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赵德波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糖尿病药物医治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磺脲类降糖药(一)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用于β细胞较好的患者:即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也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代表药物: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适应症: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控制后,血糖(空腹或餐后)仍高者。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也可加用磺脲类降糖药。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
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
在应激的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妊娠时不应使用,应改用胰岛素治疗选用原则: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各药物作用特点:格列本脲(优降糖):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口服后15-20分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达高峰,半衰期约12-24小时。
它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治疗后其血糖尚不能达到正常者。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酮症,尤其伴有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者禁用;有严重感染、高热、外科手术、妊娠、各种严重心、肝、肾、脑部等急慢性并发症者不宜使用;肝、肾功能衰竭者;有黄疽、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减少者;有磺脲类药物过敏史者。
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它增加餐后胰岛素分泌的第一相而不超过正常的第二相,而不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促进胰岛素受体数目,通过胰岛素受体后机制,增加骨骼中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恢复正常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栓素、增加前列环素的生成,从而恢复2型糖尿病病人的前列腺素平衡,同时改善血脂的紊乱。
医考蓝宝书: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复习讲义(6)

/zt/lanbaoshu/医考蓝宝书: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复习讲义(6)十二、激素类药1.糖皮质激素类药药理作用:抗炎、抗毒素、抗免疫、抗休克、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中性粒血小板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
用途:严重感染、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用于炎症以防止后遗症;休克,血液病;2.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的作用及用途:降低血糖,影响脂肪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K 转动;用于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的糖尿病,伴有合并症的糖尿病(2)甲苯磺丁脲的作用及用途为口服降血糖药,刺激胰岛β细胞,用于II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而单靠控制饮食无效者,也可用于胰岛素产生耐受者,用药后可刺激内原性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十三、抗微生物药1.抗生素(1)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属窄谱杀菌性抗生素,其特点是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于对革兰阴性菌,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大于对静止期细菌;对敏感细菌有杀灭作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小;用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化脓性链球菌感染首选;革兰阴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首选;革兰阳性杆菌感染;螺旋体、放线菌感染;不良过敏反应、局部反应(2)头孢噻肟的抗菌作用、特点及用途: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阳性作用较第一二代药物弱,特点抗菌范围扩大,耐β内酰胺酶的作用增强,对肾脏几乎无毒性;用于上述敏感细菌及耐药菌株引起的胆道泌尿道以及肺炎脑膜炎骨髓炎败血症(3)红霉素的抗菌作用及用途:属大环内酯类,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及对青过敏患者/zt/lanbaoshu/(4)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及用途:为氨基甘类;抗菌范围广;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口服用于细菌性痢疾,伤寒以及作肠道术前准备(5)多西环素的抗菌作用及用途:半合成的长效四环素类抗生素,因有肝肠循环,故其半衰期较长,一次用药可维持24小时;常用于老年性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于胆道及泌尿道感染,前列腺炎,还用于恶性疟疾,钩端螺旋体病及旅游腹泻的防治2.人工合成抗菌药(1)环丙沙星的抗菌作用及用途: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是一类最早人工合成并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常用药物有磺胺甲唑SMZ、磺胺嘧啶SD、磺胺米隆SML、碘胺嘧啶银SDAg,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D与青霉素并列为首选药,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疾疾和肠炎常用SMZ,呼吸道感染可用SMZ与甲氧苄啶的复方制剂,局部感染SML用于一般烧伤,创伤感染SD-Ag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感染,不良反应:肾脏损害,过敏反应,抑制造血功能(3)甲硝唑的作用及用途:作为抗滴虫和抗阿米巴原虫药应用,以后发现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3.抗结核药异烟肼:对细胞内外以及干酷样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也有杀菌作用,作为各类各部位结核病的首选药,利福平: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杀菌作用,用于结核病麻醉风病,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他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局部用药可治疗沙眼。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盲目服药,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
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
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 1 注射部位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
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
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
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
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 2 速效胰岛素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给药 5— 10min 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诺和锐等。
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3。
5h,故应在餐前5min 左右注射。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 3 短效胰岛素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R、常规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3— 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
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 4 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续lOh以上。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
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赵德波

(1)肝毒性,故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2)水钠潴留,故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二、磺酰脲类降糖药
作用机制:
1、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
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作用强,持续时间可达24小
时,较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格列吡嗪:作用强度仅次于优降糖,有利于纠正脂
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0.5~1h,作用
高峰为2-4h,持续时间 5-8h。
优泌林R;诺和灵R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0.5h起效,高峰1~3h,持续作用8h。
中效胰岛素
诺和灵N;优泌林N
中效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h,作
用高峰 6-10h,持续时间可达18-24h。
药物相互作用:
1、竞争血浆蛋白:血药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如保泰松、水
杨酸钠、吲哚美辛、青霉素、双香豆素等。 2、乙醇:抑制糖异生,导致低血糖。 3、降低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氯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 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等。
(三)双胍类
作用机制:
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
降低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 抑制糖原异生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四)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
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碳水化合物及产生葡萄
糖的速度并延缓吸收。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a-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正常糖吸收的模式
糖
空 肠 回 肠
糖吸收延迟的模式
大 肠
糖
二甲双胍片联合德谷门冬胰岛素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22.092二甲双胍片联合德谷门冬胰岛素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李萌曦,赵忠涛,董焱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连云港222100[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片联合德谷门冬胰岛素在难治性2型糖尿病中的诊疗意义。
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接诊的82例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n=40)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n=42)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波动等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下降,且观察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包括血糖均值、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难治性;二甲双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11(b)-0092-04Efficacy of Metformin Tablets Combined with Insulin Degludec and Insu⁃lin Aspart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I Mengxi, ZHAO Zhongtao, DONG Ya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Gany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222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metformin tablets combined with insulin degludec and insulin as⁃part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in Gany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2 to June 2023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n=40)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 insulin glarg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2)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Degu asparton double insulin. The differences and complications of blood glucose level,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and other related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0.05). After treatment, blood glucos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degree of blood glucose de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in the indexes related to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cluding mean blood glucose, 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 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elevant in⁃dexes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insulin degludec and insulin aspart is better, can significantly [作者简介]李萌曦(1989-),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并发症
糖代谢紊乱:“三多一少” 多尿 多饮 多食
体重减少
二、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胰岛素——分类
1、按来源: (1)动物胰岛素;(2)人胰岛素 2、按作用时间: (1)超短效胰岛素
(2)短效胰岛素 (3)中效胰岛素 (4)长效胰岛素 (5)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生理作用
(1)促进脂肪的合成; (2)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3)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 (4)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5)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不良反应:
(1)低血糖 (2)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女性多于男性) (3)过敏反应 (4)胰岛素抵抗 ? 急性抵抗性:多因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所致; ? 慢性抵抗性:在没有急性并发症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
超过200u,且超过48h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表示对胰岛素抵 抗。
口服降糖药
一、 胰岛素曾敏剂
噻唑烷酮类
(1)作用机制:竞争性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 γ(PPARγ),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
(2)种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环格 列酮、恩格列酮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不良反应:
(1)肝毒性,故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2)水钠潴留,故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
糖尿病简介
内 容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新型降糖药
一、糖尿病(DM)简介
? 定义: 是一组由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
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相 对或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 素本身存在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临床 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 起效迅速(0.5h),作用时间长(24h)。 ? 制剂中短效成分起效迅速,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中效成
分主要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从而减少给药次数。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 1型糖尿病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糖尿病慢性严重并发症 ?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前后 ? 糖尿病患者妊娠及分娩者 ?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用胰岛素控制者
临床应用:
(1)用于胰岛素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 制无 效者。
(2)尿崩症:氯磺丙脲
不良反应:
(1)持久性低血糖:常因药物过量所致;老人及肝、肾功 能不良者发生率高,故老人及肾功能不良的糖尿病人忌用。 (2)过敏反应:与磺胺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
1、竞争血浆蛋白:血药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如保泰松、水 杨酸钠、吲哚美辛、青霉素、双香豆素等。 2、乙醇:抑制糖异生,导致低血糖。 3、降低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氯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 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等。
(三)双胍类
作用机制:
? 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 ? 降低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 ? 抑制糖原异生 ?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代表药物: (1)二甲双胍;(2)本乙双胍
糖异生
糖原分解
葡萄糖
葡萄糖产生(肝脏)
血糖
葡萄糖 淀粉 葡萄糖吸收(肠道)
糖原 葡萄糖 糖酵解
葡萄糖摄取(肌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肥胖
供胰岛素的基础用量。
长效胰岛素
? 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 人胰岛素类似物,澄清溶液,无需混匀。 ? 起效时间1.5h,无明显峰值,持续时间可达24h。 ? 更适合基础胰岛素的替代治疗。
预混胰岛素
诺和灵30R 或50R ;优泌林70/30 ;甘舒霖30R 等
? 将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 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 普通正规胰岛素 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0.5~1h,作用 高峰为2-4h,持续时间 5-8h。
? 优泌林R;诺和灵R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0.5h起效,高峰1~3h,持续作用8h。
中效胰岛素
? 诺和灵N;优泌林N ? 中效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h,作
用高峰 6-10h,持续时间可达18-24h。 ? 给药后缓慢平稳释放,常用于睡前给予控制作用机制:
1、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 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作用强,持续时间可达24小
时,较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格列吡嗪:作用强度仅次于优降糖,有利于纠正脂
质代谢紊乱。 格列齐特:降糖作用较温和。 第三代:格列美脲:选择性更高,同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并发症
2、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不是糖尿病所特有,但 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显著增高,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 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病 ?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下肢血管疾病
糖尿病并发症
(2)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与血糖控 制密切相关。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分型
?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
? 继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mmol/L
7.0 IFG
6.1
DM IFG+IGT
血糖正常
IGT
负荷后2小时血糖 mmol/L
7.8
11.1
糖尿病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 主要发生在首次就诊或控制不良的 1型糖 尿病患者,在严重感染和应激等情况下 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 发生; (2)乳酸酸中毒: 多发生在有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时使 用双胍类降糖药,特别是苯乙双胍; (3)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多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 与脱水有关; (4)低血糖: 多由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 和格列奈类降糖药物)引起。
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 血糖下降。
超短效胰岛素
? Aspart 诺和锐 ; Lispro 优泌乐 ? 起效时间15-20min, ? 作用高峰0.5-1.5h, ? 持续时间约3-5h, ? 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更符合胰岛素分泌生理模型;给
药时间灵活,可餐前或餐后立即给药。
短效胰岛素
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不良反应: 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宜
严格控制其应用。尚有食欲下降、恶心等。
(四)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作用机制: 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