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饲料管理
保育猪需要充足、均衡的营养饲料,主要以谷物、豆粕、鱼粉、玉米、麦麸等为主。
饲喂时要保证每天的饲喂量及饲喂时间的稳定,不宜过多或过少。
2. 环境管理
保育猪的环境应该保持通风透气,温度适宜,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猪舍内的饮水器和喂料器要经常清洁消毒,以确保猪的健康成长。
3. 疾病管理
保育猪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所以应该定期进行防疫,如打疫苗、驱虫等,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猪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治疗。
4. 运动管理
保育猪需要充足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在猪栏内可以设置玩具,使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5. 定期体检
定期对保育猪进行体检,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这有助于保障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也有助于提高产出效益。
通过以上几点的注意事项,可以保障保育猪的养殖质量,提高其生产价值。
规模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规模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保育猪养殖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保育猪阶段是猪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猪养殖成功的基础。
保育猪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等方面,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
首先是饲养管理。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配制、饲喂方法和喂养数量等方面。
在饲料配制上,要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物质,保证猪的全面营养。
饲喂方法上,可以采用自由饲喂或定量饲喂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喂养数量要根据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调整,确保猪得到足够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
其次是疾病防控。
保育猪养殖中,疾病防控至关重要。
猪场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的猪病,如猪瘟、猪霍乱等。
要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饲养环境也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减少病菌的传播。
要加强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比如给猪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其免疫功能。
再次是环境控制。
保育猪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猪场要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猪舍内空气流通,排除湿气和有害气体,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要为猪提供干净、舒适的卧铺,避免猪长时间站立,减轻其运动负荷。
最后是科学育种。
科学育种是提高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保育猪养殖中,可以选用高产种猪进行配种,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提高出栏猪的质量和价值。
规模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疾病防控、有效的环境控制和科学育种,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保育猪饲料营养的调整与注意事项

保育猪饲料营养的调整与注意事项作为兽医专家,我们深知保育猪饲料营养的调整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正确地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改善免疫力和生殖能力,并降低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保育猪饲料营养的调整与注意事项,使养殖者更好地管理猪的饲料。
首先,了解保育猪的生理特点非常重要。
保育猪处于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满足其身体的需要。
在保育猪的日粮中,必须确保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支持其健康生长。
其次,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应逐渐增加。
保育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构建组织和肌肉,并维持正常的生长速度。
在开始提供辅助饲料后,应逐渐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满足其生长的需求。
同时,要确保蛋白质的来源的质量良好,以提高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此外,提供适量的能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保育猪需要充足的能量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谷物和油料,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从而满足保育猪的能量需求。
然而,过量的能量摄入可能导致猪肥胖,影响其生长和繁殖能力。
因此,需要根据保育猪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调整能量的含量。
另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也不可忽视。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证猪健康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猪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并容易患上疾病。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维生素A、D、E和矿物质如钙、磷、锰、锌等。
在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时,也要注意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和相容性。
饲料转换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饲料的利用率。
保育猪的饲料转换率应尽可能地降低,这就需要合理选择饲料成分和控制饲养管理。
例如,兽草科家畜混合料、全价饲料和添加微生态制剂等都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此外,定期检测猪的体重和饲料消耗量,可以帮助养殖者了解猪的饲料消耗情况,并及时调整饲料的供应。
最后,养殖者应重视猪的饲料水平问题。
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饲养管理目标: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状况,达到最低的死淘率、良好的屠体品质、最佳的日增重和最低的增重成本。
目前存在问题:生长速度较慢,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猪种的生长遗传潜能,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养殖效益不显著。
(一)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1.对外购仔猪育肥,要在无疫区选调品质优良的健康仔猪,仔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未去势的要去势;2.生长肥育舍要彻底清扫、消毒和干燥后,方可转入保育猪;3.保育猪转群时要合理分群,应尽量原窝或原群转入一栏,避免重组咬逗应激;4.转群后,最少用5-7天时间训练定点采食、饮水、排泄和睡觉,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5.提供给猪只舒适的生长环境条件,密切注意圈内密度、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猪生长的影响;6.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冬季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2-3倍,春秋季饮水量为采食量的4倍,夏季饮水量为采食量的5倍,水槽最好与料槽分开,自动饮水器要经常检查水的流速,防止水流不畅影响饮水;7.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注射、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8.每天检查猪只采食、饮水、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9.实行全进全出制管理,打破疾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
10.控制慢性增生性肠炎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的发生;11.做好猪只转入转出、死亡、用料等记录,系统分析猪只饲养及经济效益状况;12.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售。
目前商品猪市售体重一般在90-120公斤。
(二)生长肥育猪的营养生长肥育猪阶段消耗了其一生所需饲料的75%-80%,约占养猪总成本的50%-60%,因此这一阶段的饲料效率对养猪整体效益至关重要。
1.体重在60公斤以下的生长肥育猪,能量摄入量通常是增重和瘦肉生长的限制因素,我国的猪日粮能量普遍偏低,如在满足氨基酸需要、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高能日粮,以便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保育猪的保健方案

保育猪的保健方案保育猪的保健方案对于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有效的保健措施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和爆发,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生产力,确保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保育猪的保健方案,包括营养、环境、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查等方面。
一、营养管理1.均衡饲料供给:保育猪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饲料应包含合适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根据猪的年龄和生理阶段,调整饲喂比例和食量,以确保猪的健康和生长。
2.优质饲料选择:选择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猪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饲料应保持新鲜,避免霉变和污染。
合理控制饲料中的添加剂,避免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
3.水源管理:给予干净的饮水可以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水源应保持新鲜,定期清洁和更换饮水设备,以防止水质污染和细菌滋生。
二、环境管理1.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保育猪提供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舒适环境。
定期清理圈舍,清除粪便和杂物,保持圈舍清洁和卫生。
避免过度拥挤,确保猪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休息。
2.正确的照明管理:猪对光线的需求较高,适当的照明管理可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和照明时间,帮助猪保持正常的生物钟和作息规律。
3.噪声控制:过高的噪声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圈舍中的噪音污染,保证猪的安静环境。
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保育猪的疫苗接种方案应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养殖场的特点进行制定。
常见的猪类疫苗包括猪瘟、猪链球菌、猪蓝耳病等。
接种疫苗前应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宜接种。
四、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保育猪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定期检查内容包括体温、体重、呼吸情况、粪便和尿液等。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或加重。
总结:保育猪的健康管理是养殖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营养管理、环境管理、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查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保育猪是指出生不久的小猪,因为它们的生长阶段最为脆弱,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
饲养保育猪需要掌握专门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
一、饲养技术1. 猪舍环境保育猪的舍饲环境应该保持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状态。
特别是在冬季,要及时给保育猪加温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2. 饲料配制对于保育猪的饲料,要选用易消化的营养饲料,同时需注意保证饮水质量。
一般来说,母猪产后的前3-5天内,要给予糖、盐水等易消化、易吸收的饮料,保持母猪的体力和健康状态。
3. 饲养管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细心耐心,定期对其进行观察和体检,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要保证保育猪的运动和活动空间,避免长时间囚禁和无聊导致情绪不良。
4. 营养补充对于刚出生的保育猪,需要给予额外的营养补充,比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物质能够帮助小猪更好的成长和发育。
二、疾病防治1. 新生猪腹泻新生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饲料、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来解决。
2. 猪瘟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非常高。
预防猪瘟需要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和疫苗预防,一旦发现猪瘟疫情,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蔓延扩散。
3. 痢疾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烧、腹泻等症状。
预防痢疾要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圈的干燥和清洁,并注重饮水的卫生。
4. 肺炎猪的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和死亡。
预防肺炎要加强猪圈的通风和防寒工作,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感染传播。
5. 疟疾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农场主和饲养员们高度重视。
只有做好了饲养技术的细节工作和疾病的预防控制,才能保证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养猪效益,实现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保育猪-目提高仔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饲养管理目标:过好仔猪断奶关,降低断奶应激,控制腹泻,,表现为仔猪腹泻,拒食,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前存在问题:断奶后产生应激综合症。
出现僵猪,甚至死亡SEW)概念(一)早期隔离断奶(与母猪等其它所有猪4.5公斤以上时,所谓早期隔离断奶就是仔猪出生后2-3周、体重达到目前这种方式广泛被仔猪与其它猪隔离。
它重心是断奶时间早,完全隔离的一种断奶方式,国内外的养猪业所采用,其优点在于:1.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数,降低生产成本日龄仔猪数断奶时活仔数年产窝数56断奶日龄28.331.5 0 3.0025.727.1 2 2.9524.02.85 7 24.519.92.50 20.3 2118.02.30 18.4 35;2.切断母子间疾病的传播,降低仔猪发病机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性能,健全14日龄时达到最低,而此时仔猪的自身免疫还未由于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抗体在大部周龄以后断奶的仔猪,所以传统3此时猪的抗病能力非常弱,极易通过母体感染疾病。
生长分呼吸道疾病已感染,严重地影响日后猪的有效排除疾病的断奶日龄日龄/ 病原日龄疾病病原/疾病10钩端螺旋体AP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5资料Word.21猪霍乱杆菌肺炎支原体1021传染性胃肠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1021)博代杆菌10-12 伪狂犬病(PRV14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10-1214猪链球菌Ⅱ型5 支气管败血杆菌21萎缩性鼻炎10 病毒3.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出栏时间早期断奶猪与传统法断奶猪的生产性能比较%)早期断奶改善(天数传统法ADG(g)ADG(g) 体重(Kg)体重(Kg)9173161 2.50 2.387215190 5.8912 21 5.248.9525 27922035 11.14344918.8426114.06356.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猪是指出生后需要特殊照顾和管理的幼仔猪,这些猪对于猪场经营和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下是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1. 猪舍环境和温度管理:保育猪需要保持室温在28-3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60-70%左右。
猪舍内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卫生,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2. 饲料和饮水管理:保育猪需要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比如猪奶粉、鸡蛋、豆浆等。
饮水应保证干净、新鲜。
为了保持健康,保育猪的饮水槽应每天清洗消毒。
3. 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保育猪需要定期接种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猪场应定期检查保育猪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4. 人工护理:保育猪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护理,包括清洗毛发、修剪指甲,以及检查牙齿和耳朵。
这些护理措施对于保持猪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5. 社交环境:保育猪需要与同龄猪及其他动物进行社交接触,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猪场应保证幼仔猪有充足的空间,以及良好的社交环境。
以上是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这些措施都是猪场经营和生产所必须的。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监测,可以提高保育猪的存活率和生产效益,为猪场经营带来更多的收益。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养管理目标:过好仔猪断奶关,降低断奶应激,控制腹泻,提高仔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目前存在问题:断奶后产生应激综合症,表现为仔猪腹泻,拒食,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
(一)早期隔离断奶(SEW)概念所谓早期隔离断奶就是仔猪出生后2-3周、体重达到4.5公斤以上时,与母猪等其它所有猪完全隔离的一种断奶方式,它重心是断奶时间早,仔猪与其它猪隔离。
目前这种方式广泛被国内外的养猪业所采用,其优点在于:1.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数,降低生产成本断奶日龄年产窝数断奶时活仔数56日龄仔猪数0 3.00 31.5 28.32 2.95 27.1 25.77 2.85 24.5 24.021 2.50 20.3 19.935 2.30 18.4 18.02.切断母子间疾病的传播,降低仔猪发病机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性能;由于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抗体在14日龄时达到最低,而此时仔猪的自身免疫还未健全,此时猪的抗病能力非常弱,极易通过母体感染疾病。
所以传统3周龄以后断奶的仔猪,大部分呼吸道疾病已感染,严重地影响日后猪的生长。
有效排除疾病的断奶日龄肺炎支原体10 猪霍乱杆菌21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10 传染性胃肠炎21博代杆菌10-12 伪狂犬病(PRV)21多杀性巴氏杆菌10-12 副猪嗜血杆菌14猪链球菌Ⅱ型 5 支气管败血杆菌14萎缩性鼻炎10 病毒213.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出栏时间早期断奶猪与传统法断奶猪的生产性能比较天数传统法早期断奶改善(%)体重(Kg)ADG(g) 体重(Kg)ADG(g)7 21 35 49 2.385.248.9514.061611902202612.505.8911.1418.8417321527935691225344.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
(二)断奶仔猪(保育猪)的饲养管理管理关键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决定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会获得理想效果。
1.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工作。
断乳后维持三不变,即:原饲料(哺乳仔猪料)喂养1-2周、原圈(将母猪赶走,留下仔猪)、原窝(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实行三过渡: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渐过渡,减少断奶应激;2.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投喂饲料量总的原则是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
实践表明,断奶后第1周仔猪的采食量平均每天如能达到200克以上,仔猪就会有理想的增重;3.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定期消毒(每周2-3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适宜的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26-28℃;3-4周,2 4-26℃;5周后,应保持在20-22℃左右。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为最佳;4.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断奶后7-10 天内的饮水中加入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5.将每窝的弱仔猪挑选出来进行单独饲养,提高保育猪的整齐度;6.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7.每天检查猪只采食、饮水、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8.实行全进全出制管理,打破疾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9.要特别防止水肿病,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引起的肺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肠炎、败血症,链球菌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及关节炎以及断奶后多发性全身消瘦综合症(P WWS)。
对于发病猪要隔离治疗,特别照管,连续治疗3-4天仍无明显效果者予以淘汰捕杀;10.保持适宜密度,并群时夜并昼不并;要特别注意防止咬尾、咬耳等异食癖现象。
(三)断奶仔猪(保育猪)的营养1.由于断奶仔猪(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都高的日粮,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变化,促使仔猪快速生长,防止消化不良。
2.由于仔猪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的供给,仔猪日增重随能量摄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也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有关,因此能量仍应作为断奶仔猪饲料的优先级考虑,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蛋白质的功能。
3.断奶仔猪(保育猪)在整个生长阶段生理变化较大,各个阶段生理特点不一样,营养需求也不一样,为了充分发挥各阶段的遗传潜能,应采用阶段日粮,最好分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断奶到8-9公斤;第二阶段:8-9公斤到15-16公斤;第三阶段:15-16公斤到25-26公斤。
第一阶段采用哺乳仔猪料,;第二阶段采用仔猪料,日粮仍需高营养浓度、高适口性、高消化率,消化能3300-3400千卡/公斤,粗蛋白18%-19%,赖氨酸1.20%以上;在原料选用上,可降低乳制品含量,增加豆粕等常规原料的用量,但仍要限制常规豆粕的大量使用,可以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等替代;第三阶段,此时仔猪消化系统已日趋完备,消化能力较强,消化能3200-3300千卡/公斤,粗蛋白质17%-18%,赖氨酸1.05%以上;原料选用上完全可以不用乳制品及动物蛋白(鱼粉等),而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等来代替减少断奶应激反应所渭应激反吨是仔猪对环境的突然改变产生的强烈应激。
由于母猪、仔猪隔开,仔猪通常表现为呜叫、不安、食欲减少.对异常响声敏感,为减少膻激反应,应做到“两个减少”,一是断奶前2~3 d人为减少哺乳次数以增加采食二是减少母猪饲料营养增加粗纤维,以减少母猪泌乳量。
“三个不变”,圈舍不变,饲料不变.饲养人员不变。
仔猪断奶时把母猪赶到母猪舍,留下仔猪在产仔舍过渡3~5d,此阶段仍然喂给乳阶段饲料,同时这阶段不宜更换饲养人员,以便更好地熟悉和管理好仔猪。
适时转栏,合理分群仔猪断奶后一般在产仔房饲养3~5 d,待观察仔猪适应独立采食环境后,及时转入保育猪舍,并根据保育猪舍大小合理重新组群。
掌握的原则是:(1)转栏前1周,要检食保育舍食槽、饮水、排粪没备是否完好,进行全面消毒,为转栏做好准备;(2)根据仔猪日龄、体照、胎次合理分群,通常是让相近日龄、体重的仔猪合栏,有条件要把母猪头胎产仔的仔猪和经产母猪仔猪分开;(3)来源不同的仔猪要分栏饲养;(4)每窝个体重偏小,体质偏科的合群饲养。
调整日粮,合理饲喂仔猪哺乳期的饲料应是适口性强、体积小、营养成份、易于仔猪消化吸收的浓缩料,且具有松脆、香甜的良好特性,为此要做到:(1)日粮组成过渡,断乳2―3周后逐渐过渡到断乳料,可在15 d后.每日加入10%断乳料,直到完全用断乳仔猪料饲喂,因为断乳料的蛋白水平(特别易消化蛋白质)和消化能.低于哺乳猪料;(2)断奶后仔猪饲喂次数不减少,特别刚断乳1周内每日要夜间给食,确保每头仔猪都能吃到饲料,同时注意限量给料,以防采食过多,引起消化不良。
2~3周后逐渐减少采食次数,直到正常饲喂;(3)断乳猪料中适当增加些有机酸、抗生素.以帮助消化,防止拉稀现象发生;(4)及时补水。
水对仔猪非常重要,水头设置要洼仔猪容易找到,并及时饮水。
重视猪圈小环境断奶仔猪,无论是在母猪舍过渡,还是转入保育舍,圈舍小环境直接影响仔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保持适当温度度,断乳仔猪30~60日龄,20~22℃为宜,可以由高到低,每10d降低l℃,尤其是冬天要防止贼风或人为造成圈舍温度过低。
湿度为65%一5% ,过于潮湿,会引起猪发生多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2)精心调教,仔猪转入保育猪舍,调教工作非常重要,固定的采食、排泄、睡觉习惯足保持猪圈小环境清洁的基础.因此,转栏1周内要反复调教。
建立仔猪条件反射习惯.经常观察仔猪活动,采食情况、粪便状况,及时打扫。
确保圈舍空气清新,环境整洁;(3)积极预防和治疗,保育仔猪要及时做好预防、驱虫工作,如发现有病猪要隔离治疗,有拉稀现象。
要查找原因,普遍预防或更换饲料,切忌个体影响群体。
(一)良好的保育条件1. 断奶仔猪体重应达标断奶仔猪体重不能太小,小于6k g的仔猪很难保育成功。
一般饲养条件良好,早期实行补料措施,21 d断奶仔猪体重可达6 kg, 28 d断奶体重达8kg,35 d 断奶体重达10k g,2. 保育猪舍应舒适保育猪舍要求干燥、温暖、通风。
猪舍温度应保持在22 �30℃,在冬季不能低于20℃,相对湿度50%-80%,同时要经常通风,排出猪舍的有害气体。
3. 仔猪饲料应优质饲喂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乳猪饲料,不要急早调换成仔猪饲料。
(二) 保育猪舍主要设施1. 配制专门的加温热源断奶仔猪保育舍温度要求在20℃以上,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必须在保育舍内安装取暖设备,农村常用的有煤火炉、热火墙等,取暖效果都不错。
2. 防潮设施比较简单而又适用的是加工木制仔猪床,床的下部四边用砖头抬高10 cm左右,防潮湿效果也不错。
3. 通风因猪舍强调保温,门窗关闭较严,很容易造成圈舍内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多,对仔猪毒害较大,容易引起仔猪呼吸道疾病发生。
因此,要根据猪舍建筑具体情况,在中午气温高的时期进行通风换气。
4. 饮水设备水是仔猪每日食物中最重要的营养,饮水不足,猪的采食量降低,直接影响到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仔猪保育舍每栏若饲养10头以上仔猪,应安装两个饮水器,有利于仔猪随时饮水。
5. 温度与湿度仔猪保育舍内要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以便随时了解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日常饲养技术1. 继续饲喂优质乳猪料2. 仔猪限制饲喂3. 饲喂湿拌料仔猪断奶发生的各种应激中,食物由液态母乳向干粉饲料的突变对仔猪影响最大。
仔猪保育期间采用湿拌料饲喂方法,有很多的优点,养猪规模不是特别大的场(户)均可采用。
具体方法::水与饲料比在2:1到5:1灵活掌握,冬春较寒冷的季节喂前1-2h拌好备用。
夏秋季节因气温高,防止拌好的饲料发霉,一般喂前0.5-1 h拌好备用。
4. 补给抗应激饮水剂仔猪断奶是一大应激,为了缓解断奶应激,安全渡过保育期,现介绍一种抗应激饮水剂,对仔猪增重、预防腹泻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配方如下:水100k g、食盐3.5 k g、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支、电解多维50 g、葡萄糖1 000 g、恩诺沙星原料10g. 、碳酸氢钠200 g。
从仔猪进人保育舍开始,连续饮7 d。
5. 尽力创造适合仔猪生长发育的保育条件仔猪保育舍温度不能低于200C ,观察发现若整舍断奶仔猪堆集在一块睡觉,说明室温太低,马上应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