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装配过程和装配方法

合集下载

飞机机身装配流程

飞机机身装配流程

飞机机身装配流程
1、机头位置定位:首先,要将机头位置定位到合适的地方。

2、前起落架和电气系统安装:在这个区域安装前起落架、电气系统等。

3、油液系统安装:在机舱内安装油液系统,包括燃油和液压系统。

4、中后舱设备安装:中后舱内需要安装的设备包括客货座椅、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给水系统、厨房和卫生间设施等。

5、机身壁板安装:机身壁板包括侧壁板、窗框和门框等,这些都需要按要求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

6、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完成机身内部装修和各种设备的安装,包括座椅、行李架、照明灯具、电线管道等。

7、机身对接和测试:将各个部分对接起来,并进行各种功能和性能测试,以确保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质量检测和验收:在整个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要求。

9、提交验收报告:完成所有测试和检测后,提交验收报告,并等待最终的验收结果。

以上步骤完成后,飞机机身的装配工作即告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后续的试飞和交付工作了。

同济大学飞机装配整理

同济大学飞机装配整理

飞机研制工作一般包括哪几个过程?飞机研制: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原型机试制、原型机试飞、批生产应力分析。

与重要概念联系。

点焊*。

铆接。

*飞机制造过程可分为毛坯制造、零件加工、装配安装和试验四个阶段装配过程:将大量的飞机零件,按一定组合和顺序,逐步装配成组合件、板件、段件和部件,最后将各部件对接成整架飞机的机体。

在装配时,要准确确定零件或装配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用一定的连接方法(铆接、螺接、胶接或焊接等)进行连接。

飞机装配的导孔:即在想连接的一个零件上,按铆钉位置,预先制出比较小的孔。

导孔通常是制在孔的边距较小、材料较硬或者较厚的零件上,在零件制造阶段就制出,装配定位后,钉孔按导孔制出.飞机装配和一般机械装配有什么不同?飞机装配和安装工作在飞机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机械制造中,装配和安装工作的劳动量占产品制造总劳动量的20%左右。

而在飞机制造中,装配和安装工作的劳动量占50~60%。

因为飞机构造复杂,零件和连接件数量大。

其次,因为装配和安装不仅劳动量大,而且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

飞机装配工艺学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划分装配单元和制定装配路线,装配时工件的定位方法,保证装配准确度理论和方法,装配中所采用的各种连接技术,各种结构的装配方法和过程,装配型架(夹具)的构造与制造技术,保证工艺装备之间协调的原理和方法等。

目前飞机装配中采用的连接方法仍以机械连接为主,大量采用铆接,并使用一部分螺栓连接。

因铆接适用范围广,质量比较稳定,便于排除故障,费用低。

为提高铆接的疲劳寿命和密封性能,还发展了干涉配合的连接技术。

胶接可提高飞机结构的抗疲劳性能和减轻结构重量。

飞机结构主要是硬铝合金,只能采用点焊。

点焊生产率比焊接高,但焊点疲劳强度比铆接还低。

飞机装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装配中使用了许多复杂的装配型架(夹具)。

在一般机械制造中,由于绝大部分零件是刚度大的机械加工件,机械制造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零件制造的准确度。

飞机工厂装配作业指导书

飞机工厂装配作业指导书

飞机工厂装配作业指导书
概述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对飞机工厂装配作业流程的指导和说明,以确保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并保障工作安全和质量。

准备工作
在开始装配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检查所有工具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 进行所有需要的安全检查,包括穿戴适当个人防护装备,检查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
- 熟悉与所需作业和步骤有关的所有技术文件和说明。

装配流程
飞机装配作业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初始化机器和工具;
2. 确认所有需要的安全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3. 按照技术文件中的要求,对各个部件进行吊装和连接;
4. 对电气和机械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
5. 对飞机进行地面测试;
6. 完成所有文档工作,包括记录所有测试和检查结果。

安全注意事项
在飞机装配作业期间,需要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 保持工作现场整洁和有序;
- 遵循所有安全规定和程序;
- 确保所有工具和设备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 穿戴适当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安全鞋和头盔等;
- 对需要的机械和电气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

结论
飞机工厂的装配作业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所有技术和安全要求才能确保工作的成功,安全和质量。

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装配作业,并在作业期间时刻保持警觉和安全,可以达到预定的工作目标,确保工作的稳定进行。

第三节__飞机装配准确度和装配过程要点

第三节__飞机装配准确度和装配过程要点

隔框结构 1-上框缘;2-下框缘。
17
(2)工件与装配夹具(型架)之间的协调
在机翼装配中,为保证前梁组合件与机翼前段型架的定位器 相贴合,为保证机翼前段与机翼总装型架的定位器相贴合,则夹 具(型架)之间应当是相互协调的。
(三)提高装配准确度的补偿方法
一般希望进入装配各阶段的零件、组合件及部件具有生产互换 性。但对某些复杂零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技术上也难以达到。
补偿的方法就是零件、组合件或部件的某些尺寸在装配时可进行加 工或调整,可以部分抵消零件制造和装配的误差。
18
在飞机装配中,常用的补偿方法: (1) 修配
例如机身或机翼的蒙皮,一般尺寸比较大,有时长达5~6m,零件 刚度又小,蒙皮之间对缝间隙有时要求又很严,一般小于1.5mm。零件 制造难以达到这样的准确度。因此在蒙皮制造时,在边缘处留出一定的 加工余量,在装配时和相邻的蒙皮相互修配。 此方法不具有互换性。
设计规定前、后接头之间的距离为L 。 而中翼和外翼制成后实际尺寸分别为L1及L2 。
16
两者制造误差分别为:
△1=L1-L △2=L2-L
接头间的协调误差:△ =L1-L2
协调准确度的要求一般要高于制造准确度的要求。
装配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内容一般为:
(1)工件与工件之间的协调
为保证工件之间的协调要求,必须 使制造工件的模具也是相互协调的。
部件外形波纹度
1-理论外形;2-实际外形;3-等距 样板或等距卡板的工作外缘;
△h-外形误差;L-波长;H-波深; yn、yn+1、yn+2-在相邻波峰波谷处蒙
皮外形与等距样板或等距卡板的间距。
9
▪表面平滑度要求
表面不平滑度误差包括铆钉、螺钉、焊点处的局部凸凹 缺陷,蒙皮对缝间隙和阶差等。

飞机装配知识点总结

飞机装配知识点总结

飞机装配知识点总结一、飞机装配概述飞机装配是指将各种零部件、部件和系统装配成完整的飞机的过程。

飞机装配是飞机制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飞机制造中的重要环节。

飞机装配的标准和要求直接影响飞机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机装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材料、结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和管理。

在飞机装配中,需要进行各种工艺、工序、技术和工具的选择和应用,确保飞机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飞机装配的基本流程飞机装配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部件准备:飞机装配的第一步是准备各种零部件、部件和系统,包括机身、机翼、发动机、起落架、机载设备等。

这些部件需要按照飞机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选材、加工和组装,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2.组装结构:组装结构是指将各个零部件、部件和系统按照飞机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组装成完整的飞机结构。

这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等结构的组装。

3.安装设备:安装设备是指将各种机载设备、仪表和控制系统安装到飞机上,确保其正常工作。

这包括发动机、油箱、电气设备、液压系统、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等的安装。

4.系统整合:系统整合是指将飞机各个系统进行整合测试,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正常协调工作。

这包括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的整合测试。

5.地面试验:地面试验是指对飞机进行各项性能和安全性试验,确保飞机装配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这包括地面滑行试验、发动机启动试验、地面静态试验、地面动态试验等。

6.首飞测试:首飞测试是指对飞机进行首次试飞,确保其飞行性能和安全性达到要求。

这包括起飞、飞行、着陆等各项试飞测试。

7.飞机出厂:飞机通过所有测试后,可以进行出厂交付,交付给客户或用户使用。

三、飞机装配的关键技术1.结构装配技术:结构装配技术是指将各种飞机结构部件进行装配、接合和连接的技术。

这包括钣金板材的切割、弯曲、焊接、螺栓连接等工艺技术。

第5章 飞机装配工艺(总装)

第5章 飞机装配工艺(总装)

(2)柔性工装
板件装配
板件 型架 外卡板
隔板
定位板
蒙皮
内卡板 夹紧件 桁条 定位板
以外卡板定位的部件(前机身)装配型架
简易工装
多点可调支撑结构
载荷(单独支撑) X轴行程 Y轴行程 Z轴行程 重复定位精度 (单轴) 重复定位精度(总量) 总精度 1.000 N 50mm. 1200mm. 600mm. 0.02mm / 轴 0.05mm (总量) 0.125mm
(1)定位与测量技术

水平测量:目前一般采用水平测量的方法来调整 和检验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
基本过程是:在部件装配时,在部件表面规定的位置上, 按型架上专用指示器作出测量点的记号(涂红色的冲坑, 凸头或空心铆钉等),这些记号称为水平测量点,它实际 上是将飞机理论轴线转移到部件表面的测量依据。因此, 在测量过程中,只要检查这些点的相对位置数值,就可借 以确定部件间相对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翼面测量图
机翼对称性检查
2
2015/6/12
新型测量设备

激光跟踪仪 室内GPS
夹具检查
激光跟踪仪
波音使用激光跟踪仪情况
3
2015/6/12
空客A340 A340-600RCT装配
室内GPS测量系统及其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根据GPS测量原理,在21世纪初人们提出了基于区域GPS技 术的三维测量理念,进而开发出了一种具有高精度、高可 靠性和高效率的室内GPS(Indoor GPS=iGPS)系统,主要用 于解决大尺寸空间测量与定位问题。其原理像GPS一样, 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建立三维坐标体系,不同的是采用红外 激光代替了卫星(微波)信号。它利用发射器发出红外光信 号,众多个接收器就能独立地计算出它们的当前位置。 iGPS系统能够建立一个大尺寸的空间坐标系,据此进行坐 标测量、跟踪测量、准直定位、监视装配等测量任务

飞机部装总装过程和装配新技术(新)

飞机部装总装过程和装配新技术(新)

F/A-22飞机先进装配技术
F/A-22飞机的装配技术在整体装配理念
上突破不大,但采用了许多实用、成熟的装
配方法,并且在装配设计和装配过程中大量
应用了数字化技术,从而大幅降低成本。 F/A-22装配与前述移动装配线不同,分 为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和机翼分别进行, 而且还有专用的装配厂,如机器人喷涂、精 密钻削中心及相应的测试厂。
26/49
7.4新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 F/A-22飞机先进装配技术
中机身装配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模块化装配方 法。中机身与其他部件对接前,中机身的3个
模块同时装配大大提高了效率。为了安装中机
身上容差配合要求高的零件,F/A-22上使用了
一种独特的装配方法,每个模块垂直放置,这
样,钻孔和安装紧固件都更加方便。
根据这种想法,波音工装部门很快发
现没有足够动力的自动导向车能够拖动飞
机及其保障设备,而且即使有这种动力车,
还需要定制,不仅要确定其安全性、可靠
性并需要大量的配件,这样,生产准备时 间将更长,费用更高。
20/49
7.3新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波音飞机装配移动生产线的应用
这种方案的另一缺点是很难保证飞机
13/49
•13
7.3 新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
波音飞机装配移动生产线的应用
飞机装配移动生产线的概念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
长滩生产波音717的波音分部最先提出的。波音生产 部门最初想象的移动装配生产线为: 7架飞机在牵引力作用下利用各自的起落架轮沿着 一条直线通过厂房,每架飞机及各自的保障设备和工 作站由一个动力车牵引前进。
设备的通用性应在80%以上。
31/49
7.5 新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F-35飞机装配新方法

第一章飞机装配过程和装配方法

第一章飞机装配过程和装配方法

第一章 飞机装配过程和装配方法第一节 飞机结构的分解1.飞机的工艺分解及装配单元的划分飞机装配过程一般是由零件先装配成比较简单的组合件和板件,然后逐步装配成比较复 杂的段件和部件,最后由部件对接成整架飞机。

即整架飞机-部件-段件-组合件-板件(构件)为满足飞机的使用、维护以及生产工艺上的要求,整架飞机的机体可分解成许多大小不 同的装配单元,飞机的机体可分解成许多部件及可卸件。

例如某歼击机可分解为以下部件:视图前机身、后机身(飞机机身的功用主要是装载人员、货物、燃油、武器、各种装备和其 他物资,它还可用于连接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其他有关的构件,并把它们连接成为一个整 体) 、机翼(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

其最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同时 也可以在机翼内布置弹药仓和油箱,在飞行中可以收藏) ) 、副翼(用于飞机横向操纵)、 襟翼(安装在机翼上,改善起飞和着陆性能)、起落架(实现飞机的起飞与着陆过程功能的 装置)等。

2.分离面的种类和选取原则飞机机体结构划分成许多部件和可卸件之后, 部件和部件的对接结合处就形成了分离面。

2.1 设计分离面是根据构造和使用的要求而确立的。

设计分离面一般采用可卸连接(螺栓连接,铰链接 合等) ,以便于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迅速拆卸和重新安装。

2.2 工艺分离面是由于生产(制造和装配)的需要,为了合理地满足工艺过程的要求,将部件进一步分 解为更小的装配单元,这种装配单元之间的分离面称为工艺分离面。

由部件划分成的段件; 以及由部件、段件再进一步划分出来的板件、组合件,这些都属于工艺分离面。

工艺分离面 一般都采用不可卸连接(铆接、胶接、焊接等)装配成部件后,这些分离面就消失了。

教案对工艺分离面的设计要求:飞机结构的可划分性首先取决于结构设计,即飞机结构上是 否存在相应的分离面,而且划分出来的装配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工艺刚度。

使所设计的飞机 不仅能满足构造和使用上的要求, 还必须同时满足生产工艺上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4
2.1 部件气动力外形准确度

飞机外形准确度:飞机装配后实际外形
超音速歼击机外形准 确度要求
偏离设计给定的理论外形的程度。
• 飞机外形波纹度要求:外形波纹度误差
是两相邻波峰波谷的高度差H和波长L
的比值。 h
L
h
y n 1
yn
yn2 2
•外形表面平滑度:表面局部凸起和凹陷,包括铆钉、螺 钉、焊点处的局部凸凹缺陷,蒙皮口盖对缝间隙和阶差等。 通常顺气流和垂直气流方向的偏差有不同要求。
• 常用方法:按划线定位;按基准件定位;按装配夹 具(型架)定位;按装配孔定位
39/144
3.1 划线定位
40/144
41/144
• 在飞机上我们对划线工具有要求,对零件表面保护层有破坏 的划线工具及对飞机材料有影响的划线工具不能使用。
– 例如:如果用含碳的笔在钛合金材料的工件上划线,活性碳会渗透到工 件内,而我们的钛合金材料的工件一般安装在高温受热地方,如果活 性碳与工件结合就会造成工件受热不均匀而使材料开裂,所以在飞机 上划线工具有要求。
一般规定梁轴线允许的位置误差和不平度不超过±0.5~ 1.0mm,普通肋轴线的位置误差是±1~2mm,长桁位置误 差在±2.0mm以内
28/144
2.3 部件之间接头配合的准确度 结构件间配合准确度
叉耳式接头配合要求:
围框接头配合要求:
• 孔与螺栓之间为H8/h7或H9/f9 • 孔与螺栓配合间隙0.1~0.25mm
• 二者界限不是绝对的,可以互相转化。
38/144
3 装配定位方法
• 装配 定位、夹紧、连接 • 在装配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零件、组合件、板件、
段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这就是装配定位。 • 在装配工作中,对定位的要求是:
– 1)保证定位符合飞机图纸和技术条件中所规定的准确度 要求;
– 2)定位和固定要操作简单可靠; – 3)所用的工艺装备简单,制造费用低。
机翼划分成段件和板件示意图
10/144
1-侧板件;2-中段大粱;3-隔框;4-机身后段; 5-板件;6-机身中段;7-板件
机身各段划分成段件和板件示意图
11/144
• 工艺分离面的划分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 部件划分为段件后:
– 增加了平行装配面,可缩短装配周期 – 减少了复杂的部件装配型架数量 – 改善了装配工作的开敞性,提高装配质量
制造费用和周期合适时,应划分出来。 – ⑥特殊装配环境要求和特殊试验要求的装配单元应尽量划
分出来。
15/144
• 工艺分离面的选取原则(续) • (2)批生产时采用分散的装配方案,其分散程度取
决于产量大小。批生产时工艺分离面的选取应考虑 以下原则:
– ①工艺分离面的划分只要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保证 产品质量,就应尽量多采用分散装配。
– 由于连接引起的误差 – 由于车间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误差
• 与定位方法有关的误差
– 零件、组合件的制造误差 – 装配夹具误差 – 工件和装配夹具之间的协调误差
• Δ装配 = F(Δ零件,Δ夹具, Δ定位, Δ变形)
37/144
• 按误差性质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系统误差: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的误差,常值或按
17/144
• 对工艺分离面的设计要求(续) • (5)工艺分离面上结构连接应有充分的施工通路。在可能情
况下,装配顺序应是自内向外。 • (6)不同装配特点(环境条件、试验条件、连接形式、工艺
特点)的装配件应通过工艺分离面或设计分离面单独划出。 如机身的气密部分、复合材料、蜂窝件、胶接件等。 • (7)工艺分离面的划分使各个装配工作站的装配周期基本平 衡。
– ①为了缩短大型部件或分部件总装的装配周期,能分出的 装配单元尽量分出。
– ②对于较小的部件或分部件,装配单元的划分除考虑工艺 通路外,应使总装周期不超过大型部件的总装周期。
– ③壁板尽量能划分出来,单独进行装配。 – ④划分出来的装配单元应具有必要的工艺刚性。 – ⑤考虑型架的复杂程度。分散装配若能使型架结构简化,
8/144
立的部件
1-雷达天线罩 2-乘员(救生)舱 3-中机身前段 4-变后掠翼枢轴区 5-中机身后段 6-垂直安定面 7-水平安定面 8-后机身 9-吊舱 10-外翼 11-机翼贯串部分 12-前机身 13-低空飞行操纵舵
1.2 工艺分离面
• 工艺分离面是由于生产上的需要。为了合理地满 足工艺过程的要求,按部件进行工艺分解而划分 出来的分离面。
• 集中装配原则
– 如装配工作集中在少数工作地、在少量的工艺装备上进行, 这就是集中装配原则。
13/144
• 采用分散装配原则的效果主要是:
– 增加平行工作地,装配工作可分散进行,扩大了工作面; – 结构开敞可达性好,改善了装配劳动条件,并有利于装配
连接工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 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部件装配周期,也有利于提
高装配质量。 – 一般用于批量生产
• 集中装配原则的主要优点是:
– 需要的专用装配工艺装备较少,协调关系比较简单。因此 可使生产准备周期缩短,也可减少工艺装备的费用。
– 一般用于试制和产量不大时
14/144
• 工艺分离面的选取原则 • 选取工艺分离面时应结合生产性质(试制、小批生产
或大批生产)、年产量、生产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 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 (1)研制试制批采用相对集中的装配方案,适当地选 取工艺分离面,主要满足生产准备周期和装配周期的 要求,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8/144
2 装配准确度
• 飞机装配好以后应达到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其中 包括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飞机的各种操纵性能、 飞机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能等各项指标。
• 飞机装配准确度对飞机各性能均有直接影响。
– 飞机外形准确度直接影响空气动力性能。由于飞机结构特 点(薄壁结构,零件多、尺寸大、刚度小),外形准确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飞机装配准确度。
– 不能使用划线工具有:金属材料的划线工具(金属划针、圆珠笔等), 对材料有影响的划线工具(铅笔、含碳的划线工具等);
• 常用的划线工具有:石蜡笔、特种金属工具笔(不反光)、无碳 水笔。
• 对于划线痕迹的去除我们经常使用的清洁剂为:异丙醇
一定规律变化的确定值。
– 例如装配夹具误差。对于某一确定的装配夹具,所有在此 夹具上装配的部件,这个环节误差是常数值。
– 进一步,装配夹具的误差随温度变化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 随机误差:许多未知细小因素综合而成,在一定范 围内大小不确定,其概率分布符合一定的统计规律。 同样工件,使用同样的工艺、工装和设备,也不能 做出完全相同的工件。
30/144
31/144
32/144
33/144
34/144
35/144
2.5 其它准确度要求
• 部件功能性准确度
– 重量、重心、重量平衡、清洁度、密封性、接触电阻、 表面保护、操纵性等产品图样和设计技术条件所规定 的装配技术要求
36/144
2.6 影响装配准确度的误差
• 与定位方法无关的误差
– 又如歼击机机身后部装有发动机,为便于维修、更换, 就把机身分成前、后机身两个部件。
• 设计分离面都采用可卸连接(如螺栓连接、铰链 接合等),而且一般要求它们具有互换性。
7/144
机身后部装有发动机,为便于 维修、更换,就把机身分成前、 中、后机身多个部件
飞机的机翼,为便于运
输和更换,需设计成独
– 由部件划分成的段件; – 以及由部件、段件再进一步划分出来的板件和组合件,
这些都是工艺分离面。
• 工艺分离面之间一般都采用不可卸连接,如铆接、 胶接、焊接等,装配成部件后.这些分离面就消 失了。
9/144
l-翼肋;2-前缘翼肋;3-机翼前缘;4-机翼前梁;5-机翼中段上、 下壁板;6-机翼后梁;7-机翼中段; 8-机翼后部; 9-翼尖;10-机翼后部上、下壁板;11-机翼后部纵墙;12-副翼; 13-副翼调整片;14-襟翼;15-翼肋后段;16-翼肋中段
• 部件、段件进一步划分为板件后:
– 为提高装配工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创造了条件 – 有利于提高连接质量
12/144
1.3 工艺分离面的划分考虑的装配原则
• 工艺分离面的划分需要考虑两种装配原则,即装配工 作的集中与分散 :
• 分散装配原则
– 如果一个部件的装配工作在较多的工作地点和工艺装备上 进行,即为分散装配原则
5/144
• 飞机机体结构划分成许多装配单元后,两相邻装 配单元间的对接结合处就形成了分离面。一般可 分为两类:
– 1)设计分离面 – 2)工艺分离面
6/144
1.1 设计分离面
• 设计分离面是根据构造上和使用上的要求而确定 的。
– 如飞机的机翼,为便于运输和更换,需设计成独立的 部件;
– 如襟、副翼或舵面,需在机翼或安定面上作相对运动, 也应把它们划分为独立的部件;
21/144
22/144
23/144
蒙皮
24/144
25/144
部件对接处蒙皮对逢间隙及阶差的偏差 a为部件蒙皮对缝基本间隙,h蒙皮对缝基本阶差
26/144
27/144
2.2 部件内部组合件和零件的位置准确度
对基准轴线的位置要求(大梁轴线、翼肋轴线、 隔框轴线、长桁轴线等的实际装配位置相对于 理论轴线的位置偏差),即框、肋、梁、长桁 装配位置要求。
– 飞机操纵系统的安装准确度直接影响飞机各项操纵性能。 – 飞机装配的结构连接质量,零件制造和装配产生的残余应
力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 – 飞机装配准确度还影响产品的互换性。
• 为保证飞机产品质量,飞机装配准确度主要有以下 要求:
19/144
① 部件气动力外形准确度 ② 部件内部组合件和零件的位置准确度 ③ 部件之间接头配合的准确度 ④ 部件间相对位置的准确度 ⑤ 其它准确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