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伴糖尿病患者采用度洛西汀与氯丙咪嗪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与临床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0.133
抑郁症伴糖尿病患者采用度洛西汀
与氯丙咪嗪的疗效
刘进东,李丽,崔爱军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伴糖尿病采用度洛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动态数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基于此,对照组给予氯丙咪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阶段抑郁情况,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HAMD评分为(20.58±3.65)分、(15.93±6.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46±4.13)分、(20.51±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与对照组的3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5)。
结论相对于氯丙咪嗪而言,度洛西汀在抑郁症伴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有更为可观的应用价值,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抑郁症;糖尿病;度洛西汀;氯丙咪嗪;HAMD评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4(a)-0133-04
Efficacy of Duloxetine and Clomipramine for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LIU Jindong, LI Li, CUI Aiju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ez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duloxetine and clomipr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admitted to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eze City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dynamic number tabl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hypoglycemic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 Based on this, clomipramine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duloxetine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pression at different stage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treatment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HAMD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HAMD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0.58±3.65) points and (15.93±6.87) points after 4 weeks and 8 week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24.46±4.13) points and (20.51±5.29)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5.56%, compared with 35.5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731,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lomip⁃ramine, duloxetine has more considerable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It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作者简介] 刘进东(1984-),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类疾病。
[通信作者] 崔爱军(1976-),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类疾病,E-mail:********************。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Depression; Diabetes mellitus; Duloxetine; Clomipramine; HAMD score; Quality of life
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临床统计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约为10.9%,其中超过95%为2型糖尿病[1],此类患者的并发症常见于微血管、大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较为少见。
而抑郁症属于心境障碍问题,临床特征主要为心境持久处于显著低落状态,相关资料指出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发病率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约为4.3%,认为与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导致的生活、工作节奏增快有密切的关联性[2]。
很多学者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因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而出现体重增长、糖脂代谢紊乱等情况,会面临较高的糖尿病风险,若没有及时有效的管控血糖,可能导致其抑郁症状进一步加重,给其生命安全造成隐患[3]。
本次为探讨抑郁症伴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度洛西汀、氯丙咪嗪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动态数表为参考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
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9~67岁,平均(42.43±4.08)岁;病程0.2~5年,平均(2.49±0.48)年。
观察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20~66岁,平均(42.79±4.17)岁;病程0.3~6年,平均(2.7±0.5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抑郁症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本人与(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授权。
排除标准:特殊生理阶段;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近1个月内存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史;严重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无法控制;研究用药禁忌者。
1.3 方法
入院后均常规降糖,例如二甲双胍等。
基于此,对照组给予氯丙咪嗪治疗:取25 mg 的盐酸氯米帕明片(国药准字H10970080,规格:25 mg×50 s)给予患者口服,1次/d,随后逐渐增加给药剂量与频次,7 d内达到250~300 mg/d,3次/d。
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取60 mg的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150287,规格:60 mg×14粒)于每日早餐后给予患者口服,1次/d。
两组患者共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①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满分56分,所得分值与抑郁程度为反向关联。
②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参考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估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单项百分制,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③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方法
由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ˉ±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ˉ±s),分]
Table 1 Comparison of HAMD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ˉ±s), points]
组别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t值
P值
治疗前
28.13±7.29
27.78±7.36
0.227
0.821
治疗4周后
20.58±3.65
24.46±4.13
4.722
<0.001
治疗8周后
15.93±6.87
20.51±5.29
3.543
<0.001
药物与临床
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与对照组的3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可能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轴功能失调、神经营养因子异常、炎症激活、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功能紊乱、海马体损伤等因素的影响而
并发抑郁症,但临床病例较少[4]。
但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症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机制如下:①HPA轴功能紊乱。
受HPA轴反馈调节障碍影响导致HPA轴功能紊乱。
HPA轴功能会受到海马体的管控,从而决定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精氨酸加压素分泌量,CRH通过对垂体前叶的诱导合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进而对肾上腺皮质内糖皮质激素产生刺激作用,促使其渗入血液,最终引发糖尿病[5-6]。
②肠道菌群失调、炎性细胞因子异常。
有学者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同样也会处于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受损,影响糖代谢[7]。
即使抑郁症患者不存在炎症损伤,受肠道高通透性、渗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
仪器可能导致全身炎症、细胞介导免疫激活的细菌
发生易位而并发糖尿病[8]。
③APN、瘦素水平异常。
查阅既往研究资料可知,重度抑郁症患者相对比健
康人而言,体内的APN水平较低[9],且男性群体若体内的瘦素水平、APN水平下降明显,则会增加其
罹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10]。
一些抑郁症患者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受此影响能量平衡状态被打破,
氧化应激、瘦素抵抗导致其体重明显提升,血清APN水平降低,当体脂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影响瘦素信号,若瘦素水平过低或信号发生异常,则会降
低人体的免疫应答,引发糖尿病[11]。
④色氨酸(tryptophan,Trp)代谢障碍。
有学者研究发现,罹患抑郁症者相对比健康人来说,其体内的5-HT前体Trp水平下降十分明显[12],Trp的一些代谢产物的释放也会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最终损伤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分泌量,诱发糖尿病[13]。
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相对较为
复杂,现阶段常用治疗方案是在降糖的基础上给予
抗抑郁药物,其中最为多见的便是氯丙咪嗪、度洛
西汀,本次为探讨二者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结果
发现:治疗后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20.58±
3.65)分、8周后(15.93±6.87)分低于对照组(2
4.46±
4.13)分、(20.51±
5.29)分(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可见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糖尿病的效果更为显著。
这与宋红丽[14]的研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评分(5.69±1.19)分低于对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ˉ±s),分]
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ˉ±s), points]
组别
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
P值
躯体功能
治疗前
56.12±5.21
57.28±4.23
1.160
0.249
治疗后
77.36±5.95
66.52±5.62
8.885
<0.001
心理功能
治疗前
53.10±4.05
54.18±5.42
1.071
0.287
治疗后
72.27±4.97
64.18±6.15
6.863
<0.001
物质生活
治疗前
51.73±5.56
52.17±6.55
0.344
0.732
治疗后
77.62±7.16
65.15±6.75
8.501
<0.001
社会功能
治疗前
53.56±4.66
54.08±5.25
0.497
0.621
治疗后
73.14±5.02
63.25±7.08
7.644
<0.001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
45
45
口干多汗
2
4
眩晕嗜睡
2
3
食欲不振
1
3
便秘
1
3
震颤
1
2
体位性低血压
1
发生率[n(%)]
7(15.56)
16(35.56)
4.731
0.030
照组(P<0.05),保持一致。
原因分析,氯丙咪嗪作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属于5-HT再摄取抑制剂,在抗焦虑、抗抑郁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同时也有较强的抗胆碱能、镇静效果[15-17];而度洛西汀具有基本等同于氯丙咪嗪的作用机制,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5-HT再摄取产生阻断作用,进而达到抗抑郁的功效[18-19];但相对比氯丙咪嗪而言,度洛西汀并不会对患者的血糖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其联合常规降糖方案治疗抑郁症伴糖尿病患者可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降低血糖的效果;而氯丙咪嗪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的血糖管控效果[20],所以更适用于单纯的抑郁症患者使用。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观
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5.56%(P<0.05),可见度洛西汀相对比氯丙咪嗪而言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相对于氯丙咪嗪而言,度洛西汀在
抑郁症伴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有更为可观的应用价
值,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风
险,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旻彦,朱艳桥,麦思资.奥氮平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
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0):65-67.
[2] 刘欢欢,陈力,周闯.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
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1970-1973.
[3] 王家威,孙峰俐,朱建峰,等.度洛西汀与SSRI治疗抑
郁症副作用Meta分析的再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3):116-121.
[4] 葛金花,安宝富.抗抑郁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0):57-59.
[5] 杨雪.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首次发病的抑郁障碍
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7):977-979.
[6] 朱运思,陈少玲.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
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J].右江医学, 2022,50(3):201-204.
[7] 刘书伟,杨树前.合并糖尿病且伴发睡眠障碍的首发
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8):113-116.
[8] 李凤良,孙艳芝.新型抗精神病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
应用[J].智慧健康,2022,8(6):142-144.
[9] 郑春美,蒋海潮,彭玲,等.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态度
和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医学,2022,44(2): 145-149.
[10] 王洪明.精神障碍与糖尿病的交互作用机制及干预
现状[J].华西医学,2021,36(7):846-853.[11] 胡玮.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度
洛西汀抗抑郁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13):
50-54.
[12] 姜丽艳,朱浩良.度洛西汀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120例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
世界,2019,22(11):59-60.
[13] 潘志超.抗抑郁治疗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观察及预
后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6):18-19. [14] 宋红丽.度洛西汀与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对
比及安全性分析[J].吉林医学,2022,43(5):1264-1265.
[15] 田乐.文拉法辛和氯丙咪嗪治疗焦虑性抑郁症的疗
效和安全性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
66-67.
[16] 潘淑先,王心蕊,姜玉艳.度洛西汀和氯丙咪嗪治疗
抑郁症并发糖尿病效果比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
报,2012,48(5):441-442.
[17] 柳成蛟.抑郁症伴糖尿病采用度洛西汀和氯丙咪嗪
治疗的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6):67-68. [18] 李金灵.度洛西汀和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
疗效对照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16):110-114. [19] 赵文青.度洛西汀合坦度螺酮治疗男性抑郁症伴焦
虑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
(4):531-532.
[20] 吕桃,李龙龙,刘平.文拉法辛与氯丙咪嗪对比治疗
焦虑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
实践,2018,31(3):364-365.
(收稿日期: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