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皮肤感染课件
皮肤软组织感染课件

深部淋巴管炎:沿淋巴管走行有条形触痛区。
临床表现
(三)诊 断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 深部淋巴管炎需与急性静脉炎相鉴别,后
者也有皮肤下索条状触痛,沿静脉走行分 布,常与血管内留置导管处理不当或输注 刺激性药物有关。
(四)治疗
1、局部理疗、热敷 2、处理原发病灶 3、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时切开引流 4、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28
(三)治 疗-经验治疗
感染 急性蜂窝
织炎
病原体 A群链球菌
宜选 青霉素 阿莫西林
备选 头孢唑啉等第一代头孢菌素, 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曲松
四、丹毒(erysipelas)
(一)概念: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A
组)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
苯 唑 西 林 耐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托霉素
药
局部可以使用莫匹罗星
软膏
中重症:糖肽类等
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一)概念: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 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 组织。 (二)病因: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以为厌氧性细菌。 (三)病理: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 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特点是: 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 限。
23
(三)临床表现
局部:
一般皮下蜂窝织炎: 红肿、剧痛明显, 向四周迅速扩散,病变部位与正常 组织界限不清,中央部分常坏死。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由厌氧菌(肠球菌、兼性大肠杆 菌、拟杆菌、兼性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引起。 新生儿皮下坏疽: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 蜂窝织炎,皮下空虚、漂浮感、积脓多时有波动感。
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

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概述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下肢皮肤创伤部位,如烧烫伤、溃疡或切口等。
本文将介绍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治疗和护理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澡,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皮肤,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
洗完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拍干燥。
2.预防小伤口感染:避免剃腿时刮伤皮肤,使用干净的刀片。
受伤后及时清洗伤口,涂抹适当的抗菌药膏,并覆盖好创口。
3.保持皮肤完整:避免穿过紧或摩擦的衣物,加强锻炼和按摩,保持皮肤的弹性和血液循环。
4.意识到患者的慢性病风险:下肢丹毒患者可能有慢性病的风险,如糖尿病或静脉曲张,对此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口服或静脉注射适当的抗生素。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升高患肢:在患肢上垫高枕头或靠墙躺下,有助于减轻局部的充血压力,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3.睡眠和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4.冷敷:可以用冷水敷患肢,有助于局部的消肿和止痛。
5.局部伤口处理: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避免用手挠抓伤口。
及时就医处理较大面积的皮肤创伤。
护理注意事项1.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温度、红肿程度和疼痛感觉是否有改变,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下肢丹毒患者需要在休息期间保持患肢卧床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和负重。
3.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瘦肉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
4.心理疏导:下肢丹毒患者可能会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应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5.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预防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降低下肢丹毒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下肢丹毒的患者,及时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一例扩心病双下肢重度水肿伴多处皮肤破溃的个案护理PPT课件

营养需求评估及饮食调整建议
1 2 3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通过体重、体质指数、皮褶厚度等指标,以及血 液生化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病情,制定高蛋白、低盐 、低脂、易消化的饮食计划,少量多餐,以减轻 心脏负担。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 持大便通畅;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
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
其他可能并发症应对策略
对于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应密切 监测并及时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加强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和 执行护理计划。
06 营养支持与心理关爱举措
更换时机
根据敷料吸收渗出液的情况和创面愈合情况掌握更换时机。一般每1-3天更换一次,如渗出液量较多或敷料污染 时应及时更换。
愈合期观察和记录要求
观察内容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创面大小、深度、颜色、渗出液量及性质等。同时注意患者全身状况,如体 温、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每次换药时创面的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应客观、真实、准确,为医生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使用绷带或纱布等物品对双下肢进行 适度压迫,注意压迫力度要适中,避 免过紧或过松。
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使用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利尿剂治疗 ,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和水肿消 长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抗凝药物应用
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治疗, 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局部用药注意
局部涂抹药物时要注意清洁皮 肤、避免感染,同时观察皮肤 有无过敏反应。
皮肤感染

2020/6/7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中医外科教学系列课件
22
22/77
各型诊断要点
• 寻常型脓疱疮好发于夏秋季,儿童暴露部位, 有脓疱和脓痂。
• 大疱型脓疱疮,疱液沉积呈半月形。 • 新生儿脓疱疮,脓疱为主,易泛发全身。 • 深脓疱疮有深在溃疡,好发下肢。 • 需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鉴别。 •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 • 取脓液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初步诊断。 • 脓液标本或血培养后做药敏试验。
2020/6/7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中医外科教学系列课件
• 皮损常发于 – 暴露部位,如颜面、口周、鼻孔周围及四肢等。重者 则可蔓延全身。
• 皮损 – 为丘疹、水疱、脓疱等基本改变。 – 初起为红斑或水疱,1~2天后,水疱变为脓疱,疱液 混浊,四周有轻度红晕,疱壁极薄。 – 脓疱较大者,疱壁由紧张渐变弛缓,由于体位关系, 疱内脓液沉积为脓清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 脓疱,此为特征性皮损。 – 疱壁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面,滋流黄水,干 燥后结成脓痂,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 脓液流溢他处又常引起新的脓疱发生。
12
• 自觉
–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重症者可伴有邻近淋巴结 肿大,或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 病程:
– 一般1周左右结痂而愈,少数可延至数月。 – 重者易产生并发症,如败血症、肺炎、急性肾
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2020/6/7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中医外科教学系列课件
13
• 实验室检查
– 1.血常规 可有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中医外科教学系列课件
17
寻常型脓疱疮
2020/6/7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中医外科教学系列课件
18
下肢皮肤感染

精选ppt
20
六、护理措施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局部细菌感染有关 ➢目标:患者皮肤情况较前有所好转。 ➢措施: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采集创面 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精选ppt
19
⑵酌情选用有效抗生素并用清热解毒中 药
上述药物使用至体温、血象恢复正常 3d后 停药。可选用青霉素及氨基糖苷 类药物,严重者可给第2、3代头孢菌素 ,怀疑有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加用甲硝唑 等抗厌氧菌药物。必要时,根据药敏试 验结果调整使用敏感药物。
⑶切开引流 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做切开引流术。
精选ppt
9
2、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
①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或休克,可使机体抗感染能力降
低;
②严重慢性病变(糖尿病、尿毒症、肝衰),严重营养
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病人易受感染;
③特殊治疗(激素、化疗、放疗),使免疫功能显著降低
;
④高龄老人与婴幼儿抵抗力差,属易感人群;
⑤爱滋病病人。
精选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也包括创 伤、手术、烧伤、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精选ppt
3
外科感染的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又称一般 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如:疖、痈、阑尾炎等。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 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1.按发生条件
医院内感染:指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感染(呼吸、泌
下肢肿胀演示课件

皮肤改变
下肢肿胀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发红、发热、 紧绷感等改变。
疼痛与压痛
下肢肿胀常伴随疼痛,压痛明显,尤其在炎 症或外伤引起的情况下。
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周围肿胀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 行走和站立。
病程发展及转归
急性期
下肢肿胀初期,症状明显,疼痛、压痛、皮肤改变等较突出。
利尿剂
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功能,减少体 内水分潴留,从而缓解下肢肿胀 症状。常用的利尿剂有呋塞米、
氢氯噻嗪等。
改善循环药物
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 用,减轻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缓 解下肢肿胀。常用的改善循环药 物有丹参、红花等中药制剂以及
前列地尔等西药。
抗炎药物
针对下肢感染引起的肿胀,可使 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询问患者下肢肿胀的 起始时间、发展速度 、伴随症状等
观察下肢静脉回流情 况,有无静脉曲张、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表现
检查下肢肿胀的部位 、范围、程度、皮肤 色泽、温度、有无压 痛等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 白等,了解炎症情况
慢性期
随着病程发展,下肢肿胀可能逐渐减轻或加重,伴随症状如疼痛、压痛等也可能有所变化 。
转归
下肢肿胀的转归因病因和个体差异而异。经过治疗,部分患者的下肢肿胀可逐渐消退,恢 复正常;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和功能障碍。若下肢肿胀持续不缓解 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1例重度心衰双下肢破溃并严重感染患者的皮肤护理

1例重度心衰双下肢破溃并严重感染患者的皮肤护理作者简介:范荣兰(1968-),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从事护理管理和老年病护理研究*通讯作者:黎瑞红,女,副主任护师,硕士,从事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
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
患者大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需细心护理。
不恰当的护理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我科曾收治一例重度心衰双下肢水肿、破溃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给予彻底清创,运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1]护理,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以反复胸闷、气促7年余,再发4月入院。
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房颤。
入院后体温、脉搏正常,呼吸22次/分,血压101/50mmHg,口唇轻度紫绀,听诊心律不齐、房颤律,检查右后背有两枚大小约3×4cm的菜花状肿块,其中一枚表皮破溃,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近踝部有透明水泡数个,疼痛剧烈,部分破溃,面积8×10cm,有透明渗液并少量脓性分泌物;血液分析:白细胞11.9g/ L, NE73.5%, 红细胞3.21T/L, 血红蛋白103g/L, 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尿素16.26mmol/L,肌酐116 mmol/L,尿酸605.9umol/L。
血气分析电解质正常, PaO2 64.1 mmHg,氧饱和度SaO2 93.2%,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管、抗感染对症治疗,特别加强双下肢皮肤护理,坚持创面湿敷、换药,三周后创面渗液减少,逐渐干痂,患者转回地方医院继续治疗。
2护理2.1彻底清创:患者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有水泡,破溃面积大,表面痂皮多,并有脓性分泌物。
如果不彻底清创,将影响药液的局部吸收,而且极易并发严重感染,加重病情。
所以入院后彻底清洁创面,然后贴上无菌敷料封闭伤口。
根据创面情况,加强换药。
2.2正确的体位:患者重度心衰,常规的半卧位或端坐卧位可减轻心肺负担,但是其双下肢肿胀、破溃,大量渗液,而且背部有破溃的肿块,骶尾部长期受压有压疮的危险。
《外科感染》PPT课件

浅表蜂窝织炎 红肿、剧痛明显,向四周迅速扩散,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 界限不清,中央部分常坏死;
深部蜂窝织炎 局部水肿、深压痛、全身症状重。 新生儿皮下坏疽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皮下空
虚、漂浮感、积脓多时有波动感。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由厌氧菌(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拟杆菌、兼性
2.5万,并出现晚、中幼粒细胞。
精选课件ppt
40
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 2、根据原发感染的部位、脓液的性质、判断为
哪一类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3、血培养、脓液培养、药敏试验。
精选课件ppt
41
治疗
1、局部感染灶的处理,尽早,彻底充分引流。 2、抗菌素的应用,早期、大量、广谱、联合用
2、手掌面皮肤有很微密的纤维组织,与皮肤垂直, 一端连着真皮层,另一端固定在骨膜、腱鞘、或 掌筋膜上。它们将手掌面皮下组织分为很多坚韧 密闭的小腔,感染后脓液难以向四周扩散,因而 往往向深部组织蔓延。形成腱鞘炎或骨髓炎。
精选课件ppt
32
3、手掌面皮肤致密,手背皮下组织疏松,淋 巴引流大部分从手掌到手背,故手掌面感 染时手背常肿胀明显而易误诊为手背感染。
总的原则:
1、去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 2、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
精选课件ppt
15
(一)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休息 2、外用药 3、物理疗法(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4、手术治疗
精选课件ppt
16
(二)全身疗法
1、支持疗法:
①休息 ②加强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C.B. ③降温 ④输血、输液、输蛋白 ⑤免疫疗法 ⑥糖皮质激素治疗
个脓栓,破溃后有多量脓液排除,中央塌陷如 “火山口” 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发生条件
医院内感染:指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感染(呼吸、泌
尿系感染,创伤、手术后感染等)。
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
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
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
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
PPT学习交流
9
2、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
①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或休克,可使机体抗感染能力降 低;
②严重慢性病变(糖尿病、尿毒症、肝衰),严重营养 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病人易受感染;
③特殊治疗(激素、化疗、放疗),使免疫功能显著降低; ④高龄老人与婴幼儿抵抗力差,属易感人群;
PPT学习交流
13
PPT学习交流
14
四、预防
(一)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①认真实施卫生管理; ②认真实施消毒灭菌技术; ③坚持无菌术原则; ④及时正确处理伤口。
PPT学习交流
15
(二)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①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等。 ②积极治疗降低抗感染能力的原发病;糖尿病、 尿毒症、肿瘤化疗、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 ③特异性免疫疗法,如TAT、狂犬病可接种疫苗 (RVRV )与注射免疫球蛋白(RIG ); ④有明确指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术后给予富 有营养和易消化食物。必须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糖尿病 患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PPT学习交流
20
六、护理措施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局部细菌感染有关 ➢目标:患者皮肤情况较前有所好转。 ➢措施: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采集创面 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是指某种感染 性疾病只能由某种致病菌引起。如:破伤风、 结核病、气性坏疽、真菌感染等。
PPT学习交流
4
(二)按病程长短分类: ➢急性感染(病程3周以内) ➢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 ➢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前二者之间)
PPT学习交流
5
(三) 其他分类:
减退;严重时有脓毒症和MODS
表现。
4.特殊表现:如破伤风-肌强直
性痉挛;气性坏疽-皮下捻发音;
皮肤炭疽-发痒性黑色脓疱。
PPT学习交流
12
三、诊断
初步诊断:局部+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
定 位:深部组织间及脏器内的脓肿,常需超声波 检查及CT等影像学检查;骨、关节的感染 常需进行X线检查;必要时作诊断性穿刺。
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黄
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这种情况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PPT学习交流
6
2.按病原体来源及入侵时间
❖原发性感染:伤口直接污染造 成的感染。
❖继发性感染:在伤口愈合过程 中出现的病原菌感染。
❖内源性感染:由原存体内病原 体,经空腔脏器如肠道、胆道、 肺或阑尾造成的感染。
PPT学习交流
8
④异物或坏死组织存在使得吞噬细胞不能 有效发挥功能; ⑤局部组织缺血。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水 肿、积液,使得吞噬细胞、抗体等不能到 达病原体入侵部位,降低了组织防御和修 复的能力;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不仅抑制吞 噬细胞的功能还有助于致病菌的生长,例 如褥疮、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溃疡均可继发 感染。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由体表或 外环境侵入体内造成的感染。
PPT学习交流
7
人体易感染的因素
1、局部情况: ①皮肤粘膜病变或缺损;如开放性创伤、烧伤、 胃肠穿孔、手术、穿刺等使屏障破坏,病菌易 于入侵; ②留置血管或体腔内的导管处理不当为病菌侵 入开放了通道;; ③管腔阻塞;管腔阻塞内容物淤积,使细菌繁 殖侵袭组织。如:乳腺导管阻塞、乳汁淤积后 发生急性乳腺炎。
(三)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
PPT学习交流
16
★ 全身治疗
支持疗法 充分休息、饮食营养 对症处理 降温、补液、镇静、止痛 平衡水、电、酸碱 全血血浆、适当激素
中医中药 消散祛邪、扶正祛邪、补益 气血 透脓托毒、补虚扶正
抗生素的应用
PPT学习交流
17
★ 局部一般治疗:
①制动及抬高患肢 ②局部热敷或辅以紫外线 照射等理疗 ③外敷中药 ④封闭疗法 ⑤放射治疗 ⑥局部已化脓溃烂者,应 适当换药。
PPT学习交流
18
五、治疗
原则:①去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制止病菌生长 ②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
(一)局部治疗
1.保护感染部位:避免受压,局部制动,减轻疼痛
2.理疗与外用药物,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外敷中药鱼石脂软膏、金黄膏 局部热敷、理疗
3.手术治疗 :切除(阑尾炎,胆囊炎,等) 切开引流(脓肿、痈、乳腺炎等)
下肢皮肤感染护理
PPT学习交流
1
一、相关知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预防 五、治疗 六、护理措施 七、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PPT学习交流
2
一、相关知识:
外科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 占所有外科疾病 (Injury tumor infection malformation …)的 1/3~1/2 感染:微生物入侵机体,滞留与繁殖,并引起局部 和/或全身炎症反应的过程。
PPT学习交流
10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红(充血-鲜红;淤血-暗红) 肿(渗出,脓肿) 热(充血、淤血) 痛(压迫、介质刺激) 功能障碍(痛、肿限制; 组织 破坏
PPT学习交流
11
2.器官一系统功能障碍:泌尿系
统感染时有尿频、尿急;肝脓肿
时可有腹痛、黄疸。
3.全身状态:发热、呼吸心跳加
快,头疼乏力、全身不适、食欲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也包括创 伤、手术、烧伤、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PPT学习交流
3
外科感染的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又称一般 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如:疖、痈、阑尾炎等。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 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PPT学习交流
19
⑵酌情选用有效抗生素并用清热解毒中 药
上述药物使用至体温、血象恢复正常 3d后 停药。可选用青霉素及氨基糖苷 类药物,严重者可给第2、3代头孢菌素, 怀疑有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加用甲硝唑等 抗厌氧菌药物。必要时,根据药敏试验 结果调整使用敏感药物。
⑶切开引流 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做切开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