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词五首、古诗歌》默写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导学案3

25《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学会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三、学习方法: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四、学习时间:3课时。
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
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给加点线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二)学习《望江南》1、诵读。
(1)学生各自诵读。
(2)组内展示。
(3)男女生各一人诵读。
2、理解、赏析。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4)、“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希望到失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5词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词五首导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课型精读课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读准下列字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也拟泛轻舟: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
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把事情做完。
3、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作家的了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字飞卿。
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人称“”。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字,(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号,北宋文学家。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宋代著名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爱国诗人。
问题习惯性误读的字:舴艋、麾、脉脉。
对策:教师强调复习情境导入备习检查(交流)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赏析好词佳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赏析好词佳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课前预习】(一)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二)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岑参(约715—770),代诗人。
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他的诗气势豪迈,色彩鲜明,风格多样。
与齐名,并称“高岑”。
代表作有《岑嘉州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宋思想家、文学家,派代表词人之一。
其词大多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后人把他和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称作“”。
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政治家、文学家。
《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他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的两首诗。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代文学家。
所作散曲以著称。
代表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集),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背景资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间。
天宝十三年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3《诗词曲五首》学生版 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十五从军征一.新课导入(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二.相关介绍“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3.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5.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6. 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 课《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 课《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
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习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知识链接】
1、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5 词五首(导学案)

25 词五首课题出师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提醒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与作品。
(重点)2.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3.引导学生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
唐代诗人、词人。
在晚唐诗坛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他才思敏捷,是第一个大量运用词这种文学形式进行创作的文人。
他的词词风浓艳香软,注重文采和声情,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力行新法,巩固边防,被誉为“一代名世之臣”,死后谥“文正”。
词作现仅存5首,其中《渔家傲·秋思》写边塞风光,苍凉悲壮,开豪放词风之先河。
现存有《范文正公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卒谥“文忠”。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其词作多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经南宋辛弃疾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词集有《东坡乐府》。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著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词五首导学案(生)

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目标3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示范法、引导法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节课学习任务:《望江南》、《武陵春》一、导入二、学习《望江南》1、解题:“望江南”,名,又名“”“”。
2、作者及背景温庭筠(wēnyún)晚唐诗人、词人。
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文章大意:梳洗独倚江楼→希望望过尽千帆斜晖、水→失望【情】肠断→绝望5、体会文章写作特色结合词中个别词,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梳洗罢”表明她,心中充满希望。
“独”写尽了她的。
“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到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
三、学习《武陵春》1、解题:武陵春,名。
2、作者及背景李清照,女词人。
号,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文章大意:花已尽倦梳头愁物是人非欲语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载不动5、思考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四、课堂小结五、课后思考1、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2、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第2课时本节课教学任务:《渔家傲》、《江城子》一、导入新课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派和派。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导学案

《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二、 能力目标: 三、情感目标: 【导学方法】1互助自学,商量探究,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望江南/温庭筠三、快速默写。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姓名: ________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 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蘋洲。
一、 感情朗读,背诵。
1《望江南》,选自《 代)词人,诗词兼工,是 二、 理解、赏析:2、 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 _________________ 3、 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望江南》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作者 (朝4、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5、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6、 由 上 题 推 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全 词 的 主 旨 句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 ,为什么?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武陵春》选自《》,作者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词五首、古诗歌默写》教学案
主备人:时间:
第一课时
古诗歌默写:
1.《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度句是:
表明女主人公等了一天的句子是:
主旨句是: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描写风景异的句子是:
描写将士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表明强烈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使用孙权的典故的是:
表明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是:
报效朝廷的句子是:
4.李清照《武陵春》通过外部形态标明作者内心悲伤的句子是:
伤心的原因是:
排遣的方式是:
化虚为实突出哀愁之重的句子是: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忆战场豪迈生活的句子是:
描写战事顺利的句子是:
交代作战原因的句子是:
6.白居易《观刈麦》中表现劳动条件艰苦的句子是:珍惜劳动时间的句子是:
特写镜头的句子是:
揭示劳动人民贫困根源的句子是:
对人民同情的句子是:
7刘方平《月夜》表明斗转星移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春天脚步近了的句子是:
8.温庭筠《商山早行》突出更有早行人的句子是:
寂静的环境的句子是:
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9.陆游《卜算子.咏梅》中交代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接受风吹雨打的句子是:
表明清高品质的句子是:
表明高尚节操的句子是:
10.晏殊《破阵子》中借景表明春天蓬勃生机的句子是:
表明青春无限美好的句子是:
11.苏轼《浣溪沙》中交代暮春时节的句子是:
突出作者情趣的句子是:
12.李清照《醉花阴》用烟雾缭绕突出哀愁的句子是:
把酒思亲的句子是:
13.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盛赞孙权的句子是:
14.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与《潼关怀古》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15.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突出官吏嚣张气焰的句子是:
疯狂掠夺的句子是:
16.《水浒传》主题是:
《词五首默写》
1.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体现全词主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2.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愁”思别有新意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6.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_________。
7.《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
9.《武陵春》抒发生离死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