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8年高考1卷化学试题(卷)分析

2016_2018年高考1卷化学试题(卷)分析
2016_2018年高考1卷化学试题(卷)分析

2016-2018年高考理综Ⅰ卷化学试题评析

一、总体评价

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I卷化学试题整体特点为:选材新颖,平稳过渡,难度略有降低。试卷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全卷设计合理,梯度适中,覆盖面广,基本秉承了近三年全国I卷的命题传统。试题明显减弱计算、强化知识点相互渗透。试题严格遵循“在考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的命题原则。

纵观这三年理综I卷化学试题,试题全面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考试要凸显育人导向”的理念,充分体现《考试大纲》修订精神,依据《考试说明》,立足中学化学知识基础,坚持“一体四层四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整份试卷更加关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其应用。试题立意新颖,素材选取涉及古代科技、化学发展历史、我国科技进步等方面。以生活、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凸显化学学科的学科价值及育人导向。命题立意集中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的理念,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命题原则。

二、“一体四层四翼”学习和理解

1.学习“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是核心立场,解决“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考查目标,解决“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考查要求,解决“怎么考”的问题。

2.理解“一体四层四翼”

(1)“一体”是国家政府的终极理想。

“四层”是广大师生的现实任务

“四翼”是命题专家的考试导向。

(2)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层学科教学目标中:必备知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关键能力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科素养是多种能力的贯通与创造,核心价值是观念态度、责任义务。“知识能力形成素养,素养实现价值”。

三、近三年大致题型考点与难度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三年选择题考点没有太大变化,今年的选择题加强了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知识点的考查,减少了多滴定图像和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2016年的压轴选择题比较新颖,是一道结合周期律考察的元素推断题,去年的压轴选择题回归选修四的酸碱滴定曲线,综合考察反应原理的相关考点。三道必做大题一般是实验题、流程题和化学反应原理题的出题顺序,今年仍然秉承了这一出题顺序。2018年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跟往年相比,考查的知识点分布稳定,整体难度比去年略有下降,个别题目情景新颖,考查灵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四、整体分析试题主要特点

1. 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从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寻找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考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如2017年全国I卷中第8题以《本草衍义》中从砷矿提取精制砒霜过程为素材,考查元素化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方法,呈现我国12世纪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2018年全国I卷中第13题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为题材考查容,这些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如2018年全国I卷第7题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之一的磷酸亚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回收其中的金属,体现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还有第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以此体现化学科学为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再如,2016和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设计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容,分别从合成纤维(全国I卷)、健康化学(全国II卷)、环境化学与环境保护(全国III卷)、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法、碘伏类缓释消毒剂等方面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考生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试题选材通过废弃物品综合利用,展现化学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通过实验过程注重尾气吸收,树立绿色化学和环保理念。

3. 联系实际,育人导向,凸显学科价值

近三年全国卷的试题题型基本稳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体现学科价值,侧重中学常见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考查,这些物质与生活、生产、学习联系比较紧密,能力上侧重考查考生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2016年高考理综I卷中的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常识,所选素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知识,第9题考查有机化合物中的必修容,侧重有机基础知识中基本概念的考查,如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系统命名和俗名,2-甲基丁烷俗称异戊烷;第10题考查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液、溶液的配制、气体的收集、洗气等。第11题考查电解原理的,难度适中。再如2017年全国I卷中第7题,选取生

活常见物质,以生活用品中材料构成,考查对合成纤维的识别,联系生活实际。第11题选取海港码头的防腐技术为素材,考查电解的一种应用——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第26题以“凯氏定氨法”经典方法,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关注仪器的作用、实验的目的、计算等 ,重点考查实验知识、反应原理、质量分数、纯度计算。2018年全国I 卷中第8题联系生活中常见一些有机物,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分类等。第9题以中学常见乙酸乙酯实验过程中的制备和提纯为素材,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的选择。第27题以焦亚硫酸钠(Na 2S 2O 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为情景,通过不同化学工艺制备焦亚硫酸钠,体现了化学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从而也考查了无机物的性质、应用、电解原理等化学核心知识。

4. 立足基础,注重综合,关注知识体系

注重考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元素及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1)选择题命题,融合多个模块容,体现了综合性

2018年全国Ⅰ卷第10题,2016年全国Ⅰ卷第10题、第8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情境考查化学计量,综合考查了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的关系,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及共价键数目的计算,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计算,应考虑到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等,突出学科综合,重点考

查了发散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不仅提高了干扰项的迷惑性,而且扩大了考查围,题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2)综合题目中各小题的设问保持相对独立,既保证了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覆盖面,又不至于因某个问题解答困难或失误影响了其他问题的解答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28题,围绕H2S 的化学反应原理多角度设问,考查了酸性强弱的比较、盖斯

定律、平衡转化率及平衡常数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等,2016年Ⅰ卷第27题根据2

4CrO -和227Cr O -在溶

液中可相互转化,结合图像关系计算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大小的判断,吸热或放热等问题考查;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原理部分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和数据处理能力。

还有2018年全国Ⅰ卷第12、26、36题,2017年全国Ⅰ卷第10题、13题、27题、36题这些题目综合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各子问题难度依次递进,让基础扎实的学生得高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至于束手无策得零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5. 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立足和谐发展

稳:试卷结构、题量、题型及知识点分布等方面三年风格相近,命题思想——能力立意(运用知识)。

新:在细节之处,如素材选择、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前面近三年全国Ⅰ卷七个化学选择题考点的对比可以看出:高频的试题有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常识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基本实验和操作、电化学原理、元素推断及周期律、离子平衡和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能考到的有速率平衡反应机理、溶解度和溶液计算、离子反应和离子的检验推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等。

6.注重实验,侧重方法,体现学科特点

(1)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技能的迁移能力。命题素材多数来自科研、生产检测及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贴近学生学习体验又不失新颖性。

如2016年全国I卷第26题,以实验室氨气的制备为情境,综合考查了氨气的制备装置的选择、收集、仪器的连接顺序等,后面又进行了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反应原理。再有2018年全国I卷第9题的实验容直接来源于课本中乙酸乙酯的生成和纯化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装置的选择。这些题目有效考查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以处理信息能力与迁移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潜质,效度较高。

(2)涉及化学实验容的试题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让真正做过上述实验的考生得高分,靠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方式则不易过关。

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10题“用氢气还原WO3制备金属W”源于“利用氢气还原法制取高纯度金属”的实验原理;第26题第(3)小题利用空气负压来清洗仪器的方法是“氨气喷泉实验”原理的迁移,2016、2018年全国Ⅰ卷第26题也分别体现了“起点高,落点低”命题理念,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考查实验探究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化学概念和创新能力

命题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目的,以问题为导向,将基础实验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与新情境相结合,自主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步骤、推测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等,在较高层次考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素养。

如2017年全国Ⅱ卷第13题,列举四组实验-现象-结论,设问“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要求考生对于反应物进行类比、探究、证据推理,不仅考查考生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推测反应现象的能力,而且考查了为推出相应结论需要控制变量、提供适宜反应条件这一学科思想,考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体现这一命题思想的还有2017年全国I卷第10题等。

(4)重视对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查。

当前,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化工安全生产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实验安全问题关系到实验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与实验成败,近几年的高考题多有涉及。

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10题B 选项“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

体纯度”, 考查了可燃气体的安全使用方法。第26题第(1)小题考查了水蒸气发生装置中插入玻璃导管,以平衡气压、防止蒸馏装置气压过大问题;(2)小题考查了“碎瓷片防爆沸”操作;2016年全国Ⅰ卷第26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选择仪器连接顺序时要考虑到F 装置防倒吸作用。

7.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实现能力考查

试题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以函数图像、数据列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等图文并茂的方

式呈现,简约明了,实现对考生获取信息、吸收和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例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28题第(2)问要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计算,2016年全国Ⅰ卷第27题第(2)

问给出溶液中227

(Cr O )c -随(H )c +的变化图像,观察转化率的变化和A 点平衡常数的计算,考查考生识别图像、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度理解水平。2017年全国课标I 卷第10、11、13、26、27、35、36题等,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对试题信息进行提取、解读、整合,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整合,建构新的知识模块与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测试了考生升入高校继续学习化学课程应具备的学习能力。

8. 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

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紧紧围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常见典型物质等基础容,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有利保障了基础教育化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试题设计的理念如下。

(1)转换呈现方式。通过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考查,引导中学化学在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如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 卷第9题和2016年第26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选取仪器和合理连接仪器的能力。

(2)转变考查方式。考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化学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 卷第35题考查电离能、键能以及晶格能等基本概念,是以Born-Haber 循环的形式给出能量变化图,要求学生根据基本概念的定义分析各种能量变化的数值。

(3)调整考查物质。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元素主要为应用广泛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丰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些元素包括铁、铜、锌、硫、硅、氯等。在设计试题时,不仅元素化合物试题涉及的物质用的是典型和常见的,而且实验试题和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也用的是生活和实验室常见的,如理科综合全国卷中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为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硅的化合物。调整考查物质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不熟悉物质的陌生度,增加在考场中的自信心,同时回归中学化学元素化学教学的本质。

五、今后教学建议

1.关注高考试题的教学导向作用——用好“指挥棒”

首先,了解化学高考命题导向:主干知识——准确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关键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应用能力,核心素养——媒介掌握阅读表达素养。主要体现为(1)命题注重化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考查。(2)呈现真实问题,考查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巧妙设计实验试题,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4)加强试题开放性,探索创新能力考查。(5)渗透绿色思想,体现绿色发展理念。(6)确保总体难度适当,区别不同类型考生。其次,要明确高考命题的依据,研究高考。高考命题三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三研究:研究《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和变化,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的选取和变化,研究最近3年的高考试题趋势(包括各地考题)。备课时看《考试说明》时要理解考试说明考点的具体要求及变化:梳理考查的基础知识,关注考试说明反复出现的样题及背景:考查的重点、模拟练习,注意考试说明中未出现的上一年考题:为什么……,学习别的省市的创新题:借鉴、锻炼能力。

2. 回归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化学命题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不变的是知识,变化的是情境,考察的是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回归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化学的核心容的表述包括符号表征、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最后都要落实到化学用语上来。再如,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有海水综合利用联合工业体系”流程图表,这是对元素化合物综合复习的很好实例,可以将“金属矿物开发和利用”核心容放到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中,将“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核心容放到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中,将“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放到有机高分子合成专题复习中。对于资源开发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涉及比较复杂的化学综合知识,在一轮按知识类型进行的专题复习中可以忽略,在二轮复习中,以“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为主题设计复习课,通过一个主题线索,将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理论融合在一起。在高三复习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试题素材,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

3. 加强知识关联——摒弃题海战术

例如下面这道2015年的全国高考选择题第11题,围绕着NaClO的生成、性质设置了多方面的相关知识考查.试题容是: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2OH-= Cl-+ ClO-+ 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2O 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 2H++ Cl-+ ClO-= Cl2↑+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CH3COOH+ ClO-= HClO+ CH3COO—

正确答案是选B。

4. 教“活”的知识——避免形成思维定式

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氯碱工业,可以综合到很多知识点。首先,电解产物Cl2的有关性质是必备的基本知识,而后可以拓展到Cl2与NaOH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NaClO、NaClO2、NaClO3等,还可以联系到它与氢气反应,实现工业制取HCl等。

比如以氯气与氢氧化钠这个反应为例,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制取漂白液的的离子反应方程式。(3)写出实验室处理多余氯气的离子反应。(4)1mol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电子转移为多少?(5)已知氯气与氢氧化钠在稍高的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含氯的盐和水,每0.3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电子0.5mol,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已学习的知识,又可以发展成灵活多变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5. 搭建“思维阶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例如,关于电离平衡的基础题组:用“大于、小于”或“等于”表示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和盐酸溶液,其pH关系是。

(2)pH相同的CH3COOH和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

(3)pH相同的CH3COOH和盐酸,稀释同样的倍数,稀释后pH关系为。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和盐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的关系是。(5)pH相同的CH3COOH和氯化铵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的关系是。

递进题组:用“大于、小于”或“等于”表示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和盐酸溶液,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是。

(2)pH相同的CH3COOH和盐酸,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此时,醋酸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中和同一份烧碱时,需pH相同的CH3COOH和盐酸溶液的体积大小的关系

为。

(4)用烧碱中和醋酸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在pH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中的锌粒先反应完。

总之,高三复习时要注重双基,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题干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建议在高三复习中要挖掘教材中的试题素材,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高考成绩的取得决定两个因素:方法和付出→会学习+思维方法,这样高考中才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

2018年高考全国化学试卷包含答案.doc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全国I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 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 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 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 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 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 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 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 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6年上海高考英语真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英语试卷 第 卷(共103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It is satisfactory. B. It is luxurious. C. It is old-fashioned. D. It is disappointing. 2. A. On August 5th. B. On August 6th. C. On August 7th. D. On August 8th. 3. A. A waiter. B. A butcher. C. A porter. D. A farmer. 4. A. In a theatre. B. In a library. C. In a booking office. D. In a furniture store.

2018年全国1卷化学试题及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1.(2018 年全国卷 I)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 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 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解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 正确; 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B 正确; C、得到含 Li、P、Fe 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 Fe3+,C 正确; 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 错误。 【答案】D 2.(2018 年全国卷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 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 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 Br2/CCl4溶液褪色,C 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正确。答案选 A。 【答案】A 3.(2018 年全国卷I)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A.A B. B C. C D. D 【解析】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 正确; 【答案】D 4.(2018 年全国卷I)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为 0.1 N A 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 A C.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 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 1.0N A 【解析】A、16.25g 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 0.1 N A,A 错误;B、标准状况下 22.4L 氩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氩气是一个 Ar 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 18 N A,B 正确;C、1 分子丙三醇含有 3 个羟基,92.0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 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 3 N A,C 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小于 1.0 N A,D 错误。 【答案】B 5.(2018 年全国卷I)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全解

绝密★启用前 新课标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Cl 35.5K 39Cr 52Mn 55Ge 73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模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的两类核酸 C.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李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016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全国卷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12页。第Ⅱ卷13至14页。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 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 1.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 A.£7.5. B.£15. C.£50. 2.Which is the right gate for the man’s flight? A.Gate 16. B.Gate 22. C.Gate 25. 3.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going to school by bike? A.Happy. B.Tired. C.Worried. 4.When can the woman get the computers? A.On Tuesday. B.On Wednesday. C.On Thursday. 5.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shirt for the party? A.The size is not large enough. B.The material is not good. C.The color is not suitabl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can we learn about Mr.Brown?

2018年全国1卷化学试题及解析

1.(2018年全国卷I)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解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D 2. (2018年全国卷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3. (2018年全国卷I)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解析】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答案】D 4. (2018年全国卷I)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 【解析】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 A,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N A,B正确;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 A,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 分子数小于1.0 N A,D错误。 【答案】B 5. (2018年全国卷I)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启封前★绝密 试题类型: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 (A )3(3,)2--(B )3(3,)2-(C )3(1,)2(D )3(,3)2 (2)设(1i)1i x y +=+,其中x ,y 是实数,则 i =x y + (A )1(B )2(C )3(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A )100(B )99(C )98(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学.科网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31(B )21(C )32(D )43 (5)已知方程1322 2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 (B )(–1,3) (C )(0,3) (D )(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2.(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3.(6分)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B. C.D. 4.(6分)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为胶体粒子数为0.1N A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1.0N A 5.(6分)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化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molC5H12,至少需要2molH2

6.(6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台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7.(6分)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络;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 是;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 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试卷类型A 第Ⅰ卷 第二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10 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Secret codes (密码)keep messages private。Banks,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use secret codes in doing business, especially when information is sent by computer. People have used secret cod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36 Code breaking never lags(落后) far behind code making.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and reading coded messages is called cryptography.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cryptography. 37 For example, the first letters of “My elephant eats too many eels” Spell out the hidden message “Meet me.” 38 You might represent each letter with a number, for example. Let’s number the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in order, from 1 to 26. If we substitut e a number for each letter, the message “Meet me” would read “13 5 5 20 13 5.” A code uses symbols to replace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 To read the message of a real code, you must have a code book. 39 For example, “bridge” might stand for “meet” and “out” might stand for “me.” The message “Bridge out” would actually mean “Meet me.”40 However, it is also hard to keep a code book secret for long. So codes must be changed frequently. A. It is very hard to break a code without the code book. B. In any language, some letters are used more than others. C. Only people who know the keyword can read the message. D. As long as there have been codes, people have tried to break them. E. You can hide a message by having the first letters of each word spell it out. F. With a code book, you might write down words that would stand for other words. G. Another way to hide a message is to use symbols to stand for specific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第三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 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eroic Driver Larry works with Transport Drivers, Inc. One morning in 2009, Larry was 41along I65 north after delivering to one of his 42 .Suddenly, he saw a car with its bright lights on. 43 he got closer, he found 44 vehicle upside down on the road. One more look and he noticed 45 shooting out from under the 46 vehicle.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新课标I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6 页,40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模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的两类核酸 C.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C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李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二卷)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3.(6分)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在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B. C.D. 4.(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5.(6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一P键数目为4N 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6.(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6年高考广东英语高考真题

2016英语试题 Ⅰ.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Robby was 11 years old when his mother dropped him off for his first piano lesson. I 1 that students begin at an earlier age, which I explained to Robby, but Robby said that it had been his mother’s 2 to hear him play the piano. So I took him as a student. Hard as Robby tried, he 3 the basic sense of music. However, he persisted, and at the end of each weekly 4 , he always said, “ My mom’s going to hear me play some day.” But it seemed 5 . He just did not have any inborn (天生的) ability. I only knew his mother from a distance as she 6 Robby off or waited in her old car to pick him up. She always 7 and smiled but never visited my class. Then one day Robby stopped coming to our lessons. He telephoned me and said his mother was 8 . Several weeks later I was preparing my students for the upcoming recital (独奏会) when Robby came and asked me if he could be in the recital. “Miss Hondorf… I’ve just got to9 !” he insisted. The night for the recital came. The high school gymnasium was packed with parents, friends and relatives. The recital went off well. 10 Robby came up on stage. I was 11 when he announced that he had chosen Mozart’s Concerto (协奏曲) No. 21 in C Major. I was not prepared for what I heard next. His fingers were light on the keys. He played so 12 that everyone rose to applaud him. In tears I ran up on 13 . “Oh! Robby! How did you do it?” “Well, Miss Hondorf… I kept on practicing at home. Remember I told you my mom was sick? Well, 14 she had cancer and passed away this morning. And well…she was born deaf, so tonight was the15 time she ever heard me play…” 1. A. prefer B. imagine C. suppose D. wish 2. A. plan B. belief C. need D. dream 3. A. held B. lacked C. hid D. showed 4. A. seminar B. lesson C. test D. show 5. A. meaningless B. senseless C. useless D. hopeless 6. A. put B. saw C. dropped D. sent 7. A. waved B. waited C. jumped D. left

2016年全国1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Ⅰ卷理综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 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2016年高考全国卷一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2016年高考全国卷一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试卷类型A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 做题时,现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C。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B. Doing some exercise. C. Getting Lydia a gift. 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Help the man. B. Take a bus. C. Get a camera. 3.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Tell Kate to stop. B. Call Kate,s friends. C. Stay away from Kate.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wine shop. B. In a supermarket. C. In a restaurant.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Keep the window closed. B. Go out for fresh air. C. Turn on the fan.

201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1卷Word版(含详细答案)

绝密 ★ 启用前 试题类型: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题卷共5页,24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内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34{2<+-=x x x A ,}032{>-=x x B ,则=B A (A ))2 3,3(-- (B ))2 3,3(- (C ))2 3,1( (D ))3,2 3( (2)设yi x i +=+1)1(,其中y x ,是实数,则=+yi x (A )1 (B )2 (C )3 (D )2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810=a ,则=100a (A )100 (B )99 (C )98 (D )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30:7,00:8,30:8发车,小明在50:7至30:8之间到达发车站乘 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候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 ) 3 1 (B ) 2 1 (C ) 3 2 (D ) 4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