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寄生虫——钩虫ppt课件

寄生虫——钩虫ppt课件
2. 感染阶段 丝状蚴(感染期蚴)。 3. 感染方式 主要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和粘膜感染, 另外还发现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现象,有报道 经乳汁感染。 4. 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肤— 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 咽—小肠。
2023/12/31
5. 此外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 指十二指肠 钩 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肠之 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时,虫体
• 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在粪便中 可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 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既有钩虫感染, 又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三个时期,即由幼虫引起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 道寄生期(此期危害最严重)。
2023/12/31
2023/12/31
美洲板口线虫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口囊
• 卡红染色: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半 月形板齿一对。
2023/12/31
钩虫雄虫交合伞
背辐肋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中背辐肋远端分两支,每支 再分三支。美洲钩虫交合伞中背辐肋基部先分两 支,每支气管远端再分两小支。
免疫诊断多在钩虫产卵前进行,并结 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
2023/12/31
饱和盐水漂浮法
2023/12/31
五、流行
• 呈世界性分布。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 钩虫病的传染源。
2023/12/31
六、防治
1.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阿苯 达 唑 ( 4 0 0 mg/ 次 , 连 服 3 天 ) 和 甲 苯 咪 唑 ( 100mg/次,一天两次,连服3天)。两种药物 并服可提高疗效,如赛特斯片剂。患者贫血严 重时服用铁剂以纠正贫血,补充蛋白质和维生 素C等使其恢复劳动力。

寄生虫-钩虫ppt课件

寄生虫-钩虫ppt课件

1.普查普治,控制传染源: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粪毒”、“痒疙瘩” 脓疱 结痂 脱皮自愈(2-3W)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2.呼吸系统病变
钩蚴移行至肺,穿破毛细血管,引起 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 症状: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
致病机理 钩虫幼虫和成虫均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丝 状 蚴——侵入皮肤——钩蚴性皮炎
发育中幼虫——移行至肺——肺部炎症

虫——寄生小肠——消化道症状 异嗜症 慢性失血——贫血 (最严重)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
不同点

十二指肠钩虫危害较大


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 十二指肠钩虫成虫导致的贫血较严重 十二指肠钩虫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 虫种
3. 虫卵
大小:(57-76)(36-40)μm
形状:椭圆形,两端钝圆 颜色:无色透明 卵壳:极薄(镜下很细的黑线)
四 细 胞 期 卵
内容物:2-4个卵细胞,卵细胞
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
多细胞期卵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生活史的过程包括: 1. 在土壤的发育 2. 在人体的发育 只需要一个宿主:人
钩虫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可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 关 十二指肠钩虫 1 ~3 万/ 天/ 条 美洲钩虫 0.5~1万/天/条 寿命 3年左右
虫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钩虫病李》PPT课件

《钩虫病李》PPT课件
区,有赤手裸足接触
土壤后出现“粪毒”史。 • (2)临床表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营养不良、胃
肠功能紊乱及“异嗜症”。儿童可有生长发育障 碍。(3)实验室检查: • 1)血液及骨髓检查: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均减 少,网织红细胞增加。血清铁显著降低。骨髓红 系增生活跃,中幼红细胞显著增多,游离含铁血 黄素及铁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 2)粪便检查:查见钩虫卵是确诊依据。常用直接 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也可作钩蚴培养。
精品医学
7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 丝状蚴侵入皮肤处,可见局部充血、水肿,有血浆渗出、 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临床上出现 皮炎症状。幼虫移行至肺时,可引起肺组织点状出血及炎 性病变,临床上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成虫咬附于肠粘膜, 形成浅小溃疡导致肠粘膜点状出血、溢血斑及溃疡等,临 床上出现缺铁性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 慢性失血性贫血是钩虫病主要症状。钩虫寄生于小肠,咬 附在小肠粘膜上吸血且经常更换咬附部位,分泌抗凝血物 质,使原咬附创口渗血不止;长期失血后体内铁储备逐渐 耗尽,呈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此外,营养不良、胃肠功 能紊乱等亦是加重贫血的因素。严重者可引起贫血性心脏 病,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钩虫病病人的异嗜症可能与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和铁质缺乏有关。
精品医学
2
一、病 原 学
•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十二指肠 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另一种是美洲 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成虫长约1cm, 体壁略透明呈肉红色,雌雄异体,雌虫较雄虫略 粗长,雄虫尾端有交合伞。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 腹面前端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有1对板齿。两种 钩虫的卵形态相似。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多在 空肠上部,十二指肠、回肠上、中部也可见到。

钩虫ppt课件

钩虫ppt课件

土 壤
虫卵
杆状蚴 (两期 )
(自生活)
自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至在人体发育为成虫产卵一般约需5-7周。 成虫在人体寿命:3年左右。
9
生活史要点:
⒈属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
发育过程:虫卵→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 状蚴→丝状蚴→成虫 ⒉虫卵在外界土壤中发育所需要的条件:适 宜的温度、湿度、隐蔽、含氧充足、疏松的土 壤。 ⒊感染期 :丝状蚴或称感染期蚴虫。
11
迁延移性(persisting migrans) :
研究发现十二指肠钩虫,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前,可 滞留于某些组织中,斩停发育最长可达253天,当受到某些 因素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
⒌丝状蚴活动特点:生活在1~6cm深的土壤表层。
有聚集性、向温性、向湿性和向上性 。幼虫可借助覆盖体
10
⒋感染方式: ①经皮肤→血液循环→肺泡→ 气管→咽→小肠 ②经口 丝 状 蚴
口腔、食管的粘膜(同上述途径→小肠) 食管→胃→小肠
③经胎盘: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④母乳感染:有报道在母乳中查见活的美洲钩蚴。
⑤生食转续宿主肉:动物实验提示,猪、犬等动物可作
为钩虫的转续宿主,人若生食这些动物肉类也有感染的可能。
钩虫
一 .形态: ⒈成虫:体长1cm,圆柱形,肉红色,死
后灰白色。雄虫末端膨大成交合伞,雌虫尾部末端圆锥形。十二指 肠钩虫头部和尾部均向背部弯曲呈“C”形,美洲钩虫头部向背部弯 曲,尾部向腹部弯曲成“S”形。
2
两种钩虫口囊
十二指 肠钩虫:口 囊腹侧缘 有两对钩 齿, 美洲 钩虫:口囊 腹侧缘有1 对半月形 板齿。
空隙
7
不同发育程度的钩卵:
不同发育程度的钩卵:

人体寄生虫钩虫课件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钩虫课件ppt课件

钩虫所致反甲
Severe hookworm anaemia in the same patient showing nail deformities (koilonychias). In this condition, the nails become thin and concave with raised edges.
2019
-2Leabharlann 主要教学要求1、掌握钩虫卵的形态特征及两种钩虫成虫 形态鉴别要点。 2、掌握钩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 诊断方法 3、了解钩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2019
-
3
概述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 是其形态学的特征。钩虫口囊发达,内含锐利切器。感染 钩虫后可因长期慢性失血造成贫血。钩虫分布广泛,几乎 遍及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的感染率较 高。据调查表明,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约9亿。钩虫病在 我国的流行也较广泛,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虫 病之一。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十二指肠钩口线 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 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简称美洲钩虫。此 外,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犬钩口 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 )和巴西钩口线虫也可侵入 人体,但不能发育为成虫,仅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2019 4
2、不同点: 鉴别要点 体形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美洲钩虫 “S”形
口囊
交合伞 背辐肋 交合刺
2对钩齿
1对板齿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二三分支 二二分支 两刺呈长鬃状, 一刺末端呈钩状, 末端分开 常包套于另一刺 的凹槽内 有

钩虫PPT医学课件

钩虫PPT医学课件
活: 肉红色、半透明 死: 灰白色 顶端: 口囊. 体内: 头腺.咽腺.排泄腺. 尾端: ♀ 圆锥型.
♂ 膨大.交合伞.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区别
A.d
N.a
体 形 “C” 口 囊 两对钩齿
“S” 一对板齿
交合伞 略圆
略扁
背辐肋 由远端分2支 由基部分2支 每支又分3小支 每支又分2小支
2.虫卵
3、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可能跟缺铁有关.
异嗜症(患者在吃木屑)
4.婴儿钩虫病(infantile hookworm disease)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 最常见为排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不振。 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杂音,肝、脾肿大等。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多见于急性病人.
4.改良加藤法 检测感染度,用于疗效考核。
五. 流 行
(一)分布 世界:约9亿。 我国:约2.5亿。 新疆、青海、内蒙等地没有钩虫流行。 以海南省感染率最高。广东省平均感染率为 6.56% 。 南方高于北方,主要流行于农村。
北方以A.d 为主,南方以N.a 为主,两种钩虫流
行区重迭的现象非常普遍。
透明无色,椭圆形, 60×40 µm, 壳薄, 内含2---8个卵细胞, 以4个最常见, 卵壳与细胞之间有空隙.
(两种钩虫卵难以区别) 但注意与脱蛋白质膜蛔 虫卵区别.
二. 生活史
土壤

成虫→- 虫卵→杆状蚴→丝状蚴--------→ 成虫
(人小肠)
(感染期幼虫)
小肠


穿进皮肤


小V、淋巴管

气管

右心

小支气管

第2节 钩虫病 PPT课件

第2节  钩虫病 PPT课件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 丝状蚴侵入皮肤处,可见局部充血、水肿,有血浆渗出、 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临床上出现 皮炎症状。幼虫移行至肺时,可引起肺组织点状出血及炎 性病变,临床上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成虫咬附于肠粘膜, 形成浅小溃疡导致肠粘膜点状出血、溢血斑及溃疡等,临 床上出现缺铁性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 慢性失血性贫血是钩虫病主要症状。钩虫寄生于小肠,咬 附在小肠粘膜上吸血且经常更换咬附部位,分泌抗凝血物 质,使原咬附创口渗血不止;长期失血后体内铁储备逐渐 耗尽,呈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此外,营养不良、胃肠功 能紊乱等亦是加重贫血的因素。严重者可引起贫血性心脏 病,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钩虫病病人的异嗜症可能与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和铁质缺乏有关。
• 【链接:海南钩虫病平均感染率全国第一 最近的 一次全国性普查显示,海南全省钩虫病的平均感 染率为33.17%,为全国最高。历史上,钩虫病一 直肆虐我国农村。最近的一份关于钩虫病的调查 显示,我国农村居民钩虫感染率降到6.12%,但 由于气候和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在局部地区仍然 非常严重。钩虫感染链条中的典型特征,一是带 有钩虫卵的粪便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导致土壤感 染;二是人们皮肤裸露,尤其是赤脚接触土壤, 导致感染。根据海南省的调查,海滩地带树林少, 阳光足,泥土呈碱性,不适合钩虫生长发育,感 染率低。感染率高的地区,主要是生活水平落后、 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同时苗族等居住在贫困山区、 缺乏卫生知识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感染高发区。】
四、临 床 表 现
•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粪便中有钩虫卵而 无明显症状者称“钩虫感染”,粪便中有钩虫卵又有明显 症状者称“钩虫病”。 • 1.丝状蚴所致的症状 • (1)钩蚴性皮炎 钩蚴钻入皮肤约20~60分钟,局部即 觉奇痒或烧灼感,继之出现丘疹、红斑、斑丘疹、甚至小 疱疹等,以趾指间、足背、手背等处皮肤最多见,偶见于 臀部及腰部,俗称“粪毒”。若无继发感染,通常在1周 内自行消失。 • (2)呼吸系统症状 多在感染后3~7天后出现。患者咽部 发痒,咳嗽咳痰,声嘶;重者痰中带血或哮喘发作,有时 畏寒发热,常持续数周。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或片状浸润 阴影,持续数天至1个月症状消失。

钩虫蛔虫蛲虫PPT精品医学课件

钩虫蛔虫蛲虫PPT精品医学课件
直接感染:自身感染:肛门→手→口感染:主要方式 间接感染:内衣裤、被褥、玩具及其他污染的物品及食物 呼吸道感染:从口鼻吸入而咽下虫卵引起感染 逆行感染:虫卵在肛门孵化,幼虫可从肛门逆行进入肠
2.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① ② ③ ④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可多次感染。
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经济发达的国家。 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xx
表现

蛲虫病(enterobiasis)是蛲虫寄生于人体盲 肠所引起的疾病,患者以儿童为主,主要 症状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xx



一个宿主:人 成虫寄生部位: 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 成虫寿命<2月 雌虫到肛周产卵 经口/空气吸入感染虫卵
xx
1.
传染源

人是惟一宿主,患者是惟一传染源。
钻入胆总管的蛔虫
肠蛔虫症

3. 4.
异位蛔虫症

蛔虫性脑病

幼儿多见。分泌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失眠、智力发育 障碍,严重时可出现癫痫、脑膜刺激征、甚至昏迷
哮喘、荨麻疹、结膜炎和腹泻等。
5.
过敏反应

xx
xx
1.
病原学检查

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查虫卵 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异位蛔虫症。 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位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 血液中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xx

1. 2.
病情观察 对症护理

肛周奇痒者,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清洗肛门, 并涂以白降汞软膏或龙胆紫 服驱虫药疗程满后,应用棉签拭子法及透明 胶纸粘贴法检测虫卵,了解是否治愈。
3.
药物治疗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
五、临床表现
(一)钩蚴引起的症状

1、钩蚴性皮炎

2、呼吸系统症状
(二)成虫引起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2、血液、循环系统症状

(1)贫血

(2)循环系统症状

(3)其他
传染病学
钩蚴性皮炎
传染病学
钩 蚴 性 皮 炎
传染病学
钩蚴性皮炎
传染病学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传染病学
临床表现
钩蚴性皮炎 钩蚴性肺炎
传染病学
成虫致病
肠钩虫病
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痛 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 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
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小儿营养发育不良 婴儿钩虫病(先天性感染)
黑便、腹泻、贫血、支气管炎
六、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二)粪便检查
粪检虫卵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检查;钩蚴培养法
传染病学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土壤接触史 病原学检查 (二)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溃疡、其他缺铁性贫血
传染病学
八、治疗
(一)钩蚴性皮炎的治疗 (二)驱虫治疗
1、阿苯达唑 2、甲苯达唑 3、复方甲苯达唑 4、复方阿苯达唑 (三)一般治疗
钩虫病
一、概念 临床特点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钩虫寄生 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临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 劳动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心功 能不全、儿童发育障碍。
传染病学
二、虫卵 杆状蚴
经皮
丝状蚴 幼虫 成虫(小肠)
(皮下心肺气管咽小肠)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青壮年农民、矿工感染率高。
(四)流行特征 钩虫感染遍及全球。夏秋季为好发季节。
传染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钩虫病人就诊主要有四种主诉
脚手痒痛 咳嗽、吐痰、哮喘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贫血、心慌、消瘦、浮肿
传染病学
幼虫致病
幼虫移行
移行过程中产生组织反应 此过程可调节感染强度
传染病学
九、预防
综合性预防措施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钩虫丝状蚴(钩蚴)
传染病学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上段,以血液为主要营养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外界经一周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经皮肤感染 幼虫经体内移行后定居于小肠发育成熟
传染病学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带虫者。
(二)传播途径 以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