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如果你从未犹豫过,或者回复过人们简单的信件,你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厌倦它,所以你越老,你就变得越微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2、以待来年然后已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损之,月忙一鸡,待来年而后已。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

②馔(zhuàn):食物。

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谒公谒:拜见B. 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C. 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D. 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 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C. 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D. 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

“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去”: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A.前者代词“他”;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

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

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

“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

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③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注】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患:灾祸。

③稍下:稍微低一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生子及鲁肃过寻阳B.爱之,恐坠恐前后受其敌C.复益爱之水陆草木之花D.而人遂得而取之矣遂反溯流逆上矣(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等幼子长出羽毛“又更下巢”,是为了让幼子学习飞翔。

B.“稍下作巢”是怕幼子掉下来摔伤。

C.“翠鸟先高作巢”是为了躲避祸患。

D.这则故事的寓意说明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到头来反而会害了他们。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②,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三篇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三篇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三篇】初一语文文言文《狼》阅读练习题一、解释下列拉盖横线的词语。

1.止有剩骨_________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一狼得骨止_________狼不敢前_________止增笑尔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3.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屠乃奔倚其下_________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5.缀行甚远缀:_______________6.一狼仍从从:_______________7.骨已尽矣尽:_______________8.屠大窘窘:_______________9.顾野有麦场顾:______________10.场主积薪其中薪:_________________11.苫蔽成丘苫:________蔽:__________12.屠乃奔倚其下奔_______倚___________13.弛担持刀驰_________持___________14.少时,一狼径去少时_________径_________去_________15.目似瞑,意暇甚瞑_________意_________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为_________隧_________17.乃悟前狼假寐悟_________寐_________18.盖以诱敌盖_________诱_________1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黠_________顷刻_________20.屠惧,投以骨投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狼不敢前,眈眈共行眈眈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一狼洞其中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屠自后断掉其股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盖以诱敌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题8篇(含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题8篇(含答案及解析)

初一文言文必做题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先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1)先公:指欧阳修(2)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3)闾里:指街坊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尊君在不(4)抄录未毕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3、读了(甲)(乙)两文后,请你选择其中一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悟。

答案:1、(1)期:约定。

(2)去:离开。

(3)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示“吗”的意思。

(4)毕:完成2、(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3、通过(甲)文,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

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

同时我也知道了文中的有人虽然不守信,不礼貌,但是,他却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多学习。

解析:1、(1)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

(2)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

(3)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

(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③焉:哪里④之:到,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

罢:停止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百废具兴________②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______④岁衣缣一匹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3)《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说说对范仲淹和孟子“忧乐观”的理解。

【答案】(1)同“俱”,全、皆;详尽、完备;轻视、不重视;每年(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论语》阅读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亦说乎时习: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__3.是以谓之“文”也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4.默而识之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_____新:______________6.学而不厌厌:_____________________7.吾尝终日不食尝:_______________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___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5.默而识之6.学而不厌7.择其善者而从之8.敏而好学属于顺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转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1.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五个成语: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____2.《论语》的“论”读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3.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益:________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______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给本文划分层次。

《狼》阅读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止有剩骨_________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一狼得骨止_________狼不敢前_________止增笑尔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3.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屠乃奔倚其下_________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5.缀行甚远缀:_______________6.一狼仍从从:_______________7.骨已尽矣尽:_______________8.屠大窘窘:_______________9.顾野有麦场顾:______________10.场主积薪其中薪:_________________11.苫蔽成丘苫:________蔽:__________12.屠乃奔倚其下奔_______倚___________13.弛担持刀驰_________持___________14.少时,一狼径去少时_________径_________去_________15.目似瞑,意暇甚瞑_________意_________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_________隧_________17.乃悟前狼假寐悟_________寐_________18.盖以诱敌盖_________诱_________1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黠_________顷刻_________20.屠惧,投以骨投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眈眈相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一狼洞其中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屠自后断其股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盖以诱敌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

1.文章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屠户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五首》阅读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晨兴理荒秽荒秽:_________________2.带月荷锄归荷:_______________3.道狭草木长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4.但使愿无违但:_________________愿:________________5.故人具鸡黍具:________________鸡黍:________________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______郭:_______斜:__________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________________面: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话:________桑麻:___________8.还来就菊花就:________________9.水面初平云脚低初:________________10.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________________11.两山排闼送青来排闼:________________12.莫笑农家腊酒浑腊酒:________________浑:____________13.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________________14.拄杖无时夜扣门无时:________________二、填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