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保育猪管理要点

合集下载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饲料管理
保育猪需要充足、均衡的营养饲料,主要以谷物、豆粕、鱼粉、玉米、麦麸等为主。

饲喂时要保证每天的饲喂量及饲喂时间的稳定,不宜过多或过少。

2. 环境管理
保育猪的环境应该保持通风透气,温度适宜,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猪舍内的饮水器和喂料器要经常清洁消毒,以确保猪的健康成长。

3. 疾病管理
保育猪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所以应该定期进行防疫,如打疫苗、驱虫等,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猪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治疗。

4. 运动管理
保育猪需要充足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在猪栏内可以设置玩具,使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5. 定期体检
定期对保育猪进行体检,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这有助于保障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也有助于提高产出效益。

通过以上几点的注意事项,可以保障保育猪的养殖质量,提高其生产价值。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是指出生后体重在5公斤以下的小猪,需要特别的饲养管理。

以下是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 温度控制:保育猪需要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通常为28℃-30℃。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小猪的生长和健康。

保育猪房内应该有恒温设备,以保持稳定的温度。

2. 饲料供应:保育猪需要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饲料,以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

通常采用特制的小猪配合饲料,可以添加一定量的乳清粉或血浆粉,以提高蛋白质含量。

3. 水源供应:保育猪需要干净的饮用水,以维持水分平衡和消化功能。

水的质量应该保持清洁,水槽应定期清洗消毒。

4. 卫生管理:保育猪房内需要保持干净和卫生。

要定期清理饲料和粪便,以防止病菌滋生。

地面应铺设松散干爽的材料,如木屑或稻壳,在小猪走动时可以防止滑倒和受伤。

5. 疾病预防:保育猪容易感染一些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小猪的饮食、卫生和运动情况,预防细菌、病毒和细菌感染。

如果小猪出现疾病症状,及时喂食药物治疗,在饲养过程中会帮助小猪迅速恢复健康。

6. 运动和氧气供应:保育猪需要保证充足的运动和氧气供应。

猪舍内应设有合适的运动设施,如运动器材或活动区域。

此外,也可以通过定期打开猪舍的门窗或排风设备通风,以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总之,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温度控制、饲料供应、水源供应、卫生管理、疾病预防、运动和氧气供应等方面。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小猪的健康成长。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哺乳母猪的环境要求:确保母猪舒适的住所和良好的通风系统。

猪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防止过度拥挤和过分噪声。

2.饲养与饮水:哺乳母猪需要高品质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

饲料应符合合理的营养需求,其中包括高能量、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提供新鲜水源,并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

3.饲喂方式与时间安排:一般来说,哺乳母猪应在产仔后24小时内开始进食。

一开始可以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高水分的饲料。

并逐渐过渡到更均衡的饲料。

饲喂时间应固定,避免频繁换饲喂时间,以养成母猪的饮食规律。

4.疫苗免疫:母猪需要进行常规的疫苗免疫,以预防常见的猪源疾病。

如口蹄疫、猪瘟和猪肺疫等。

提前制定并执行免疫计划,定期接种疫苗以保持良好的免疫状况。

5.配种与妊娠管理:合理的配种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产仔率。

确保配种的母猪健康,合适的身体条件,并在适宜的发情期进行配种。

一旦确认受孕后,关注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如适量增加饲料和营养补充。

6.哺乳期管理:母猪分娩后,要确保乳汁充足。

观察母猪乳房的状态,如有乳腺炎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乳汁质量。

对乳猪通过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威胁做好防控工作。

7.杂交和品系选择:选择优质的品种和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针对不同的饲养环境和市场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8.定期体检: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包括体重、体温、乳房状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母猪的健康状态。

9.饲养记录与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包括配种、分娩、断奶等记录,以及疫苗免疫和体检结果等。

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合理的环境、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定期免疫和体检,合理的配种和妊娠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和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保育猪饲养的要点:一、环境的控制。

1. 温度的监测。

保育猪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20~25℃,注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它们的养殖产生不良影响,应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节合适的温度。

2. 空气的流通。

猪舍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加强猪舍内外的对流,以保证新鲜空气的补充和排出臭气、氨气等有害气体。

3. 光线的控制。

应适当增加和缩短昼夜时光照度的时间来控制猪的生物钟活动,加快生长与发情。

二、饲料的管理。

1. 选择优质饲料。

保育猪的饲料应该是饲养者精心选择的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食材。

2. 确认饲喂量。

应制定科学的喂养计划,并采用自动喂料机等设备,定时、定量地喂食。

3. 饮水的管理。

应保证猪舍内的水源新鲜干净,多喝水可以促进猪体内的代谢、降温,提高生长效率。

1. 疫苗接种。

常规对保育猪进行常见疫病的疫苗接种,增加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2. 定期检查。

保育猪应每日检查体温、粪便、食欲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消毒工作。

保持猪舍里的清洁消毒,杀灭病菌与预防疾病传播。

四、管理措施。

1. 猪舍的设备和环境要整洁、舒适,不透风、不漏水,保证猪的舒适度。

2. 确认养殖数量不能超过猪舍承载量,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引起堆积、擦伤等问题。

3. 猪之间的打架与争抢,增加了猪的压力,应采取科学的预防与应对方法,减少因动物因素引起的损伤情况。

通过以上的要点,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保育猪的养殖技术,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低损失的养殖效果。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定时、定量饲喂哺乳母猪饲料,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及母猪产后良好的泌乳性能。

2. 严格卫生消毒。

妊娠母猪分娩前后,要对产房进行严格消毒,保证产房清洁、卫生、干燥。

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和外阴部,随时清扫产房地面和产床上的粪便。

3. 做好接产工作。

母猪分娩时,要人工助产。

仔猪出生后要迅速用干净毛巾或纱布擦净其口、鼻及身上的黏液,再把脐带里的血液朝腹部挤压,在距腹部4\~5cm处剪断脐带,并用碘酊消毒。

4. 提供适宜温度。

哺乳仔猪适宜温度:1\~7日龄为32℃\~25℃,8\~35日龄为28℃\~24℃,舍内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

仔猪应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保温箱底或距保温室底30\~40厘米处挂一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

同时做好仔猪护理工作,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

5. 早吃初乳。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各种氨基酸、白细胞、溶菌素等,可帮助仔猪抵抗各种疾病,促进生长。

因此,仔猪出生后应保证在2小时内吃足初乳,获得免疫力。

6. 固定乳头。

生后2\~3日龄内要固定好乳头。

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把初生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把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

7. 补铁与过仔并窝。

仔猪生后2\~3日龄内,肌肉注射铁制剂,每头剂量100\~150毫克铁。

泌乳母猪每头哺仔10\~12头,对窝产超过12头或不足7头的仔猪按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母猪过仔的原则,把过哺的仔猪过给产期相差不超过3天、产仔少的母猪代哺。

仔猪过哺前必须吃足初乳。

8. 开食与补料。

安排专人接生,做好接生工作,防止仔猪冻死、压死或难产而死在腹中,降低仔猪死亡率。

及时抢救假死仔猪,可进行人工呼吸。

出生24小时内剪犬齿和断尾,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咬尾和争斗发生。

固定乳头,即早吃初乳。

初乳中含有较高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可使仔猪产生免疫抗体,排出胎粪,提高免疫力。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为了促进哺乳仔猪的健康成长和保证猪肉的质量安全,制定了以下饲养管理规程:一、饲料管理1. 哺乳仔猪的饲料应根据生长产生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合理配置。

2. 哺乳期仔猪应供应高质量的母乳或替代品。

断奶后,应适当添加猪粮,直至仔猪有充足的食欲,并适当控制进食量,以免造成肠胃负担。

3. 营养均衡的猪粮含有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

应尽量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4. 确保饲料清洁、无异味。

5. 饲喂哺乳仔猪时应定时定量,每日饲喂量不超过仔猪体重的5%。

二、环境管理1. 猪舍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

2. 猪舍内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3. 废弃物和粪便应定期清理并妥善处理,以避免室内有害气体过高。

4. 禁止在猪舍内燃放烟花或放烟火。

5.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加强猪舍内的消毒,但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并确保猪舍内的消毒药物对猪没有不良影响。

三、疾病防治1. 猪舍的进出口应设置清洁卫生防护设施,并在必要时进行紫外线消毒。

2. 定期检查并且发现疾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3. 对于仔猪,应根据生长和发育特征确认是否需要施行疫苗防疫措施。

4. 空气质量不佳、饮水不干净等异常情况也可能引起猪的疾病,因此化解猪舍内的卫生问题必不可少。

四、生长检测1. 定期检查哺乳仔猪的体质、发育情况等,评估饲料和环境的质量。

2. 绘制成长曲线,及时对仔猪进行体检,鉴定是否有传染病和基因缺陷。

3. 掌握哺乳仔猪的生长规律,定期涨潮或可趁机加餐。

以上就是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管理好哺乳仔猪的养殖过程,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饲料效率,增加养殖效益,有助于提升猪肉的质量。

哺乳仔猪的饲养措施和管理措施

哺乳仔猪的饲养措施和管理措施

哺乳仔猪的饲养措施和管理措施一、饲养措施1. 提供合适的饲料:哺乳仔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可以选择使用专门的哺乳仔猪配合饲料,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2. 定时喂养:哺乳仔猪需要定时喂养,通常每天喂食4-6次,每次的喂养量要适量,避免过饱或过饥。

初期可以采用奶瓶喂养,后期可以逐渐过渡到自由进食。

3. 提供清洁的饮水:哺乳仔猪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饮水器要保持清洁,随时补充新鲜水源。

4. 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哺乳仔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一般来说,温度应保持在28-30摄氏度之间,避免过热或过冷对仔猪的影响。

5. 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哺乳仔猪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无污秽物的饲养环境。

饲养舍内要保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床材,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二、管理措施1. 定期体检:定期对哺乳仔猪进行体检,观察其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2.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对哺乳仔猪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和驱虫。

定期消毒饲养舍和用具,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免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每只仔猪的栏舍面积应达到一定标准,保证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4. 注意营养均衡:哺乳仔猪的饲料要保持营养均衡,不仅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饲喂,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5. 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饲养记录、生产数据统计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方法。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饲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哺乳仔猪的饲养和管理措施是确保仔猪健康、快速成长的关键。

通过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条件,定期体检和疫病防控,以及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确保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一、前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于猪场的生产效率和养殖收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哺乳仔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以及保障猪场的生产秩序和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规程。

本文将从哺乳仔猪的环境、饲料、饮水、疫病防控等方面,制定一套全面的管理规程。

二、哺乳仔猪的环境管理1. 温度:哺乳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24-27摄氏度之间。

猪舍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通过加热设备或保温材料来调控温度。

2. 通风:猪舍内保持空气流通,排除臭气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

定期清洁猪舍,更换垫料,并做好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3. 光照:哺乳仔猪需要充足的光照来维持健康的生长发育。

猪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采光情况,必要时可以适当加强光照设备的使用。

三、饲料管理1. 哺乳仔猪的饲料应当保证营养全面,易消化吸收,并且要符合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需求。

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2. 饲料应当保持新鲜,干燥,无霉变,无异味。

在喂食前需要对饲料进行检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哺乳仔猪的饲料应当根据猪的年龄和体重来进行投喂,饲喂的时间和方式也要符合哺乳仔猪的饲养习性。

四、饮水管理1. 哺乳仔猪的水源应当保持清洁卫生,水质应该符合卫生要求。

可以通过安装水龙头或自动喂水设备来保障哺乳仔猪的饮水需求。

2. 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槽、水管等饮水设备,保证哺乳仔猪的饮水安全。

3. 哺乳仔猪的饮水应当保持充足,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防控1. 对哺乳仔猪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对哺乳仔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3. 猪舍内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疫病的传播,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消毒和杀菌工作。

4.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出,防止带入疫病。

六、日常管理1. 建立健全的哺乳仔猪档案,记录哺乳仔猪的生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方便管理和追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刚断奶的仔猪舍温控制在 28 度以上。并空气保持干燥。 3、刚断奶的仔猪给料要少量,不能过量,要做到少加勤添,必须在让仔猪吃完 后再添料。并让仔猪饮用电解多维水,有必要加一些消毒液。 4、让仔猪适应环境后、适应饲料后,要过渡饲料,七天过渡完毕(第一天是 1: 6,第二天是 2:5,第 3 天是 3:4,第四天是 4:3,第五天是 5:2,第六天是 6: 1,第七天是过渡完毕) 5、当保育仔猪平均体重达到 25 公斤时更换成中猪料,饲料过渡 3 天。 6、当保育仔猪达到 70 日龄时,保育仔猪转到中猪舍。 7、保育猪免疫按照免疫程序操作。 六、保育猪的注意事项 1、保育猪舍在断奶前一周做好下床工作,下床保育猪后立即进行冲洗猪舍,冲 洗干净后稍凉干后,就进行碱类消毒,消毒 24 小时后再进行冲洗,冲洗后进行 第二次中性消毒,消毒 24 小时后再冲洗再进行酸性消毒。并进行熏蒸 24 小时后, 凉干后方可进猪。 2、如果保育猪在消毒过程中要对水嘴、栏杆、死角、栏面的下面、粪沟出口进 行冲洗消毒。必要时进行一次火焰消毒。 3、如果下的保育猪有应激的情况,要给下保育床的仔猪每头注射 5ml 亚硒酸钠 维生素 E。 4、给断奶的仔注射 3ml 亚硒酸钠维生素 E。 5、在下保育床的前三天,要给仔猪有一个环境温度过渡的适应期,要从保育舍 的温度过渡到中猪舍的温度。 6、在下保育床前在后备小猪栏内选择一批预后备猪。 7、在保育舍内的消毒要注意料车的消毒和电热板的消毒,电热板的消毒要求和 猪舍的消毒是一致的。 8、人员服装的清洗和消毒也定期到位。 七、数据记录 保育猪舍猪群变动表 保育仔猪死亡记录表 免疫记录表 保育仔猪始测定记录表 保育仔猪的健康状况记录表 保育仔猪选种记录表 保育猪舍冲洗消毒记录表 保育舍用药记录表 用料记录表
哺乳仔猪、保育猪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仔猪的饲养要点 哺乳仔猪的管理要点 仔猪断奶 种猪早期护理 保育猪前期护理 保育舍的注意事项 数据记录
一、哺乳仔猪的饲养要点
1 周龄至 4 周龄,仔猪的消化生理系统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适合仔猪 消化生理特点的日粮也要随日龄而调整变化,这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注意事项: ①产房冬季严防有贼风,换气时只能开上端顶窗。 ②夏季通风降温风筒口,只能吹至母猪头前食槽位置上,不能直接吹母猪头 和身上,更不能吹仔猪区。 ③测定仔猪区温度时,温度计要放要仔猪站立的位置上,每天记录一次。 (二)湿度控制:相对湿度要求在 60—70%范围内。 注意事项: 母猪进产房前,开启风机 8—12 小时,吹干产床,、地面及饲养、饲喂设备 (炎热季节除 外)。 为保障产房湿度适中,产房不允许随意放水冲洗床面和地面。 每周冲地沟一次,快速完成。 (三)乳仔猪的护理: 1、分娩时的护理: 初产乳仔猪护理: 产前用 0.5%的高锰酸钾液,清洗乳房及阴户。 仔猪出生后,立即用专用毛巾擦专口腔和身体粘液。 断脐。用碘酊消毒,离腹部 3—5 公分处钝形分离(手消毒后用指甲钝形掐断), 防止出血。 出生后立即护理仔猪吃上初乳。 产程护理: 母猪出现不停努责,羊水排出半小时后不见仔猪娩出时,应注射摧产素,可以连 续注射 2—3 次,每次间隔 30 分钟左右。产程 1.5—2 小时仍未见仔猪娩出时, 需要人工助产。 第一头仔猪出生至最后一头仔猪产完,全过程需保证每头仔猪吃上初乳。防冻、 防挤、防压死伤。 仔猪护理: 产后 12 个小时内需做工作: 称重:逐头称初生体重。 登记:挂耳牌。按系别耳标要求,逐头登记挂上耳牌,按登记表要求填写各项记 录。 断齿:用磨牙器或消毒的齿钳断去尖利的犬齿齿尖,注意别损伤口腔和牙体、牙 根。 断尾:最好选用铬铁高温切断法,可防止出血和伤口感染。在离尾根部 1/2 处切 断,公猪可保留 1/3 的尾巴。 调整每窝仔猪的平衡(寄养): 窝间调整时,只能在出生后 24—48 小时内的母猪之间进行,保证仔猪能吃上初 乳。卡片上填写记录寄出、寄入耳号。 固定奶头:窝内将体小或瘦弱仔猪放在靠前、中的奶头位置上,或有意识也将要 留种的公猪放在奶量好的位置上。 掩藏乳头:为防止仔猪乳头受损,在出生后用医用胶布将仔猪肚脐至第一对乳头 全部遮盖起来。不要特意撕除,让自然脱落。 其它措施:
哺初乳期:出生后 24—48 小时。 哺乳期:0—2 周龄。 哺乳与采食固体饲料期:2—4 周龄。 哺初乳期 乳仔猪出生后至 48 小时内,充分吃上、吃足初乳。 其重要性: 1、能量的摄取。防止初生仔猪因能量不足低血糖而死亡。 2、抗体的摄入。初生仔猪体内几乎没有任何抗体,只能通过初乳获得抗体。 3、吮乳对分娩过程有刺激作用。 哺乳期 哺乳仔猪 40—45 分钟吸奶一次。出生后一周内的仔猪只适合消化吸收母乳, 母猪奶量充足能满足仔猪这阶段的需要。如发现奶量不足,补给乳仔猪液态人工 乳(代奶粉)。 哺乳与采食固体饲料期 1、4 至 7 天开始补给仔猪乳猪早期料——人工乳 102 号颗粒料(细粒)。个 别体小体弱仔猪,要用奶瓶每日补 4 次液态人工乳(代乳粉),在此建议要用奶 瓶喂市场上的纯牛奶(并要烧好灭菌的)。 2、补料的同时,要训练仔猪尽快知道饮水器的位置和会使用乳头饮水器。 3、选用不锈钢园形浅底认料食槽,可提高早期认料速度和增加采食机会。 4、补料槽放在保温箱门侧面,保温灯能照亮的位置上。 5、乳猪料的标准和要求,按仔猪营养标准执行。 6、补料要少加勤添。不许有脏料和湿料出现。 二、哺乳仔猪的管理要点 (一)产房温度的调控 仔猪区温度: 初产时:32℃—33℃
刺号:留种公仔猪出生时,只挂耳牌,给予刺号但不执行,待 12~21 天时打刺
号(方法见附表)。 三、仔猪断奶 1、断奶最佳时间为 26—28 天,平均 26.5 天。 2、断奶按产房为单元,每周四同时断奶,仔猪同时转出。 3、断奶后不要更换饲料品种,延续 5 天人工乳(102#)。 4、断奶后第 6 天开始在人工乳料中加入乳猪料(910#),过程 7 天内全部换为 910#。 5、断奶后编群一次性进行,按小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如有瘦弱猪, 要另行编组。 6、要分出后备群和种猪群及肥猪群 四、种猪早期护理 28—70 日龄为保育期。培育标准体重 30—45 公斤。 检查和确定种猪。 1、第一次选择确定在 3 周龄时,与做剌号同时进行。 检查确定标准: 生殖器发育正常 无遗传或生长缺陷 正常、发育完好的后腿 体况匀称、强壮 健康。 2、第二次检查和确定在 10 周龄(转群进), 确定标准: 最小体重在 30kg 以上。 强壮、结实,后腿粗壮结实、干爽,行走恣态标准。 体型发育良好、匀称。 生殖器发育良好。 奶头 7 对以上,发育良好。 健康 以上条件优秀者,转入测定舍,进行种猪测定。 五、保育猪前期护理 1、分群,按体重把种猪群、肥猪群和后备群
2—4kg 体重:30℃—32℃ 4—6 kg 体重:28℃—29℃ 6—9 kg 体重:26℃—27℃ 产仔间温度: 第 1—2 周:20℃—24℃ 第二周到断奶:18℃—23℃ 温度来源:仔猪区主要采用保温箱和可调温的保温板,上悬挂可升降的红外
加热灯。仔猪出生后,调整保温箱内的温度。母猪区安装通风升降温空调设备, 随时观察控制箱温度显示表。
பைடு நூலகம்
补铁。出生后 2—4 天内进行。主张采用颈部肌肉注射。注射针头至少一窝更换 一次。 去势。已确定不留种用的仔猪,可在 2—3 日龄内进行去势,去势时应做好以下 预防措施: 保持圈面清洁卫生。 工具要清洁消毒。 去势前检查仔猪是否有阴囔疝。 去势位置皮肤,用碘酊液擦试消毒。 尽可能在远腹部的位置切口。 健康检查。每日至少进行 2 次仔猪健康检查,观察是否有拒食、腹泻、跛行或精 神不振等现象,并记录,如需治疗,立即作上标记,便于治疗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