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_翟天智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1、实验材料的改进2实验方法的改进3实验创新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多年来始终在低效的水平上徘徊。
近年来我们组织本区初中生物教师对苏教版中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实践,积极改进,大胆创新,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实验材料的改进A、观察种子的结构问题分析:教材选用大豆种子作为观察种子结构的材料,由于大豆种子较小,胚芽、胚轴、胚根不易观察到;子叶中淀粉含量较少,用碘液鉴定淀粉时,实验效果不明显。
改进材料:选取颗粒比较大的芸豆种子替代大豆种子,观察前将芸豆种子浸泡24h,让芸豆种子种皮变软,胚芽稍稍萌发。
在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时,肉眼即可清晰地观察到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对观察到的胚芽、胚轴、胚根进行着色标记,以便教师检测学生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
用碘液对子叶中的淀粉进行鉴定时,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明显。
B、外界溶液浓度影响细胞吸水的实验问题分析:教材中选用的实验材料为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将其分别放在清水和10%的盐水中,观察幼苗吸水挺直、失水萎蔫的现象,一般需要20多分钟时间,由于不能及时观察到实验现象,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且培养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需要数天的时间。
改进材料:可选用黄豆芽或绿豆芽代替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进行实验,把豆芽分别放在清水和10%的盐水中,2min后就会出现放在清水中的豆芽保持硬挺,放在盐水中的豆芽发生萎蔫的现象。
教师可及时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且豆芽是人们常食用的食物,课前教师可以在菜场或超市购买到,方便快捷。
C、观察叶片的结构问题分析:该实验一般选用菠菜叶做叶横切,观察叶片结构,但菠菜叶容易失水萎蔫,早晨买来的菠菜上午做实验时就萎蔫了,叶子卷成卷,很不好切。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而言,意义显著。
由于教材中所给出实验在方法和步骤上都具有较强的单一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力求切实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践策略,旨在提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创新引言:实验是构成生物学科的重要模块,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分析及创新实践能力。
针对教材中实验模块在内容设计上存在的不足,教师应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优化实验材料、器具及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之中,切实改善实验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一、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策略(一)改进材料选取方式受制于季节、地理位置、环境特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教材中所提供的生物材料通常较难获取,无法满足实践需求[1]。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重视改进材料的选取方式,结合本地实际,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能够与教材中所给出材料达到相同实验效果且经济实用的材料,从而确保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材料。
(二)改进材料处理方式生物实验中,少部分材料可以直接进行观察或物质提取实验,但大部分材料都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2]。
为此,对于教材中未给出具体处理方式或者处理方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实验,教师应重视改进其材料处理方式,从而为观察活动和物质提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改进实验装置用具实验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仪器才能得以开展,实践过程之中,受制于一系列因素,如果单纯应用教材所提供的实验器具,可能如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时需要进行思维上的拓展,对实验装置及用具进行相应改进,重视引入生活中容易获取的材料作为装置,从而降低操作难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及创新初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及创新初探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速,生物教育也迎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实验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的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备老旧、实验方法单一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改进和创新的途径,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生物实验内容的多样化传统的生物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标准化的课程体系进行的,所以很多生物实验内容也是规范化的、单一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世界,增强探究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生物实验内容库。
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做出许多精彩的实验,例如:制作生态瓶,了解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将生物细胞的表现形态呈现在黑板上,以鼓励学生研究和讨论不同细胞中存在的相似和不同的特征。
二、生物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许多学校缺少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生物课程实验无法有效地传授和进行。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和更新生物实验设备。
学校可以通过吸引赞助商的资金支持、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基本设施等方式,来更新生物实验设备。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具有优秀科研能力的人士进行学术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也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背诵相关知识点,却很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让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我探究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还可以适当使用模拟实验模型,让学生通过虚拟的实验环境进行学习和探索。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需要我们多角度地考虑,从内容、设备、方法、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基础上,让生物实验成为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思考和实践,真正了解生物世界的奥妙。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术慧敏(山东省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主题。
对生物学实验的探索、挖掘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从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几点具体做法。
生物实验创新改进创造能力一、优化实验的选材生物实验材料的适当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选择实验材料,一定要简单易得。
并且便于操作,观察。
许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不易获得而无法进行。
材料选择得当,则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兴趣,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在“观察枝芽的结构”中由于季节不合,不易获得杨树的枝芽,将实验材料中的杨树的芽换做紫甘蓝,材料容易获得,而且使原来个体小且模糊的芽的结构,变得大而明显,实验效果大大提高;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中学生对玉米粒外面包着的厚皮是由果皮和种皮构成的这一事实,没有亲眼见过。
加上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地称玉米粒儿为种子,学生很难理解生物学上称玉米粒是果实,而不是种子这一事实。
如何能够亲眼看到玉米果皮和种皮分离的状态?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够实现。
将玉米粒播种在花盆内,一周后待玉米幼芽长到三厘米时取出,因为胚的萌发,果皮已被胀破,用镊子很容易就能够把果皮和种皮分开。
“观察茎的输导功能”实验中,一般选用杨树带叶的枝条进行实验,但是根据课时进度,在进行该实验时已经是深秋,杨树的形成层已经停止活动,树叶的蒸腾作用也很微弱,实验效果不佳。
改用白色康乃馨,即使在深秋,它的枝叶蒸腾作用也很明显,树皮很容易与木质部分离;把一支带叶的白色康乃馨浸入稀释的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即可看到白色的花瓣内有红色的脉络,剥下树皮,可以明显看到木质部变红而韧皮部不变红,说明红墨水是从木质部向上运输的。
在上述实验中,学生通过对教材实验材料的再次探索,在寻找、选取多种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体验到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激活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拓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连云港市东港中学新校区翟天智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生物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本人仅就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谈一些做法和体会,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验材料的拓展在七年级上册《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有关植物的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需要氧的实验中,有许多学生会认为呼吸只和叶有关,为此,我引导学生考虑选用其他植物器官来做实验材料。
如,课前分小组分别选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来设计对照实验,将教材上的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对照组多采用微波炉烤干,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操作方便。
探究实验一: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课前准备:选取新鲜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将大葱根、微波炉烤过的大葱根;萝卜片、微波炉烤过的萝卜片;新鲜的藕片、微波炉烤过的藕片;新鲜的青菜叶、微波炉烤过的青菜叶;鲜花、微波炉烤过的花、小西红柿、微波炉烤过的的小西红柿;毛豆、微波炉烤过的毛豆;黄豆芽、微波炉烤过的黄豆芽等等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塑料袋中。
插入软管扎紧袋口,把软管用止水夹夹紧,不加标记。
(用黑塑料袋代替透明塑料袋,可以避免了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也不用再暗处理。
)课上实验:学生在未知塑料袋里是新鲜的还是微波炉烤过的实验材料的情况下,把两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烧杯中,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生活的细胞才有呼吸现象。
实验二: 植物的呼吸需要氧气课前准备:分小组分别将鲜花和微波烤干的干花、新鲜的葱白和煮熟的葱白、新鲜的萝卜条和微波炉烤过的萝卜条、新鲜绿豆芽和微波炉烤过的绿豆芽、新鲜的香菜根和微波炉烤过香菜根、新鲜的青菜叶和微波烤干的青菜叶、新鲜的包菜叶和微波烤干的包菜、鲜毛豆和微波炉烤过的毛豆等放入两个锥形瓶中,然后用黑色塑料袋密封一昼夜。
(用黑塑料袋密封避免了暗处理)课上实验:分别将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到甲、乙两瓶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分析实验结果。
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

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
一、安全措施的提高
实验室安全措施的提高是物理实验室的基础,是实验室维护理念的重要内容。
在实验室中,应统一安装安全设备,如安全栏、防护衣等,以确保存取实验仪器的安全。
二、改进实验环境
改进实验环境,提高实验的舒适性,对于实验的有效性也比较重要,实验室中应建立适当的植物,保持相对较好的空气温度,以提高实验的舒适性。
三、实验材料的进一步更新
物理学的发展,实验材料也从传统的以眼见为证到电脑软件,从实物仪器到仪器驱动程序,也发生着改变,尤其是VR、AI、AR等新技术,为传统课堂实验引入更多新鲜创新的材料,带来更多新思路。
四、在实验中引入新的环节
在课堂实验中,老师可以引入新的评价环节,适当进行技术对比,让学生对比不同实验方法,从而深入学习、探究实验内容,以获取真正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是一份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如何改进和创新初中生物实验,以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简便性和启迪性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报告分为前言、研究背景、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和结论等部分。
在研究背景部分,报告指出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验活动中常会碰到一些制约因素,如时间、季节、成本、材料和技能等方面的限制。
这些因素影响了师生正常开展实验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此外,各种教材中都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但这些实验改进创新的成果缺乏整合利用,研究优秀的实验创新案例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资源。
同时,当前师生开展实验普遍以教材为蓝本,缺乏质疑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比较淡泊,惯于重复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能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部分,报告定义了创新的概念,即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包括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三层含义。
这为后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部分,报告列举了多个实验案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效果、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趣味性、设计新颖的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探究性等等。
这些案例展示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多种形式和方法,对于启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教学改革策略部分,报告提出了多项策略,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等等。
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在结论部分,报告总结了本研究的重点和意义,强调了实验改进与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呼吁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校本化实施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连云港市东港中学新校区翟天智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生物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本人仅就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谈一些做法和体会,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验材料的拓展在七年级上册《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有关植物的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需要氧的实验中,有许多学生会认为呼吸只和叶有关,为此,我引导学生考虑选用其他植物器官来做实验材料。
如,课前分小组分别选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来设计对照实验,将教材上的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对照组多采用微波炉烤干,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操作方便。
探究实验一: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课前准备:选取新鲜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将大葱根、微波炉烤过的大葱根;萝卜片、微波炉烤过的萝卜片;新鲜的藕片、微波炉烤过的藕片;新鲜的青菜叶、微波炉烤过的青菜叶;鲜花、微波炉烤过的花、小西红柿、微波炉烤过的的小西红柿;毛豆、微波炉烤过的毛豆;黄豆芽、微波炉烤过的黄豆芽等等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塑料袋中。
插入软管扎紧袋口,把软管用止水夹夹紧,不加标记。
(用黑塑料袋代替透明塑料袋,可以避免了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也不用再暗处理。
)课上实验:学生在未知塑料袋里是新鲜的还是微波炉烤过的实验材料的情况下,把两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烧杯中,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生活的细胞才有呼吸现象。
实验二: 植物的呼吸需要氧气课前准备:分小组分别将鲜花和微波烤干的干花、新鲜的葱白和煮熟的葱白、新鲜的萝卜条和微波炉烤过的萝卜条、新鲜绿豆芽和微波炉烤过的绿豆芽、新鲜的香菜根和微波炉烤过香菜根、新鲜的青菜叶和微波烤干的青菜叶、新鲜的包菜叶和微波烤干的包菜、鲜毛豆和微波炉烤过的毛豆等放入两个锥形瓶中,然后用黑色塑料袋密封一昼夜。
(用黑塑料袋密封避免了暗处理)课上实验:分别将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到甲、乙两瓶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分析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7期
2011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Vol.27No.7
2011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44-02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翟天智(江苏省连云港东港中学江苏省连云港222046)
生物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发现知识,在动手动脑中发展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改进与创新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仅介绍课标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教科书中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
1实验改进
1.1实验材料的改进
实验材料的恰当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如果所需实验材料的采集难度大或用了某种实验材料而实验现象不明显,则可考虑改用其他实验材料来替代。
如,在“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如选用桃花,一方面桃花采集的难度大(果园的桃花,果农不给采,观赏用桃花,管理人员不准采,如采摘会影响结果或观赏效果),且桃花的胚珠不易观察到。
如果选用扁豆花,则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可清晰地观察到胚珠。
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可分别选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进行探究,也可改用黄豆芽进行探究,改用黄豆芽后还可以不用遮光处理。
如,在“观察河蚌”的实验中,如果买不到河蚌可以用海水中的贝类代替。
如,在“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中,选用核桃仁鉴定食物中的脂肪并用食用油作对照,结果呈现在滤纸上效果更好;在“维生素C的鉴定”实验中选用维C片与柠檬汁对照,效果更明显等。
如,在“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选择蚕豆叶效果明显,气孔周围的保卫细胞饱满。
选择单子叶植物如水仙,吊兰的叶做实验材料也很不错,气孔排列有规则,一排排的容易找到。
也可用清水、糖水对比观察气孔的开闭进行拓展探究。
1.2实验用具的改进
在某些实验中,有的实验用具不利于实验的观察,实验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可适当调整和改进。
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水温保持在37℃是实验的一大难点,常用的方法是将冷、热水交替加入调节;也可以使用酒精灯对水浴烧杯进行间断性的加热,但这两种方法操作都很麻烦。
改进后可用保温杯来代替大烧杯,还可以请学生用手紧握试管来代替37℃水浴加热,实验效果都很好。
如,在“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中,教科书上用保温杯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样很不方便。
可改用家用的暖水瓶,在木塞上打眼,将温度计插入瓶中即可,暖水瓶也不用倒扣,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如不在木塞上打眼,可用棉花裹上温度计后塞口,实验结果同样容易观察到。
如,在“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实验中,将蚯蚓放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做对比,往往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理论预设相反,如改用光滑的玻璃和毛玻璃,或用两块相同的薄木板,一块板上打蜡或抹上植物油做实验,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强,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1.3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一些小小的改进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如,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为了达到很好的观察效果,应该选择较小的金鱼,并且金鱼的尾鳍最好是扁平的两分叉尾鳍,放入培养皿后,将小鱼的尾鳍用载玻片压住,这样可避免观察和画图的过程中小鱼尾鳍的摆动,既可避免污染物镜,又可使较长时间地观察和画一个视野中的图像。
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制备的糨糊要稀薄,碘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颜色会偏黑。
如,在“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实验中,为了防止温度计倾斜碰到试管壁,可以将温度计插入带孔的大小适当的硬纸板中,再塞在试管口上,也可以在试管口上塞棉花,这样既固定了温度计,又可以避免燃烧过程中试管内热量的散失。
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在试管里加入10mL水,用1g花生燃烧往往使水温超过100℃,因此,改用15mL的水效果较好。
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中,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好装片后用碘液染色再观察,效果不佳。
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本身无色透明,在白亮的视野中观察效果不好,如果该实验在实验前,将洋葱从顶部十字形切开,再分成一片片放在通风处,4~5d内表皮变成紫色,这样既好撕取,又不用染色,而且观察效果很好。
观察洋葱表皮可采用内表
44
皮和外表皮进行观察,用刀片划出正方形后再撕取则较容易撕取,制片效果也好。
如要求学生练习染色的操作方法,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进行制片,再染色、观察。
2实验创新
2.1对照实验的设计创新
如,在“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原实验是用两个锥形瓶、两个植物枝条来设计两组实验进行观察对照,可以创新性改为:选一株叶片比较薄的盆栽植物,用两个塑料袋分别罩在植物的部分叶片上,其中一个袋内的叶片上下两面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然后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观察、比较两个塑料袋内水珠的形成情况。
实验后可洗去涂抹的凡士林或植物油,可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
2.2实验完成场所的延伸与创新
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中,教材上是用大烧杯、玻璃棒及蚕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和用具。
本实验时间跨度长,但是实验难度不大,实验材料易得,所以应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可让每个学生在家动手实验(课前一周准备),这样让实验场所由学校延伸到家庭,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体验到实验现象和结果,课上再让学生将完成的实验带到课堂进行观察讨论。
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尝试改用家里易得的材料做实验,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各具特色。
学生一: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的顶端位置固定了6根线,分别在每根线上拴3粒蚕豆种子,使其位于杯子的上部和中部和底部位置,将水加到中间种子的位置使其浸没一半。
现象:中部和底部的蚕豆都萌发了。
学生二:在剪掉1/3的透明大可乐杯子中,挂上用铁丝绕成两层环状结构并上层和中层缝上纱布的装置,侧面三根铁丝的顶端弯钩挂在可乐瓶子的顶端,将黄豆种子分置杯子的上层、中层和杯底。
实验结果:中间和下部的都萌发了。
学生三:用一个大的果冻杯子代替烧杯,用一支透明的吸管,分别在上部中部位置打开半侧管壁,塞上绿豆种子,在底部放上绿豆种子。
实验结果:中间和下部的都萌发了。
在实验前学生预测底部的种子不会萌发,结果都能萌发,而且比中间萌发的还要快。
课上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水中也含有少量的氧气,种皮被水浸泡变软更容易萌发。
如何改进呢?如何使水中的氧气几乎没有呢?交流得出结论:改用凉开水并在凉开水的表面滴上植物油等。
2.3增加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观察性方面的创新
如,在“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的实验中,教材上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在一个培养皿或大的盘子里垫上湿棉花,每隔2d有次序地放一粒蚕豆种子在湿棉花上,直到最先放入的蚕豆种子长出幼叶为止。
这样设计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种子的根突破种皮及萌发过程。
创新一:在透明的玻璃杯或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里放入用水打湿的白色棉质的带子或棉质的白色布,将种子放在杯子的侧壁,保证种子有充足的空气,然后放在室温的环境中,隔两天放一粒种子,直到最先放入的种子长出幼叶为止。
(也有学生用海绵打湿,放在透明的杯子中,实验效果并不太好,主要是海绵吸水强,容易造成侧壁缺少空气。
)
创新二:将一层薄的海绵剪成和培养皿大小一样的圆形,然后将海绵用水浸湿,紧贴培养皿的底部。
然后将10粒种子(种子应该选择颗粒小的,如萝卜、绿豆等)沿着一条直线塞放在海绵上,然后竖放在平躺的可乐瓶上。
可乐瓶一侧已经剪出一条条宽度和培养皿厚度差不多的口,成为培养皿的支撑。
每隔2d有次序地放一组,直到最先放入的种子长出幼叶为止。
创新三:实验材料有培养皿、印好格子的圆形塑料纸(在塑料纸上有一条比较粗的线,在粗线的上方一行均匀分布有10个小圆圈,大小正好能依次放10粒种子)。
将印好格子的圆形塑料纸放在培养皿中,然后湿的滤纸也放在培养皿中贴近塑料纸,使得格子清晰地透过滤纸。
再将10粒种子(种子应该选择颗粒小的,如萝卜、绿豆等)沿着粗线放在滤纸上圆圈内,颗粒小的种子能附在湿滤纸上并不掉下来(图1)。
盖上培养皿盖后用胶带纸封住边口,竖放在平躺的同创新二中处理的可乐瓶上。
每隔两天有次序地放一组,直到最先放入的种子长出幼叶为止(图2)。
图1种子萌发实验装置
图2种子萌发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