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通俗唱法应该怎样练声

合集下载

通俗唱歌练声法(通用4篇)

通俗唱歌练声法(通用4篇)

通俗唱歌练声法(通用4篇)通俗唱歌练声法篇1练习连音━━首先吸气,吸气时两旁肋骨微张,气吸至七分满便可以,因为吸气太深,太满反为令人容易泄气。

唱出FA音,由1---/2---/3---/4---/5---/6---/7---/i再以MA音重复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气。

记着练音阶的时候,吸气呼气要安静,发声不要让声音震抖。

目的:这一式是训练歌声的穿透力。

一连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练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练声练气练唱歌?我用“暂别篇”这名字;是有用意的。

「声音」是看不见的东西,要拥有一把好嗓子,要经过很多不同的训练方法,很多时不是依书而习,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

因才施教,因生理条件而判断练声方法,是至理。

通俗唱歌练声法篇2第六式,震音及弹跳音━━1.吸气,气要吸得深。

2.用唇打出 1 2 3 4 5 6 7 I 音阶,发声时,两边肋骨微扩张,小腹与双唇配合弹跳。

3.咀巴张开成圆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弹跳,从 1 至 I。

目的:练就一把有力及有弹性的歌喉。

通俗唱歌练声法篇3丹田发声是所有圆润、明亮、美的声音出发点。

不过要达到声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尝。

努力加油进入第五式━━合咀“Hum”1 2 3 4 5 6 7 I 再从高声区“Hum”回起音点。

练声时两旁肋骨微微向横扩张,声音要发自小腹直通达至鼻梁,而喉咙一定要放松。

目的:是发展鼻腔及口腔之间的共鸣。

又是一句老话,温故知新。

通俗唱歌练声法篇4第四式。

眼望远方,咀吧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

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

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

既然开始了丹田发声,即是练习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请各位网友切记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废。

通俗唱法发声技巧

通俗唱法发声技巧

通俗唱法发声技巧唱歌最基础的就是要有一定的方法,有想要更加了解通俗唱法的基本发声的技巧?那么就和小编我一起去探索一下吧!希望能对你们有帮助!通俗唱法发声技巧一:松弛训练不管是哪一种演唱方法,作为声乐艺术,松弛是使声音流畅、自然的重要前提。

要是声音自然、优美,必须做到全身的肌肉以及一切与发声的部位,如声带、喉头、下巴自然松驰,同时还要以通畅的气息支持。

训练要求:①声音松弛、自然,在说话的状态下发声 ;②注意连音线,要唱得连贯并在一口气状态下完成 ;③气息要通畅、自然,在最放松的基础上缓缓下沉 ;④放松下巴,抬上颚,保持下巴稳定 ;⑤放松喉头,使之处于打哈欠状态 ;⑥练习时声区最好控制在自然声区,以真声为基础,从低声区起练,练到中声区后下行回到低声区。

有关松弛训练的曲目:男声:《祈祷》(王杰),《东方之珠》(罗大佑);女生:《恰是你的温柔》(蔡琴),《我可以抱你吗》(张惠妹)。

通俗唱法发声技巧二:气息训练在流行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声音力度和歌曲情绪的掌控都是由气息的控制所决定的。

气息控制不理想,就很容易在演唱时发生一些问题或缺陷。

要形成良好的气息,首先要保持自然的呼吸。

自然的呼吸要建立在身体放松的基础上,吸气时两肋张开,横膈膜下沉,气沉丹田,小腹略收。

练习时可以采用下行音阶体会气息下沉:训练要求:①胸腔打开,气息自然下沉,以叹气状唱完最后一个音符 ;②起唱前吸气,气要吸得深,不要憋气,否则容易泄气 ;③音与音要唱得连贯、自然、不要有停顿感 ;④从低声区起练,持续到自己的最高音域,然后下行回到低声域。

有了自然的呼吸以后,肺活量的大小决定着气息的控制能力,肺活量小,容易出现气息短,气息浮的现象。

同时气息的控制也决定着音准的把握,特别是在唱长音时,气息太浮就意味着声音无根,容易造成音准偏低。

因此,通过增加肺活量来加强气息控制能力,是歌手在演唱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以结合下面这条发声训练来达到这一目的:训练要求:①该训练持续时间的长短(反复的次数)可根据肺活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增加,最少要反复一遍以上 ;②不管反复多少次,都要在一口气状态下唱完所有音,并且要唱得连贯、通顺、自然 ;③起唱时打开胸腔,唱到将近结尾时胸腔也不要收拢,不要憋气,呼吸道要依然保持通畅 ;④呼气时,气息要推着声音慢慢地呼出,避免出气太猛,否则容易消耗气息,同时也要避免出气太多,这样容易使声音被气息掩盖,而埋没了声音的质感 ;⑤从低声区起练,持续练到自己的最高音域,接着下行回到低声区,高音区容易消耗气息,要注意缓吸、缓呼。

学习通俗唱法的技巧

学习通俗唱法的技巧

学习通俗唱法的技巧1:关于做练习群里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况,新人某某问"我这个ney对不对”“我这个低吼位对不对”但很多时候新人连前面的练习都没做好就开始问后面的问题。

新人还是一步一步来,我觉的顺序应该是气息,哼鸣,气泡,头声,打嘟噜,后鼻音哼鸣这些过关后,才开始练咽音,低吼位,元音转化等等,不然你会发现练习进行不下去,又从头找原因,浪费时间,比如,气息没练好,发头声很容易挤,不熟悉后鼻音哼鸣,咽音一般也做不好。

大家应该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下巴紧张,高音喊,挤,老找不到突破口,这时候可能靠意识上去形成一个点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做练习保持一些意识很有必要。

气息:像针筒一样,通过横膈膜推送压出来,或者像气球漏气一样。

下巴和喉部:气息带上来的时候忘掉它们的存在。

上口盖:无论是做练习还是唱歌,声音都保持在上口盖。

人中咬字:咬字注意力放在人中位置。

3:学唱歌的误区好多人唱歌时候往死里飚,或者是做练习的时候从低到高做一个很长的音阶,楼主之前也这样.这个很忌讳,因为当你前面的音已经花了很多气息了,随着后面的音越来越高,而你的气息却越来越少,这样就特别伤声带。

学会辨别是非,听信一些砖家或者学习者的话会搞的你云里雾里土里水里的,有些半懂不懂的人就喜欢教人,最直接的鉴定就是听他唱的如何。

4:回归、觉悟当你发现你一个练习你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往往是你前面的练习没过关,这时候应该回归前面的,不应该死钻这个练习,但很多人心理过不去,觉的自己练了这么久没一点成绩,不敢面对现实。

别怕打击,有时候就得狠,敢于否定自己,往往就是你一开始就错了才导致这个结果。

‘一个简单的练习做的很好了,其他练习进展会很快'这句话很快就应验。

5:潜移默化听一些职业歌手唱歌,最好是现场,听他们正确的声音,让自己对声音有个正确的认知,慢慢也会形成一种记忆。

1、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演唱时,声音充分*前。

通俗唱法6个练习技巧

通俗唱法6个练习技巧

通俗唱法6个练习技巧通俗唱法的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通俗唱法6个练习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No.1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 "声情并茂"!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算一个发声技能高超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终是精益求精的,如果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反之,如果凭一时之勇,一时之情去发泄的话,那就往往脱离不开K歌,叫喊等行为了。

误区:声、情两者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盲目训练导致成为一个麻木的发声工具,而过分的热情似火又太容易染上市井演唱之气,今后就难改了!No.2 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我们下面就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当然,在字面表达以及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是以声为主,情为辅,但希望大家在运用表演的过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声乐技能主要分为四大门功课:气息,发声,传声,咬字。

情: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要能听得出好声音的“质”,“气”,“词”,“乐”。

(在演艺,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感性变为理性再回到感性)很多人盲目的练习唱歌,但他并不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声的四大部门都在工作,这才叫唱歌,练习是有效的。

但同时,歌曲演唱的好坏是在欣赏一个整体,一个情绪,不是在检验这四门功课的高低!例1:练声练得好的人不代表唱歌唱得好。

例2:喜欢刘德华而不喜欢张学友的人,他们绝不是在比谁的演唱技能高,而是在比谁唱得好听!No.3 什么是气息?既然谈到四门功课,我们就来一一阐述一下:首先,什么是气息?唱歌必须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

(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

通俗唱法技巧

通俗唱法技巧

通俗唱法技巧
常见的歌唱技巧包括:
1、歌声调谐:指歌手在歌唱时保证声音清晰、浑厚、明亮、平衡和
稳固,因此,对声音的调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

2、呼吸法:指歌手在歌唱时保持适当的呼吸,而且要熟练掌握适当
的短促、长促、抑制、伸展等呼吸方法,以使歌声的音色更加丰满,动听。

3、发声:指歌手在歌唱时,要掌握声带的谐振,保持声音的振动平衡,正确掌握自然发音,让声音更加纯正、优美动听。

4、唱功:指歌手在歌唱时要熟悉各种歌唱技巧,如变音、滑音、转音、压音等,以使歌曲更加丰满、动听。

5、前台功:指歌手在歌唱时要完全掌握歌曲的节奏、韵律,可以做
到准确、流畅地进行各种节奏转换。

6、气息调节:指歌手在歌唱时要准确掌握气息的把握,运用适当的
音量、节奏、以及声音的爆发力和结构感,以增强歌曲的魅力。

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

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

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引言通俗唱法是指一种简单易学、广泛适用的发声技巧,它在流行音乐、摇滚乐以及民间音乐中被广泛采用。

与传统的古典唱法相比,通俗唱法更加注重表现力和个性化的表达。

本文将介绍通俗唱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发声方法。

发声基本原理通俗唱法的发声基本原理是通过正确调整呼吸和声音共振来实现声音的准确发出和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关键的发声要点。

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是通俗唱法成功的基础。

要实现稳定而自然的声音,必须学会通过腹部呼吸来获得足够的空气供应。

这意味着在吸气时应使腹部膨胀,而不是仅仅通过胸部来呼吸。

同时,在唱歌期间要保持腹部的放松,以便能够持续地供应足够的空气。

音准控制通俗唱法中,对音准的控制至关重要。

要确保自己唱的音准准确,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听力。

通过频繁地听取音乐并分辨音准的差异,可以提高自己的音感并且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发声。

同时,在唱歌时要注意准确地击中音高,并且避免音高的波动。

共振调整共鸣是声音共振的现象,它对于声音的富有和投射力起了重要作用。

通俗唱法中,通过正确调整共振腔,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和有力量。

一些常用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和鼻腔。

在唱歌时要有意识地调整这些共鸣腔,使声音在音色和表现力上更加丰富。

发声方法介绍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种唱法。

唱发合一法唱发合一法是通俗唱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声音发出的同时,使用适当的发声技巧来增强音色和表现力。

在唱歌时,要意识到声音不仅仅是由声带发出的,还需要通过口腔的共鸣来增强声音的饱满度。

同时,要注意正确定位共鸣点,使声音的投射力更强。

混声发声混声发声是指将胸声和头声相结合的发声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唱者在音域转换时更加流畅,同时也能够使声音在高音区域更加稳定。

具体来说,通过正确调整共鸣腔和发声位置,使声音在不同音域之间无缝衔接,同时保持稳定的音准和音色。

情感表达通俗唱法注重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唱歌时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

通俗唱法的技巧

通俗唱法的技巧

通俗唱法的技巧唱歌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受欢迎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在KTV里还是在舞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人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歌喉。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唱得好,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

然而,通过掌握一些通俗唱法的技巧,我们可以在不经意间提升自己的唱歌水平。

正确的姿势是唱歌的基础。

保持良好的站姿或坐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呼吸和发声。

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保持直立,腹部稍微用力向内收,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呼吸更加稳定。

坐姿时,背部要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交叉。

通过正确的姿势,我们可以使呼吸更加顺畅,有助于准确地发声。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非常重要。

深呼吸可以让我们的肺部充分膨胀,为发声提供充足的空气。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来提高呼吸效果。

腹式呼吸是指在吸气时,让腹部向外凸起,而不是用胸部呼吸。

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声音更加有力量和稳定性。

良好的喉部控制也是唱歌的关键。

通过练习喉咙的放松和张力控制,我们可以使声音更加自如地流畅出来。

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力过度,以免造成喉部的损伤。

可以通过唱一些简单的音阶练习来提高喉部的控制能力。

发声的技巧也是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发声的不同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歌唱技巧。

比如,利用头声和胸声的转换来增加音域的宽度;使用假音来创造特殊的音效等等。

发声技巧的掌握可以让我们的歌声更加多样化,更具表现力。

要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

无论是快乐的歌曲还是悲伤的歌曲,我们都应该用真情实感来演绎。

要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热情。

通过掌握这些通俗唱法的技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唱歌水平。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场合上,我们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唱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形式。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发现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享受唱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歌唱中常用的练声方法

歌唱中常用的练声方法

歌唱中常用的练声方法歌唱中的练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歌手提高嗓音的稳定性、音准的准确性、音域的开阔性以及声音的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练声方法,供参考。

1.基础练声基础练声是歌唱中最基本的练声方法,通过一些基础的音阶和音程来锻炼嗓音的稳定性。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阶,从低音到高音,然后再从高音到低音,每天重复练习。

还可以通过唱几个简单的音程,如八度音程、大三度音程等,来训练音域的开阔性。

2.唱段练习唱段练习是指通过练习一些具体的歌曲段落来提高歌唱技巧。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将其中一小段反复练习,关注歌曲的节奏、音准、发声技巧等。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巧,如颤音、连音、滑音等,来提升歌曲的表现力。

3.声音调整声音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发声方式来改变声音的质量。

可以通过调整发声的位置、力度、气息等来改变声音的明亮度、深度、柔软度等。

比如,通过将发声位置向前调整,可以使声音更加明亮;通过增加一些含气量,可以使声音更加柔软。

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从而提高声音的质量。

4.音准训练音准训练是指通过练习准确的音高来提高歌唱的音准。

可以使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发出一个稳定的音高,然后用声音去模仿并保持与乐器音高的一致性。

可以使用简单的音阶、音程或歌曲的旋律进行训练。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音准器或手机应用程序,来帮助检测自己的音准。

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使自己的音准日益准确。

5.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决定了歌手的音色、音量和持久力。

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呼吸练习来提高呼吸的效率和控制力。

比如,练习“腹式呼吸”,即通过深吸气时使腹部向外凸起,然后慢慢将气息用力呼出;或者练习“断奏呼吸”,即在连续的音符之间留出一小段时间进行吸气,以保持呼吸的稳定性。

6.声带保护声带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减少声带的压力和损伤。

可以通过一些声带保护措施来预防声带问题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通俗唱法应该怎样练声篇一:通俗歌曲发声教程——气息练习(一)首先是气息练习,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躯干站直,胸部放松地挺起,腿不能弯曲,面部肌肉一定要放松,不要有意识去吸入大口气,直接用小腹的动作来数“1”,(不是心中数,而是口中念出来)数完后小腹立即回复原状。

再收小腹数“2”,再回复原状,如此反复地数到“10”,或“20”,让小腹灵活而有弹性,反复地收腹和还原,使下腹形成自动“换气”。

因为在小腹还原时,气息已自动吸入,把吸气练成下意识动作的好处在于“气口”的灵活性,另一好处是无吸气声;数1、2、3、4、5的节奏可由慢而快。

开始阶段下腹肌肉会很“酸”,这是正常的。

当快速练气适应之后,可用连续数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从1----10,或1----30;最多可数到50位数。

下腹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

这是锻炼“保持”的基础。

第二步可用音阶来练气。

先用三度下行321(咪来哆);再是五度下行54321;甚至八度下行7654321.看下腹肌支持能力而定。

下行适应了,可改练上下行三度音阶12321或五度上下行123454321甚至九度上下行1234567i2i7654321,一切量力而行。

关键是锻炼收紧小腹的支持余地。

练下行音阶时,小腹只需收一下即可,练上下行就要求在上行时加强下腹肌向上“顶”的力量,下行时只需保持可;练八度上行当然需要更大的下腹向上“顶”的力量,总的感觉就好像把自己的重心不断向上提,切记这个练习不是为收腹而收腹,而是为了让胸廓张开,辅助动作是收紧臀部,这种基本功和练舞蹈的基本功完全一致。

练音阶时用什么元音为好?最好用Hm,因为Hm要求收缩声带,可为下一步的发声训练做好准备,这是第一步。

当“换气”的习惯建立之后,必需把训练重点放到张开两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发音的同时,有意识地“撑”开两肋,就如同手风琴的风箱那样拉开,这是呼吸训练中最难练的一个环节,两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撑力,光靠小腹支撑的能力时有限的。

完成气息控制的最后一步是鼓上腹,在做这个动作时,必需带动腰围四周的扩张,此时的横膈膜才真正起到了“水闸”的作用。

以上三个阶段的气息训练,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的三个阶段。

也可以分为三种独立的呼吸方法,因为通俗唱法有层次性,对于像一些音域宽、力度对比度特别大的歌曲,要求强有力的气息控制。

但对音域窄,不要求强烈气势的歌曲,就是用呼吸的第一阶段也足够应用了。

由于保持气息这句声乐术语,经常造成错觉和误解为----“迸气”、造成气息僵化,反而破坏了歌唱的流畅。

所以使用“气势”----(象征一种动态中气息)这个名词或许更恰当。

至于为什么不讲吸气?理由很简单,因为歌唱是在“呼气”状态下进行的,吸气是人的本能,不吸气人就会死亡。

所以把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核心吸气的话,结果往往弊多利少,许多错误的呼吸方法都来自于对“吸气”的强调,永远不必担心体内无气。

任何歌唱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点----气不在“吸得多”而在“吸得深”。

用小腹作为“力点”,两肋为“支点”不是已很“深”了么!小腹也就是丹田。

气势的“保持”建立在一种意念上,决不是保持在某个不变的躯干姿势上。

这个意念可以理解为不断地在“加气”或“提气”均可,不论上下腹肌在歌唱中如何不停地运动着,摸上去均是有弹性的,不是僵硬的。

虽然说歌唱是呼吸的艺术,这只是说明屯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理解为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是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何种唱法模式,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远比呼吸方法与否更重要,上述的有关气势的入门训练只能说是歌唱的一种“准备”而已。

只有当发声方法的调节被歌唱者充分掌握之时,气势的功能才能被充分体现出来,初始阶段的气息训练是歌唱的准备。

上述的呼吸不是一种气功训练,歌唱中所要求的“气感”,和气功的“气感”性质完全不同。

“气感”不仅是歌唱者的自我意识,也是听众能感觉到的具体效果,声乐术语----“声音靠在气上”是指一种具体的“效果”,在唱者的自我意识上觉得胸腔中有“回声”的感觉。

在听者说来,听到的声音明显带有“混响”的效果。

“气感”是通过声音来感觉的。

通俗唱法技巧:练声(二)发声训练的入门一般的起点是从声带开始,西洋传统唱法的起点是先“放下喉头”,通俗唱法一般不需要经过这个“特殊”阶段。

通俗唱法的发声起点是“让声带立即振动起来。

”它和传统声乐在声音效果上的根本区别是:西洋传统唱法的“基音”是被“共鸣”所掩盖的,而通俗唱法的“基音”本色是完全“暴露”的。

虽然说传统唱法建立在说话那样自然的基点上,但每个人说话习惯不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说话粗重,有的轻浮,有的甚至不用“真声”。

那么通俗唱法要求的“说话”状态是何种含义呢?应该是指平时说话时的“最低音高”位置上,自我感觉好象嘴巴长在喉下说话。

这和传统唱法要求的“喉头放下来”不是一个意思。

后者发音的喉音比通俗唱法“放下来”的喉位要低得多。

不少学过声乐的人都可能知道“气泡音”。

但他们发气泡音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声带,其实目的正好相反,“气泡音”是声带积极起来的最佳起点。

(它的声音效果也正好非常像摩托车的发动声)作为通俗唱法的入门方法,“气泡音”无疑是较理想的选择。

因它就是最低音高。

但这种“气泡音”怎样“过渡”到歌唱呢?在接触这个问题之前必需要先认识一下通俗唱法中最本质的发声特点----收缩声带。

前文曾提到声带的整体形状如嘴唇,歌唱发音原理如同吹笛子或吹号的嘴唇,要求嘴唇收缩,吹高音时更要强化这一收缩的动作,必然使嘴唇边缘更薄。

但声带看不见,摸不着,光知道它的原理又有何用?人类是聪明的,著名西班牙声乐家加尔西亚发明了喉镜,他发现了声带的最佳歌唱状态是在咳嗽前一刹那的状态,这就为歌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另一个声乐家爱金(A.Kin)称之为“用制止的声带发音”,并注明用这种方式发出来的声音已不是真声。

应该说这种声音既不是真声,也不是假声,是一种独立的声音(传统唱法叫它“混声”),更具有把真假声“焊接”起来的功能,因而它揭开了歌唱的秘密----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没有“换声”现象;有些人生来不怕高音的道理。

要想把咳嗽前一刹那的状态像镜头一样捕捉下来是不容易的事。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在声带前端直接发Hm的方式是比较容易“捕捉”这个动作。

因此,用起动的“气泡音”逐渐向这种“声带前的Hm”过渡,被证明是一种可取而有效的入门方法。

这个Hm音可以用音阶来练也可以像“拉警笛”的方式去练,也可用后者先找到感觉,再用音阶使之音乐化。

当这个Hm音练到人声的自然极限时(女声到#C,男声到#F,这和传统声乐的换声点相比,女声相差正好将近一个八度,通俗唱法女声换声点高。

男声则完全相同)必需人为地强化对声带的“压缩意识”,也就是前文介绍的有关帕伐洛蒂的那段“经验之谈”,也等于人们吹笛、吹号到了一定高度时,嘴唇的收缩必需有意识地加强那样(这种声带压缩的意识必需是更“向前”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此时可能伴随产生的自我意识好象有一种“窒息感”,不要怕坚持练的话就闯过去了,此时所产生的声音常常使唱者自己感到和原来的中声区不统一,甚至怀疑这种声音的正确性,其实大可不必,相反应该庆幸,因你已找到了“唱法的秘密”。

接下来的工作是从“闭口”的Hm转为“开口”的Hm,再从开口的Hm过渡到e或o元音,再逐渐扩展到另外三个元音EH、AH、AW.整个过程必需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声带的压缩。

具体的要求是把声音压缩成一个“点”。

为了坚持声带振动这个前提,这个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离开声带前闭幕式端这个核心位置。

那么,怎样说明这一个基本功的完成呢?铁尺磨成针的比喻当然夸张了一些,但如果把声带前的这个“聚声音”练到小如针尖时,便达到了上乘功夫了。

这时出来的声音中,始终“贯穿”着一根可感觉的细如游丝的“线”,这如同老式电灯泡中那根能发光的钨丝一样。

发光时的灯丝,视觉上比原来粗上千百倍,其实仍细如毛发。

歌唱的发声原理也一样,声源虽细如游丝,声音却如灯光一样能强弱控制自如,千万不要把看到的灯光的粗细,理解为灯丝本身的粗细。

许多不知其理的歌唱者最容易进入的“误区”之一就是拼命“扩大声带的振动面积”来放大音量,结果不是高音更上不去就是唱坏了嗓子还不知为什么。

在西洋传统唱法的训练中,这种方法也叫关闭----集中。

目的是为了使声音通过声带压缩和气息的阻抗作用,使声音产生最大的穿透力,产生强烈的“亮度”。

在通俗唱法中这种关闭----集中的方法被证明:在话筒音响效果的相互作用下,同样会产生出最佳效果。

虽然通俗唱法不要求太强音量,也不需要传统唱法那样的具有金属光泽的声音效果,但在“集中”这个要求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在通俗唱法要求的“三感”中的“质感”,只有声音被压缩成针尖那样一个“点”时,才能被听者感觉到“磁性”。

有功底的歌星即使在唱弱声或气声时,仍侧隐约感觉到它的“质”。

传统唱法的功底测试,主要是以唱半声和弱声(PP)时的音质来衡量的,在没有电声扩音的年代,一个真正有方法的歌唱家,不论唱得多“弱”,声音仍能送到剧场的每个角落,这才见真功夫。

通俗唱法虽有电声扩音,但不集中声音,效果就是比不过集中的声音,点子越小的声音,质量就是比点子大的声音效果好。

鲁迅先生说过:“比较是防止受骗的最有效的方法。

”西北风唱法音量力度都很大,可惜生命力不强,原因在哪里?就在于音量虽大,但音不集中这个缺点上。

惠特尼.休斯顿、玛丽亚.凯瑞、赛琳.迪昂唱有力度的高音时,总能受到听众的赞赏。

这种高强音之所以能令人叹为观止,原因就是她们用了关闭----集中的方法。

不少羡慕者认为欧美歌星之所以能唱出与亚洲歌星迥然不同的声音效果,是由于民族体质不同所造成的,完全错了!这是方法不同的原因。

菲律宾女歌手雷金就是亚洲人掌握欧美唱法的实例。

本书介绍并推崇的通俗唱法,就是以欧美这一先进的唱法为楷模的,这种模式始终是以关闭----集中为发音的核心的。

不论男女,不论音乐形式。

用生理机能说,就是除了低声区之外,中高声区都应该用“制止的声带”(或叫做压缩声带)作为发声的基础来歌唱,也就是始终要以不真不假的混声来歌唱。

这种唱法在开始训练时,唱者自我意识上会旌“蹩扭感”,特别是进高音时,耳朵特别不习惯,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过程,这就是上文特地引证帕伐洛蒂那段话的目的自我感觉“失声”、“窒息”、“难听”等等,不等于别人听起来不统一。

这也叫“感觉的误区”。

作为欧美人而言,他们的这种唱法已成为自然,作为有意识去学习这种唱法的外国人来说,不得不经过一种有意识的歌唱训练,才能成为习惯。

美国黑人在篮球、拳击、歌唱等方面有天赋的优势,柴可夫斯基说意大利叫小卖的都有歌唱家的嗓子。

对异国人说来,甚至在专业学府学了三五年还未必一定学会。

在美国唱得好的流行歌手多如牛毛。

要想冒尖,非得有鲜明的独创特色不可;就如同传统歌唱者要在意大利被公认为歌唱家的情况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