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合集下载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糖尿病至今有一定的历史了,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众多的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的时候应该要充分了解这些药物的成分和适应症,副作用等注意事项,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治疗相应的药物。

那么,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胰岛素两大类。

一、口服降糖化学药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 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 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1)、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糖尿病。

(2)、格列齐特(达美康、孚来迪)第二代磺酰脲类药,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还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或伴有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

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

用于非。

中医治疗糖尿病眼病效方3首

中医治疗糖尿病眼病效方3首

中医治疗糖尿病眼病效方3首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可由早期的小血管受累,逐渐引起包括眼的大部分组织在内的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产生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是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越高。

处方一: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

【随症加减】口干舌燥、多饮、大便干结、舌红、脉细弱之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加黄柏20g,知母15g;口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胖色暗、脉细涩无力之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加太子参20g,麦冬15g;腰酸乏力、倦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之脾肾两虚型治宜脾肾双补,加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头煎每晚睡前服,第2煎早晨服,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滋阴,补气健脾,凉血止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75只眼,经2~4个疗程的治疗与调养,显效38只眼、占51%,有效23只眼、占30%,无效14只眼、占19%,总有效率为81%。

【经验心得】作者根据患者体征与病机相结合,将本病分为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及脾肾两虚型。

而六味地黄汤是治疗肾阴虚的名方,方中以熟地黄配泽泻、牡丹皮配山茱萸、茯苓配山药之三补三泻为特点。

结合患者的证候辨证加减,其中阴虚火旺型加滋阴降火的知母、黄柏;气阴两虚型加益气滋阴的太子参、麦冬;脾肾两虚型加补气健脾的黄芪、党参、白术。

同时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患者全身的体征及变化。

若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可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菊花、玄参、山楂、何首乌、黄精、玉竹等;眼底若有新鲜出血可加凉血止血的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仙鹤草、蒲黄炭等;出血停止后可选加止血化瘀的三七、生蒲黄、茜草、花蕊石等;若出血久不吸收及玻璃体积血可加用活血化瘀的赤芍、川芎、郁金、丹参、红花、牛膝、桃仁等;若出血久不吸收而机化可加软坚散结的海藻、昆布、煅牡蛎等。

糖尿病眼病良方4首

糖尿病眼病良方4首

糖尿病眼病良方4首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可由早期的小血管受累,逐渐引起包括眼的大部分组织在内的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产生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是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越高。

处方一:复明散【药物组成】天花粉30g,山茱萸20g,鬼箭羽15g,红花5g,密蒙花10g,桑叶10g,菊花10g,蝉蜕5g,木贼5g。

【治疗方法】以上9味,混匀粉碎,收集药粉,包装。

规格为6g/包。

患者以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作为基础治疗。

每日2次,每次1包,口服。

8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活血,通络明目。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111只眼,显效18例,好转50例,无效43例,总有效率61.26%。

【经验心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多是由于阴虚燥热,热灼络伤,或久病致血瘀,血行受阻,精血不能上注于目,邪阻目窍而致。

瘀血郁遏目内经络则变生眼底微血管瘤,热迫血行则血不循经,溢于络外而见视网膜出血,久则血行失其常道,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瘀血郁而化热又可伤津,血热与瘀血相互作用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理因素,故清热生津、活血通络、清肝明目为其治疗大法。

《证治要诀》指出:“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

”《审视瑶函》谓:“肝肾无邪,目决不病”。

复明散中天花粉与鬼箭羽相配,清热生津活血,共为君;桑叶、密蒙花、蝉蜕、木贼助天花粉清肝热明目,红花、菊花协鬼箭羽活血明目,山茱萸补益肝肾,以上各味共为臣佐;木贼引药入经兼作使药。

诸药合用,共同达到治病的目的。

清热活血通络,瘀血减轻,视网膜血流通畅,能消除或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和水肿,促进出血和渗出的吸收,从而提高视力。

处方二:糖网方【药物组成】西洋参100g,生黄芪120g,黄精120g,丹参120g,天花粉60g,葛根120g,山茱萸120g,桑椹60g,牡丹皮60g,山楂60g,三七粉100g,川芎100g,大黄20g,菊花100g,木贼60g,枳壳100g。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眼病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眼病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眼病配方、医案、经典案例【药物配方组成】黄连10g,陈皮6g,半夏15g,茯苓15g,竹茹10g,枳实12g,生甘草5g,酸枣仁25g,夏枯草20g 【随症加减】心神不宁,夜寐易惊,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珍珠母30g;梦多加合欢皮15g,首乌藤15g;烦热不眠、急躁易怒加栀子12g,柴胡12g,牡丹皮12g;心悸、胸闷加瓜蒌皮12g,郁金12g;睡眠时间短,加柏子仁10g,郁李仁10g;痰涎壅盛加石菖蒲6g,远志6g【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下午4:00~晚上9:00)服,14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除痰,调和阴阳。

【经典案例医案】用于治疗糖尿病失眠症。

临床治疗33例,治愈10例(30%),显效15例(45%),有效7例(21%),无效1例(3%)【经验心得】失眠又称不寐,临床多见心肝血虚、心神失养之证,多与痰的关系密切。

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平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及醇酒厚味,甘浊之邪壅盛于体内,宿痰之郁易酿成痰热,火炽上逆,阻遏心窍,扰动心神而致心神不安,阴阳失调故成失眠。

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

方中黄连为清心火之要药,直折其标,使亢盛之心火速降;黄连所含小檗碱及其衍生物具有镇静作用;同时黄连所含的小檗碱据药理研究也有降血糖作用。

陈皮理气化痰;半夏除湿化痰,夏枯草清肝火;二药相伍乃《医学秘旨》中的“不睡方”,半夏得至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既可清肝热,又可祛痰浊阴阳调畅,不眠可治。

茯苓健脾安神益智;甘草调和诸药;竹茹清化热痰;枳实破结;酸枣仁养心安神。

诸药合用则清热除痰,阴阳调和,脏腑气机和畅,神安而眠自常。

【方剂出处】丘伟中,等。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失眠症33例疗效观察。

现代医院,2005(5)7:79。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加剂:包括磺脲类、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降低血糖水平。

- 胰岛素敏感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苯磺酸类和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加胰岛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肠道吸收抑制剂: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戊糖酐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上升。

2. 胰岛素注射治疗:- 胰岛素注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胰岛素可以替代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 胰岛素注射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快速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餐后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3. 药物联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个体化调整,单一药物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医生可能会将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 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及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患者应该时刻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

-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总结起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7类药物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7类药物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 7类药物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病毒感染等有关,遗传因素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家族病史,饮食因素则是患者日常饮食缺少限制,身体肥胖,易诱发2型糖尿病,病毒感染则是由于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影响了免疫系统。

一旦人体胰岛素功能分泌不足,或是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都会引起血糖水平过高,最终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危害性极高,人体长期维持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身体重要器官,眼、肾、心等均会因高血糖受损,因此需要尽早治疗。

疾病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一般是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就降糖药物而言,较为常见的就有7种,为疾病治疗提供了较多帮助,这7种药物主要是双胍类药物、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就是双胍类药物,此类药物对于胰岛功能完成丧失的患者也能起到较好效果,其发挥作用并不依赖胰岛功能。

此类药物能顾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且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药物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乳酸血症,若是肝肾功能损伤,会增加乳酸血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时需要明确患者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双胍类药物是二甲双胍,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比之已经停用的苯乙双胍,应用更为安全。

磺脲类药物是最早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降糖药,随着技术发展,已经更新到第三代,此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起到分解糖分的作用,餐前半小时服用能够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此类药物降糖效果较强,可能引起低血糖,其中以优降糖最为突出,常会引起低血糖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磺脲类药物种类较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各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药理、药代动力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应用时,必须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和疾病治疗需要,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发挥作用主要是该药物可以延迟食物的吸收,在食物吸收过程中,α-葡萄糖苷酶起到重要作用,食物必须与之结合,才能被正常消化,若是抑制该物质发挥作用,就可以起到延迟食物吸收的效果,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值。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2024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1.口服药物1.1双胍类药物1.1.1二甲双胍1.1.2吗啉胍1.1.3罗格列酮1.1.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1.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2磺酰脲类药物1.2.1格列本脲1.2.2糖基内脂1.2.3艾必妥1.2.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2.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3.1阿卡波糖1.3.2米格列特1.3.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3.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4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1.4.1艾塞那肽1.4.2利拉鲁肽1.4.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4.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5α葡萄糖酶抑制剂1.5.1伏格列波糖1.5.2阿糖胞苷1.5.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5.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胰岛素2.1快速型胰岛素2.1.1速效胰岛素2.1.2胰岛素类似物2.1.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1.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2中长效型胰岛素2.2.1人胰岛素类似物2.2.2长效胰岛素类似物2.2.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2.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3混合型胰岛素2.3.1固定比例混合胰岛素2.3.2可调节比例混合胰岛素2.3.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3.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胰岛素泵2.4.1胰岛素泵的原理2.4.2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2.4.3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4适用人群和禁忌症2.5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案2.5.1氨基酸化胰岛素2.5.2胰岛素合剂2.5.3胰岛素释放制剂2.5.4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总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药物治疗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是主要的药物治疗方式。

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吗?你担心的问题答案

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吗?你担心的问题答案

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吗?你担心的问题答案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糖友来询问:“医生,我血糖控制好了还会有并发症吗?我眼睛模糊已经好了,还用吃药吗?上次开的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吃不会伤身体吗?”其实,很多糖友都曾有过这样的疑惑。

血糖控制好了,糖尿病并发症症状改善了,吃的药该不该停呢?一方面担心停药会复发,另一方面又担心长期吃药会有副作用。

那么,作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中成药之一,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吗?它是起什么作用的?能给患者带来哪些获益?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处于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

有研究显示,5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中约24%-4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病史为19年时这个比例会增加到53%-84%,而且随着年纪越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还会越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持续升高损伤了眼部的微血管,当损伤波及黄斑区,就会引起黄斑水肿,导致视力下降。

若损伤进一步加重,还会造成视网膜的出血和渗出,使视力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定要引起重视,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早期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才能使病变的进程得以延缓和控制。

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怎么治疗?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2018年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可避免致盲眼病中的首位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

在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内科治疗方面,中医中药如复方血栓通胶囊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医对这个病也早有认识,古医书如《河间六书·宣明方论·消渴总论》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日与内障”。

书中诊断为“视瞻昏渺”、或“暴盲”,属于“眼底血证”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失明,因此必须积极做好防治工作。

当患者有眼病的症状出现时可以服用一些西药和中药配合治疗,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下面介绍8种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眼病的药物,一起来看看吧。

一、常见的可以治疗糖尿病眼病药物有
1、胰激肽原酶
又称胰激肽释放酶,商品名有丽珠广乐和怡开,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在生物体内以酶原形式存在,可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酶,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

1次120240单位,1日3次,空腹服用。

患有脑出血和其他血性疾病的急性期患者禁用。

2、羟苯磺酸钙
商品名为导升明、利倍思、多贝思,可减少”三高,即减少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的高渗漏性、血液的高黏稠性以及血小板的高聚集性。

从而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预防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和间隙形成,阻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调节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增强红细胞的柔韧性,降低红细胞的高聚性,增强纤维蛋白酶的活性。

用药剂量与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着异而定。

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为单纯性视网膜病变1期和2期的患者可每次口服500mg,每日2次,治疗3~6个月以后复查眼底,以观察疗效。

若病情好转,可改为每日1次,长期服用,以预防再发。

本药的不良反应很少,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疲乏无力、嗜睡、眩晕和头痛等。

本药虽不能通过胎盘,但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