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共3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共3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大。
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可以为银行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指导,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受到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时,需要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以预测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结合借款人的抵押物、担保人和财务状况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授信决策。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一、确定评估对象评估对象通常是商业银行的借款人,包括企业和个人。
商业银行需要确定评估对象的身份信息、借款用途、抵押物、担保人等信息,以便进行下一步评估。
二、收集评估信息商业银行需要从多个渠道收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包括:1. 申请人提供的信用信息:借款人提供的收入证明、资产证明、信用报告、纳税记录等。
2. 现场调查:商业银行派出专人对借款人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包括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管理水平等。
3. 外部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信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评级机构合作获取借款人的评级信息,对借款人进行评级。
三、分析评估信息商业银行需要对收集到的评估信息进行分析,包括:1. 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根据借款人提供的财务信息、账户流水等信息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计算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偿债能力比率等指标,衡量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2. 评估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报告、征信记录、历史还款记录等信息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商业银行需要了解借款人的还款习惯、信用记录,判断借款人是否具备还款意愿。
3. 评估借款人提供的抵押物和担保人:商业银行需要对借款人提供的抵押物和担保人进行评估,包括抵押物的价值情况、担保人的信用情况等,判断抵押物和担保人是否能够有效减轻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级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级报告2010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级报告银行简介及第三方支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
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是财政部下属的一家国有独资银行,负责管理和分配根据国家经济计划拨给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相关项目的政府资金。
1979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为一家国务院直属的金融机构,并逐渐承担了更多商业银行的职能。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在1994年成立,承接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职能,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逐渐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商业银行。
1996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9月17日成立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939),2007年9月25本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1939)。
中国建设银行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我国五大银行之一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综合竞争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作为规模居国内第二大、盈利能力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的金融巨头,在中国银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的重要性及可能获得的支付是显而易见的。
2004年8月中国政府以注资和出售不良贷款方式对中国建设银行给予支持,尽管建设银行在改革上依然面对重大挑战,但政府最近的援助有利于强化它的实力以应付挑战。
而且政府以社会公共管理者身份健全商业银行的融资体系,中央政府的支持保证了建行的清偿能力,从而确保了其安全性。
个体信用评级一、经营环境据中国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
信用企业等级评审报告模板

信用企业等级评审报告模板1.引言1.1 概述概述:信用企业等级评审是通过对企业信用记录和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量化和评定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全面的信用评审模板,帮助企业自我评估和提升信用等级,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报告将介绍信用企业等级评审的背景、重要性、方法和指标,以及总结评审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编写,旨在推动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诚信经营,共同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正文部分包括了信用企业等级评审的背景、重要性,以及评审的方法和指标;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评审的结果,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整篇报告将围绕着信用企业等级评审展开,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论述其重要性和影响,以及为信用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全面的信用企业等级评审报告模板,以便于评审人员或相关工作者能够依据该模板进行评审工作。
通过本报告模板,评审人员可以了解如何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了解评审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掌握评审的方法和指标。
同时,本报告模板也旨在对信用企业等级评审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提升企业信用等级评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
希望本模板能够成为评审工作的有效辅助工具,为企业的信用评定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正文2.1 信用企业等级评审的背景信用企业等级评审是指根据企业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行为,通过定量化的评估和排名,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定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企业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信用企业等级评审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用企业等级评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一种客观评价。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银行年度信用评级报告经过对银行有关资料的认真分析和实际调查研究,该行年度信用等级为级,现提出以下具体评估报告:一、基本概况该行外部经营环境情况:包括政策环境,该行受政策及上级行的影响,在行业中经营优势或劣势;区域环境,该行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及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该行在地区经营中的优势和劣势;近期有何重大变更事项,如迁址、主要领导人变更等。
二、资产风险状况分析(一)资产安全性分析1、资产组合对资产风险度的影响根据银行的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存放央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信贷类资产(包括:短期贷款、贴现、应收进出口押汇、中长期贷款、广义逾期贷款)、投资(包括:短期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投资应为国债投资)、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其他资产(为资产总额减上述四项资产)五大类占总资产的比重(可采用图表方式列示),分析该行资产配置状况。
根据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率判断该行风险度的高低,并简要列示该行的高风险资产。
2、贷款质量(1)贷款质量现状。
以五级分类法或其他评估贷款质量的方法,分析贷款质量。
对主要不良贷款户的成因、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分析并说明当年新增不良资产的金额、笔数、形成的主要原因(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政策性因素、经济环境因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因素等)。
(2)贷款风险集中程度。
根据该行贷款的行业分布、客户分布分析状况说明贷款的风险集中程度,判断贷款的发放是否充分运用风险分散原理及对整体贷款质量是否构成影响或威胁,或揭示潜在风险。
3、非贷款类资产质量如果该行有非贷款类不良资产,说明非贷款类不良资产的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各项非贷款类不良资产的数额、成因、变化情况。
4、信用证、担保、承兑汇票三项表外业务风险分析信用证的基本情况、垫款金额、形成原因。
担保的基本情况、垫款金额、形成原因。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提供客观、准确的信用评级意见。
评级依据包括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风险管理水平、治理结构等多个指标,综合考量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和信用风险,以评估其信用质量和还款能力。
二、银行背景及战略1.银行背景介绍:包括银行的历史发展、注册资金、企业性质等。
2.银行战略分析:包括银行的市场定位、业务发展方向、竞争优势等。
三、资产质量评估1.不良贷款率:评估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分析其不良贷款管理能力。
2.拨备覆盖率:评估银行拨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分析其资产质量风险防范能力。
3.资产违约率:评估银行的债券、信托产品等资产的违约风险。
四、盈利能力评估1.资本充足率:评估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度,分析银行的资本金量、盈利能力与业务发展的匹配程度。
2.资产收益率:评估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分析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结构。
3.净利润增长率:评估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分析银行的业务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
五、风险管理评估1.资金流动性:评估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包括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和流动性管理策略。
2.利率风险管理:评估银行对利率波动的敏感度和风险管理能力,包括银行的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的匹配性。
3.市场风险管理:评估银行对市场风险的管理能力,包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风险敞口及风险控制措施。
4.信用风险管理:评估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力,包括银行的风险控制策略和信用评级体系。
六、治理结构评估1.董事会结构:评估银行董事会的合规性、独立性和决策能力。
2.高管团队:评估银行高管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分析其对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
3.内控制度:评估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银行内控手册、风险管理流程等。
七、综合评价及信用等级根据以上评估结果,结合市场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综合评估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给出相应的信用等级评价和建议。
评级等级通常分为AAA、AA、A、BBB、BB、B、CCC等不同等级,供投资者或债权人参考。
市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报告

市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报告客户名称:ⅩⅩ市大诚置业有限公司经办机构:公司银行部声明与保证我们在此声明与保证:此报告是按照ⅩⅩ市商业银行的有关规定,对客户的各项资料经过审慎调查、核实、分析和整理后,依托Ⅹ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完成。
我们对评级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一、结论(一)系统评级结论(二)评价人员建议理由说明:2010年末,客户资产总额为3208万元,较上年增加399万,其中流动资产471万元,较上年减少452万元,主要是存货、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减少所致,其中存货减少172万元、银行存款减少127万元、其他应收款减少97万元。
2010年客户存货周转天数为10.67天,指标较好。
表明客户产品销路较好,无明显积压情况。
客户固定资产1672万元,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截至2010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42.80%建议:给予客户评级为A级。
(二)资信评估模型二、客户基本情况(一)客户基本情况表(二)客户发展沿革及股东情况客户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及陶瓷销售,注册资本200万元。
公司股东为周斌,出资1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周钢,出资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吴鹰翔,出资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
周斌任法定代表人。
公司开发资质为暂定。
我市戴家弄“文豪园”是客户所接项目,该项目占地5158平米,开发面积4427.94平米,投资总额2900万元。
根据客户的可研性报告,该项目竣工完成后,共可实现约4500万元的销售收入。
三、客户财务情况单位:万元财务分析:2010年末,客户资产总额81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62万元。
主要原因是,客户将所有资金全投入在建工程建设(反映在固定资产科目),银行存款34万元。
截至2010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76%,较上年末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企业对自身负债规模控制平稳,企业资产负债水平较高。
流动比为负数,说明那个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极弱,企业应补充流动资金,调整负债结构。
营口银行信用评级

发债主体营口银行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行”)批准于1997年4月在辽宁省营口市注册成立,成立时的名称为营口城市合作银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8亿元。
1998年6月,经人行批准重组变更为商业银行,并更名为营口市商业银行。
2008年1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批准,正式更名为“营口银行”。
截至2009年末,营口银行前三大股东持股情况为:联昌银行持有18.19%的股份、辽宁金鼎镁矿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6.69%的股份及辽宁群益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持有13.85%的股份。
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见表1。
表1 2009年末营口银行前十大股东情况 单位:股序号 股东名称 股 数 持股比例(%)1 联昌银行 161,239,502 18.19%2 辽宁金鼎镁矿集团有限公司 147,952,044 16.69%3 辽宁群益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122,821,263 13.85%4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财政局 66,410,631 7.49%5 营口鑫磊置业有限公司 52,438,844 5.91%6 沈阳嘉营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40,000,000 4.51%7 大石桥市欣立耐火材料厂 35,705,316 4.03%8 营口庆营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32,100,000 3.62%9 营口华夏石材陶瓷商城有限公司 30,846,379 3.48%10 营口市财政局 25,705,316 2.90%10 大连毅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25,705,316 2.90%合计740,924,611 83.57%资料来源: 营口银行提供联昌银行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商业银行、东南亚第五大银行集团,其第一大股东为负责马来西亚国有资产管理的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国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联昌银行27.88%的股份。
营口银行于2009年成功与联昌银行实现战略合作,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
工行财务信用评级报告模板

工行财务信用评级报告模板1. 背景介绍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京市。
工行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值银行之一。
工行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个人银行、企业银行、资本市场等领域。
2. 主要财务指标2.1 资产总额工行的资产规模是评估其稳定性和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财务报告,截至2021年,工行的资产总额达到X万亿元,较上年增长X%。
资产总额的稳步增长表明工行在扩大业务规模和提升市场份额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2.2 净利润净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根据财务数据,工行在2021年实现净利润X亿元,同比增长X%。
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行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资产风险。
此外,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也对净利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2.3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考察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财务报告,工行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X%,远高于监管要求。
这表明工行在资本运营和风险管理方面具备较高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金融风险。
3. 信用评级基于对工行财务状况的分析,我们将给予工行以下信用评级:AAA 级工行凭借其较大的规模,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资产质量,享有较高的信用评级。
工行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得到了监管机构和市场的认可,并且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声誉。
4. 风险因素虽然工行在财务状况上表现出色,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因素:4.1 宏观经济风险工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其盈利能力和业务规模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经济下行周期可能导致工行贷款违约率上升,资产质量下降,进而对其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4.2 利率风险工行的利润主要来自贷款利差。
利率波动可能对工行的净息差产生影响,从而对其净利润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4.3 法律和监管风险工行作为金融机构,受到法律和监管政策的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银行年度信用评级报告经过对银行有关资料的认真分析和实际调查研究,该行年度信用等级为级,现提出以下具体评估报告:一、基本概况该行外部经营环境情况:包括政策环境,该行受政策及上级行的影响,在行业中经营优势或劣势;区域环境,该行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及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该行在地区经营中的优势和劣势;近期有何重大变更事项,如迁址、主要领导人变更等。
二、资产风险状况分析(一)资产安全性分析1、资产组合对资产风险度的影响根据银行的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存放央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信贷类资产(包括:短期贷款、贴现、应收进出口押汇、中长期贷款、广义逾期贷款)、投资(包括:短期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投资应为国债投资)、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其他资产(为资产总额减上述四项资产)五大类占总资产的比重(可采用图表方式列示),分析该行资产配置状况。
根据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率判断该行风险度的高低,并简要列示该行的高风险资产。
2、贷款质量(1)贷款质量现状。
以五级分类法或其他评估贷款质量的方法,分析贷款质量。
对主要不良贷款户的成因、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分析并说明当年新增不良资产的金额、笔数、形成的主要原因(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政策性因素、经济环境因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因素等)。
(2)贷款风险集中程度。
根据该行贷款的行业分布、客户分布分析状况说明贷款的风险集中程度,判断贷款的发放是否充分运用风险分散原理及对整体贷款质量是否构成影响或威胁,或揭示潜在风险。
3、非贷款类资产质量如果该行有非贷款类不良资产,说明非贷款类不良资产的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各项非贷款类不良资产的数额、成因、变化情况。
4、信用证、担保、承兑汇票三项表外业务风险分析信用证的基本情况、垫款金额、形成原因。
担保的基本情况、垫款金额、形成原因。
承兑的基本情况、垫款金额、形成原因。
小结:对该行资产安全性作总体评价,概括说明该行资产的总体风险度,突出说明该行资产安全性的特征,并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二)资产流动适度性分析1、资金来源与使用的规模对称性分析根据存贷比例分析,资金来源与使用的规模是否平衡。
是否存在超负荷经营,分析超负荷经营的资金来源安排如何,是否存在资金低效益使用。
2、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匹配性分析根据流动比率分析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性。
根据中长期贷款比率分析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性。
根据流动负债依存率分析长期资产的来源是否稳定,是否有短期资金来源被长期资产所占用。
3、资产的即时变现能力分析根据备付金比率指标说明该行以备付金偿付各项负债(存款)的状况。
小结:评价该行流动性,概括说明该行流动适度性如何,突出说明流动性存在那些缺点,分析其原因和背景,揭示上述问题对该行偿债能力的影响多大,是否有改进措施。
(三)盈利性分析1、总体盈利水平分析(1)盈利概况对应参照值分析该行的资产利润率、净利差率、负债成本率等指标,说明该行资产的盈利水平。
分析是否存在偶然因素(如营业外收支项目)、政策性影响造成银行盈利状况发生变化。
例如:银行贷款总额大幅增加导致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也相应增加,造成盈利下降。
(2)收支构成分析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手续费收入和汇兑收益)、其他收入(包括其他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的占比及增减情况。
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营业费用支出、手续费支出、其他营业支出的占比及增减情况。
费用率指标分析,费用率过高的原因是由于哪些费用项目引起;该行是否本着成本节约的原则,费用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费用的增长是否与经营规模、收入的增长相适应。
2、资产质量对未来盈利的影响评价该行资产的质量对其未来盈利的状况产生何种影响。
3、资产构成对盈利的影响生息资产与非生息资产、占比、增减情况。
生息资产包括:存放联行款、存放同业款、正常贷款、债券等;非生息资产包括现金、应收款项、固定资产资产、无形资产、不良资产等。
如非生息资产比重过大,则进一步分析该行有无资产盘活或资产结构调整措施。
4、盈利质量分析根据利息回收率指标、未抵补的不良资产数额、未转账的账龄在180天以上的应收利息数额,分析上述财务项目会对银行当前及未来的实际盈利状况产生何种影响。
小结:总体评价该行盈利水平的高低。
说明该行经营效益存在的不足,主要原因是什么,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对盈利水平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成长性分析1、业务规模发展趋势分析存款增减变化分析:根据吸存方法、措施、效果及存款增长率来评价该行在资金市场的占有能力。
贷款增减变化分析:根据放贷方法、措施、效果及贷款增长率来评价该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情况。
资产规模变化分析:根据总资产增长率分析该行发展潜力。
2、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不良贷款总量变化趋势;从三类不良贷款的增减变化,分析贷款质量是否呈现恶化趋势。
贷款质量的优化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是否切实清收不良贷款,还是由于呆帐的核销、不良资产的剥离减少了不良资产的数量。
3、经营效益变化趋势分析营业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营业收入的变化与经营规模变化相比是否合理,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收入,分析该行开展中间业务开展情况。
分析其利润总额、人均利润的变化趋势,评价该行的经营效益有否提高。
从该行近年来经营业绩变化,评价其经营能力,并进行原因分析,客观原因如国家金融政策变化,利率调整,银行所处区域的经济状况等,主观原因如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观念及方式,经营规模扩张能力及资产负债结构调整能力,资产质量等因素。
小结:评价该行成长性。
综合以上方面的分析,说明该行存在哪些业务增长点,哪些业务增长后劲不足。
三、管理层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分析(一)组织结构控制1、机构设置描述该行内部机构设置的状况,包括部门名称、个数及各部门主要职责及下设机构网点情况。
评价其内部组织结构设计是否符合精简、高效、制约的原则;各部门职责是否明确,人员配置是否科学;授信业务的经办部门和风险评价控制、风险处置部门相分离,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由支行经办,上级行统一进行风险控制。
2、授权与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了合理的授权制度,上级行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是否实行逐级有限授权;对分支机构授权内容全面,形式是否规范、严谨;所属机构、各职能部门能否按所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无越权现象;岗位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各岗位间是否权责清晰,是否形成书面文件;岗位责任制度是否便于操作和考核;各部门间有无出现越权或串岗,对重要业务、重要财务加强监督和管理,对重要岗位(会计财务、资金交易、信贷管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轮换。
(二)交易风险控制1、信贷风险控制(1)信贷政策是否制定了适合本行、本地区的信贷政策,该政策能否从宏观上控制信贷投向,优化贷款的行业分布和客户分布,控制贷款的风险。
(2)信贷经营根据银行提供的授信业务工作流程,结合银行授信业务的开展情况对制度完备性进行定性分析评价。
分析授信业务的基本要素(即业务的章程、业务操作程序、会计核算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及其各环节的规范,业务的开展是否均有制度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否达到风险管理控制的效果。
根据业务人员对制度及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3)贷款风险分类①分析该行有无详细的分类操作细则;是否制定了规范的操作程序;贷款分类工作是否形成制度化;②分析该行是否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企业的财务信息;③分析该行贷款风险的结果是否准确反映信贷资产的真实质量;④分析该行是否对全部信贷资产进行了风险分类;⑤分析该行对贷款风险状况进行能否动态反映,该行是否每季度或每半年对贷款进行一次分类,银行是否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⑥分析该行贷款风险分类的经办部门是否对借款企业及担保企业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⑦分析该行贷款风险分类的经办部门是否专人独立完成风险分类工作。
(4)风险估测授信额度的控制:在辖区内是否开展统一授信;是否有授信工作的实施细则;授信额度的测定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有无明确的授信结果审批权限;有无超额度审批授信业务现象;授信报人民银行备案。
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分析银行是否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评级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评级结果是否对信贷决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或直接作为决策的依据。
借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银行是否将借款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数据库管理并进行相关分析工作。
其他风险评价方法:除了运用企业评级和风险分类方法衡量贷款风险外,是否还运用其他方法进行风险测定。
其他方法主要有:标准杠率法、系数法、概率法和资产负债率法、计算风险值法等。
(5)风险处置是否结合使用多种处置方法(如:落实债务,转换贷款方式;运用增量贷款,盘活风险资产;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进行核销;依法催收等);化解风险及时,当年通过上述处置方法优化或消除的风险资产占年初不良资产的比重。
损失类贷款核销。
当年核销不良贷款的情况;申报核销有哪些(笔数、金额),当年核销了哪些(笔数、金额);采取那些核销方式。
不良资产清理。
有无专门不良资产清理机构或负责人;有无专门的不良资产清收政策;当年不良资产清收的目标,如何考核;上级行对清收工作指导、辅导情况。
2、中间业务风险控制评价银行卡、保管箱、代收、代付、结算等业务的风险控制状况。
3、其他交易风险控制评价该行在交易过程中对各项风险的控制状况,重点评价该行资金业务、存款及柜台结算业务的内部控制状况。
(三)内部监督1、会计系统控制①会计操作规范程度各项业务是否严格执行了会计核算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包括对会计估计、会计人员、印章、密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算票据、空白重要凭证及有价证券等关键控制点进行规范管理。
②会计检查是否形成会计检查制度;在会计操作程序中对会计事前检查、事中检查有无明确规定;是否设置专门的事后监督机构,并运用计算机系统对帐务进行全面核对;事后监督能否及时发现和纠正差错;对事后监督工作有无定期抽查监督;会计差错率是多少。
财务真实性分析。
当年发生的财务收支特别是利息收支和手续费收支是否纳入当期损益;当年应计入损益的款项是否在临时过渡性科目和往来性科目挂帐;预提和待摊费用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多计或少计收支的情况。
有关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规定是否符合财政部现行制度。
表内、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表内、表外应收未收利息有无多计、少计;有无将表内应收利息转表外核算;有无将表外应收利息转表内核算。
有关应付未付利息的核算规定是否符合财政部现行制度。
应付未付利息的核算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应付未付利息是否按规定足额提取;有无多提、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