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临床路径清单(1)

儿科 儿科 内科 内科 口腔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骨科 急诊科 内科 眼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内科 内科 内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眼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骨科 妇产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 颅骨骨折(手术) 慢性鼻窦炎 慢性扁桃腺炎(手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结肠炎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脑出血 脑出血后遗症 脑梗塞 脑梗死后遗症 脓胸 帕金森症 疱疹性咽炎(小儿) 脾破裂 剖宫产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 鞘膜积液 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 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 乳腺脓肿(手术) 乳腺纤维瘤1(手术) 乳腺纤维瘤2(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 烧伤(一度、浅二度) 神经官能症 肾结石(含体外碎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输尿管结石 水痘 四肢骨折 锁骨骨折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突发性耳聋 退行性脊柱炎 胃溃疡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单侧) 膝关节置换术(双侧)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先兆早产 小儿肠炎 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 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牙龈炎 咽峡炎(小儿) 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管狭窄(非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 一氧化碳中毒 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婴幼儿腹泻病 营养不良性贫血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晕厥(心源性除外) 早产儿(不含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合并症的) 掌腱膜挛缩症 掌指骨骨折 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 正常分娩 支气管肺炎(儿科) 支气管哮喘 脂肪瘤(体表) 直肠息肉 跖趾骨骨折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子宫内膜炎 子宫脱垂(手术) 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表单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表单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7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2-3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 伴随疾病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变化,行术前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必要时行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拟明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术前禁食水□ 常规皮肤准备□ 青霉素及普鲁卡因皮试□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 今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饮食:根据病情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 切口处沙袋加压□ 观察伤口情况□ 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静脉取血(当天或□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物品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时间住院第3-4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4-5天(术后第2天)住院第5-7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人情况,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病程、病历书写□ 手术及伤口评估□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食)临时医嘱:□ 止痛□ 伤口换药□ 抗菌药物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食)□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临时医嘱: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此日晨)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签名□ 伤口换药(酌情)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时间住院第1天(急诊手术)住院第2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3天(术后第2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书写病历□ 上级医师、术者查房□ 制定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汇总辅助检查结果□ 完成术后第1天病□ 观察切口情况□ 切口换药□ 完成术后第2天病程记录主要诊疗工作□ 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通知手术室,急诊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程记录□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酌情开始进食□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临时医嘱:□ 术前禁食水□ 手术医嘱□ 急查血、尿常规(如门诊未查)□ 急查凝血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 胸透或者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必要时)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术后半流食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术后半流食临时医嘱:□ 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检查项目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评估: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心理变化等□ 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嘱患者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切口情况□ 患者下床活动,观察患者是否排气□ 饮食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天(术后第3天)住院第5天(术后第4天)住院第6-10天(术后第5-9天)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 完成术后第3天病程记录□ 观察患者切口有无血肿、渗血□ 观察患者进食情况、生命体征□ 观察切口情况,有无感染□ 检查及分析化验结果□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与换药□ 切口一期愈合,7天可拆线出院;继发切口感染的,可开放切口,局部换药并延长住院时间□ 确定患者出院时间□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和拆线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处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半流食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长期医嘱:□ 三级护理□ 普食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8-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病历书写□ 开具化验和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及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手术日期□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前准备及评估□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根据体检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讨论制订手术方案□ 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签署手术同意书、自费用品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文件□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重点医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下肢血管彩超□ 必要时下肢静脉造影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必要的会诊意见及处理□ 明日准备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腔内激光烧灼术◎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环缝/刨吸/电凝/激光闭锁治疗嘱□ 术前禁食水□ 备皮□ 术前用药(鲁米那,阿托品)□ 准备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次性导尿包(必要时)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及设施□ 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 告知医院规章制度□ 入院护理评估□ 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 执行术前医嘱□ 心理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3-4天(手术日)住院第4-5天(术后第1天)主要诊疗工作□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 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查看患肢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长期医嘱:□ 今日在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腔内激光烧灼术◎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环缝/刨吸/电凝/激光闭锁治疗长期医嘱:□ 普食□ 二级护理临时医嘱:□ 止呕、止痛药物□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补液□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点医嘱□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6小时后普食□ 抬高患肢30度□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临时医嘱:□ 吸氧(酌情)□ 补液(酌情)□ 抗菌药物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反应及麻醉恢复情况□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5-6天(术后第2天)住院第6-7天(术后第3-4天)住院第8-14天(出院日)主要□ 上级医师查房□ 术后病程记录□ 查看患肢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 上级医师查房□ 术后病程记录□ 查看患肢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伤口评估,决定是否可以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诊疗工作化化等文件□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复查时间、出现疾病意外情况时的处理等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普通饮食临时医嘱:□ 伤口换药长期医嘱:□ 二/三级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临时医嘱:□ 视具体情况而定临时医嘱:□ 拆线、换药□ 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5)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16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1-3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确定诊断和初定手术日期□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患者及/或其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知情同意书□ 术前小结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麻醉师完成麻醉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病人及/或其家属交待手术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重点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脂半流食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血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改善肝脏储备功能的药物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前禁食水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禁食水□ 胃肠减压接负压吸引记量□ 尿管接袋记量□ T管引流腹腔引流管接袋记量医嘱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超声心动、腹部CT、MRCP(必要时)□ 明晨留置胃管、尿管□ 抗菌药物:术前30分钟使用□ 记24小时出入量□ 抗菌药物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 补液□ 复查血常规、血氨、凝血功能(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静脉取血(当天或次日晨)□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物品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T管引流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2-4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3-8天(术后第2-5天)住院第8-14天(出院日)主□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人情况,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观察T管引流情况□ 观察患者排气情况、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 观察T管引流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术后12天,闭T管2-3天后拨除,拨管前先行T管造影□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能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家属出要诊疗工作□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复查异常化验指标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准备出院带药□ 通知出院处□ 将出院记录副本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2011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医院医疗实际,研究制定了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县医院细化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原则上,各县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本通知下发的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医院可参照我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1年版)实施。
请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抗结核治疗(必要时)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切口换药
□复查胸片
□其他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
□辅助戒烟
□呼吸训练及理疗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按时禁饮食
□呼吸功能锻炼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观察胸腔引流情况
病情
变异
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腔积液(ICD-10:J94.808)
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ICD-9-CM-3: 34.9101/34.04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住院第4-10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主管医师查房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及检查申请单
□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签署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同意书
□术者完成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记录
□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及胸腔穿刺或胸腔引流后注意事项
□纤支镜(必要时)
□其他医嘱
长期医嘱:
□胸外科二级护理
□胸引管护理,记录24h引流量
□吸氧、雾化(必要时)
□祛痰剂(必要时)
□抗菌药物(必要时)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胸水常规、生化检查
胸水诊疗规范

整理ppt
24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确定有无胸腔积液 中量以上的胸腔积液诊断不难,症状和
体征均较明显。少量积液(0.3L)仅表现为 肋膈角变钝,有时易与胸膜粘连混淆,可行 患侧卧位胸片,体征上需与胸膜增厚鉴别,B 超、CT等检查可确定有无胸腔积液。
整理ppt
25
以上缺乏特异性,因为胸水蛋白,细胞数多少除与 原发病外,还与胸水数量及生成速度有关。
不超过45U/L)。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
较高。
整理ppt
14
九、免疫学检查 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时,
T淋巴细胞增高,尤以结核性胸膜炎为显著可高 达且以T4(CD4+)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 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胸腔积液中补体C3、C4成分 降低,且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增高。
十、肿瘤标志物 若胸水CEA>20μg/L或胸
整理ppt
6
体征 ◆少量积液无明显体征 ◆胸膜摩擦感及闻及胸膜摩擦音 ◆中至大量胸腔积液 患侧胸廓饱满
语颤减弱 叩呈浊音 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肺外疾病
整理ppt
7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一、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水检查
(一)外观 漏出液透明清亮,静置不凝固,
比重<1.016~1.018。渗出液多呈草黄色稍混浊,
整理ppt
2
[胸水循环机制]
液体从壁层胸膜的毛细血管进入胸 腔,而由于脏层胸膜液体移动的压力梯度 接近零,故胸水主要由壁层淋巴微孔重 吸收。
整理ppt
3
整理ppt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二、胸膜通透性增加
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
卫计委发布的临床路径(共9条)

1.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
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单项认知功能检查(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操作能力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痴呆分级诊断量表或总量表、精神行为症状评估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相关精神症状评估(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简明精神症状检查表、谵妄评估量表等)。
6.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不宁腿量表、护士观察量表、睡眠日记。
4.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人格测查、应激相关量表、焦虑抑郁量自评以及他评量表、心理治疗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5.器质性精神障碍(非痴呆)临床路径
2.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路径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可视渴求量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人格测查、应激相关量表、焦虑抑郁量自评以及他评量表、心理治疗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2009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参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三日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参照本指导原则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第三条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
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简称实施小组)。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六条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

胸膜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胸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膜炎(ICD-10:A15.6,A16.5,R09.1,J90.X,J86.9)。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可有发热、胸痛、干咳,可伴有呼吸困难。
2.体征:中到大量积液有胸腔积液体征,如胸廓饱满,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小量胸腔积液则体征不明显。
3.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超声波检查显示胸腔积液征象。
4.胸腔积液检查:(1)胸水细胞分类计数:渗出液有核细胞常大于500*10^6/L,脓胸或肺炎旁积液其有核细胞数大于10*10^9/L且以多核细胞为主,结核性胸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红细胞数显著增加与血胸相关。
(2)胸水生化检查:满足Light标准任意一条考虑渗出液(胸腔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大于0.5,胸水LDH大于200U/L,胸水LDH/血清LDH大于0.6),反之为漏出液。
渗出液常见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脓胸、肺炎旁积液、恶性胸腔积液、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胸膜炎、肺栓塞合并胸腔积液等,漏出液常见病因为: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缩窄性心包炎、粘液性水肿等。
pH小于7.35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血胸、类风湿关节炎胸腔积液,pH大于7.35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恶性胸腔积液。
葡萄糖明显下降提示脓胸和类风湿关节炎胸腔积液。
(3)腺苷脱氨酶(ADA)大于45U/L,胸液/血清比值大于1,提示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
(4)胸水肿瘤标记物检查: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可有相应肿瘤标记物升高,如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可有NSE升高。
(5)胸水病原学检查:胸水涂片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可辅助诊断脓胸,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可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6)胸水病理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染色或石蜡包埋后切片染色见恶性细胞均可确诊恶性胸腔积液,其中后者可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或分子病理检查进行肿瘤分型分期。
5.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提示结核性胸膜炎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腔积液(ICD-10: J94.808)
行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ICD-9-CM-3:
34.9101/34.0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反复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
2.体征:少量胸腔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
中至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可伴有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
病程较长者可见杵状指(趾)等慢性缺氧改变。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胸腔大片高密度阴影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患者少量胸腔积液可以待其自行吸收;
2.中-大量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3.特异性胸腔积液根据病因(结核、肿瘤)等请相关
科室会诊进行相应处理。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94.808胸腔积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胸腔积液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痰培养+药敏、血沉、结核菌素试验、降钙素原;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测定;
(3)胸水常规、生化、抗酸染色、肿瘤标记物、胸水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
(4)心电图;
(5)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B超、胸部CT;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纤维支气管镜、结核病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增强CT、心脏彩超、动脉血气分析等。
(七)胸腔穿刺或胸腔引流
1.根据胸腔积液的部位、积液量决定是否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
2.麻醉方式:局麻。
3.穿刺及引流部位:局部包裹性胸腔积液,需在B超引导下穿刺;中-大量的胸腔积液,选择腋中线第6、7肋间行胸腔引流。
(八)特殊针对性治疗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主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制定)执行。
预防性用药时机为术前半小时-1小时(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加用一次。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胸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及种类、使用时间。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2.明确为结核性胸腔积液,需请专科会诊,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
3.肿瘤所致恶性胸腔积液,需请肿瘤科会诊,必要时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
(九)出院标准。
1.病人病情稳定,体温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2.复查胸部X线或CT,提示胸腔积液基本消失;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胸腔穿刺或引流出现胸腔出血、气胸,顽固性胸腔积液、诊断困难,需延长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时间。
二、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腔积液(ICD-10:J94.808)
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ICD-9-CM-3: 34.9101/34.04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