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1
新课程下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感体验的过程 。然而在作文教 学过程 中 , 学生缺乏真 实体验怎么办?有 验 。在作文时 ,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性 的语言——用会痛苦 了丰富的体验不能表哒 出来 怎么办? 中学生如何才 能真 诚、 自然 、 准确 的语言 、 流泪 的语言 、 会 会欢笑 的语言来写作。 地表达 自己的体验?这是中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 解决 的问题 。
幼稚的 、 片面的 、 缺少理性 的, 因此 , 不敢倾 吐 对传统作文教学 的反思 , 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 的建构 。它改变了传统 认 为 自己的体验是薄弱的、
怕遭人嘲笑 。因此 , 如何引导学 生把 不易把握 的瞬间 作文教学 的方式 , 生回到 了生活 , 让学 在生活体验 中实现生命 的 自 我关 自己的真实体验 ,
动, 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在活动中“ 以身体之 , 以心验之” 从而 ,
产生体验。一次, 为了让学生写好“ 师生情” 这篇话题作文, 我开展了“ 情 , 与 才能有表达的欲望 , 作文才能一吐为快 , 才是好作文 。 所以 , 必须让学
实习老师联 欢” 活动 , 晚会上, 大家尽情 唱、 、 笑 , 舞 说 不亦乐乎 , 特别 是师 生学会 体验 , 让学生先有体验 , 在体验 中表达 , 这才是迅速提高 中学生写 生手拉手肩 并肩跳起 了“ 子舞 ”给学生 留下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兔 , 此时 , 作能力的有效 的方法 。 学生 的情感 已经触发 , 思维已经 启动 , 随时都可能闪现 出感悟生活 的思
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究

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究作者:谭梅喜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11期从表达的角度来看,写作有四个层次:一是要写清事实,二是要明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三是追求文字的美学效果,四是凝练出有深度的思想。
这就构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语言的基础训练所谓基础训练,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表达能力又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我在作文课上的一个宗旨,就是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比如二年级时,当学生学到《黄山奇石》,我就会依照课文介绍石头的方式,让学生说说黄山的其他石头,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
然后,再让他们介绍一些身边的事物。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就练习了自己的表达。
最后,引导他们尝试着写下来。
这是最基础的句子练习。
作文基础训练课要贯穿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不断地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我根据每篇课文的主题,制定了相应的作文基础训练计划: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少数民族的习俗;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描述深圳的夜景。
如果每个学期、每一课,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贯穿了作文基础训练,学生的作文功底就会变得扎实。
二、结合课文,精心整合单元作文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作文,有些题材离学生的实际体验较远,学生在进行单元作文写作时,也比较难写出真情实感。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为例,大部分作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帮助不大,甚至会适得其反;对学生写作有实际帮助的作文,只有一至两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表达内心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写作模块:第一单元,模仿《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些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处自己想写的景物。
关于写景作文,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练习。
如今是四年级下半学期,我带领学生盘点、总结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從“总分总”到“移步换景”,再到“明线、暗线”……让学生进行系统总结和提升,比较牢固地掌握系列写景方法。
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探微

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探微作者:邓海燕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1年第04期作文教学要立足学生生活,要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情感、书写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注重方法指导轻视情感抒发的传统教学模式,避免让写作变成一场“文字秀”。
否则,学生会对写作心生厌倦之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惧怕写作。
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获得亲历的体验,融入自己的想法,回顾过去的经验,生成自己的情感。
体验式作文为学生构建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情境,能促使学生表达真实感受,让作文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缩影。
体验教学,使写作变得生活化、真实化,基于活动的写作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写作情境。
学生在写作中能生发感悟、分析内容、归纳经验,促进多维能力的形成,从而实现思维的提升。
体验式写作要求学生具备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但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教师缺乏引导等,学生的观察常流于表面,缺乏对全局的观察,学生感悟也不深入。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感受常被教师忽略,学生的思维被无视,他们难以将自己的感悟顺利转化为文字。
教师也难以顾及每位学生的思维发展,要通过沟通,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动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借助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课堂互动往往呈单线交流,学生常被教师的预设牵引着走,他们的思维难以获得锻炼提升。
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感悟转化为具体的文字。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只有将生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才能顺畅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但学生的表达往往缺乏自主性,教师要打破学生固有的认知与经验,要引导学生重构自己的语言系统,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一、依托媒介,自主表达写作教学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身感悟、体验的过程,写作内容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但每个学生的表达存在差异。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较少、认知水平不足,他们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借助媒介,避免学生出现认知盲区。
教师要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填补学生经验与认知的空白。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写作是现代人接受新知,融入世界,感悟生命的一种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以适切的方式,让写作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提高孩子们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时代的理性选择和儿童心灵成长的必然。
我们针对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老、旧、虚、拼、模式化、负担化现象,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诸如游戏、绘本等,并联系实践教学案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力图创设有效情境,结合学情,采用化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写作中释放生命的潜能,切实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对情境化教学的设计、课型和实施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丰富学生表象,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绘本情境体验;游戏情境体验;教学依据;策略一、创设绘本情景体验,积累习作资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推崇“我手写我心”,强调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生层面因缺乏生活发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信心,害怕写作;教师层面以师者的眼光来要求学生习作,使作文缺少童趣、童真,假、虚现象不可避免,情已辞难发,语言僵硬,少灵动;教材层面主题安排习作,习作基本功训练很难做到循序渐进,习作教学缺乏内容的规定性和指导的有序性。
习作教学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如果教师未能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意识,写作就是无源之水。
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
绘本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
因此,如何挖掘绘本的这些元素,发挥其更多元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尤其是语文老师需要深长思之的。
儿童天生就喜欢幻想。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写作因想象而抹上了更多个性、灵性的色彩。
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

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最能激发孩子们习作欲望,首推体验式作文。
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阅读等形式,使学生形成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通过老师一定的写作指导,将自己的认识感悟表达出来。
从本质上说,它是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它注重体验,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体验式作文教学具有的特点:一、活动是习作的先导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意义的作文,就要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而活动必须先于习作。
参与活动,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手段,一个好的活动设计不仅要能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某一生活领域或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与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或训练重点具有密切的关联。
这些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活动,如“感恩”“我爱我家”“亲情颂歌”“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活动,在亲情颂歌中,用“父爱如山”“伟大的母爱”这两个专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父母、走访父母身边的人、与父母进行心灵对话等活动深入体验父爱与母爱的不同,感受父母为自己无私地付出,在培养孝心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语言与动作描写的方法;“生活随笔”让学生在平凡生活中感受真、善、美;自然体验活动则把学生领进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如“春之声”让学生品味季节之美,“话清明”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与变化,在体验与交流中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活动是体验式作文的核心,在活动设计时尽量做到价值多元化,即一个过程力求达成多种目标。
二、兴趣是作文的灵魂丰富的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多元的素材,而写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抒发生活真情,“用我手写我心”才是习作的动力所在。
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又是活动乃至最终的习作能否顺利完成的保证。
为此,体验式作文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让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例如:教学事例的选取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要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情感熏陶的结合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体验式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实施策略的有 效性。案例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的为期一学期的体验式作文教学课程。
在这个学期中,教师选择了“自然探索”作为主题,引导学生们走进大自然, 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制定了 详细的教学计划,准备了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设备,包括户外探险所需的器材、相 关自然知识的图书和影像资料等。
未来,体验式作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与跨学科的融合和拓展,加强与其他学 科的联动和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和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另外,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策略 探究
01 引言
目录
02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 本概念
03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 施策略
04
体验式作文教学案例 分析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学生的主体性和个 性化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亲身 体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次演示将从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 本概念、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以及结论等方面,全面探讨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有效 实施策略。
结论
综上所述,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 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应不断总 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推动其向更高水 平发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摘要:点击现在初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常会感到担忧和痛心。
由于应试教育的“功利”,学生喜欢到作文选、写作大全中找素材,寻章摘句,剪辑速成。
综观学生的作文,几乎千人一面,内容单一,结构也是脸谱化……如何让学生立足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以我手写我心?我们先从状物类作文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心路历程。
然而在习作过程中,学生面对作文一筹莫展怎么办?学生有了体验不知怎么表达怎么办?一、以“原型”体验为发端,唤醒习作冲动和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作文之前,设计一段紧密联系生活、富有感情、新颖优美的提示语,能激发学生多种体验,能激发原型,唤起回忆、引起联想、触发情感、启迪思维、开拓思路,能捕捉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能一下子“惊醒”学生心中储备的表象,并能把它贯通起来,获得写作的冲动。
例如:布置了命题作文:“花花草草皆可成文,一草一木皆有情谊。
一切事物不仅可亲可近,而且可思可感,请你任选一种自己或接触较多、或观察较细、或体验感悟较深的某一具体花草树木,以“我爱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我就设计了以下的提示语:植物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田野有一望无际的庄稼;河里有水草,岸边有垂柳;路旁有绿化带,有花草;楼群中间有绿地,有绿树,阳台上有四时花草,上学的路上,四时的花木为你演绎这不同的风景……面对自然风景,花草树木,杜甫“感时花溅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逋爱梅,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古人对花草树木都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别样的情怀。
那么,做为学生,面对着生活中耳闻目睹的自然景物,细心寻觅,仔细观察,或许就会发现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或从中获得某种启迪。
体验式教学初探

习。
一
、
我 们 对 体验 学 习的 理解
生的生活实际, 情景中的问题 是开放 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 所以引起 了学生 的兴趣 , 思维立 即被激活 了。大家凭借 已有 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多角
体验 , 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 已。
‘
二、 币 教 在教学过程实施体验式教学
首先,提供“ 生活化” 的学习材料, 让学生在情境 中体验 1 课前了解学生值得体验的 内容 、
’
操作 , 通过操作 , 以使学 生获 得大量的感性 知识, 可 同时也还有助 于提高 学 生的学习兴趣 , 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因此 ,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创造愉悦 的学 习氛围 , 是提高教学效果 的重要环节 , 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学习方式 根据 现代 思维科学的探 索和论证 , 只耍深入 分析 , 理清 层次, 讲辩 结合 , 向交 双
的概 率 是 多 少 ? 果 分左 右 呢 ? 常 对 等 可 能 事 件 的概 率 问题 列表 或 树 状 图 如 通 可 以解 决 , 这 一 次 是 取 出不 放 回 的 问题 , 于 所 设 计 的 问题 情景 , 近 学 但 由 贴
培养直觉 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其
保持一定的“自我学 习” 间; 时 利用各种 条件 , 学生带入情境, 把 让他们在 2 体验是学 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 知与情感 的整体参与。 、 认 数学 式 ; 激起参与动机, 是一个情境感受的过程。 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 、 、 、 、 、 、 看 摸 摆 拆 拼 折 剪 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 这种情境中感 受体验 , 动 。体验除了感官活动, 还需要猜测 、 比、 类 分析 、 验证 、 归纳、 推理等各种思 2人们认识事物所表现出的循序渐进 、 、 由浅入深 、 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 力层次。因此提 做 ” 的机会 ,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 做 ” “ 就是让学生动手 大脑认识事物具有 明显的层次性 。 思维科学又根据这些层次来划 分智 维活动。课堂教学 中, 教师指令性 的、 没有 思考 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 证 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觉得作文处在一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
而当我们解读新课程标准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教学理念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迷茫的作文教学之路。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真情地体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这就是“体验式学习”。
在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实施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轻轻松松作文呢?现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作文教学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教育家 John Dewey的“learning by doing”、社会心理学家 Kurt Lewin的“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认知心理学家 Jean Piaget的“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以及其它学者的理论而形成此学习架构。
从实务课程操作来讲,就是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训练员引导下,成员通过对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到目标或愿景。
简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的,先行而后知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算是体验式学习。
(摘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
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
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落脚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因为只有能通过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从而让学生感受得更深,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而这种学习方式正是当今教学领域的新宠儿“体验式学习”。
如何在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的学习呢?为此,我们深刻解读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对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体验式学习有什么好处我看到现在的很多培训的授课方式都会说明是“体验式”,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它有什么好处吗?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
左脑式学习就是我们过去很多年学校教育的特点,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
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
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
在国外的教育界,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
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
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
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
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体验式学习可以说是极具有人文性,具有它特有的魅力和吸引力,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学习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学习,那么学习将是一个实效性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于个体体验,层层深入的连续的过程;学习将是在真实场景中,感受普通道理带来的震撼,发现生活本原的思维过程;学习将是调动一切感官和情感,对世界重新认识,重新领悟的过程;学习将是通过行动的力量,来实现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群体沟通的过程;学习将是在真实的喜悦和痛楚中,将情感转化的意识,最终实现行动的过程。
可见,体验式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知识性的客观真理。
它更看中真实的感受,通过集体或小组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改变观念和态度。
三、如何在小学作文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当今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各地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经历体验——观察反思——积极尝试——总结领会。
很明显,这种学习模式与体验性写作的教学原理是一样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也正应了我国教育祖师孔子所讲过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应当注意选题:一是要在适当时候安排这样的体验式作文教学。
二是环境要素,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
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这样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选择好主题之后,选择一种最恰当的形式将问题展示给学生。
教师可采用叙述、参与实践、提供背景材料或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本次写作的主题提出来。
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主题的确立和情境创设也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2、观察感悟,反思体验观察和感悟生活是体验式作文的第二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只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文章的。
因此,要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既能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灵魂的颤动,也能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客观理性地思考。
这种观察既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如参观展览会、访问名人学者、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进行各种社会调查等;也可以是通过影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媒体进行的间接观察,了解国内外大事,拓展知识视野。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目的是使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有一个更为真实、细致、客观和深刻的了解。
如在四季系列写“春天”这个主题中,教师可找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让学生到公园、田野去观察新生的嫩叶、萌发的小草和绽放的迎春花,感受春天万物萌生的勃勃生机,让他们的心灵随着斑斓的风筝一起放飞。
让心充实起来,这才能找到写作的源泉。
3、搭建平台,积极尝试在有了大量的观察和积累之后,学生对写作专题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材料、理清思路。
交流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点拨,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如怎样开头才能一鸣惊人,怎样结尾才能意犹未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事件表现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俗话说:“好文章要三分写七分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
修改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重新审视、精心锤炼。
现在很多学生都不修改,也不会修改作文,文章写完往教师那儿一交,修改作文理所当然地就是教师的事了,即使教师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提出批评和建议,学生也大多是听听看看而已,很少认真地再修改自己的文章。
4、总结点评,体验成功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追求多元化、尊重差异是主体评价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宽容,即使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语言风格也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力争在每篇习作中都能发现闪光点,比如有的开头新颖,有的结尾利索:有的想象丰富,有的论证严密……它可以贯穿于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段落。
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此外,教师在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阅读、搜集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兴趣和信心……目前,作文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写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不但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为主,小组内互评为辅、教师点评引路等方式。
每写完一篇作文,让学生自己写评语,针对自己习作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然后请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
教师可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析,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具体教学案例看两个本校教师具体作文教学案例:案例一:周老师给我上了一节的作文示范课《校园里的小花园》。
课堂上,(1)周老师先让学生说校园里都有哪些景物,再说说对哪一处景物有兴趣,得出一致结论“校园里的小花园”;(2)然后根据小花园的方位前后、左右进行了回顾,因为学生对小花园非常熟悉,所以你一言我一语,说的不宜乐乎;(3)当老师说:现在你们可以写这篇作文了吗?同学们都一口同声说:“能!”(4)最后,老师让大家谈谈对这次习作的感想,同学很快告诉老师,要安一定方位写作,要写出特点,要真实等等,学生们从来没有那么快乐过,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
案例二:徐老师在上作文课《第一次包水饺》。
上课前,徐老师先将桌子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别准备好包水饺的材料。
另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个大电磁锅,整个教室布置像是一个大厨房。
当学生走进教室时都惊呆了,新鲜感、兴奋感油然而生。
一阵不小的议论声之后,是从未有过的寂静,大家都等着老师将要进行的程序。
徐老师先问大家会包水饺吗?有几个似乎有过包水饺经验的同学站起来发言。
老师并没有作出任何评价,说:你们认为怎样的判别水饺包的好坏呢?同学继续发言,有的同学说水饺要包的好看;有的同学说水饺要不能露馅;还有的同学说水饺要包得好吃,馅太多太少都不好吃。
老师笑了,说:看来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那何不用实践来检验一下呢!接着就让同学们自己包起了水饺,在课堂上包水饺,这可是头一次,同学们的兴奋之情全写在了脸上。
等学生包了3、4个后,老师说:停。
学生在包这3、4个饺子过程中,有一开始成功的;有从失败到成功的。
老师请学生谈谈感想,有了具体的实践,同学们感受既丰富又真实。
然后老师又提了个问题:你们觉得饺子都是这种样子的吗?于是学生又动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的饺子。
最后,徐老师当场煮了学生包的饺子,让大家分享劳动的成果。
品尝结束后,让学生再谈这次活动的感受,那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