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感受生活中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理解。
本节课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使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提高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课堂讨论:准备与法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这个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4.巩固(10分钟)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5.拓展(10分钟)展示更多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写一篇短文。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件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 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 ,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A
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
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
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B
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 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 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 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 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孝敬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6年,为了保障 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 养老、助老的传统,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规 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 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2012年 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 年节。”尊老敬老不止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认识我国的 三大实体法
我当小判官
2019年8月11日,嫌疑人王某与妻子周某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 ,后王某驾驶车辆将周某某撞伤。目前,受害人周某某在医院治 疗,生命体征平稳。
思考与判断: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
?
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 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课件(共56张PPT)

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以孝敬老年人为例,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6年,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 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 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其中规定:膳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 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 老年节。”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
我的财产权
我有受教育权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要遵守交通法规
法律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爸爸,喝了酒之后一定不要开车。 法律禁止酒后驾车。我觉得,法律让我 们更安全。
二、生活与法律
法律,那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小 孩子没有关系。
正确
错误
法在生活中
工厂里 超市内
道路上 学校中
法律,那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小 孩子没有关系。
正确
√错误
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 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怎么样的惩罚。刑法惩罚犯罪,保 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六年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 (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 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法律知识还不够系统,对法律的理解也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遵守法律的。
4.情境模拟:让学生模拟案例中的情境,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5.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含2课时)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准备:1准备法律公益广告视频。
2.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你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它也与我们的成长一路相伴,引出“法律”(板书)。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Q2.出示:法律是国家规定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
(学生阅读)3.提问:对于法律,你有哪些认识?4.播放法治教育宣传广告,现在你又有哪些认识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的法律。
(学生观看宣传广告,并谈感受)5.揭示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法律1.过渡: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
2.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有机联系自己生活)早上,父母送我上学;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休息日,我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3.小组讨论:生活中这些事情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和法律的关系)4.指名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机法律。
5.提问:除了这些事情,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也是和法律有关的?(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经验进行交流)6.教师小结:这些活动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法律
资料
资料
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与法律相关
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接受义务教育依法维权人格尊严保护隐私发表意见
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监督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法律规定我们的义务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接受义务教育
保护野生动物
遵守交通法规
热爱祖国
行政法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 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 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网
KRa
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线杆上被 人贴满了烟草广告。张叔叔和吴阿姨在谈恋爱,他们准备结 婚。张兰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的证书, 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 虾死亡。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 立, 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租赁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劳动合同
承包合同
保险合同
小丽,好 妈要给你关 -份人身保险。
保险客PR 分T
医强的爸爸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名合
小丽的妈妈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 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解释 税收政策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企业营业执照
劳动合口组宪法
伴随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
mRF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 法
中年人民共和风民 法 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三、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图一:
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
xx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
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
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
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设计意图】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
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
《xx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
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xx:
违反法律的后果。
5.xx:
法律、xx与纪律的区别。
6.xx:
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设计意图】总结提升
四、板书设计: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xx
教后思考:
7.xx无用论:
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
无损可退
讨论:
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9.总结: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5.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个人修改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
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法律与
1.探究与分享:
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六年级上册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总计第2节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教学
目标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
1."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重难点
2."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设计意图】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二、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展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