨大小为0.3~0.4mm;雄螨为0.2mm.颚体短小,位于 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适於啮食宿主皮肤的角 质层组织.须肢分三节.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 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 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足短粗,分5节, 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 部有角质内突.雌雄螨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 称吸垫(ambulacra),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 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足末端具吸垫.雌 螨的产卵孔位于后2对足之前的中央,呈横裂缝状.雄螨的 外生殖器位于第4对足之间略后处.两者的肛门都位于躯体 后缘正中。
疥疮治疗
• 主要药物:天然植物精华瑞香狼毒溶液 、、 百灭宁、苯甲酸苄脂,硫磺油膏 、艾弗麦 克素
• 其他药物:抗组织胺 、三环抗忧郁剂 、 镇定安眠药物 、角质溶解剂
蠕形螨简介
• 中文名称:蠕形螨 • 英文名称:demodicid mite • 定义:小型,窄长,形如蠕虫。颚体梯形,
中央为锥突状的针鞘,螯肢针状;躯体有 环形皮纹;足四对,粗短。寄生于毛囊或 皮脂腺内,也可寄生在腔道和组织内,引 起蠕形螨病。
• 疥螨一般是晚间在人体皮肤表面交配,是雄性成虫和雌性 后若虫进行交配,雄虫大多交配后死去,雌后若虫在交配 后20~30分钟内钻入宿主皮内,蜕皮为雌虫,2~3天后即 在隧道内产卵,每日可产2~4个卵,一共可产40~50个, 雌பைடு நூலகம்寿命约5~6周。
致病
• 疥螨的致病是由于挖掘隧道引起皮损所致, 而其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死虫体又引起 过敏反应,使人发生奇痒。疥螨夜间大肆 活动,常造成失眠而影响健康。在引起皮 损的初期,仅限于隧道入口处发生针头大 小的微红小疱疹,但经患者搔破,可引起 血痂和继发性感染,产生脓疱、毛囊炎, 严重时可出现淋巴结炎,甚至蛋白尿或急 性肾炎。
生活史
•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期.疥螨 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并以其螯 肢和足跗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纡曲的 隧道, 雌虫就在此隧道产卵。
• 卵呈椭圆形,产出后3到5天孵化为幼虫,幼虫生活在原隧 道中,或另凿隧道,经3~4天蜕皮而为成虫,完成一代生 活史需时8~17天。
•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人体的鼻、鼻沟、额、下 颌、颊部、眼睑周围和外耳道,也可寄生于 头皮、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 茎和肛门等处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刺吸毛囊 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的内容物,也可取食皮脂 腺分泌物、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等。毛囊 蠕形螨寄生于毛囊,以其颚体朝向毛囊底部, 一个毛囊内一般为3~6个。皮脂蠕形螨常单 个寄生于皮脂腺和毛囊中。其颚体朝向腺体 基底。
•蠕形螨对温度较敏感,发育最适宜的温度 为37°C。当宿主体温升高或降低时,蠕形
螨爬出,在体表爬行。蠕形螨昼夜均可爬出
皮肤表面,且以雌螨为主。毛囊蠕形螨爬出 高峰时间为10:00~18:00, 皮脂蠕形螨为 20:00~2:00。蠕形螨生活力较强,对温湿 度、pH和某些药物均有一定的抵抗力。 5°C时可活1周左右,而在干燥空气中可活 1~2天,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强于碱性环境, 尤以皮脂蠕形螨为明显。75%酒精和3%来 苏液15分钟可杀死蠕形螨,日常用的肥皂不 能杀死蠕形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