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2019年2月12日星期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编演的反映当时历史史实的短剧,让学生得出“落后挨打”,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选项,自己小结,达到理清线索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预习】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2、试述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签定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4、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感知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闭关锁国的改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一场战争,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人鸦片?英国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芽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为了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将绒、布匹等工业品销往中国,但销路并不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师:社会背景: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样地。

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走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逐渐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统治黑暗,国防力量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现江河日下之势。

2.林则徐禁烟(1)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制明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在广东查禁烟片。

(2)林则徐的烟措施派人明察暗访,拿烟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新课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意义;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3.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中规定的通商口岸。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导入新课: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领略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

从而导入新课。

说明: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内容: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2)英国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对外开始进行殖民主义扩张与殖民掠夺。

(3)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处于出超地位。

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2)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财政。

(3)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4)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原因:(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过程:1839年3月道光帝派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

6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难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当众销毁。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1.1 鸦片战争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会归纳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课前预习任务】【温故知新】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危害?【感悟新知】根据预习,完成下面问题。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鸦片战争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签订《》【课上学习任务】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结合课本第五页的内容,阐述一下鸦片战争的过程。

3.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二、《南京条约》1.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一下其影响。

2.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以史为鉴】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鸦片战争的失败有多个方面,它的失败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训?我们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训练】1.“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赞颂的是右图中的英雄人物,他是()A.林则徐B.郑成功C.郑和D.戚继光2.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时间,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1839年B.1840年 C.1841年D.1842年3.道光皇帝的墓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有人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宁波C.台湾D.香港岛4.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

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A.清政府武器落后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D.封建制度腐朽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6.鸦片战争后,美国和法国相继得到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的其它特权,其依据是()A.领事裁判权 B.国际外交惯例C.片面最惠国待遇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7.材料分析题材料:“这场战争,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封建文化,开始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近代史的分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一部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踏入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二)教授新课一、自主学习(5分钟)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3、鸦片战争结束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教师:分组提问同学回答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PPT展示相关材料)教师归纳:根本原因: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借口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侵略者: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1)《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危害。

难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罂粟花图片]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

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课:鸦片战争(显示标题)。

【内容探究】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在中英贸易中,又存在怎样的问题?生: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等很难卖出去。

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十分畅销。

最终,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图片展示: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简图。

师:在这种正当的贸易中,英国不仅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反而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种局面严重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时,英国的资产阶级又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生: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01课 鸦片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01课 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南京条约》的分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的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师:你们知道“虎门销烟”的“烟”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鸦片。

教师:对于鸦片,你了解多少?学生:(各抒己见)鸦片是一种毒品,它久吸上瘾,对身体十分有害。

它的价格很贵。

……教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归纳出鸦片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

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置买烟具,为市日中。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o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

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

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

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

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

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

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

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

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

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

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

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

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

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

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

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

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

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

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

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

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

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

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2000至3000卢比的高价。

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

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

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

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

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

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

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

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

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投影显示][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

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

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

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

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

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

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

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

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是民风日下。

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

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

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

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学生回答]不对。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罂粟,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

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