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民间美术教案最新6篇

民间美术教案最新6篇

民间美术教案最新6篇民间美术欣赏篇一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二、课时:1课时三、教具、学具: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四、教学设想:通过对民间美术的欣赏,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艺术品中都有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了解中国民间的艺术品。

感受民间吉祥图案的“夸张、变形、对称、概括、简洁”等造型规律。

在课程设计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中民间艺术作品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重新的认识和欣赏。

引发其兴趣,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好品德。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

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六、教学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七、教学难度: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八、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三)作业布置: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幼儿园中国民间艺术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

幼儿园中国民间艺术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

教案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的一套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

而我国民间艺术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民间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

一、前言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民间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

设计一套符合幼儿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民间艺术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 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介绍1.1 我国传统绘画1.2 我国传统音乐1.3 我国传统舞蹈1.4 我国传统手工艺2. 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设计2.1 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绘画活动,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

2.2 音乐活动:通过音乐启发活动,让幼儿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3 舞蹈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我国传统舞蹈动作。

2.4 手工艺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体验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 民间艺术实践活动3.1 参观民间艺术展览3.2 参加民间艺术表演四、教学方法1. 趣味性教学法:通过趣味性教学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民间艺术。

2.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五、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孩子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作品评估: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艺品等,评估他们对民间艺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实施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

2.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活动中全面接触和体验民间艺术。

幼儿园大班传统民间艺术教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幼儿园大班传统民间艺术教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幼儿园大班传统民间艺术教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学习传统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和技巧;3.开展创新活动,结合传统民间艺术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和技巧;2.学习传统民间艺术的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

教学难点:1.如何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创新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观看一段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和技巧(20分钟)1.介绍传统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如舞蹈、杂技、刺绣等;2.分别介绍传统舞蹈、传统杂技和传统刺绣的表演形式和技巧;3.播放相关视频进行示范。

三、学习传统民间艺术的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25分钟)1.分组进行动作学习,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2.指导幼儿学习该表演形式的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3.练习动作,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展示创新活动结合传统民间艺术表演(30分钟)1.指导幼儿结合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创新活动;2.幼儿结合所学表演形式和技巧,自由创作小节目;3.进行小组表演并互相欣赏。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传统民间艺术的不同表演形式和技巧;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创新活动相结合。

教学延伸:1.让幼儿通过家庭作业或课后活动,深入了解一些具体传统民间艺术,并分享给全班同学;2.邀请专业艺术家或民间艺术传承人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和表演。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通过幼儿自由创作的小节目,评价其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第一章:认识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欣赏一些经典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组织幼儿欣赏经典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寻找身边的民间艺术作品,并拍照留念。

第二章:剪纸艺术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指导幼儿进行剪纸创作。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幼儿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组织幼儿进行剪纸创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并拍照留念。

第三章:泥塑艺术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泥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指导幼儿进行泥塑创作。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幼儿介绍泥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组织幼儿进行泥塑创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创作一幅泥塑作品,并拍照留念。

第四章:刺绣艺术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刺绣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刺绣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指导幼儿进行刺绣创作。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幼儿介绍刺绣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组织幼儿进行刺绣创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创作一幅刺绣作品,并拍照留念。

第五章: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幼儿通过参与民间艺术活动,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幼儿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幻灯片资料介绍民间艺术的类型和特点。

2. 各种材料如颜料、纸张、布料、剪刀、胶水等,用于幼儿参与创作活动。

3. 播放器、音乐盒等音频设备。

教学活动:1. 上课前导入:播放一段民间艺术形式的音乐,例如古筝、二胡等,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 教师介绍: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舞蹈、剪纸、京剧脸谱等,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民间艺术。

3. 辨认活动:出示图片或展示实物,让幼儿辨认不同的民间艺术品,如陶艺、木雕、刺绣等,帮助幼儿提升对民间艺术的辨识能力。

4. 创作活动:选择其中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活动,如剪纸。

教师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然后让幼儿用剪刀和彩纸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在展示环节,鼓励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5. 民间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类型的民间音乐,组织幼儿一起跟随节奏舞动身体,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6. 游戏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传统民间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7. 教学总结: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引导幼儿发表对民间艺术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带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表演,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

2. 组织幼儿进行更多的民间艺术创作活动,如编织小服装、制作戏剧道具等,培养幼儿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绘本、故事和歌曲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幼儿园教案中国民间艺术

幼儿园教案中国民间艺术

幼儿园教案中国民间艺术教案一:中国民间艺术主题:中国民间艺术年龄段:3-5岁教学目标:1. 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 帮助幼儿认识并欣赏中国民间艺术作品。

3. 培养幼儿的综合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大型图片和海报,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2. 一些小型中国民间艺术模型和手工制品,用于幼儿实践操作。

3. 一些相关故事和视频,用于幼儿学习和欣赏。

4. 纸、笔、颜料等绘画工具,用于幼儿的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中国民间艺术文化背景和特点(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海报,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特点,包括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如陶瓷、剪纸、木雕、绣花、鼓舞等)和内容(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同时引导幼儿认识并欣赏这些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第二步:欣赏中国民间艺术作品(15分钟)分别展示不同类型的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如陶瓷器、绣品、剪纸、木雕等,让幼儿自由观看,并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觉得好看、有什么特点等。

第三步:实践中国民间艺术手工制作(20分钟)提供一些小型中国民间艺术模型和手工制品,让幼儿自由选择并进行操作。

比如,让幼儿自己做一个陶瓷红缨枪、一个剪纸小动物等。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工艺和技巧,并鼓励他们表达和创意。

第四步:讲述中国民间艺术故事(20分钟)让幼儿听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通过讲述历史传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步:创作自己的中国民间艺术作品(20分钟)提供纸、笔、颜料等绘画工具,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符合中国民间艺术元素的画作。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15分钟)请幼儿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欣赏和点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可以初步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和特点,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民间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幼儿园民间艺术浸润童心活动方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浸润童心活动方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浸润童心活动方案咱们来一起想想幼儿园里超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吧。

一、活动主题。

民间艺术大乐园。

二、活动目的。

让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呀。

就像我小时候,看到爷爷剪的窗花,那些红色的纸在爷爷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漂亮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特别神奇。

小弟弟小妹妹们也能在这个活动里发现好多这样神奇的民间艺术呢。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就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吧,地点就在幼儿园的大操场和各个教室。

操场可以用来展示一些大的民间艺术,教室可以让小宝贝们近距离体验。

四、活动内容。

1. 民间手工艺体验。

- 捏面人。

请一位会捏面人的叔叔或者阿姨来。

面人有各种颜色,像彩虹一样。

小宝贝们可以看着叔叔把一团面捏成孙悟空,那孙悟空就像从书里跳出来一样,手里还拿着金箍棒呢。

小宝贝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捏个小团子或者简单的小动物。

- 编中国结。

中国结红红的,可好看了。

可以找大姐姐们来教小宝贝们编。

我有一次看姐姐编中国结,那绳子在姐姐手里绕来绕去,最后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结,挂起来就像个小灯笼。

小宝贝们可以编个小小的中国结挂在自己的小书包上。

2. 民间音乐表演。

- 邀请民间艺人来演奏二胡。

二胡的声音可特别了,像有人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艺人拉二胡的时候,小宝贝们可以闭上眼睛听,感觉就像自己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森林里,有小鸟在唱歌,有小溪在流淌。

- 还有敲锣打鼓的表演。

大哥哥们拿着锣和鼓,敲出欢快的节奏。

小宝贝们可以跟着节奏跳舞,就像过年的时候大家在大街上扭秧歌一样,可热闹了。

3. 民间美术展示。

- 在操场周围挂起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

有胖胖的福娃,还有美丽的花朵。

小宝贝们可以用手去摸摸那些剪纸的边缘,感受一下剪纸的奇妙。

- 还有画脸谱。

大姐姐们可以拿着画笔,在小宝贝们的脸上轻轻地画出京剧脸谱,小宝贝们就像小戏子一样,互相看着对方的脸哈哈大笑。

五、活动安排。

活动那天,大哥哥大姐姐们先把操场和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小宝贝们来了之后,就可以自由选择先去体验哪个民间艺术。

幼儿园大班民间美术教案详案 同心结中国结

幼儿园大班民间美术教案详案 同心结中国结

幼儿园大班民间美术教案详案同心结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和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同心结中国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和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同心结中国结。

难点:掌握同心结的编制技巧,制作出漂亮的中国结。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中国结样品、绳子、剪刀、胶水等。

2. 材料:彩纸、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结样品,引导幼儿观察其特点,引发幼儿对中国结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编制方法,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同心结中国结,讲解编制技巧。

4. 实践:幼儿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制作同心结中国结。

5. 创作: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颜料、彩纸等材料,装饰自己的中国结。

6. 展示:完成后,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 幼儿评价: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家长评价:通过家校互动,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中国结的运用,如家居装饰、节日礼品等。

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结及其他民间艺术的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2. 幼儿反思:鼓励幼儿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培养幼儿自我反思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同类艺术教学:开展其他民间艺术教学,如剪纸、泥塑等,丰富幼儿的民间艺术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

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

(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
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

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

”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

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

(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

(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5、师幼共同整理,收拾场地。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2【教学简析】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工艺,伴随着人类的起源。

一直流传。

近年来,随着躺唐装的盛行,以及对中国结的定位,使得小小的中国结也成为国际、国内时尚潮流的重要因素。

人们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寓意的饰物搭配组合,形成造型独特、绚丽多彩的结艺作品。

这些作品不但被装饰的更加精致美丽,而且寓意深刻、内涵丰实。

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传统的吉祥装饰物品,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汽车上、商店里、背包上、饭店门口随处可见。

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孩子们所熟悉的一件美好的事物。

因此,在此开展本活动,具有及时性、即时性、时效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也为孩子们所喜爱和接受。

【教学设计】
通过对中国结的认识和欣赏。

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造型、色彩、线条等的情感表现性。

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丰富其美感经验,从而培养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本设计由认识单个简单的盘长结到复杂的组合结,层层深入,由易到难,注意了条理性。

另外,
设计上注重开放性,如:开放式的提问,探索性的观察,尽可能地给幼儿留下多角度选择机会,以及创造空间。

使幼儿在充分的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经验。

同时,在引导过程中,老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适时的概括和总结,使幼儿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深化,获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中国结艺作品的装饰性,感受作品的审美、实用功能。

2、了解结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学准备】
1、结艺作品展览会;
2、中国结图片若干;
3、音乐:金蛇狂舞、喜洋洋;
4、中国结、盘长结、结体、结耳、流苏等字卡;
5、水彩笔、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礼品盒,导语:今年过春节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和特别的礼物,我们来一起看看是什么?(说明:针对孩子特别喜欢接受礼物这一特点,以“礼物”为线索,引出中国结、萌发幼儿对中国结的兴趣。

)
二、认识中国结(盘长结)外形、特征。

1、提问:我收到的是什么礼物呀?(中国结)出示字卡中国结。

2、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幼:有一圈圈的花边,看上去很美。

师介绍“结耳”;这一圈圈的花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结耳”。

你喜欢它的外形,就是”形状美”。

出示字卡“结耳”。

幼:我喜欢最下面的穗子,它会摆动,很好看。

师介绍“流苏”,它摆动起来很柔美,给人摇戈外姿的感觉。

增添了动感,有“线条美”,出示字卡“流苏”。

幼:我喜欢中国的正方体,排列整齐。

师介绍“结体”,有规则的`穿编和排列,很结实的正方体,有“结构美”,出示字卡“结体”。

幼:我喜欢它左右对称,上下对称。

师:整个结体是中心对称,均衡的,具有“对称美”。

幼:我喜欢大红色,它的颜色美。

师:那大红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喜气洋洋、喜庆、吉祥、温暖、热烈、热闹、暖和的。

师:正因为它给人喜气洋洋、吉祥的感觉,所以春节、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去购买中国结给自己或送给别人。

小结:我们平常说的“中国结”,大多指的是“盘长结”。

(说明:本环节采取了开放式的提问,并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总结和提炼,使幼儿的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
三、欣赏中国结图片(投影仪)
1、欣赏在盘长结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结;二回盘长结;三回盘长结;四回盘长结,蝴蝶结、鲤鱼结、蜻蜓结等。

2、欣赏其他结:藻井结、纽扣结、吉祥结等较常见的结。

(说明:通过本环节图片的欣赏,深化幼儿对盘常结及其他个位的认识,并简单了解盘长结的一些常见的结。

)
四、参观结艺展览,播民乐(了解制作材料,编制工艺,实用功能)
师:除了刚才我们认识盘长结外,人们还在“盘长结”的基础上变化、创造出了许多其他结。

它们往往和盘长结结在一起,再加上一些辅助材料,组成了美丽的中国结装饰品。

现在,我们一起去仔细地欣赏这些结艺作品吧。

1、提问:这些结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怎样做成的?
小结:中国结是利用一跟粗或细的绳或五彩的丝线,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编出来的,是一种手工编织品。

在很早很早的古代,
它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所以称之为中国结/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结?
幼:汽车上、背包上、商店里、人们家里,宾馆饭店门口。

提问:它有什么用?
幼:穿编成吊饰、挂饰、首饰装饰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幼:带给我们美好的祝福;平安吉祥等。

(说明:本环节的参观活动原本放在开始部分,但后来顾及到这些结矣作品上有琳琅满目的辅助装饰品,怕孩子的注意力被这些小物品吸引,失去认识盘长结的兴趣。

因此,放在欣赏完盘长结之后进行,从而再次激起孩子们欣赏的热情,掀起高潮。

)
五、给中国结起名字。

师:在这些结艺装饰品中,有很多辅助材料,如:玉佩、蓝田珠、小玛瑙、布鱼、鞋子、字体(福、寿、喜、招财进宝)等,加入了这些辅助材料后,使这些中国结有了更具体的祝福含义。

如:看到有花瓶的结,我们会想到平平安安,就给它取名“平安结”有“鱼”就起名“年年有余”结。

延伸:
1、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中国结。

2、鼓励幼儿收集中国结的作品。

3、带幼儿参观结艺商店(说明:通过一系列的延伸活动,培养幼儿捕捉美,制造美的能力,使中国的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案】相关文章:
1.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2.中国民间艺术年画教案
3.民间艺术作文
4.寻找民间艺术作文
5.民间艺术作文精编
6.民间艺术初中作文
7.幼儿园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论文
8.民间艺术初中作文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