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秦皇汉武中考试题

秦皇汉武中考试题

“秦皇汉武”与2009年中考试题举例综合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来看,对历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往往是考查的重点,2009年的中考也不例外。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自然也是中考的“宠儿”。

一、中考知识链接(一)与秦始皇相关的历史史实(1)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秦始皇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徭役繁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法律残酷,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最终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二)与汉武帝相关的历史史实(1)思想上: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2)政治上: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3)经济上: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开发边疆: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

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总之,汉武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二、中考试题呈现1.(2009·龙岩)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统一全国车辆两轮间的距离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 D.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答案:D2.(2009·汕头)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嬴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D.秦国主要依靠嬴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嬴政答案:D3.(2009·莆田)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其货币的样式是()A B C D答案:A4.(2009·泉州安溪县)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B.秦朝法律残暴C.当时市场竞争激烈D.日常生活提倡文明礼貌答案:B5.(2009·常德)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想答案:C6.(2009·扬州)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下列史实与汉武帝有关的是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②颁布“推恩令”③强化监察制度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7.(2009·福建惠安)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中国古代史复习(初中历史汉武带至唐太宗时期)

中国古代史复习(初中历史汉武带至唐太宗时期)

◇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识记)
• 科举制:隋文帝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 形成: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 成。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 • 完善: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子学规模, 进士科 第一名称为状元;武则天时形成殿试制度,创 设了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 的考试内容 • 衰落: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 范围内命题,实行“八股取士”,答题必须按 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考生不能 发挥自己的见解。 • 废除: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评价唐太宗(运用)
• 但作为封建专制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 削和压迫,在晚年时,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 逐渐滋长。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 了哪些启示?
• 原因:认真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和 虚心纳谏,推行改革措施。 • 启示:如为发办事,使人民安居乐业, 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如关 心国计民生,使老百姓能和谐创业。等 等。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江南地区的开发 (识记)
•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 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江南地区的开发 (识记)
• 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洛 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 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 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史 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注意:曹操不属于三 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理解)
• 一、背景: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 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 二、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 三、内容: • 1、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 • 2、实行汉化政策:

中考考点14:说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a)

中考考点14:说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a)
个历史事件或一位 历史人物,都应该 一分为二,全面地 进行分析和评价。
11
材料1: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侯 王。……”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汉初立诸王(诸侯王)……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后汉书·百官志》 材料3: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分)地,……而诸侯 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
大将兵权;建立 禁军轮流驻防;
地方:解除地方 节度使权利;将 地方的权力收归 中央,派官员管 理地方财政;增 设机构分割制衡;
削弱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 局面; 官僚机构膨胀,军费和官俸开支 巨大; 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导致 “积贫”局面;
文 采取“崇文抑武” 化 策略;
9
秦朝是短暂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 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对历史有巨 大贡献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 某些方面又是先进的。
和官学) 的大一统;谏,善于 保证决策正确,政治清明; 治 用人;
完善三省六部制 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 选拔治国人才
经 重视农业生产, 济 减轻赋役负担;
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增强综合国力
8
措施
政 中央:“杯酒释 治 兵权”解除统军
影响
4
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讨论探究:
整理四位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措施,并探究其各项 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5
措施
影响
政 建立皇帝制度 治 中央:建立中央
集权官僚制(丞 相、太尉、御史 大夫) 地方:郡县制
巩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经 济文化交流;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同时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专题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专题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重要朝代一、秦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开灵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对秦始皇的评价(或你所认识的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杰出政治家。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我国以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初步基础。

他推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

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题只要答出2—3个观点即可)二、大一统的汉朝1、文景之治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措施: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治世的局面。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扫六国中国一统
统一成为民族发展 的历史主流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延续两千年
修驰道车同轨
的国家制度
丰 功 伟 绩
一文字推行全国 承袭发展,一脉相承 方孔钱天下流通 民族团结统一的纽带
度量衡沿用千年 中华民族抗击外来
筑长城拒匈奴 侵略的意志象征
凿灵渠统一岭南
民 族
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

赋役沉重
智慧结晶, 至今受益
作舟和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 使政策更加正确,政治
政 覆舟”。
比较清明。
治 善于用人(“房谋杜断”)和虚心
纳谏(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这是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 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 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 负责政令的执行。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 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 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 权。
考点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 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 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 生的重要影响
秦朝统一
秦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咸阳
秦朝一统有何重大意义?
秦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春秋 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大帝国。
秦始皇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
法律
政治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表
皇帝
监督和检举 京师百官以及皇 族的不法行为
(中央)
司隶校尉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刺(地方)
地 方
史 刺 刺 刺刺 刺刺刺刺刺刺刺刺 刺 制 史 史 史史 史史史史史史史史 史

复习课《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复习课《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复习课《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顾所学,能在表格中罗列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说出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能运用相关史料,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进行适当评价,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表格整理、合作探究、评析历史人物、练习巩固等过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讨论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并能进一步掌握辨证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能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官僚制,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创新,知道古代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形成辩证、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习整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所带来的影响;2、难点:能结合史实材料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练习法五、教学流程1、设疑激趣展示:历史典故唐太宗询问左右大臣:“开创新朝和稳固江山哪个更难?”提问:如果你是大臣,你会如何回答?学生:打天下比较难,因为要四处征战……守江山难,因为要采取各种措施巩固统治……展示:历史典故续面对大臣的辩论,唐太宗说:“开创新朝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眼下巩固天下的困难,才是我和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叙述:古代中国,经历多少朝代更替。

考点16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考点16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领 措施

影响
善于用人(“房谋杜断”)和虚心 纳谏(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 使政策更加正确,政治 政 隋亡的教训,把君主和人民分别比 比较清明。 治 作舟和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
覆舟”。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这是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 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都 采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试简述其发展 历程。
(1)确立:秦朝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巩固:西汉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 制度得到巩固。 (3)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4)加强:北宋宋太祖将军权、行政权,财政权都收 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 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 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 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三 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 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 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 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 集权。
领域
措施
影响
非常重视发展生产, 经济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文化
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 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 标准。
领 主要措施

影响
颁布“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 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国,
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
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 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
弟,建立侯国。
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治 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州

第一单元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复习684

第一单元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复习684

(2)、积极影响:
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思考:唐太宗对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有何贡献?
1、对中外交往政策:积极友好。 表现:①设与门机构:鸿胪寺 ②鼓励外商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 国居住、做官,不中国人通婚 ③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者、商贾、学者、 艺术家、僧侣等来唐访问 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 2、对中外文化政策:开放的政策、兼收幵蓄的政策 表现:①吸收外来宗教,促进中国佛教事业 ②唐玄奘去印度取佛经 ③朝鲜、日本僧人、学者等学习大唐先进文 化,学成后传播到本国
2、过:晚年勉强受谏,还大修宫殿,求仙炼丹 等,享乐思想做法滋生。 3、总之他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强盛时期的杰 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 明君。
三、康熙
(一)、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满洲贵族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 形势: 斗争大体结束。 2、统治不稳而面临严重的危机。 ①朝中辅臣鳌拜专权,威胁皇权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斗争 ③游牧与漠西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④因满族贵族入关后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 服等政策激化了满汉民族矛盾 ⑤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侵略势力有待 驱赶
1、评述秦始皇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成所作出的贡献
1)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 2)征服匈奴、百越,增设四郡加强统治, 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 3)建立中央集权,实施大一统政策,开 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新纪元。
2、巩固国家统一措施
政治上: 建立与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奠定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栺局;有 利亍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形成不发展。也容易导致 阶级矛盾激化 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等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等 影响:有利亍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商品 经济发展 军事上: 构筑水陆交通网,南平百越,北击匈奴 影响: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考点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运用)
【复习要求】
1.知道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期间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对后世的影响;
2.学会用全面地(一分为二)、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导学】
一、找一找,纠正表格中的错误信息。

二、连一连,所采取的措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秦始皇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汉武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唐太宗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导致了后来“积
贫”“积弱”局面。

宋太祖这一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统一的大一统
格局,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课堂探究
1. 有人认为:就实质而言,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四位封建帝王的共同点。

3.我国历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___ 4.例题
材料1:汉初立诸王(诸侯王)……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后汉书·百官志》
材料2: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分)地,……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 材料3:
(1)材料1和材料2中汉朝的政治制度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要改变?(用史实说明)(3分)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优点?(4分)
(3)统治者对政治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的目的是什么?(2分)
预习单
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秦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
2.谁在位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____________
3.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_______________
4.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
5.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
7.为加强思想,秦始皇推行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8.秦朝全国统一的货币为?___________________
9.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实施了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
11.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建立了什么制度?_______________
12.思想上,汉武帝采纳了由谁提出的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由此开通了丝绸之路?________________
14.被各族人民拥戴为“天可汗”的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
15.宋太祖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了军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宋太祖采取什么策略,使文人受到普遍重视?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开辟丝绸之路
2.“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

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3.20 世纪 90 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4.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
A B C D
5.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
A.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今”的目的是()
A 惩治地方豪侠
B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完善举荐人才制度
D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7.小明喜欢看电视剧《汉武大帝》,他想知道以下关于汉武帝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平定“七国之乱”
B、强化了中央集权
C、他采用无为而治的方针
D、他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出现“光武中兴”
8.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 C.隋文帝D.唐玄宗
9.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14分)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摘自【西汉】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3分)
材料二:《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2)材料二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1分)其根本目的何在? (1分)
材料三: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有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注:秕:中空不饱满的谷粒。

子厚:柳宗元
《十批》:郭沫若所写的《十批判书》,批判古人,包括秦始皇
(3)请归纳该诗对秦始皇的态度。

(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2分)
材料四: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
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

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些。

——2007年第6期《随笔》
(4)材料四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 (1分)据材料四说明其理由。

(1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分,至少答出两点)
(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3分)
(1)功绩: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征服岭南,设郡管理,把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北击匈奴,修长城,加强北方边防。

(3分)
材料二:《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2)材料二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1分)其根本目的何在? (1分)
(2)理由:秦始皇实行暴政而亡。

(2分)目的:施行仁政于民,巩固统治(2分)
材料三: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有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注:秕:中空不饱满的谷粒。

子厚:柳宗元
《十批》:郭沫若所写的《十批判书》,批判古人,包括秦始皇
(3)请归纳该诗对秦始皇的态度。

(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2分)
(3)态度:肯定(或高度赞扬)秦始皇。

(1分)看法:该观点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和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没有看到秦始皇的暴政及其危害。

(2分)
材料四: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

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些。

——2007年第6期《随笔》
(4)材料四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1分)据材料四说明其理由。

(1分)
(4)倾向:少赞扬,基本否定。

(1分)理由:秦始皇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

(1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分,至少答出两点)
(5)基本原则: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进行评价。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