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9和田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和田的维吾尔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和田的维吾尔_人教新课标

《和田的维吾尔》课堂实录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谢家碧设计理念:《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课。

学习本文,在于把握课文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在读中感悟;另一方面在综合性学习的探讨、交流、讲解中,使学生获得关于文本的更丰富的信息,从而达到对维吾尔人精神的立体把握,提高自己的精神生命。

探究目标:一、你用什么方法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用什么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结合例句说说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三、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

搜集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或其他民族绕有趣味的风俗,制作一张“民族风俗”卡片。

教学重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一、“探究目标”发给学生。

二、学生理解旁批课文。

三、学生参与备课。

四、学生搜集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图片、有关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风俗。

课时安排:2课时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个性朗读议中促学)一、自悟读法张扬个性师: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第九课,我们带着赞美之情齐读课题(齐读)。

当你初读课题时,产生过什么疑问,怎么解决的?生1:我一开始看到题目,就想到:课文是介绍“和田”产玉呢,还是要介绍“维吾尔”呢?读完课文后才知道课文写的是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生2:看到题目我就想:课文会从哪些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呢?通过备课思考,知道了是从“热爱土地”、“爱美天性”、“善于载歌载舞”介绍的。

生3:看到题目,我不知道“和田维吾尔”在哪里,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是位于新疆最南端,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

师:从这三个同学的解答中,证明他们对课题剖析很认真。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聆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字音,参照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

(放录音朗读)师:欣赏情景,进一步体会情感。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9 和田的维吾尔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9 和田的维吾尔PPT、优质教学课件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 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 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 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寂静而单 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 、形态各异的衣 服”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使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 几分韵味”,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 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 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 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 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 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
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 性。他们 天生爱化。花儿不仅盛开 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 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 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 “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 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 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 儿,真是美不胜收。
对比
• 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 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 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 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 制而成的,
• 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深。色香俱全 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 作者对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 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 外貌、 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 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 欢的方 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 步理解课 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和田的维吾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和田的维吾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和田的维吾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拼读、书写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结合语言环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勇敢、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并能够从文章中感受到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拼读、书写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勇敢、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并能够从文章中感受到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和田维吾尔族的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交流和田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讲解课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并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和田维吾尔人的勇敢、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民族团结和融合的重要性。

5.课后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朗读课文,并组织学生进行小作文训练,通过写作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教师需要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朗读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4.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和田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填空、选择等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和田的维吾尔人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和田的维吾尔人

9.和田的维吾尔人1.相关资料维吾尔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新疆。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有文字。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他们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并且能歌善舞。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tián ),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

和田自古以来就以“稼穑(sè )殷盛,花果繁茂”著称,并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

它宜农宜牧,是一片富饶的宝地。

这里有世界第二大沙漠的胜景,两千年历史的丝绸古迹,以及沙漠绿洲、千里葡萄长廊等人文景观。

1.导入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中华民风民俗”这一单元中,我们一起了解了北京的春节,欣赏了藏戏,参观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今天,继续我们的行程,走近一个极其富有魅力的少数民族。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你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人》。

(板书课文题目)【课文分析】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并具备课前自觉预习,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阅读中能交流出自己喜欢。

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后,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更好地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

【教学策略】本文是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新课标
3.展示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揭示课题:“和田的维吾尔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2.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生字、生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帮助学生掌握。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有所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
1.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和田及维吾尔人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如何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中的角色,增强代入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和田及维吾尔人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引导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知识储备: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但针对和田及维吾尔人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2.能力水平: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但个体差异仍然明显,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个别指导。
在导入新课“和田的维吾尔人”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和田的自然风光和维吾尔人的日常生活图片,搭配轻松愉快的维吾尔族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异域风情的氛围。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和田的维吾尔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和田的维吾尔人

19 和田的维吾尔人作者:权鹏飞2 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①这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sī)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hánɡ]。

[②在这样的环境下唱歌表现了什么?]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miǎo )渺回荡……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3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 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4[③这句话在本段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nánɡ)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5[④这两个感叹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维吾尔牧人还喜欢吃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

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1 ☜2 ①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沙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并用“我”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3②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格,更体现了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4③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列举事例进行说明。

5④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

色香味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

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赞叹。

杨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火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

据说,吃了这种“库乃其”,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

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和田的维吾尔一、设计意图:《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性格特点和民俗风情。

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农村学生朗读,理解的能力较差,本教学设计,采用多次“默读、感情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和田维吾尔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

同时,通过各种图片和视频欣赏,使学生们更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维吾尔的风情。

二、教学预设目标:1、知识和能力: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

2、过程与方法:咀嚼“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三、预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

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习作中。

四、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学生搜集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等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说说你对维吾尔族有哪些了解?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了解的这些,还有哪些饶有趣味的风俗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板书课题)3、了解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师板画中国地图),介绍和田。

过渡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和田,去真正感受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吧!(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深化理解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都帕等维吾尔的意思)2、生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人》名师教案(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人》名师教案(人教版)

《和田的维吾尔人》名师教案设计理念:“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

《和田的维吾尔人》这篇略读课文是本组的末篇,教师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内化,提升。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激昂、韵味、抽象、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能歌善舞”等词语,理解“引吭、深邃、妩媚、豁达”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初步感受作者将准确的说明与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前置性学习(课前完成)1.根据“阅读提示”预习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查阅资料,了解和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和田维吾尔人其他的民风民俗。

二、展示性学习1.导入课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令人回味的北京春节,引人入胜的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都曾让我们驻足流连。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和田的维吾尔人。

(板书课题)(1)出示新疆地图,请学生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的位置,简介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

(2)提到维吾尔人,你们眼前浮现出的第一幅画面通常是什么?(学生简单谈一谈对维吾尔族的初步印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课文领略维吾尔人更为多姿多彩的生活。

2.检查词语认读:迎风引吭、激昂、韵味、抽象、深邃、妩媚、巴扎、都帕、库乃其、艾得来斯、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出示图片理解“库乃其、巴扎、都帕、艾得来斯”。

3.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写出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2)讨论交流,引导归纳,完成板书。

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烤肉、馕、“库乃其”在土馕坑里烤熟、衣服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天生爱美能歌善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豁达乐观4.梳理学生前置性学习中提出的疑问,对简单的予以互动交流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和田的维吾尔人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载歌载舞”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民族特点,感受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

初步了解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的印象。

(出示课件)
2.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板书课题)通过文字去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课件)
2.理解有民族特色的词语。

(出示课件)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能概括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

2.交流反馈。

(出示课件)
(1)观察以上句子分别处于什么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
(2)根据你画的句子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的维
吾尔人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爱花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四、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格。

1.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请用“”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并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人。

(出示课件)
①课文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概括并引起下文)第二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拟人)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说说起什么作用?(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
(2)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出示课件)
①第二自然段有两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这是两个反问句,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
②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这些句子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3)爱美爱花的维吾尔人。

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读。

(出示课件)感悟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感悟维吾尔人的热情、欢乐、优雅和美丽。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部分的内容。

五、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请用3个字分别概括维吾尔的风情特点。

(土花歌)(出示课件)
3.用文中具体事例说说“土、花、歌”(出示课件)
4.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及在文中的作用。

(这
句话与课文开头第一句遥相呼应,总结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
六、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时,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自然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是我设计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

如: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点的是哪一句?先进行第一个模块:自学。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

再进行第二个模块:交流讨论。

在学生交流讨论后,要求学生抓中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重点语句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爱花、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