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常见口服降糖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常见降糖药的最佳口服时间

常见降糖药的最佳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临床常见降血糖药有以下几种:1.二甲双胍类代表药:(1)二甲双胍片每天2-3次随餐服用(吃饭的时候吃)(2)二甲双胍肠溶片每天2-3次餐前30分钟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3)二甲双胍缓释片每天1次晚餐时随餐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注意事项:二甲双胍长时间服用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缺乏,而出现贫血或神经病变等病症。
如有相应病症出现,需要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恰当的纠正治疗。
儿童用药: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65岁以上老年人患者,谨慎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
不推荐80岁以上患者使用。
2.磺脲类代表药:(1)格列齐特片每日1-2次餐前30分钟服用(2)格列齐特缓释片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3)格列本脲片每日1-3次餐前服用(4)格列喹酮片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5)格列喹酮分散片温开水分散后服用,也可直接用水送服日剂量30mg内,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大于此剂量每日2-3次餐前服用(6)格列美脲片每日1次早餐前立服如果没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前立服格列美脲片须以足够量的水吞服,不得咀嚼(7)格列吡嗪片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8)格列吡嗪缓释片每日1次餐前30分钟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9)格列吡嗪缓释胶囊(10)格列吡嗪缓控释片每日1次早餐时服用如果没吃早餐,则和第一次正餐同服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
(治疗中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等,以便采取措施。
)儿童用药:本类药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故不推荐儿童使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本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老年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3.格列奈类代表药:(1)瑞格列奈片每日3次餐前0-30分钟内服用(餐前15分钟内更合适)不进餐,不服用(2)米格列奈钙片每日3次餐前5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用(3)那格列奈片每日3次餐前1-15分钟不进餐,不服用注意事项:格列奈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同磺脲类药物一样,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降糖药使用指南

降糖药使用指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医学界开发了许多降糖药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常见的降糖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一、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传统药物,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类药物主要包括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和胰岛素注射剂。
1. 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适用于需要全天候控制血糖的患者。
使用时,需要按照医嘱进行皮下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
注意事项包括注射部位的轮换、剂量的准确掌握以及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
2. 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通常在餐前使用,以控制饭后血糖的上升。
使用时,需要按照医嘱进行皮下注射,并注意与进食时间的协调。
3. 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注射剂常用于急性血糖升高和卒中等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包括注射技巧的掌握、剂量的准确计算以及药物保存的注意事项。
二、口服降糖药物除了胰岛素类药物外,口服降糖药物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1.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葡萄糖的释放,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
使用时,需要在饭后服用,并注意剂量的控制、肾功能的监测以及副作用的防范。
2. 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
使用时,需要在餐前服用,并注意剂量的控制、低血糖的风险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通过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上升。
使用时,需要在餐前服用,并注意剂量的控制、胃肠道反应的处理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除了以上常见的降糖药物,还有其他类别的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4受体激动剂等。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ppt课件

ppt课件
20
⑶肝、肾损害。对于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的糖尿病 患者,或是肾功能不好,尿蛋白持续阳性,甚至血中肌酐和尿 素氮等堆积、升高的患者,双胍类降糖药有使肝、肾功能进一 步变坏的危险,最好不用。 ⑷加重酮症酸中毒。降糖灵能促进酮体的生成,所以有酮 症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倾向的糖尿病患者不宜用之。
ppt课件
22
三、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ppt课件
23
●此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但下列患者禁用: (1)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2)1型糖尿病患者; (3)伴有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4)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ppt课件
24
●常用的属于苯甲酸衍生物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 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最佳服用剂量为120毫克,于每餐前10分钟服下。作用与 效能与瑞格列奈相似,但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 诺和龙,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起效快(一吃进去以后,很 快就起作用),不大容易引起低血糖,也不会造成人肥胖。 2. 那格列奈 (唐力、唐瑞、万苏欣)
ppt课件
21
●有以下病症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双胍类降
糖药:
(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胃肠病、消瘦及有黄疸病的人 (2)孕期及产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3)服用双胍类药物后,有严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者 (4)有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的糖尿病 患者 (5)嗜酒及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患者。
3.消渴丸
4. 格列吡嗪 (美吡哒、优哒灵美 、迪沙、依必达、瑞易宁等) 5. 格列齐特 (达美康) 6. 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 7.格列喹酮 (糖适平 ) 8. 格列美脲(迪北、万苏平、圣平、伊瑞、亚莫利)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作用机制:通过 与胰岛β细胞膜 上的磺酰脲受体 结合,刺激胰腺 更快地释放胰岛 素,降低血糖水
平
适用人群:适 用于2型糖尿病 患者的早期治 疗,尤其是以 饮食控制的轻
症患者
不良反应:低 血糖、头痛、
恶心等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双胍类
适用人群: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 病患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降糖药可能会降低抗生素的效果 抗生素可能会影响降糖药的代谢 服用抗生素时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抗生素和降糖药应分开服用
与镇痛药的相互作用
降糖药可能会增强镇痛药的效果,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 某些镇痛药可能会影响降糖药的代谢,从而影响其疗效。 长期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在使用镇痛药时,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在使用镇痛药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降糖药,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降糖效果。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降糖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注意药物副作用
服用降糖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 反应。
服用降糖药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因为酒精会与降糖药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 意事项
目录
降糖药的种类 服药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降糖药的保存与携带
磺酰脲类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主要用途:治疗2型糖尿病 使用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避免低血糖反应
非磺酰脲类
代表药物:瑞 格列奈、那格
糖尿病所用降糖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糖尿病所用降糖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最新数字表明我国目前至少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在内的五驾马车治疗,病情完全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病情控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分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
口服降糖药分为如下几种:1、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哒,唐可泰,优哒灵,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或缓释片)、格列喹酮(糖适平)以及格列美脲(佑苏等),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称苯甲酸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唐力)。
2、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双胍类(二甲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糖苹、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
3、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包括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等)、盐酸吡格列酮(瑞彤、艾汀等)。
糖尿病患者用药时一定遵医嘱、阅读药物说明,同时要掌握以下关键事项,力求最大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以改善和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对症用药众所周知,血糖高应服用降糖药,但是否对症用药往往被忽视,从而常造成治疗过错。
例如优降糖,属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只有在胰腺分泌功能部分存在且胰岛负担不严重的情况下方可选用,这时它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从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
若无高胰岛素血症,服用磺脲类药物是正确的,如果胰岛ß细胞功能较差或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服用优降糖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可加重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增加胰岛ß细胞负担,出现鞭打疲马的局面,长此以往可导致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
二、药物剂量为了减少副作用、避免中毒,多数药物说明都会注明每日最大用量。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用法及用量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用法及用量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协同参与,这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医师、营养师乃至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等等。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治疗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是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
今天我们简单和大家谈一谈常见口服降糖药物的用法及用量。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磺脲类促泌剂、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Ⅳ抑制剂)。
一、磺脲类促泌剂磺脲类促泌剂其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
其适应症为单药治疗选择新诊断的T2DM非肥胖患者、用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不理想时。
禁忌症为T1DM、有严重并发症或晚期β细胞功能很差的T2DM、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过敏者。
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各种磺脲类促泌剂存在作用强度差别,以格列美脲最强。
此类药物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早餐前半小时一次服用,根据血糖逐渐加量,剂量较大时刻改为早、晚餐前两次服用。
一般来说,格列本脲片作用强、廉价,目前应用仍较广泛,但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老年人及肝、肾、心、脑功能不好者慎用。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作用温和,较适用于老年人。
不宜同时使用两种磺脲类药物,也不宜与其他胰岛素促泌剂合用。
二、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此类药物的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不同于磺脲类的是其结合位点不同,是一类作用快速的促泌剂,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有一定控制空腹血糖的作用。
此类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同磺脲类,更适用于早期餐后高血糖或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老年患者,可以单独或与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联合使用(磺脲类除外)。
格列奈类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
该类药物在口服30分钟内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所以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服药时间也可掌握在餐前0-30分钟内。
这5类经典降糖药,如何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服用方法真的重要

这5类经典降糖药,如何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服用方法真的重要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最普遍的事情了。
虽然近年来新的降糖药不断涌现,但过去经典的5大类降糖药因其价格相对便宜、疗效显著,一直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这5类降糖药应该如何正确服用呢?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1、磺脲类降糖药(格列XX)常用的有哪几种?如何正确服药?磺脲类降糖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妥拉磺脲、醋酸己脲等。
第二代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
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一是强化食物对胰岛素释放的刺激作用,二是作用于组织的胰岛素受体。
所以磺脲类降糖药一般餐前30分钟服用。
乙醇可增强磺脲类降糖药的降糖作用,所以服药期间要避免饮酒,以免造成低血糖。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与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要向医生说明过敏史。
妊娠妇女禁用磺脲类降糖药,育龄女性要注意避孕,若在用药过程中怀孕,应及时停药,咨询医生或药师。
2、双胍类降糖药常用的有哪几种?如何正确服药?双胍类降糖药包括苯乙双胍、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的普通片一般需要餐后服用,肠溶片需在餐前30分钟服用,缓释片应在晚餐时服用。
另外,服用双脈类降糖药时应避免饮酒,因易导致低血糖或乳酸酸中毒。
有些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造成贫血,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最好定期检测血常规等指标。
对于以前出现过维生素B12水平低下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期间也需要常规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如有必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二甲双胍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好的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能造成在体内大量积聚。
因此,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肾功能。
二甲双胍累积可能发生乳酸酸中毒,既往有乳酸酸中毒患者及老年患者慎用。
当患者出现发热、昏迷、感染等应激状态,或准备行外科手术和使用含碘造影剂做检查时,应暂时停止服用二甲双胍,否则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恶化。
降糖药的服用方法

降糖药的服用方法降糖药的服用方法与个人情况和药物种类有关。
在使用降糖药之前,首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评估,以确保根据个人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
下面我将根据一般情况介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
1.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片和胰岛素增敏剂。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1)服用时间:大多数口服降糖药需要在饭前或餐中服用,便于药物在进食时发挥作用。
具体服用时间可以根据药物的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确定。
(2)药量控制:根据医生的指导,在开始使用口服降糖药时,通常会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用药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要随意调整剂量。
(3)饮食控制:在服用口服降糖药期间,需注意合理饮食控制。
建议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并注意主食、蔬菜、水果等食物的选择。
(4)药物禁忌和注意事项:某些口服降糖药物有一定的禁忌症,如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
此外,还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胃肠道不适、低血糖、药物相互作用等。
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方法,适用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
胰岛素注射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和培训。
(1)注射方式:胰岛素可以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一般通过注射器或胰岛素笔进行,注射部位通常选择腹部的脂肪组织或者大腿外侧。
静脉注射需要在医院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2)药量控制:通过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胰岛素种类和剂量。
胰岛素按照特定的时间和剂量进行注射,一般需要多次注射以模拟人体自然的胰岛素释放过程。
(3)注射技巧:在进行胰岛素注射之前,需要正确清洁注射部位,并确保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的使用和保存符合要求。
注射过程中,需采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胰岛素能够被有效吸收。
(4)监测血糖:在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类常见口服降糖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用药非常复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更大,因此更要注意合理选择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达到有效治疗。
磺脲类:主要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适应证:经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血糖无法获得良好控制者,如已用胰岛素治疗,每日用量在20~30 单位以下者;肥胖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或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者;胰岛素不敏感者可试加用该类药,在继发性失效后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不必停用磺脲类。
不适用者: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或合并急性并发症;进行某种手术时,改为胰岛素治疗;合并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肝、肾功能不全时;发现有酮症酸中毒倾向者。
磺脲类的用法:该药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要注意与水杨酸制剂、磺胺类药物、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啶、利血平、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共用时,有可能会增强磺脲类的降糖效果;与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钠、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钙拮抗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共用时,可能会减低其降糖作用。
磺脲类的使用原则: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调节剂量,必要时每周增加适当剂量,直到有效。
不同患者所需药物剂量不同,但均应不超过最大剂量范围。
多种磺脲类不宜联合应用。
有些患者在足量磺脲类治疗连续1 个月后仍未能控制病情,空腹血糖仍高于13.9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称为原发性失效,约5%的人会发生此种现象,多见于肥胖或胰岛B 细胞储备功能低下者。
有些患者虽然治疗有良好疗效,但经过1 个月或多数在1 年以上,发现疗效逐渐减弱,直至增加服用足量仍不能达到满意血糖控制,称继发性失效,每年发生率在5%~10%。
磺脲类的不良反应:最主要是低血糖反应,与用量过大饮食配合不当等有关。
此外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缺乏、皮肤瘙痒、皮疹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给予相应治疗。
双胍类:双胍类药物降血糖机制主要是通过体内系列代谢,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而改善糖代谢。
双胍类还具有增加纤溶作用、减轻体重及调整血脂等作用。
该类药物对正常血糖并无降低作用,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
常用有二甲双胍,每日剂量500~3000毫克,分2~3次口服。
适应证:超重或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治疗效果欠佳者;胰岛素治疗者可适量加用。
不适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者及消瘦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在进餐中服药或由小剂量开始可减轻偶见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等。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可能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但发生率并不高。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葡萄糖和果糖等在小肠内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对乳糖酶无抑制作用,故不影响乳糖的消化吸收。
适应证:可用于2 型糖尿病治疗,单独应用可降低餐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对于老年1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本药可改善血糖控制,相应减少胰岛素用量。
禁忌证:对此药过敏者;肠道炎症、溃疡或消化不良、疝等患者;血肌酐>176.8 微摩尔/升(2.0 毫克/分升)者;肝硬化者;合并感染、创伤者等。
常用药物:阿卡波糖,开始时50毫克,每日3次,一日最大用量为300毫克;倍欣,0.2~0.3毫克,每日3次,均应进餐第一口饭时嚼服。
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排气增加、腹痛、腹泻等。
数周后,消化道反应即减轻、消失。
此类药物口服后在肠道降解或原形随大便排出。
噻唑烷二酮类:为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主要用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可单独使用或与磺脲类、胰岛素等合用。
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腹泻、水肿、体重增加等,少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少数可发生肝功能损害。
本类药物有罗格列酮4~8 毫克/天和吡格列酮15~45 毫克/天等。
格列奈类药物:属胰岛素促分泌剂,口服后作用快,半衰期短,为速效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每次0.5~1 毫克,一日3次,最大剂量12~16毫克/天;那格列奈60~120毫克,一日3次,最大剂量540毫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