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方法透析

合集下载

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内容阐释方法论要求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变革社会的活动中也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意识的特点和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会阻碍是事物的发展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与规律的关系)①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重点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重点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哲学原理总结(2013年高考必备)【注意设问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人生观、价值观】Ⅰ、(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物质性原理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世界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识别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套路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套路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认识论常用的观点⑴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⑵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⑴真理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绝对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⑶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注意: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主观题答题模板(最新高考版2019.2)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主观题答题模板(最新高考版2019.2)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高考版一、哲学一般(哲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大题可能性微乎其微①本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本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产生: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

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特点: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产生上看: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基础上产生,是对人类哲学思维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②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

③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使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④发展上看:它不是最终极的真理,而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会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

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自觉抵制错误的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⑤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现结合;⑥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粗体字为唯物论一般必答原理,其他原理看材料是否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材料非指向性设问不用答)为什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坚持客观规律相结合;③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的前提和基础;④是让你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⑤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整体的主导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功能 和统率的地位 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 和功能角度 的决定作用 立足整体需要和 从全局出发
•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 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 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实现整体最优目标。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是 立足于我国整体发展的需要。(5分) •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 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 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体的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发展,有利于搞好 局部,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及我国的整体发 展。(5分)
• 37.辨析题 • 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 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 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 史。 •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 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12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连续几年西南旱灾没有改善,农业抗灾能力不强的矛盾 仍然十分突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源工程不足, 灌溉设施不配套,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是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痛定思痛,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 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建设。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 “大兴水利强基础”置于总体要求的首位。最近水利部 表示,要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 •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加强水利建 设做法的正确性。 (10分)
•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2011年6月8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正式对外全文公布。规划明确了国家层面四类主 体功能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将全国划分为国家层 面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 类主体功能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按 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 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 析说明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原因。 (10分)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我国水利对农民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及其本身的现实情 况,就决定了必须将大兴水利强基础置于今年中央农 村工作总体要求的首位。(4分) •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 规律办事。我国当前“大兴水利强基础”符合我国农 业稳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客观规律,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 •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 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 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中央从思想上的特别重视水利建设,必将大力推动我 国水利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3分)
•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主体不断认识客体,认识水 平不断提升的过程。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 素之一。(2分) •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其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 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 • 阅读的过程是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 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即来源于实践。(4分) • 结论: • 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 发展受阅读影响,阅读作为间接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 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 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 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2011年6月11日,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暨北 京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西单广场举行。 国家发 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启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 “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非常艰巨。节能、低碳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大课题,各地政府要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等形式多 样的活动,加强宣传报道,进行广泛动员,营造良 好氛围,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 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对如何推进 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 (12分) 辩证法的发展观 包含哪些内容?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发展。(4分) •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 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 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 节电、节约纸张等。(4分) •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节能减 排工作任务艰巨,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要坚 信这一工作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 要坚定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不断倡导 低碳生活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让人们 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 开展。(4分)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方法透析2
• 2012年4月12日,《求是》理论网刊文指出:要在十 八大之前全面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 指导思想,也是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 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十二五期间, 我们强调要坚定不移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 • 结合材料,运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分析说明我国树 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依据。
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是什么?
属于什么范畴?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 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谁 决定谁,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两个方面。(2分) • ②人类所从事的活动,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 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我国的发展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 时代背景问题以及基于这一客观实际而产生的指导经济 社会发展的思想问题,即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科学发 展观的提出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3分) • ③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正确反 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所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