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道德滑坡现象

合集下载

转型期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浅析

转型期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浅析

【 关键词 】 社会转型 ;道德 ;社会 分工
2 0 1 2年 国内生 产总值全年 突破 5 O万亿元人 民币 ,中国 经济增速 ( G D P)比上年增长 7 . 8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城 市化进 程不 断加 快 ,中国的面貌越来越光鲜亮丽 ,而在利益 的驱使 下 ,很 多人却失去 了道德的底线 ,引发 了难 以回避 的
目的 角 度 阐 发 道 德 对 人 的 意 义 。
( 二 )集 体 意 识 的 削弱
涂 尔干十分强调社会共识对社会整合的重要性 ,并引出 “ 集体意识 ”一词 。涂 尔干对集体 意识这样 定义 : 一般社 会 成员共 同的信仰 和情感 的总和。它是一种外在于个体 自身的 东西 , 不依赖 于任何 一个特定 的人 , 但每个人又都参 与其 中。 是这样 的一种集体意识 , 从而构成社会分工存 在的精神基础 , 呈现 出社会 的面貌。一个社会中集体意识的强弱体现 了社会
公 众 焦 虑 。 牛奶 中 出现 致 癌 物 , 地沟油上餐桌 ; 撞人后逃逸 , 甚 至 明 知肇 事 后 反 复 碾 压 受 害 者 ,扶 老 人 过 马 路 被 讹 ; 医生 推 销高价药品等等 ,这些现象无不映射 出当今社会道德滑坡 现象 。 原 因分 析 ( 一 )转 型 期 的 阵 痛


涂 尔干 《 社会分 工论 》中认 为道德 规范的作 用范围和性 质在任何社会 中都不是完全一致 的 ,在 同一社会 的历史 发展 中道德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 的。道德规 范与一定 的社 会条 件 相联系 ,并随着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市 场经 济的发展使中 国正处在剧烈变革的转型期 ,不但 经济体制发生着 翻天覆地 的变 化 ,与之相应 的道德规范 、价 值观念也在 随之变化 。这 就要 求在新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 ,蕴 育新 的道德行 为规 范与价 值体 系与之相适应 。但是 ,道德规 范 的变迁总是落后 于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变革 的速度 ,因此在 这一转 型期 ,必 然要 付出惨痛代价 ,这是转型期 国家必然要

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及解决对策

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及解决对策

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行为不端、言行不一、德行不洁等方面。

一些教师对学生态度恶劣,对待工作不负责任,甚至存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现象。

也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公平对待学生、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操纵考试成绩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职业道德缺失不仅损害了师德形象,也损害了学生的权益和社会的信任度,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公信力和声誉。

解决教师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

1.2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教育者,教师的行为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的职业道德涵盖了尊重学生、尊重同事、遵守法规和规章、维护学校形象等多个方面,是教育事业的基石。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引领者。

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够教育出有品德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只有敬业、敬业、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够带动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为学生的未来努力奋斗。

2. 正文2.1 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些教师可能因为利益的诱惑而放弃了初心,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一些教师可能会为了升迁、加薪或其他私利而偏离职业道德底线。

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也与其自身素质、教育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有关。

一些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坚定的职业信仰和正确的职业理念,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而偏离正道。

一些教师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和矛盾,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和道德滑坡的情况。

从忠恕之道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道德滑坡现象

从忠恕之道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道德滑坡现象

从忠恕之道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道德滑坡现象姚雪【摘要】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是“仁”的核心,能够彰显出我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底蕴。

面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滑坡现象,可以从公民自身出发来贯彻践行忠恕之道,并且使公民自身道德修养和外部环境二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社会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使其获得长久的发展。

%The doctrine of “Chung-Shu”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key to“Benevolence”, which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Currently, faced with the moral landslide phenomenon, it is conducive to uphold the doctrine of Chun-Shu”, make balance between civilian moral cultivation and outer atmosphere, and improve the individual and overall thought moral level.【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道德建设;忠恕之道;仁;公民道德修养;德育【作者】姚雪【作者单位】保定学院政法系,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16一、忠恕之道的内涵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其中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便是其精髓。

而忠恕之道就是儒家“仁”学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践行“仁”这一核心的基本方式和行为准则。

忠恕之道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及丰富的理论意蕴,而且,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当今社会,忠恕之道都有着广阔的发掘空间,对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道德问题却日益凸显,道德滑坡和道德缺失极大程度地损害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民族品质,从南京彭宇案老人“碰瓷”讹诈施救者,到小悦悦事件众人围观冷漠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不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更拷问着人性善恶应该何去何从.笔者将从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入手,结合传统哲学、伦理学思想探讨解决道德问题的途径.关键词:道德;道德冷漠;成因;解决途径一、道德冷漠的内涵道德,辞海中释义为:“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冷漠,辞海释义为:“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态度.”因此,道德冷漠从词义上可以认为是道德主体在社会行为中忽视基本“善”的概念的心理现象.万俊人先生在再说道德冷漠一书中解释为“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道德主体善恶观念的漠视,原有道德体系受到的挑战和曲解,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交通和城市急剧发展、扩张,导致原本由农村家家户户相联系为主体的熟人社会土崩瓦解,转而进入到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意识麻木的陌生人社会,因此道德冷漠现象的频频出现,就是在所难免的了.二、道德冷漠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天,某市市民小张在公园散步,据其称被正在骑行的市民小杨撞倒,而小杨则称骑行经过的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医药费.当好心的小杨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后来,小张将小杨告上了法庭,判决的结果是小杨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从这件事所引发和揭露的社会道德现象无论从中国法律维护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接受过基本道德教育的社会成员来看,都不应该出现这种否认道德良知存在意义的言论.荒谬的诉讼和荒谬的判罚可以暴露,我们在道德回馈机制上的不健全会引起奖罚混淆不清、荣辱观颠倒,最后人人畏于行善,社会正气荡然无存的严重后果.道德范畴很宽泛,每个人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同的岗位和职业也都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高尚的道德并不非得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往往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正义感的社会人,都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认真践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中华传统美德一代一代地发扬光大.大家都这样做了,个人素质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整个中华民族也就有了希望.三、道德冷漠问题的成因分析(一)道德力量在陌生人社会中的作用被削弱在传统的宗族社会中,道德的力量往往是大于法律的力量的维持社会秩序的第一选择,老人讲“人活一张脸,树活一身皮”,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选择往往是由道德内在作用所左右的,传统儒家的道德文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行善积德,福有攸归”的说法是普遍受到认同的,同时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得人们面对道德困境时,更是坚定守护自身的道德正义,往往会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而在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差距被人情所维系,不至于太过冷淡,减少了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陌生人社会”这一概念由美国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在美国法简史中首次提出,当今社会正经历一场“陌生化”的蜕变,而且这场蜕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子女越来越少,家庭和家族结构大大简化,家庭约束力越来越弱,离婚率不断攀升;人口大规模流动,年轻人纷纷离家,外出求学、工作,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独守空巢.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们在生活遇到的常常不仅是陌生人,而且是匿名者,人际交往范围广、程度浅、联系弱,接触的人越多,陌生人就越多,建立熟人关系的可能也越小.人与人之间联系松散,社会约束力也就随之减弱.社会的陌生化实质上就是“失根”的过程,“失根”过程的加剧必然会导致传统道德的逐渐衰弱,道德力量的传承衰弱了,道德力量的适用环境缩小了,道德力量的约束作用衰减了,可以说,在陌生人社会中,甚至出现了彻底拒绝一切道德信仰,否定道德力量的社会调节作用的漠视道德、道德无用的观点和思潮.(二)传统道德信仰的颠覆在当前社会中,信仰仿佛变成了一种可笑的谈资,原有的道德模范如雷锋、张思德都不断受到质疑和攻讦,有人质疑雷锋的事迹是否真实存在,有人质疑张思德的死亡原因等等,但无论怎样的判断,都是基于当下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滑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臆想.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于道德是极为推崇的:“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他甚至把这句话作为他的墓志铭.这就是典型的道德信仰.一旦有了这种道德信仰,就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能按照道德信念坚定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和是非善恶的判断.经历过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人,往往是具备道德信仰支撑的,他们奉行着“舍己为人”、“先公后私”的原则,做出了具备崇高道德水准的事业,这样的信仰凝聚了坚定的信念和力量,成为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生产进步的源源动力.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思潮冲击动荡,旧有的道德信仰体系分崩离析,道德信仰没有了追随者,追逐利益最大化成为了道德体系青黄不接时代的主旋律,这成为了道德滑坡、冷漠现象的诱因之一. (三)道德回馈机制的缺失道德回馈机制的作用就是让“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成为现实,从而建设一个赏罚分明、惩恶扬善的良效型社会,而当前的情况恰恰是这一制度的缺失,导致社会环境日益恶劣,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现象屡见不鲜,行善之人没有回报,反而受到惩罚,作伪作诈的人没有收到惩处,反而缄口放行,这就导致了老人倒地讹诈行人的事件越来越多,而愿意弯身救人的人越来越少,这是道德冷漠现象在制度上的诱因.四、道德冷漠现象的解决途径(一)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中,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直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有力保障,但是这种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又是一种糟粕、精华并存的糅合体,我们处在当下道德信仰缺失、道德体系新老继替的阶段,不应该忽视传统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而应该积极弘扬,将其纳入到适用于社会主义阶段的价值体系中来.儒家文化是将亲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推及到周边所有的人,这就是仁者.以此来自省自身,达到自身品德的修养,孟子则有“存心”“养气”“求放心”一系列的修养工夫论,主张刚毅宏大、仁义坚忍的气节节操,再到朱熹的“局敬穷理”,王阳明的“致良知”等等,这一切都是对人的自身德性修养上的反复锤炼,这才铸就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的脊梁,这种由个人道德行为推及到社会公共道德行为的体系,有利于从基础上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这两方面看,我们应当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弘扬美德精神,重新建立一个“公”“私”分明、以和谐为主导的群体关系的社会秩序.(二)建立长期有效的道德回馈机制道德回馈机制的构建应当是当前最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手来加强道德回报机制的建设.一要建立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道德回报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精神鼓励的道德回报方式,丰富道德回报手段,使道德回报机制成为社会道德教育的助推器.二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回报的制度和法律,为善行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要实现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必须建立善恶有报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道德作为一种软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加强道德立法,将道德义务纳入法律义务的范畴,保证道德规范的实施,为社会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建立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机制,同时对违背道德义务的行为进行惩治,对道德素质较低的人产生威慑和教育作用.三要完善道德舆论监督机制,发挥社会舆论对道德冷漠行为的监督作用,形成对不道德行为的社会评价机制,把社会上的道德冷漠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送上道德法庭,更好地发挥道德舆论对人们行为的监督作用和导向作用,为全体社会成员践行道德规范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三)大力加强公众道德伦理教育传统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的失败是导致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变当前社会的道德困境,必须要依靠公众道德伦理教育的改善和加强.首先,需要改变单一、说教的教育模式,建立开放的受教制度,从点滴做起,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阶层、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灌输到心灵中去,达到实实在在自我认同的目的.其次,树立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将优秀的社会公德风气广泛传播,这就要大力发挥道德模范的带头作用,对具有崇高道德水准的对象要表示尊重和关怀,对优秀事迹要大力弘扬,杜绝以私损公、冷漠围观的违反社会公德秩序的风气沉渣泛起.最后,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活动,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参与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道德力量的存在,重新唤醒人们的良心、同情心,将公德意识重新归位,从而为消除道德冷漠提供保障.五、总结在当下社会的道德冷漠现象中,我们不光要看到现象的表面,更要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种种道德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一句“没素质”、“没同情心”等等就可以概括的,这背后有着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道德问题的应对之策,解决道德冷漠、道德缺失的途径也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全国上下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由于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发展的失衡和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

当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除各种不道德现象是提高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点是,由于社会处于激烈而探刻的变革之中,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矛盾都在调整之中,必然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道德滑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道德滑坡表现原因应对措施道德是人与人价值关系的一个领域、一个层面,它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对于人伦关系的意义,即:在人的一切活动中,人的思想感情、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定结构、秩序和规则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它的合理、稳定和发展。

如果是这样,就被人们和社会所肯定、接受,判定是合乎道德的、善的;反之则被否定和排斥,判定是不道德或恶的。

这一理解来自对道德实践的观察和描述。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一)诚信缺失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较短,发展尚不完善,加之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够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

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

以企业道德缺失为例,“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老酸奶事件”等等一系列企业的道德缺失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国人的心理极限。

诚信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无遗了。

(二)职业道德缺失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

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质滑坡和从事职业的主体奉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权利本位的价值观密不可分的。

当前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矫治措施【精选文档】

当前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矫治措施【精选文档】

当前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矫治措施------------------------- 讲座资料【内容提要】失范,也叫违规、越轨,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准则或道德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

在社会的变迁中,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逐渐失落,新的道德标准还没形成,这难免使人无所适从,在这种困惑下,有些人就会做出一些越轨行为,甚至犯罪。

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该遵守的不止社会道德,更应该包含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因此,笔者把学生表现出来的违背道德、违反纪律的行为称之为道德失范。

本文正是通过探究当前中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成因,从教育的角度提出矫治的措施。

【关键词】道德失范表现成因矫治一当前社会面临转型,新旧道德观念正在交替,社会出现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也影响了在校的学生。

由于他们收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也表现出一些与道德、纪律相悖的思想和行为。

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第一,不懂礼貌,没有公德。

有些学生,见老师,不打招呼,背后揶揄;对同学,谩骂嘲讽,大打出手。

出门在外,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江湖义气,称兄道弟。

第二,目中无人,自私自利。

面对父母,妄自尊大;面对师长,桀骜不驯;与同学交往而缺乏诚挚友谊,把互帮互助看成交换功利。

第三,弄虚作假,奢侈虚荣。

考试作弊,不以之为耻,反倒见人就说;虚报成绩,避免责骂;挥金如土,追求时髦。

传统美德,抛诸脑后。

第四,纪律涣散,好逸恶劳。

追求自由,放纵自己;上课东张西望,下课玩物丧志;作业马虎应付,考试交头接耳;追求享受,逃避劳动。

二造成当前中学生这些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个是客观原因,即学生外部环境的因素。

另一个是主观原因,即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造成中学生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家庭教育的失策。

首先,父母的某些恶习对子女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子女的道德行为。

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和原因分析,道德滑坡与复兴儒家文化的 关系

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和原因分析,道德滑坡与复兴儒家文化的 关系

一、企业家道德:食品安全&商业利益上海福喜集团被曝“臭肉门”事件2014年7月20日,东方卫视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质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原料的行为。

由于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巨大,事件一经曝光便引发舆论关注,尤其以网络媒体为主的舆论更是上演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洋快餐”遭遇了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评】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福喜制度化、常规化违法生产,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管不力要负一定责任,“很多政府部门对不良企业监管不够,即使查出来也是轻打两下。

一头是现实的利润,另一头是看不见的社会责任、经营伦理,没有良好道德感的企业家多半难以把握。

要让所有企业经营者看到,一旦犯错要付出极高成本,才能产生警示作用”。

其一,中国食品安全生产环境差,监管部门监管乏力,被查处的概率不高,助长了他们违法的侥幸心理。

如果这次不是媒体记者凭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冒着生命危险当卧底去收集证据、去揭露,想靠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去发现,恐怕这家洋企业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的卑劣手段不知还要延续多少年?其二,中国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即便被发现了,罚款远不比上违法经营获利多,更不足以让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关门破产,助长了洋企业的冒险心里。

在发达国家,对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违法的处罚动辄能让一个企业关门破产,并禁止其终生从事该行业资格,甚至有牢狱之灾。

这样的处罚足以让食品违法生产企业震慑。

其三,上海福喜事件再次说明,对洋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大意,更不能被其外企耀眼身份遮盖了监管视线。

同时,政府更应及时加快食品安全立法进程,加大对食品领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整治食品安全生产环境;完善监管考核机制,提高食品监管队伍的尽责履职意识和能力,中国食品安全才能希望,民众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二、职业道德:高校机制&人性扭曲厦大“诱奸门”2014年7月10日,一个账号名为“青春大篷车”的博客,发布了帖子《对汀洋的声援——控诉厦门大学淫兽教师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附床照)》。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网络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往往缺乏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道德失范的现象愈加普遍。

1.2 问题意义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是当代青少年教育和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当今信息时代,青少年面临着来自网络的各种诱惑和挑战,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更是社会教育与监管体系的挑战。

对于中国社会而言,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状、原因和对策,可为社会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措施和监管政策,以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道德素养,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

2. 正文2.1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状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已经成为主要的使用群体。

青少年在网络上的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一些青少年缺乏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和教育,容易在网络上产生道德滑坡行为,比如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

一些青少年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和引导,容易受到网络诈骗、色情信息等不良影响,导致道德价值观的扭曲。

青少年在网络上的道德失范现象多种多样,比如在社交平台上恶意辱骂他人、传播不当信息;在网络游戏中进行作弊或攻击其他玩家;在网上发布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班级:制药工程121班姓名:郑成荣学号:5602112041
The gene is a term coined by Danish scholar W.L. Johannsen in 1909 first proposed. Genetic engineering is a new sc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basis in twentieth Century 70's birth.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mainly tells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in the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 gene diagnosis, gene therap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people made in gene achievements, this project,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nd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this method.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visible, especially in the medical field. Scientists found that cancer, diabetes, heart disease, hemophilia and other deadly diseases are related to the human gene. If people find the disease gene, the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diseases will not be a problem. At present, people have treated SCID by gene therapy, and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gene engineering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treated with insulin. At the same time, the doctor also by gene diag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virus. Therefore, the rol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is very significant. Genetic engineering will bring development better to medicine.
基因一词是由丹麦学者W.L.约翰森在1909年首次提出来的。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

可以说是近期才发展的工程技术。

本文主要是从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三个方面来介绍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基因所取得的成就,这项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科研人员的兴趣,在这方法的发展成果也日益可见。

特别是在医学方面,科学家发现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血友病等致命疾病都与人类基因有关,如果人类找到了那些病的致病基因,那么治疗这些病便不是问题。

目前,人们已经通过基因治疗法治疗了SCID,并且通过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治疗一些病,比如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同时,医生还通过基因诊断法诊断肝炎病毒。

所以,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将给医学带来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